|
楼主 |
发表于 2011-11-28 15:4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徐州
临床经验
伊立替康联合奈达铂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刘雅雯􀀁 熊建萍
作者单位: 330006􀀁 南昌􀀁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
通讯作者: 熊建萍。Te:l 13879109229
􀀁摘要􀀁 目的评价伊立替康( CTP-11)联合奈达铂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8例经病理或细胞学诊断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伊立替康90m g /m2, d1、8; 奈达铂80m g /m2, 分3天静脉滴注。每3周为1个周期, 用药至疾病进展或化疗相关毒副反应不能耐受时观察疗效。结果48 例入选患者均可评价疗效, 有效率为89􀀁6%, 疾病控制率达95􀀁8%, 中位总生存期为13􀀁 5个月, 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 TTP) 为7􀀁 6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 /􀀁度中性粒细胞下降( 33􀀁3% )、腹泻( 16􀀁 7% )和恶心、呕吐( 4􀀁 2% ) 等。结论伊利替康联合奈达铂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安全、有效, 可作为一线化疗方案的选择。
􀀁关键词􀀁 伊立替康; 奈达伯; 小细胞肺癌
􀀁中图分类号􀀁 R734􀀁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674-5671-( 2011) 02-03
doi: 10􀀁3969 / j􀀁 issn􀀁1674-5671􀀁 2011􀀁 02􀀁 18
􀀁 􀀁 小细胞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高、生长迅速的肿瘤, 就诊时一般已有75% ~ 80% 的患者出现远处转移。全身化疗是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惟一的治疗手段。多项临床结果证实[ 1, 2 ] , EP方案用于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好, 并成为标准的一线治疗方案沿用至今。2002年日本的一项􀀁期临床研究将伊利替康联合顺铂( IP)与标准EP方案对照[ 3] , 结果证明IP疗效优于EP方案, 使其成为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的又一选择。然而顺铂为高致吐的细胞毒药物, 使许多患者难以耐受严重的消化道反应。近年来第三代铂类药物奈达铂被广泛应用于头颈部及胸部肿瘤。奈达铂为顺铂类似药物, 该药进入细胞后, 其甘醇酸酯配基上的醇性氧与铂之间的键断裂, 水与铂结合, 断裂的甘醇酸酯配基变得不稳定并被释放, 产生多种离子型物质, 与DNA 结合, 抑制DNA 复制, 从而产生抗肿瘤活性。该药与DNA 所结合的碱基位点与顺铂相同,但引起的消化道反应发生率极低[ 4 ] 。我们采用伊利
替康+ 奈达铂方案一线治疗48例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 现将疗效及毒性反应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8例经病理证实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 男性30例, 女性18例。年龄42~ 78 岁, 中位年龄56岁。每例患者至少有一个可测量病灶。脑转移20例, 肝转移为9例, 肺内转移为11例, 肾上腺转移为6例, 骨转移2例。ECOG 评分0~ 2分, 预计生存期大于3个月, 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心功能均正常。
1􀀁2􀀁 治疗方法
伊立替康90mg /m2, d1、8(每次用药前予阿托品0􀀁25mg皮下注射预防伊利替康引起的胆碱能综合征); 奈达铂80mg /m2 分3天静脉滴注。每3 周为1个周期, 最少应用2周期, 最多为8 周期。每两周期
进行CT 检查评估疗效。当血常规中性粒细胞< 1􀀁5􀀁 10
9/L、血小板< 50 􀀁 109/L, 或􀀁度以上腹泻时则延迟化疗(最多不超过2周), 并同时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白介素-11支持治疗, 有出血倾向的患者输注同型机采血小板, 腹泻患者给予补液、止泻等对症治疗; 如果初次出现􀀁度骨髓抑制, 则化疗药物减量25% ; 若出现两次以上􀀁度骨髓抑制则中止治疗。1􀀁3􀀁 疗效及毒副反应评价标准疗效评价参考REC IST 评价标准。不良反应按NC I抗癌药物毒性反应分度标准分为􀀁 ~ 􀀁级。总生存时间( OS)为自开始治疗至死亡或末次随访的时间; 疾病进展时间( TTP)为从治疗开始至疾病进展的时间。采用电话随访, 末次随访时间为2010 年10月, 中位随访时间15个月, 48例患者均可评估疗效。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Kap lan-
Me ier法计算中位OS、中位TTP。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2011年6月第3卷第2期􀀁 Ch in J ofOn col Prev and Trea,t Jun 2011, V ol􀀁 3, No􀀁 2 􀀁 153􀀁
2􀀁 结果
2􀀁1􀀁 疗效
48例患者共接受212周期化疗, 最少2周期, 最多8 周期, 中位4 周期。疗后获完全缓解3 例 ( 6􀀁25% ), 部分缓解40 例( 83􀀁3% ), 稳定3 例( 6􀀁25% ) , 疾病进展2 例( 4􀀁17% )。有效率为89􀀁6%, 疾病控制率为95􀀁8%, 中位TTP 7􀀁6个月, 中位OS为13􀀁5个月。
2􀀁2􀀁 不良反应见表1。血液学毒性方面, 􀀁 /􀀁度中性粒细胞
下降、贫血、血小板下降、粒缺性的发热发生率分别为33􀀁3%、16􀀁7% 、8􀀁3% 、12􀀁5%; 非血液学毒性主要有腹泻、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64􀀁5% 及62􀀁5% ,􀀁 /􀀁度分别为16􀀁7%及4􀀁2%。8患者因􀀁 /􀀁度中性粒细胞下降而延迟化疗, 其中延迟1周以内的患者有9例, 延迟超过1周, 但在2周以内的患者有5例。7例患者因严重的腹泻反应而调整伊立替康剂量至75%。
表1􀀁 48例化疗后毒性反应情况[ n(% ) ]
不良反应􀀁 /􀀁度􀀁度􀀁度􀀁 / 􀀁度
粒细胞减少13( 27􀀁 1) 8( 16􀀁 7) 8 ( 16􀀁 7) 16 ( 33􀀁 3)
贫血1( 2􀀁 1 ) 8( 16􀀁 7) 0 ( 0) 8( 16􀀁 7)
血小板减少14( 29􀀁 2) 3 ( 6􀀁 3 ) 1 ( 2􀀁 1) 4 ( 8􀀁 3)
白细胞减少18( 37􀀁 5) 15( 31􀀁 3) 5 ( 10􀀁 4) 20 ( 41􀀁 7)
粒缺性发热0( 0 ) 2( 4􀀁 2) 4 ( 8􀀁 3) 6( 12􀀁 5)
腹泻23( 47􀀁 9) 6( 12􀀁 5) 2 ( 4􀀁 2) 6( 16􀀁 7)
恶心、呕吐27( 56􀀁 3) 1( 2􀀁 1) 1 ( 2􀀁 1) 2 ( 4􀀁 2)
疲乏13( 27􀀁 1) 2( 4􀀁 2) 2 ( 4􀀁 2) 4 ( 8􀀁 4)
谷丙转氨酶升高16( 33􀀁 3) 0 ( 0) 0 ( 0) 0 ( 0)
谷草转氨酶升高16( 33􀀁 3) 0 ( 0) 0 ( 0) 0 ( 0)
胆红素升高25( 52􀀁 1) 0 ( 0) 1 ( 2􀀁 1) 1 ( 2􀀁 1)
肌酐水平升高7( 15􀀁 6) 0 ( 0) 0 ( 0) 0 ( 0)
3􀀁 讨论
小细胞肺癌占肺癌的20% ~ 25% , 其恶性程度高, 疾病进展快。尽管小细胞肺癌对放、化疗均敏感,但大多数患者疗后仍会复发[ 5, 6] 。未经治疗的广泛期患者中位生存期仅6~ 12周。化疗是该癌广泛期患
者惟一有效的治疗措施。但传统方案疗效低, 毒副反应大, Ste in等进行长达5年随访的研究表明: EP方案与传统的CEV 方案相比, 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EP方案可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两者OS分别为14􀀁5个月和9􀀁7 个月, 2、5 年生存率分别为14% 、5% 和6%、2%,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该研究确立了EP方案在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地位。
2002年, 日本N oda等[ 3] 进行的一项研究中, IP方案(伊立替康60mg /m2, d1、8、15; 顺铂80mg /m2, 分三天静滴)和对照标准EP方案一线用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治疗。结果表明, 两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2􀀁8 月和9􀀁4 月, 2 年生存率分别为19􀀁5% 和5􀀁2% , 该研究确立了IP方案在亚洲人患者中一线化疗的地位。随后H anna等[ 7] 在日本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显示: IP与EP 两方案的有效率分别为48% 和43􀀁6% , PFS分别为4􀀁1个月与4􀀁6个月, OS分别为9􀀁3个月与10􀀁2个月,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造成两研究差异的原因, 有学者认为两研究入选患者的基线不一, 日本研究中脑转移患者发生率明显低于后者。
之后美国研究者Lara等[ 8] 开展SWOG S0124研究再次对IP方案进行了验证。该研究采用与日本学者研究中完全一致的药物剂量及使用方法, 但结果未能证实IP方案比EP方案更有生存优势。研究者认为, 造
成这一差异的原因可能与种族基因遗传不同有关, 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 亚裔人群与欧美人群中的EGFR突变同样存在差异。
本研究中采用的化疗方案为伊利替康联合第三代铂类药奈达铂。结果显示, 伊利替康联合奈达铂一线化疗的有效率达89􀀁6% , 疾病控制率高达95􀀁8%,中位TTP为7􀀁6个月, 中位OS 为13􀀁5个月, 结果与
日本学者研究的结果相似。该方案的主要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腹泻等。其中􀀁 /􀀁度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贫血的发生率分别为33􀀁3% 、8􀀁3%、16􀀁7%, 􀀁 /􀀁度腹泻、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16􀀁7% 及4􀀁2% 。而日本学者研究中􀀁 /􀀁度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腹泻和恶心/呕吐等分别为65􀀁3% 、5􀀁3%、26􀀁3% 、16􀀁0% 及13􀀁3% 。可见本研究中的多项不良反应尤其是恶心/呕吐等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目前奈达铂广泛应用于卵巢癌、非小细胞肺癌及头颈部癌的
化疗, 其疗效确切, 且不良反应轻、易耐受[ 9~ 12] 。近年来靶向治疗成为恶性肿瘤的研究热点, 在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维持治疗及二、三线治疗中成绩斐然, 而对于小细胞肺癌, 至今仍无突破。在2010年的ASCO 年会上, 有作者报道Ced iran ib 联合EP方案、舒尼替尼联合EP方案用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 均为􀀁 、􀀁期临床试验, 其耐受性及疗效有待进一步验证。我们期待随着对小细胞肺癌的分子机制及􀀁 154􀀁 中国癌症防治杂志2011年6月第3卷第2期􀀁 Ch in J ofOn col Prev and Trea,t Jun 2011, V ol􀀁 3, No􀀁 2作用靶点的深入研究, 能探索出一条更有效、安全的新治疗模式。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