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奇迹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楼主: lemonflower

打算逐步整理一些脑转移的资料,方便大家查阅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1-9 22:31: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多发性脑转移瘤曾一度仅在病灶危及生命、多个灶可在一次手术切除或明确诊断才考虑手术,但Bindal等[2]采取病例对照研究发现:多发性脑转移瘤手术全切者的中位生存期、术后症状改善率和复发率均与单发性脑转移瘤全切者相同,所以,对于颅外原发灶已经切除或控制的多发性脑转移瘤应积极的采取手术治疗。近几年,γ-刀、X-刀等立体定向放疗技术对颅内多发转移、直径<3cm小转移灶,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故近年来临床应用较多[8,9]。Yamanaka等[10]对41例193个脑转移瘤行γ-刀治疗后复发或出现新的转移灶进行再次γ-刀治疗,结果显示肿瘤局灶控制率比第一次还高,副作用小,还可保持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组施行γ-刀治疗16例,近期均取得满意疗效。

  总之,针对脑转移瘤的治疗,采用外科手术和(或)立体定向放射治疗(γ-刀、X-刀)+全脑放疗+化疗等综合方法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手段[11]。

有爱,就有奇迹!
发表于 2012-1-9 22:35: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楼主真是勇敢!真不敢想象就好像旁人一样看这些这么恐怖的生存数据。
祝福!大家一起加油。
有爱,就有奇迹!
 楼主| 发表于 2012-1-9 22:4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转移瘤临床分析

作者:刘钢,原锦,陈苏  

摘  要] 目的:探讨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X线立体定向技术,单次、大剂量照射脑转移瘤,设4个~9个非共面照射野,80%等中心剂量线覆盖PTV。多发转移灶,根据肿瘤所在位置、大小及局部周边水肿情况和全身状况配合全脑照射。结果:42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全程,成功率100%。加速器等中心精确度(0.5±0.2) mm,无严重副反应。6个月、12个月、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7%、75%和15%,中位生存10.7个月。结论: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治疗脑转移瘤精度高、近期改善局部症状快、损伤小且安全,尤其对单发的小病灶(≤3 cm)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脑转移瘤;立体定向技术;放射治疗;X?刀

恶性肿瘤患者中约16%~30%可发生脑转移,脑转移瘤发生率约占颅内肿瘤20%,其临床特点为:发病急、发展快、常伴有颅高压症状,处理不当,可危及生命。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X?刀)是采用单次、聚焦、大剂量照射,使病灶得到毁灭性破坏,同时周围剂量锐减,能最好地保护脑干、视神经、晶体等正常组织。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5月至1997年5月采用X?刀技术治疗424例脑转移瘤患者的资料,现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997年5月至1997年5月,我院采用特制头环、德国Fishcher公司治疗计划系统、美国瓦里安2 100 C直线加速器共治疗脑转移瘤424例,男性218例,女性206例。年龄43岁~89岁,平均年龄63岁。原发肿瘤中肺癌居多占48%,其次为乳腺癌占34%。单发转移灶258例,多发转移灶166例。转移灶最大径<3 cm 278例,3 cm~5 cm 106例,>5 cm 40例。


  1.2  方法  424例患者均在CT扫描前局麻下安装特别头环,后固定于CT床头,进行增强扫描定位,扫描层厚根据肿瘤大小而采用1 mm~3 mm,范围从枕后大孔至颅顶。将CT定位图像通过网络传输至治疗计划系统进行三维重建,确定GTV和CTV,勾画周围重要器官。设4个~9个非共面照射野,肿瘤中心剂量17 G%~23 G%,80%等剂量曲线覆盖肿瘤边缘,并以此为处方剂量。每次X?刀治疗前,必须严格对加速器室内激光灯和加速器等中心点进行校正,确认无误后再根据X、Y、Z三点参考坐标值将肿瘤中心准确移至等中心点。多发病灶中86例X?刀治疗后2周配合常规分割全脑照射,平均剂量DT 25 Gy。X?刀治疗后均给以脱水、抗炎治疗。


  2  结果


  2.1  42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X?刀治疗全程,成功率100%,加速器等中心精确度为(0.5±0.2) mm,完全符合临床要求,近期效果满意。远期生存率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分别为87%、73%和15%,平均生存10.7个月。


  2.2  不良反应  大部分患者均有轻微头晕、头痛、恶心等症状,经脱水、消炎治疗后症状消失。2例在治疗中出现呕吐,经紧急停机处理后顺利完成X?刀治疗。2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出现癫痫症状。86例多发转移灶患者中12例治疗后3个月~6个月CT检查证实脑水肿加重。

 3  讨论


  精确放疗的目的是追求肿瘤高剂量的照射,而周围正常组织或器官少受或者免受照射。X?刀技术就是精确放疗的突出代表,它采用立体定向技术、CT的精确定位和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的模拟设计和优化治疗计划,通过加速器机架和床的交错运动,使射线聚焦于靶点,单次、大剂量地摧毁肿瘤病灶,而周围剂量锐减达到最好地保护正常组织或器官。脑转移瘤的治疗以往多采用全脑放射,因正常脑组织损伤大、剂量受限、疗效不佳,平均生存仅3个月~6个月。X?刀技术应用于临床以来,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Moriarty等[1]报道治疗353例患者,局控率88%,存活10.4个月;Flickinger等[2]报道治疗116例患者,局控率85%,存活11个月。王迎选等[3]报道治疗19例患者,肿瘤治疗反应率>90%,平均生存时间8个月,刘原照等[4]则采用X?刀技术加常规放疗相结合治疗40例患者,局控率达80%,平均生存时间为11个月。本组病例结果与上述相近,也进一步说明X?刀技术治疗脑转移瘤近期疗效好,可提高患者生存时间,是一种安全、损伤小的方法。通过参与了大量的临床治疗工作,我们体会到如下几点,严格掌握适应证:单发病灶,尤其是直径≤3 cm肿瘤,效果好、脑组织损伤小。对多发病灶,是否配合全脑照射,照射剂量多少要因人而定,不应教条式照搬。有5例患者照射后死于恶性脑水肿,应引起高度重视;QA/QC工作非常重要:X?刀技术是一种高精度工作,稍有误差,可能使中心偏离,造成正常组织的严重损伤,因此,每次治疗前,应严格按照标准校正激光灯和机械等中心,确认无误后,方可治疗;高度的责任心:治疗过程中,应认真核对各种参数,包括机架度数和床角度,保证无丝毫的误差。因为,任何分心的工作,都可能造成机架度数或床角数不准确甚至向相反方向转动,引起剂量不准确,同时治疗中,应严格观察患者的反应,防止意外的发生,如机架与床的碰撞、患者呕吐或癫痫发作等,有2例患者在治疗中出现呕吐情况,经紧急停机处理后,患者顺利完成治疗,否则可能引起窒息死亡。


  参考文献:

  
有爱,就有奇迹!
 楼主| 发表于 2012-1-9 22:4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γ刀治疗92例脑转移瘤的临床分析

作者:邹忠材 郭雄芳 马文生

【摘要】    [目的] 探讨γ刀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及相关因素。[方法] 92例脑转移瘤,病灶总数318个 ,平均3.5个/例,单发病灶17例(18.5%),多发病灶75例(81.5%),采用靶周剂量12Gy~18Gy, 等剂量曲线45%~60%旋转式γ刀治疗;31例(33.69%)加用全脑放疗。[结果] 随访3~46个月(平均19.7个月),治疗后3~12个月复查MR显示治疗有效率83.70%(77/92)。转移瘤5个以内者局部控制率为91.89%;转移瘤在5个以上者局部控制率为82%; 弥散转移瘤的局部控制率为63.64%。治疗未引起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结论] γ刀治疗脑转移瘤能取得一定的疗效。

【关键词】  脑转移瘤 立体定向放射疗法

  脑转移瘤好发于40岁~60岁,Rubinstein报道其发病率在15%~25%之间。转移灶分为单发、多发和弥漫三种,以多发常见。脑转移瘤生长快,组织反应重,病程短,临床表现呈急性进展,病程平均在半年内,未经治疗的患者自然平均生存期为1~2个月[1]。γ刀对脑转移瘤有一定的疗效[2]。本文对γ刀治疗92例脑转移瘤进行临床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报告92例脑转移瘤,男性58例,女性34例,年龄27岁~82岁,平均51.2岁。病灶总数318个,平均3.5个/例,单发灶17例(18.5%),多发灶75例(81.5%)。病灶位于幕上63例(68.5%),幕下17例(18.5%),幕上、下均有者12例(13%)。原发癌检出率86%,原发癌依次为肺癌、乳腺癌、胃肠癌和恶性黑色素瘤;14%未检出原发癌。

    本组病例均具典型的临床表现、典型的影像学特征。病理诊断38例,KPS评分≥60分,肿瘤直径<40mm。

    1.2 治疗方法

    治疗前检查一般情况,重视治疗前严重贫血、水、电解质失衡的处理及脱水、激素治疗。

    肿瘤周边剂量12Gy~18Gy, 等剂量曲线45%~60%。31例(33.7%)加用全脑放疗。

    治疗后继续脱水、激素治疗,检测颅脑生命征48h~72h。瘤灶多于6个以上者,治疗后1~2周加用全脑放疗。

    1.3 疗效观察及评定

    对比治疗前后颅内压增高症状、精神症状、脑占位症状及脑刺激征。

    影像学资料评价完全缓解(CR):瘤体消失或缩小50%以上;部分缓解(PR):瘤体缩小25%~50%;无变化(NR):瘤体缩小或增大<25%;恶化(LG):瘤体增大>25%以上。影像学资料以治疗后3个月、6个月复查为准,以后每年复查2次。

生存期应用Kaplan-Meier生存指数统计法。

    2 结 果

    随访时间 3~46个月,生存期6~38个月,平均11.4个月,1年生存率48.6%,2年生存率21%。KPS评分≥70分,90.22%(83/92)患者在治疗1~2个月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治疗3个月后复查MR示38例(41.3%)瘤灶消失,42例(45.6%)缩小,无变化2例(2.2%),增大11例 (11.9%)。

    脑转移瘤局部控制率为83.70%(77/92)。其中,单发转移瘤或转移瘤数目在5个以内者局部控制率为91.89%(34/37),转移瘤在5个以上者,局部控制率为81.82%(36/44);弥散转移瘤局部控制率为63.64%(7/11)。

    治疗期间无死亡病例发生,治疗后不同时期死亡病例均为原发灶复发,其次为多系统器官转移或合并症所致。1例为多次出现新的多发转移灶,短期内行3次γ刀治疗,结果出现严重放射性脑病造成脑功能、全身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3 讨 论

    脑转移瘤γ刀治疗的局部控制率多数文献报道为81%~93%。脑转移瘤的形态、生物学特性以及对γ-射线剂量依赖性不高,适合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尤其适合于γ刀的治疗,这已得到学术界一致认同。

    近年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采用较低的靶周剂量[3],即可取得满意的局部控制效果,治疗后放射性临床反应明显减少。本组治疗的靶周剂量为12Gy~18Gy,平均15.2Gy,等剂量曲线为45%~60%,平均55%。

    文献[4]报道脑转移瘤的数目及γ刀治疗后是否加用全脑放疗与γ刀治疗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本组资料初步显示治疗效应与转移瘤的数目有关,转移灶在5个以上者,尤其是弥漫性全脑转移者治疗效果低于转移灶在5个以内的患者。对此,我们主张转移灶在5~10个以上者采用分次治疗,每次治疗瘤灶在5个以内,余者在3d后再次治疗,或一次将具占位效应、位于敏感结构部位的瘤灶治疗,余下的1~2周后行全脑放疗,以防止一次治疗以致脑内治疗热点过多,总剂量难以控制。

    γ刀治疗后死亡的病例多为原发癌未控制,发生全身多系统器官转移或因免疫力下降死于并发症,鲜有因γ刀治疗直接死亡者,但我们再次强调γ刀治疗指征的严肃性和治疗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有爱,就有奇迹!
 楼主| 发表于 2012-1-9 23:0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有学者指出,VM?26和Me?CCNU均能通过血脑屏障,尤其当全脑照射剂量达30~40 Gy后,血脑屏障完全被破坏,此时化疗药物更容易通过血脑屏障到达瘤体组织内 [3]。国内外文献报导,VM?26是一种治疗脑转移瘤的有效药物,单纯化疗近期疗效达22%~40%以上 [4,6]。而全脑放疗加化疗的有效率可达46%~57% [5,6]。本组单纯放疗和放疗加化疗的6、12个月生存率无显著差异,P>0.05;而>12个月的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放疗加化疗组较单纯放疗组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脑转移瘤尤其对化疗敏感的脑转移瘤,全脑放疗加化疗可以提高疗效。Nieder 等指出,原发肿瘤是否控制及其病理类型、有无颅外转移是影响预后的因素 [1,2]。本组结果显示,发生脑转移时,原发肿瘤控制与否,其6、12个月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均有显著差异,P<0.01和P<0.05。6个月生存率其他病理类型明显优于未分化癌、无颅外转移明显优于颅外转移,P均<0.01;未分化癌、颅外转移均无12和大于12个月生存者,局部控制率亦偏低,与文献报导相一致。说明原发肿瘤控制与否及其病理类型、有无颅外转移对疗效有显著影响。
有爱,就有奇迹!
发表于 2012-1-10 12:5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从文献来看,好像说伽马刀后全脑放也是可行的
但为什么那么多帖子都强调应该全脑放再伽马刀呢?
撇开转移瘤大小,个数,症状发生前还是后,单单说这2个手段,有无必然的先后关系?
有爱,就有奇迹!
发表于 2012-1-10 13:2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在看小跑的贴子,发现下面的内容,这曾经是我特别想了解的,所以贴在这里。

摘录——关于脑肿瘤
一、脑肿瘤简介
        颅内肿瘤即各种脑肿瘤,是神经系统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对人类神经系统的功能有很大的危害。一般分为原发和继发两大类。原发性颅内肿瘤可发生于脑组织、脑膜、颅神经、垂体、血管残余胚胎组织等。继发性肿瘤指身体其它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或侵入颅内形成的转移瘤。脑肿瘤,也称颅乃占位性病变。
        近年来,颅内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统计,颅内肿瘤约占全身肿瘤的5%,占儿童肿瘤的70%,而其它恶性肿瘤最终会有20-30%转入颅内,由于其膨胀的浸润性生长,在颅内一旦据一定空间时,不论其性质是良性还是恶性,都势必使颅内压升高,压迫脑组织,导致中枢神经损害,危及患者生命。

     颅内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50岁为最多见。少儿以颅后窝及中线肿瘤较多见,主要为髓母细胞瘤,颅咽管瘤及室管膜瘤。成人以大脑半球胶质瘤为最多见,如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室管膜瘤等其次为脑膜瘤、垂体瘤及颅咽管瘤、神经纤维瘤、海绵状血管瘤、胆脂瘤等。原发性颅内肿瘤发生率无明显性别差异,男稍多于女。

        颅内肿瘤形成的病因病机:传统中医认为,脑肿瘤的形成是由于内伤七情,使脏腑功能失调,加之外邪侵入,寒热相搏,痰浊内停,长期聚于身体某一部位而成。专家们博采众家之长,经过潜心研究,将脑瘤的发病原因概括为内外两种,即内为素质因素或易感因素,外为诱发因素或为助长因素,但一不会发病。 他认为脑肿瘤属祖国医学的“头痛”、“头风”等范畴,究其发病原因,主要为肾虚不充,髓海失养,肝肾同源,肾虚肝亦虚,肝风内动,邪毒上扰清窍,痰蒙浊闭,阻塞脑洛,血气凝滞,“头为诸阳之会”总司人之神明,最不容邪气相犯,若感受六淫邪毒,直中脑窍或邪气客于上焦,气化不利,经脉不通,瘀血、瘀浊内停,内外全邪,上犯于脑,并留结而成块,发为脑瘤。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有两类基因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一类是肿瘤基因,另一类是抗肿瘤基因。抗肿瘤基因的活化和过渡表达诱发肿瘤形成,抗肿瘤基因的存在和表达有助于抑制肿瘤的发生。肿瘤基因可以存在于正常细胞中,不表达肿瘤特性,当这样细胞受到致瘤因素作用时,如病毒、化学致瘤和射线等,细胞中的肿瘤基因被活化,细胞的表型发生改变,肿瘤性状得以表达,这些细胞迅速扩增,从而形成真正的肿瘤实体,目前认为,诱发肿瘤发生的因素有:遗传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致瘤病毒。

颅内肿瘤的好发病位:颅内肿瘤的发生部位往往与肿瘤类型有明显关系,胶质瘤好发于大脑半球,垂体瘤发生于鞍区、听神经瘤发生于小脑桥脑角,血管网织细胞瘤发生于小脑丰球较多,小脑蚓部好发髓母细胞瘤等。



二、临床表现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2~1.5:1。颅内肿瘤的起病有多种形式,一般以缓慢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的形式为主,如视力的进行性障碍、各种感觉运动的障碍等。但亦可表现为突发的抽搐或进行性的颅内压增高症状。较少见的为卒中样发作,多半是由于肿瘤的突然出血、坏死或囊性变所造成。
     颅内肿瘤的主要表现有两大类:

(1)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有逐渐加剧的间歇性头痛,以清晨从睡眠中醒来及晚间出现较多。部位多数在两颞,可涉及枕后及眼眶部。咳嗽、使力、喷嚏、俯身、低头等活动时头痛加重。头痛剧烈时可伴有呕吐,常呈喷射性,严重者不能进食,食后即吐,可因此影响病人的营养状况。视乳头水肿为颅内压增高的客观体征,如存在则有较大诊断价值。除此以外,颅内压增高还可引起两眼外展神经麻痹、复视、视力减退、黑蒙、头晕、猝倒、意识障碍等。

(2)局灶症状

取决于肿瘤所在的部位,可出现各种各样的症状及综合征,这里只能将各部位脑肿瘤所产生的较常见的临床表现作一简单的介绍。


中央区肿瘤:包括额叶的中央前回及顶叶的中央后回及其相邻部位。有对侧的中枢性面瘫、单瘫或偏瘫及偏感觉障碍。优势侧半球受累可出现运动性失语。如有癫痫发作,以全身性发作较多,发作后抽搐肢体可有短暂瘫痪,称为Todd麻痹。



额叶肿瘤:主要表现为精神症状,如淡漠、不关心周围事务、情绪欣快、无主动性。记忆力、注意力、理解力和判断力衰退,智力减退,不注意自身整洁,大小便常不自知。典型病例有强握反射及摸索动作。癫痫发作亦以全身性为多见。优势半球有运动性失语及失写。额底部病变可引起嗅觉丧失及视力减退。



顶叶肿瘤:感觉障碍为主,以定位感觉及辨别感觉障碍为特征。病人用手摸不能辨别物体的形态、大小、重量、质地。肢体的位置感觉亦减退或消失,因而可能有感觉性共济失调征。优势侧病变可有计算不能、失读、失写,自体失认及方向位置等的定向能力丧失。病人因而时常迷路。癫痫发作时常以感觉症状为先兆。肿瘤累及顶叶旁中央小叶时,可有双侧下肢痉挛性瘫及尿潴留。


颞叶肿瘤:可有对侧同向性象限盲或偏盲。优势侧病变有感觉性失语,癫痫发作以精神运动性发作为特征。有幻嗅、幻听、幻想、似曾相识感及梦境状态等先兆。



枕叶肿瘤:亦有幻视,常以简单的形象、闪光或颜色为主。有对侧同向性偏盲,但中心视野常保留。优势侧病变可有视觉失认、失读及视力变大或变小等症。



岛叶肿瘤:主要表现为内脏反应,如打呃、恶心、腹部不适、流涎、胸闷、“气往上冲”及血管运动性反应等。



胼胝体肿瘤:以进行性痴呆为特征。胼胝体中部的肿瘤因侵犯两侧运动感觉皮质而有双侧运动感觉障碍,下肢重于上肢。胼胝体后部的肿瘤可因压迫四叠体而引起与松果体区相似的症状,有双侧瞳孔不等、光反应及调节反应消失、两眼同向上视不能等,称之为Parinaud综合征。由于脑导水管容易被,脑积水及颅内压增高症状亦较易出现。



第三脑室肿瘤:主要表现为间歇性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与头部的某种位置有密切的关系。当头部处于这一位置时,可突然发病,有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甚至昏迷,伴有面潮红、出汗等植物神经症状,有时可导致呼吸聚停而死亡。也可表现为两下肢突然失去肌张力而跌倒,但意识保持清醒。改变头部位置可使症状缓解。肿瘤侵及第三脑室底时可有嗜睡、尿崩、肥胖、生殖功能减退等。部分病人有早熟现象。



第四脑室肿瘤:症状较不明显,早期呕吐症较突出。阻塞第四脑室出口时可引起脑积水表现。



侧脑室肿瘤:症状隐袭,以ICP增高症状为主。病人意识淡漠、嗜睡、记忆衰退,甚至出现痴呆。情绪易激动,有精神症状,以迫害观念、谵妄及各种幻觉杂有内分泌方面的症状。女性有月经失调、多尿、肥胖等,男性则以性欲减退为主。涉及丘脑腹外侧部时可有主观感觉障碍、轻偏瘫等。涉及丘脑内侧部时有智力下降。晚期有ICP增高症状。部分病人有震颤、手足徐动及舞动症。但典型的丘脑性自发疼痛甚为罕见。



底节肿瘤:主要症状为主观上的感觉障碍,早期可有轻偏瘫、肌张力增高、震颤、舞动、手足徐动等。共济失调及眼球震颤亦常见。癫痫的发生见于20%的病例,以失神经性小发作为常见。精神症状有痴呆、记忆力减退等,约见于25%的病例。



脑干肿瘤:特点是出现交叉性麻痹,即病侧的颅神经麻痹和对侧的偏瘫。①中脑肿瘤如位于底部,有对侧的痉挛性偏瘫及偏感觉障碍,病侧的动眼神经麻痹(Weber综合征)。中脑顶盖部的肿瘤可引起粗大的震颤动作、舞蹈动作及Magnus位置性反射(当将头部转向一侧,该侧的上肢屈曲,下肢伸直;如将头部转向对侧,则对侧的肢体出现上述姿势)。肿瘤位于中脑四叠体时可引起Parinaud综合征。②桥脑肿瘤产生病侧的周围性面瘫及外展神经麻痹、复视、对侧偏瘫等。如肿瘤涉及三叉中脑束,可有病例面部感觉减退、角膜反射迟钝或消失、咀嚼无力等。如肿瘤偏于外侧,可有自发的水平或垂直性眼震。晚期可有双侧共济失调征。③延脑肿瘤以呕吐及呃逆为突出症状。病例有Ⅸ、Ⅹ、Ⅺ、Ⅻ颅神经麻痹症状,表现为咽喉反射消失、吞咽有呛咳、软腭麻痹、悬雍垂偏向对侧、喉音嘶哑,病列舌肌萎缩伴随有舌肌纤维颤动,对侧偏瘫。



小脑半球肿瘤:有患侧肢体协调动作障碍,语音不清,眼球震颤,肢体肌张力明显减少,腱反射迟钝,行走时步态蹒跚,易向患侧倾倒等。



小脑蚓部肿瘤:有步态不稳(鸭步),逐渐发展至行走不能。站立时向后倾倒。肢体的协调动作障碍常不明显。如引起第四脑室阻塞,则出现颅内压增高及脑积水症状。



桥小脑角肿瘤:有眩晕、患侧耳鸣、进行性听力减退以至耳聋。患侧三叉及面神经相继部分瘫痪,眼球震颤及病侧有小脑征。晚期有Ⅸ、Ⅹ、Ⅺ等颅神经麻痹及颅内压增高症状。



鞍内及鞍上区肿瘤:早期症状是内分泌失调,女性以停经、泌乳、不育、肥胖等症状为主,男性以性功能减退、毛发脱落、皮下脂肪增多为主。肿瘤扩展至鞍上时可有双颞侧偏盲以及双眼先后失明。眼底见视神经乳头呈原发性萎缩。生长激素腺瘤有垂体功能亢进症状(巨人症或肢端肥大症),但视力的影响不如泌乳素腺瘤明显。



鞍旁及斜坡肿瘤:早期症状为外展或三叉神经的单神经麻痹,表现为复视,病侧眼球内转、面部感觉减退。稍后可出现颅内压增高及锥体束征。


三、脑肿瘤的治疗  
        日前,国内外对颅内肿瘤的治疗多采用手术,化疗、放疗、X刀、γ刀等,但大多难以治愈,恶性肿瘤病程短,发展快,根据恶性程度高低手术切除的多少或放化疗的敏感度,复发有早有晚,生长在脑干、丘脑等重要部位的肿瘤难以手术或不能手术,X刀,放射等治疗后的肿瘤可有缩小或短时间内控制增长以后瘤体不再生长、再复发,良性肿瘤病程较长,生长缓慢,手术完全切除的不易复发,但生长在脑干等重要部位的脑瘤手术只能部分或大部分切除,手术后瘤体还会再复发、再生长、颅内恶性肿瘤手术后放、化疗平均存活率不足一年,偏良性的胶质瘤,垂体瘤、颅咽管瘤、胆脂瘤等颅内良性肿瘤手术不易切除干净,γ刀、X刀、放射治疗并不可能彻底杀死肿瘤,因此大部分患者手术后仍然会再复发。



治疗指南:

1.手术治疗:性质较良性、包膜较完整和较易于剥离的以及病程较短的脑肿瘤,手术治愈的希望较大。但对恶性程度高的或其它转移癌可行姑息性手术,如肿瘤部分切除、减压术、脑室脑池造瘘术以及脑室静脉分流术。

2.放射治疗:目前多采用放疗性手术又称为立体照射,采用全方位的旋转放疗技术,使肿瘤在多方位受到照射后萎缩,甚至消失,达到和外科手术相同的效果。

3.化学治疗:采用光动力学化学疗法治疗脑恶性肿瘤疗效显著。其它化疗方案有:①BCNU—DA方案:BCNU90mg/m2,I&#8226;V,第1天;DAG70mg/m2,I&#8226;V,第1天;每5周重复。用于脑肿瘤及脑转移瘤。②AVC方案:ADM45mg/m2,I&#8226;V,第1天;Vm60mg/m2,I&#8226;V,第2、3天,连续5小时点滴;CCNU60mg/m2,P&#8226;O,第4—5天,每35天重复,用于脑恶性胶质瘤。

4.中药治疗:
①处方:A方:龟板胶、鹿角胶、枸杞子、熟地、当归各15g,补骨脂18g,巴戟天、何首乌、黄芪、党参、金毛狗脊各30g。B方:荸荠60g,天葵子、白花蛇舌草、石决明、半枝莲各30g,重楼、半夏、白术各15g,三七、白僵蚕、天麻各10g,全蝎3g。

治法:水煎服,以上二方交替使用,间日1剂,效不更方。
疗效:以本方治疗颅内四脑室恶性肿瘤1例,取得显效,患者生存10年之久。

方源:李兴让等:补肾化瘀法治疗颅内恶性肿瘤。《中西医结合》(2):107,1985。

②处方:全蝎、川芎各4.5g,蜈蚣6条,丹参20g,僵蚕、地龙、半夏、白术、天麻、贝母各9g,钩藤、天葵子、女贞子、枸杞子、云雾草、分心草各15g,夏枯草30g。加减:呕吐者加姜竹菇;头痛者加藁本、曼荆子,白芷、菊花;视力障碍者加蕤仁、青嵇子、蜜蒙花、石决明、石斛夜光丸;便秘者加大黄廑虫丸或番泻叶;多饮多尿者加生地、花粉、石斛、桑螵蝻、龟板、远志。

治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服。

疗效:用本方共治颅内肿瘤7例。其中垂体瘤3例,脑室瘤2例,颅窝肿瘤l例,枕叶肿瘤1例。治疗存活时间最长达16年,最短者亦为5年3个月。

方源:《中医秘方大全》。下册。文汇出版社,1989年版。  
有爱,就有奇迹!
发表于 2012-1-11 19: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本帖最后由 lsg8808 于 2012-1-11 19:17 编辑

谢谢楼主开这个帖子,让脑转的病人在这里交流一下,我爱人脑转后做的是全脑放疗,2011年5月份做的。现在一个现象是有时咳嗽时头痛,用了甘露醇和地赛米松后头痛就会好转。我现在想甘露醇和地赛米松也不能这样永远打下去呀。
有爱,就有奇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隐私服务条款|小黑屋|手机版|91奇迹 ( 京ICP备2020048145号-6 )

GMT+8, 2024-6-29 04:16 , Processed in 0.056697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