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9-5-19 17:4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陕西西安
注意到楼上谈到血清肿瘤指标的问题,以前整理过一些资料,也顺便贴在下面吧:
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是反映肿瘤存在的化学类物质。它们或不存在于正常成人组织而仅见于胚胎组织,或在肿瘤组织中的含量大大超过在正常组织里的含量,它们的存在或量变可以提示肿瘤的性质,借以了解肿瘤的组织发生、细胞分化、细胞功能,以帮助肿瘤的诊断、分类、预后判断以及治疗指导。
肿瘤标志物可以分为两类
1)肿瘤组织产生,包括:
分化抗原;胚胎抗原(AFP,CEA);同工酶(NSE);激素(HCG)
组织特异性抗原(PSA,free PSA);粘蛋白、糖蛋白、糖脂(CA125)
癌基因及其产物;多胺类 等
2)肿瘤与宿主相互作用后产生,包括:
血清铁蛋白;免疫复合物;急性时相蛋白
同工酶;白细胞介素受体;肿瘤坏死因子 等
糖类抗原系统概述
20世纪80年代,专家利用杂交瘤技术获得了能识别肿瘤特异性大分子糖蛋白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 CA),并研制了单克隆抗体识别系统。CA是肿瘤细胞的相关抗原。常用的CA系列有:CA 125(卵巢癌相关抗原);CA 19-9(胰腺、肠癌相关抗原);CA 15-3(乳腺癌相关抗原)。
CA153
CA153是一种乳腺癌相关抗原,对乳腺癌的诊断和术后随访有一定的价值。
乳腺癌常有CA153升高,在乳腺癌初期敏感性较低,约60%。转移性乳腺癌的阳性率可达80%。在欧洲,CA153常用来作为乳腺癌辅助诊断指标,也是用于术后随访,监测肿瘤复发,转移的指标。
但是其他肿瘤 如肺癌,肾癌,结肠癌,胰腺癌,卵巢癌,肝癌等也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是在这些肿瘤中CA153的意义不大。
患者血清CA15-3水平的消长与乳腺癌病情变化相平行,是复发和转移的重要信号,而且这种信号的发出要比临床症状的出现和用诸如B超、X线或CT等检出复发和转移的时间要早。有报道指出,CA15-3水平超过30u/ml、40u/ml和50u/ml时,判断乳腺癌患者存在术后局部区域复发或远处转移,其敏感性均超过90%,特异性分别为95%、99%和100%,正确判断率分别达到56%、83%和100%。此外,CA15-3水平增高的乳腺癌患者发生转移的时间较CA15-3正常的患者要早许多。据分析研究,乳腺癌患者血清CA15-3水平变化与其局部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情况之间存在改变的一致性,尤其是有远处转移灶者,其CA15-3表达水平及阳性率均显著增加,所以,CA15-3具有对乳腺癌转移起监视的作用,如其血清水平持续升高,则应开始或加强化疗、放疗或改用内分泌治疗等。
CEA
大肠癌组织可产生一种糖蛋白,作为抗原引起患者的免疫反应。此种抗原称为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可广泛存在于内胚叶起源的消化系统癌,也存在于正常胚胎的消化管组织中,在正常人血清中也可有微量存在。 癌胚抗原是一个广谱性肿瘤标志物,它能向人们反映出多种肿瘤的存在,对大肠癌、乳腺癌和肺癌的疗效判断、病情发展、监测和预后估计是一个较好的肿瘤标志物,但其特异性不强,灵敏度不高,对肿瘤早期诊断作用不明显。
CEA是指癌胚抗原,是一种富含多糖的蛋白复合物。
CEA的参考正常值是:0-5 ug/L
胎儿早期的消化管及某些组织均含有合成CEA的能力,但孕六个月以后含量逐渐减少,出生后含量极低。但在某些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清中又可发现其含量有异常升高。它对肿瘤的诊断预后复发判断有意义。它明显增高见于90%的胰腺癌、70%的肺癌、60%的乳腺癌患者。一般病情好转时,CEA浓度下降,病情加重时可升高。此外,结肠炎、胰腺炎、肝脏疾病、肺气肿、及支气管哮喘等也常见轻度升高。
CA19-9
CA19-9是糖抗原的一种,增高多提示有胰腺炎、肝硬化、糖尿病、消化到肿瘤的可能。
糖抗原CA199,英文全称是Carbohydrate Atigen 19-9.
CA19-9是癌细胞所含的一种糖蛋白,主要与消化道的肿瘤有关,以胰脏癌和胆囊癌的阳性率较高。各种癌症CA19-9之阳性率如下:胰腺癌84%、胆囊胆管癌69%、大肠癌39%、卵巢癌35%。有部份的良性疾病也可能出现CA19-9升高的现象:慢性胰炎14%、胆石症11%、肝硬化17%、糖尿病10%、肾功能不全9%。
糖类抗原19-9升高见于:
1. 大部分胰腺癌患者血清CA19-9水平明显增高
2. 肝胆系癌、胃癌、结直肠癌的CA 19-9水平也会升高
3. 低浓度增高、一过性增高可见于慢性胰腺炎、胆石症、肝硬化、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等。
CA125
是1983年由Bast等从上皮性卵巢癌抗原检测出可被单克隆抗体OC125结合的一种糖蛋白。正常人血清CA125中的(RIA)阳性临界值为35ku/L。
95%的健康成年妇女CA125的水平≤35U/ml。如果病人血清CA125的水平是基线水平的两倍,就应立即进行物理检查、TVS(阴道超声)和CT检查。
CA125不是卵巢癌的特异性标志物,输卵管腺癌、子宫内膜癌、宫颈癌、胰腺癌、肠癌、乳腺癌和肺癌患者CA125的水平也会升高。
糖蛋白抗原CA50:
CA50是一种非特异性的广谱肿瘤标志物。是一种唾液酸酯和唾液酸糖蛋白,正常组织中一般不存在,当细胞恶变时,糖基化酶被激活,造成细胞表面糖基结构改变而成为CA50标志物。正常血<20 μg/L,许多恶性肿瘤患者血中皆可升高,如66.6%的肺癌、88.2%的肝癌、68.9%的胃癌、88.5%的卵巢或子宫颈癌、94.4%胰或胆管癌,其他如直肠癌、膀脏癌等皆有70%以上是升高的。
NSE
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清NSE是是神经原和神经内分泌细胞所特有的一种酸性蛋白酶,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特异性标志,如神经母细胞瘤、甲状腺髓质癌和小细胞肺癌(70%升高),可用于鉴别诊断、病情监测、疗效评价和复发预报。正常人血清NSE水平<12.5 U/mL目前,NSE已作为小细胞肺癌重要标志物之一。用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监测小细胞肺癌的复发,比临床确定复发要早4~12周。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还可用于神经母细胞瘤和肾母细胞瘤的鉴别诊断,前者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异常增高而后者增高不明显,对神经母细胞瘤的早期诊断亦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AFP
甲型胎儿蛋白是检测肝癌的肿瘤标记。但医生们指出,没有一种肿瘤标记能兼顾百分之百的特异性及敏感度,因此不能大意,要结合采用其他方法。
目前肝癌实验室检查,首选检测项目为AFP,多用放射免疫法(RIA)或AFP单克隆抗体酶免法(EIA)快速测定法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AFP的含量,本室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阳性率结果为76.2%,与国内各地的阳性率70%~80%相符合。一般认为AFP>400μg/L时,可对原发性肝癌确定诊断,但约有15%左右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AFP始终不高,故AFP不高者不能排除原发性肝癌〔4〕。由于肝细胞肝癌血清中的AFP水平高低又与肝细胞分化程度有关,Ⅰ级肝细胞分化接近正常细胞,故AFP含量尚不足以测出,Ⅳ级者由于分化极差,已失去类似胚胎细胞的机能,也不能从血清中检出AFP,Ⅱ、Ⅲ级肝癌细胞认为是和胚胎肝细胞相似的幼稚细胞,产生AFP阳性率较高,因肝细胞癌的分化程度不同,AFP含量也有差异,特别是约15%左右原发性肝癌患者AFP始终不高,而糖链蛋白CEA及γ-GT,当肝细胞受损及细胞恶变时可有不同程度升高,因而三者结合检测更有意义。
AFP是人体在胚胎时期血液中含有的一种特殊蛋白,系肝细胞内粗面内网核糖颗粒所合成,胎儿出生后,血清AFP浓度下降,几个月至1年内降至正常,正常成人肝细胞失去合成AFP的能力,因此血清中含量极微(一般<20μg/L),除肝细胞癌可显著升高外,妊娠、胚胎癌如睾丸癌、卵巢癌和极少数胃、胰、胆管、结肠直肠癌也可升高,但其绝对值不如肝细胞癌高。慢性肝炎、肝硬化可有AFP的分子变异体,亦可有一过性升高。因此血清AFP检测结果必须结合临床症状与超声检查才有诊断意义。
1、“AFP”的中文全称是“甲种胎儿球蛋白”,简称“甲胎蛋白”。
AFP是与大家所熟悉的丙种球蛋白、前蛋白一样,是一种衡量肝脏肿瘤免疫功能强弱的糖蛋白。在正常人的血清中只有极其微量的AFP存在。
2、AFP病例又称为急性弛缓性麻痹(AFP),是指将所有15岁以下急性发生的肢体(或腹肌、颈肌)肌肉进行性弛缓性麻痹瘫痪病例称为AFP病例。
常见的AFP病例包括以下疾病:
(1)脊髓灰质炎
(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
(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
(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
(5)神经根炎
(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
(7)单神经炎
(8)神经丛炎
(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
(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
(11)急性多发性肌炎
(12)肉毒中毒
(13)4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
(14)短暂性肢体麻痹
CA242:是一种粘蛋白型糖抗原,可作为胰腺癌和结肠癌校好的肿瘤标志物,其灵敏度与CA19-9相仿,但特异性、诊断效率则优于CA19-9。 CA242 正常值〈10 (单位:IU/ml)
[ 本帖最后由 weiwuzi 于 2009-5-19 17:51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