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奇迹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17357|回复: 65

打算逐步整理一些脑转移的资料,方便大家查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6 22:54: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北京
先说一下我的病情及治疗情况:我今年41岁,09年11月查体发现右肺阴影。误诊为结核球。11年11月复诊发现阴影增大,后确诊为肺腺癌IV期,中高分化,MRI报告脑转(2个1CM左右),ECT未发现异常。PETCT报告怀疑髂骨骨转。11年11月底北京协和医院胸外科手术切除肺部病灶。做了免疫组化和基因检测。术后CEA已经从20降到正常范围2.9。目前已经打了两次天晴依泰。目前吃易瑞沙20天及护肝的药。下周去复查头部MRI。

鉴于脑转是很棘手的问题,我打算趁着自己目前还没有什么症状的情况下,多搜集整理一些相关资料。如果大家有新的资料,也欢迎贴上来。
有爱,就有奇迹!
 楼主| 发表于 2012-1-6 22:5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32例肺癌脑转移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加全脑放疗临床观察
脑转移是恶性肿瘤的一种常见的远处转移方式,占脑瘤患者的10%~15%[1],肺癌脑转移的发生率较高,约为20%~50%[2]。肺癌发生脑转移后的治疗目的主要是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传统治疗方法为手术、放射治疗、化疗和激素治疗等方法的综合治疗,但疗效有限[3]。近十几年来,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X-ray  stereotacti  radiotherapy,SRT)已广泛用于脑转移瘤的治疗并证实其肿瘤控制率超过常规放疗和手术。作者对我院2003年10月至2005年5月间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加全脑放疗的32例肺癌脑转移患者进行观察,现将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科 2003年10月至2005年5月收治32例肺癌脑转移患者,9例以脑转移为首发症状,23例先确诊原发病灶后诊为脑转移;经综合治疗原发病灶稳定者14例,未经治疗者3例,有13例在脑部放疗前已行化疗,主要化疗药物为顺铂、替尼泊苷、卡氮芥。本组病例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36~78岁,中位年龄59.5岁;均经病理确诊为肺癌,其中鳞癌4例,腺癌19例,小细胞癌8例,腺鳞癌1例;所有患者治疗前均经CT或MRI证实有脑转移灶,其中单发转移病灶9例,多发转移病灶23例。32例中有14例伴有脑转移外的其他部位转移,主要转移部位为骨(8例)、肝转移(6例)、肺内转移(4例)、肾上腺转移(2例)。其他部位是胰腺、胸膜、骨髓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所有病例有下列一项或多项症状:头痛、头晕、呕吐、言辞不清、视力下降、癫痫发作及肢体功能障碍,如:肢体乏力、肌力减退、偏瘫等。

    1.2  治疗方式  本组32例患者脑部转移灶均未行手术治疗而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加全脑放疗,其中11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18~30GY、5~6GY/次、3次/周后行全脑放疗,总剂量48~60GY;21例全脑放疗30GY/15次后改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总剂量48~60GY。治疗均使用专用低温热塑膜进行体位固定,Varian23EX直线加速器产生的6MV-X线照射,全脑放疗时使用面膜固定,两侧水平大野等中心对穿照射,2GY/次,5次/周,共30GY/15次;SRT时面膜固定后在PHILIPS MX8000CT机下进行2.5mm薄层增强扫描,将CT扫描信息输入BrainLAB AG立体定向治疗计划系统,在至少一名副主任医师参与下勾画靶区和重要保护器官,采用4~6个非共面放射弧照射,通过DVH图选出最优化方案,85%剂量曲线覆盖肿瘤边缘,处方剂量18~30GY,分3~5次完成,5~6GY/次,3次/周。

    1.3  随访  本组32例患者均完成随访,采用电话或书信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日期从脑转移灶治疗结束开始,算起,所有病例均随访至2006年5月,随访期为3~35个月。至随访结束时尚有3名患者健在,2名存活期已超过18个月。

    1.4  疗效判定  以治疗后1个月症状和体征的缓解程度进行评价,同时参考放疗结束后1~3个月的CT或MRI影像资料,分为完全缓解: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影像学上病灶完全消失);部分缓解: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同程度缓解(影像学上病灶缩小至少50%);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改变甚至加重(影像学上病灶无改变、增大或出现新的转移灶)。生存率以脑转移诊断始算起。

    2  结    果

    2.1  有效率  全组放疗后完全缓解(CR)率为28.13%(9/32),部分缓解(PR)率为65.63%(21/32),总有效(CR+PR)率为93.75%。

    2.2  生存率  随访结束时,生存时间超过半年者28例,半年生存率为87.50%;生存时间超过1年者11例,1年生存率为34.38%;生存时间超过两年者3例,生存率为9.38%;全组中位生存时间为9.94个月。本组病例已死亡29例中,因其他部位转移而死亡者14例,因脑部转移灶未控或出现新转移灶者8例,死亡原因不详者7例。

    3  讨    论

    恶性肿瘤病人脑转移的发生率为5%~10%,而尸检高达15%~20%,原发肿瘤以肺癌为首位,肺癌转移的发生率为24.6%~65.0%,占脑转移瘤的40%~60%[4]。脑转移瘤的预后较差,若不治疗,平均生存期仅1个月左右[5,6],给与全脑放疗后平均生存期在6个月,有15%可生存1年,仅5%~10%可生存2年或以上。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具有照射精度高,病灶区高剂量,靶区边缘剂量陡降的特点,可以提高肿瘤区的照射剂量,并且可以很好的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同时由于脑转移瘤具有以下特点:(1)大多数病灶周围水肿明显,边缘清晰;(2)发现时病灶较小,常小于3mm,(3)肿瘤常位于脑灰质与白质的交界处,故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方式。

    本组患者均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加全脑放疗的治疗技术,治疗中对颅内压增高明显者,在积极脱水治疗同时先给与全脑照射,剂量达30GY后改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症状较轻者先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18~30GY/3~6次后改为全脑放射治疗,作者在研究中发现,对于首先使用SRT者,症状缓解较快,这可能与放疗后瘤体缩小,压迫缓解有关。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加全脑照射的治疗顺序尚未定论。马缠过等研究认为先全脑照射,一方面可以减低瘤负荷,一方面可以防止新转移病灶的出现;作者认为在可以耐受情况下优先选择SRT有利于临床症状的改善。

    本组病例经治疗后中位生存时间为9.94个月,优于文献报道的单纯全脑放疗的3~6个月的平均生存期[7];有效率93.75%,与文献报道相符,1年生存率为34.38%,较文献报道低,可能与治疗例数少、大多数病例一般状态差有关。放疗过程中,为缓解脑转移瘤及放疗引起颅高压症状,可使用地塞米松、20%甘露醇及吡拉西坦等进行脱水治疗,使病人顺利完成治疗。

    肺癌合并脑转移确诊后,应根据患者情况尽快制定合理的综合治疗方案,尽量减少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加全脑照射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云彦,吴承运,陈鹏,等.直线加速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脑转移瘤疗效分析[J].功能性和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杂志,1999,12(4):34.

[2] 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145.

[3] 岳养军,陈菊梅,魏世华,等.X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配合全脑照射治疗脑转移瘤疗效分析[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1,10(2):112.

[4] Coffey RJ, Flickinger JC, Bissonette DJ, et al. Radiosurgery of solitary brain metastases using the cobalt-60 gamma unit: Methods and results in 24 patients[J]. Jnt J Radiat Oncol Biolphys, 1991, 20 (6) : 1287.

[5] 王忠诚.神经外科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586.

[6] 谷铣之,殷蔚伯,刘泰福.肿瘤放射治疗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815.

[7] 马缠过,赵岚,陈梁,等.38例肺癌脑转移放射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2002,8(29):566.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studa.net
有爱,就有奇迹!
 楼主| 发表于 2012-1-6 23: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脑转移瘤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王铁君 怀淑君1 侯吉光 刘忠山 张志良 贾晓晶

【摘要】  目的 比较全脑放疗(whole?brain Radiotherapy,WBRT)+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SRT)和单纯WBRT对脑转移瘤的治疗效果,探讨脑转移瘤合适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经我院明确诊断的97例脑转移瘤患者(其中肺癌53例,乳腺癌21例,其他类型肿瘤共23例)分成WBRT+SRT组和单纯WBRT组。WBRT+SRT组在全脑常规放疗(36~40 Gy/3~4 w)后给予SRT,4~8 Gy/f,共3~6 f,2次/w。WBRT组在全脑常规放疗(36~40 Gy/3~4 w)后缩野到局部,加量至56~60 Gy/5~6 w。评价两组患者脑转移瘤的局部控制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WBRT+SRT组完全缓解率和部分缓解率分别达到了26.5%和49.0%,总有效率为75.5%,而WBRT组的完全缓解率和部分缓解率分别为16.7%和33.3%,总有效率为50.0%,二者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87例放疗前有明显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中有78人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总的有效率为89.7%,而WBRT+SRT组有效率为91.1%,WBRT组有效率为88.1%,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放射治疗过程中,WBRT+SRT组中有2例(4.1%)发生了神经系统功能障碍,WBRT组中有7例(14.6%)发生了放射性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WBRT+SRT组在脑转移瘤局部控制率方面优于WBRT组,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WBRT组。WBRT+SRT或许是脑转移瘤比较有优势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全脑放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转移瘤

 恶性肿瘤的脑转移已经成为临床治疗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据统计有大约25%的肿瘤患者的死因与脑转移相关〔1〕。手术切除被认为是脑转移瘤首选的治疗方式,但是手术治疗的限制较多。全脑放疗(WBRT)亦是脑转移瘤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是由于暴露在射线下的正常脑组织体积过大,给予的剂量往往不足,疗效往往不令人满意。同时,脑转移瘤靶区边界一般比较清楚,通过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可以使剂量尽可能的集中在肿瘤区域,而对周围正常脑组织的影响较小。国外一些研究者报道称手术切除和SRT均能有效提高脑转移瘤的治疗效果〔2~5〕。本研究旨在比较WBRT+SRT与WBRT对脑转移瘤局部控制率的作用并进行毒副作用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8年5月至2010年4月在我院经过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并通过头部CT或MRI确诊为脑转移瘤的患者97例,其中肺癌53例,乳腺癌21例,其他类型肿瘤共23例(包括食管癌8例,胃癌6例,肝癌5例,鼻咽癌2例,黑色素瘤2例)。所有脑部病灶均<5 cm,个数≤5个。将患者分为WBRT+SRT组和WBRT组两组,其中WBRT+SRT组49例,WBRT组48例(患者具体的临床特征见表1)。所有参与这项临床研究的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1.2.1 WBRT+SRT组 采用左右平行对穿野进行全脑照射:6?MV电子线,36~40 Gy/3~4 w,WBRT后根据患者情况休息2 w或紧接着进行SRT。制作X刀专用头罩,患者仰卧于模拟定位机上,64排螺旋CT进行2 mm层厚的连续增强扫描。将图像传输到X刀治疗计划系统(拓能TPS),参考MRI T1加权像肿瘤大小在CT定位片上勾画靶区,在GTV边界外放1~2 mm定为CTV,要求90%等剂量曲线包含CTV。采用等中心非共面旋转照射,4~8 Gy/f,共3~6 f,2次/w,每次放疗设4~6个非共面野。

  1.2.2 WBRT组 采用左右平行对穿野进行全脑照射:6?MV电子线,36~40 Gy/3~4 w,然后根据肿瘤情况缩野到局部,加量至56~60 Gy,共5~6 w。表1 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基本特点

  1.3 疗效评价

  1.3.1 局部控制率 放疗结束后2个月,随访头部CT或MRI以评价肿瘤的治疗效果。可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6〕。完全缓解定义为临床和影像学证据完全消失;部分缓解为CT或MRI上病灶的最大径及最大垂直径的乘积减少50%以上;稳定定义为转移淋巴结的最大垂直直径缩小<50%或增大<25%。进展定义为淋巴结的最大径和最大垂直径乘积增大超过25%或出现新的转移灶。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为有效;稳定和进展为无效。

  1.3.2 毒副作用 放疗过程中的急性毒性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头痛、脑水肿、疲劳、乏力等;晚期反应包括局部损伤、坏死的出现,精神神经症状的加重等。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采用χ2检验进行两组之间临床特征和局部控制率的比较。

2 结 果

  2.1 两组脑转移瘤的局部控制率及临床症状缓解情况 WBRT+SRT组完全缓解率和部分缓解率分别达到了26.5%和49.0%,总有效率为75.5%,而WBRT组的完全缓解率和部分缓解率分别为16.7%和33.3%,总有效率为50.0%,二者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WBRT+SRT组有效地提高了脑转移瘤的局部控制率。放疗前97例患者中有87例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头痛、头晕、呕吐及肢体活动障碍),其中WBRT+SRT组45例,WBRT组42例,放疗后有78例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总的有效率为89.7%,而WBRT+SRT组有效率为91.1%, WBRT组有效率为88.1%,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 两组脑转移瘤的毒性作用比较 所有患者在整个放疗过程中均给予甘露醇+激素的治疗,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的程度和神经受压症状。97例患者均顺利地完成了放疗过程。根据美国放射肿瘤治疗协作组(RTOG) 制定的放射损伤分级标准进行评估,分1~4 级,观察治疗中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在放射治疗过程中,WBRT+SRT组中有2例(4.1%)发生了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均为1级的恶心、呕吐、头痛,经适当的脱水治疗后好转,WBRT组在放疗过程中有7例(14.6%)发生了放射性相关的并发症,其中3例为轻度的恶心、呕吐、头痛(1级),2例出现了癫痫大发作(3级),1例在放疗后2个月出现了重度的脑水肿,经治疗无效后死亡(4级)。

  3 讨 论

  手术切除仍然是脑转移瘤最可靠的治疗手段,但是手术的限制较多,如肿瘤位于表浅位置,患者一般状况较好,没有严重的并发症等,且对患者的损伤较大。放射治疗是脑转移瘤另一不可替代的治疗手段。过去采用的WBRT可以有效地杀伤脑转移瘤,但是需要的剂量较高,由于全脑均暴露在射线之下,过高的剂量会导致神经系统较为严重的并发症,而剂量过低又不足以控制肿瘤。在1989年,DeAngelis和Posner〔7〕描述了脑转移患者在接受WBRT一段时间以后就发生了“辐射诱导的痴呆”。1980年,Hochberg和Slotnick〔8〕报道了星型细胞瘤放疗后存活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有英文拼写障碍。还有研究指出中枢系统淋巴瘤患者在单独接受WBRT或是联合化疗后出现了典型的神经系统机能的衰退,尽管这种神经系统的功能退化可能与疾病本身相关,但并不能排除放射性损伤的危险度〔9〕。然而,WBRT可以有效杀灭转移瘤周围潜在的肿瘤细胞,消灭影像学中不能发觉的亚临床病灶,并可抑制新病灶的形成〔10〕,因此在脑转移瘤的治疗中是不可缺少的,但是放疗剂量应该严格控制。

  随着肿瘤放疗技术的进步,SRT逐渐在临床中得到应用,它具有肿瘤定位精确,靶区剂量高,而周围正常脑组织剂量骤减的特点,这样可以提高肿瘤组织的剂量,同时又能有效的保护周围正常组织。因此,在理论上,SRT与WBRT联用既可以杀灭肿瘤转移灶,又能同时减少周围潜在病灶的发生。Kondziolka等〔11〕首次对WBRT联合SRT与单独WBRT对脑转移瘤局部控制率作用进行比较,他们认为二者的联合与单独WBRT相比显著地提高了肿瘤的局部控制率。Andrews等〔12〕报道了美国肿瘤放射治疗协作组(RTOG)组织的一项有333例患者入组的前瞻性随机研究,他们结论证明:WBRT后给予SRT与单独WBRT相比较不仅能增加转移瘤的反应率和局部控制率,同时亦可使患者获得更好的生存获益和更高的卡氏评分。这是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一项此类研究,他们推荐WBRT+SRT是3个以内不能切除脑转移瘤患者的标准治疗模式。

  本研究对2008年5月以来收集的97个病例的治疗情况进行了归纳总结,结果发现WBRT+SRT组的肿瘤控制率明显高于单独的WBRT组,这与一些国外大型肿瘤中心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在本研究中,WBRT+SRT组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放疗过程,未见严重的副反应,而且在放疗前有不同程度临床症状和体征(头痛、头晕、呕吐及肢体活动障碍)的患者大多获得了缓解,得到了较高的有效率;同时,还支持WBRT+SRT组的毒副作用较WBRT组减轻,但是由于出现放疗并发症的患者总数较少,因此,确定性的结论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观察、研究。本研究对所有的患者均进行了随访,但是因为此项研究仅开展了2年有余,故对中位生存期和生存率的研究有待在未来的工作中归纳、总结。至于WBRT及SRT应给予多大的剂量和采用何种分割方式才能使患者的受益最大,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解决。

有爱,就有奇迹!
 楼主| 发表于 2012-1-6 23:3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肺癌脑转移的综合治疗
【关键词】  肺癌脑转移 综合治疗

  脑转移是肺癌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是导致治疗失败的常见原因。近年来,随着肺癌发病率的上升,各种先进影像诊疗技术的进步,肺癌脑转移的诊断率呈现明显增高趋势。有文献报道,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初诊脑转移的发生率为10%,2年后可达到80%,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脑转移的发生率约20%,尸检为40%[1]。肺癌一旦发生脑转移,临床上已属IV期,病情迅速恶化,若不积极治疗其自然生存期<3个月。因此如何合理治疗肺癌脑转移以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一直来都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1  肺癌脑转移的临床特点

  肺癌脑转移的发生率高,其机制考虑为肺部血管和淋巴管网丰富,脑血管和椎静脉之间有吻合支,含有癌细胞的血流可不经过肺毛细血管的滤过而经侧支直接入脑,又有研究发现肺癌具有嗜神经组织的特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特别的亲合力[2]。肺癌脑转移的临床表现可根据转移部位的不同,症状也有所不同。最常见的部位在幕上,约占85%左右,其次是幕下,或两者兼有。常表现为渐进性头痛,伴有恶心呕吐,呕吐呈喷射性,多发生在清晨和晚上,可有一过性肢体无力,类似重症肌无力,偏瘫或有共济失调、记忆力明显减退、失语等。脑转移可在原发病灶被发现之前或与原发病灶同时被发现,约有20%的患者脑转移发现晚于肺癌的诊断。对于年龄>40岁、病情进展快、伴有或不伴有神经症状的肺癌患者均应常规行颅脑MRI检查[3],以排除肺癌脑转移的可能。

  2  肺癌脑转移的治疗方法
   
  肺癌患者发生脑转移后,迅速出现转移部位的症状及定位体征,多死于占位性病变所引起的颅内高压、脑疝或颅内转移灶出血,也可转移至生命中枢而突然死亡,因此积极治疗脑转移是延长患者生命的关键。目前,肺癌脑转移的治疗仍以姑息治疗为主[4]。20世纪50年代,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使中位生存期延长至2~3个月, 70年代,全脑放射治疗(whole brain radiotherapy, WBRT)成为肺癌脑转移的标准治疗,但延长生存期效果不明显,其中位生存期约3~6个月。90年代以来外科手术学、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放射影像技术及放射治疗学的进步,使脑转移的治疗获得较快的发展,然而临床在肺癌脑转移治疗方案的选择方面仍存在分歧。

  2.1  全脑放疗

  全脑放疗(WBRT)能够显著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被认为是肺癌多发脑转移及有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症状的标准治疗。目前对于WBRT的最佳时间、剂量,分割不明确,无证据表明更高放疗剂量或其他分次方法可改善预后。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全脑两侧野对穿照射,剂量为每3~4周30~40Gy/10~20次,对单个转移灶可缩野追加剂量每1~2周10~20Gy/5~10次,对多发转移病灶则不缩野追加每1~2周 10~20Gy,总剂量<60Gy。多发性脑转移患者,常在全脑放疗的基础上采取大剂量激素治疗。激素能显著消除转移瘤周围继发的脑水肿,使瘤体缩小,脑压降低。应用WBRT的主要目的是缓解症状,文献报道79%~93%的患者症状好转,50%的头痛、颅内压增高、惊厥可完全缓解,60%的神经功能受损者好转,但放疗效果一般不会太长,6个月后约20%左右症状复发,35%一年内复发,1年生存期为10%~20%。全脑放疗的毒副反应主要是放射性脑病,嗜睡和神经功能障碍、痴呆等,长期存活的患者有迟发效应。

  2.2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在临床上得到广泛推广应用,为脑转移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更理想的方法。其主要做法是应用立体定位系统采取多聚集小光束给予一个目标靶区高剂量的照射,该方法的优点是定位准确,靶体积内外剂量落差大,可有效地提高肿瘤区的剂量,并尽可能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使病灶迅速破坏、溶解、消退,且使患者免受开颅的痛苦,无麻醉、感染等危险,术后恢复快。文献报道它相比全脑放疗更能延长生存期和提高生存质量。Lib等[5]分析了70例单发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实施WBRT和SRS的病例,结果显示各自的中位生存期为5.7和9.3个月。SRS采用分次治疗则称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Serizawa[6]分析г-刀治疗NSCLC和SCLC脑转移患者,其中位生存期分别为9.1个月和8.6个月,且多数患者在3d内出现症状改善,Penny[7]等回顾性分析了282例使用г-刀治疗肺癌单发或多发脑转移瘤患者,平均生存期为8.7个月,1年生存率为39%。因此作者认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延长患者生存期、局部控制率方面优于单纯全脑放疗。但它只适用于治疗直径<3cm,位置更深或位于重要功能区及全身情况差或数目相对较少的转移瘤,且有无法取得病理依据、治疗后严重瘤周水肿、瘤内出血和坏死可能、远期治疗效果欠佳等缺点,无法完全代替外科手术与其他治疗方式。近来还有较多关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联合应用WBRT的研究报道,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配合WBRT可以使肿瘤的局部达到高剂量,又能杀灭脑内不可见的亚临床病灶,有助于提高局部控制率和降低复发率。

  2.2  化学治疗

  肺癌发生脑转移,表明患者已有其它脏器血行转移倾向或已出现转移,化疗是必须的。有研究发现脑转移后血脑屏障(BBB)即遭到破坏,WBRT、甘露醇的应用对BBB也有不同程度的开放作用,许多化疗药物可穿透BBB进入脑内,常用的化疗药物有亚硝脲类如尼莫司汀(ACNU)、司莫司汀(MeCCNU)、洛莫司汀(CCNU)等,其它如顺铂(DDP)、替尼泊苷(VM-26)、紫杉醇等。随着新的化疗药物的不断研制投入临床,肺癌脑转移的治疗效果有了一定提高,但主张单用化疗的文献较少。Cortes等[8]报道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肺癌脑转移的有效率为38%,对NSCLC原发灶的有效率是50%。有作者研究放疗综合化疗治疗NSCLC脑转移患者发现,化疗对75.8%的患者有效,中位生存期为9.7个月,而1年生存率达到40%。因此认为化疗在肺癌脑转移的治疗中有重要意义,是肺癌脑转移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多主张全身化疗与放射治疗相结合。

2.3  手术治疗  
  随着诊断水平的不断进步,神经麻醉、清醒开颅及术中肿瘤定位技术的发展,外科手术病死率及术后神经功能损害发生率逐渐降低[9],更多的肺癌脑转移患者得到积极手术治疗。新的研究发现约1/3的肺癌脑转移患者除脑外无其他部位的远处转移,仅表现为孤立性脑转移灶,这一发现为手术治疗肺癌脑转移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手术治疗可迅速解除肿瘤对脑组织的压迫,减轻颅内高压,改善症状与神经机能状态,还能明确肿瘤病理类型,有利于后续治疗。由于肺癌脑转移大多发生在幕上,集中于大脑中动脉供血的额、颞和顶叶,位置不深,这为手术成功切除增加了可能性。目前肺癌脑转移的明确手术适应证仍存在争议,多数作者认为:(1)全身情况较好,无恶液质或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能耐受手术。(2)肺原发病灶能切除。(3)单发或相邻部位两个孤立性脑转移灶,能切除。(4)除脑外无其它部位远处转移。(5)非小细胞肺癌。甚至有作者认为多发脑转移,只要病灶位于可切除部位,即使多次多部位开颅也要将肿瘤完整切除,其疗效、复发率、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都与单发的脑转移相仿。至于争议较多的脑转移瘤和原发肿瘤的先后处理顺序问题,多倾向于先开颅减压,切除脑转移灶及周围水肿组织,必要时可去除颅骨瓣外减压,以避免颅内压进行性增高形成脑疝等危险因素,后期治疗被动,甚至可能丧失第二次手术机会,术后3~4周,待患者全身情况已趋稳定,自主排痰能力恢复,应尽早行肺癌切除术。亦有作者主张对于颅内转移灶数量较少,预计近期不大有颅内高压表现患者,可先开胸行肺内病灶切除,2~3周后再行脑部手术,这样较符合恶性肿瘤的治疗原则。但目前多主张先做脑部手术,解除颅内高压,再做肺部手术。若患者肺脑病灶位于同侧,术前估计肺癌和脑转移癌切除机会较大,具有严格手术指征的,可选择肺脑同期手术。肺癌脑转移患者术后脑部复发率高,且多发生在原部位,国内外无论是前瞻性研究还是回顾性研究资料均支持手术切除脑转移灶后再行放化疗,消灭潜在复发灶和转移灶,以巩固疗效,如此可望获得较好疗效。Rodrigus[10]等报道了32例NSCLC单发脑转移患者在手术切除后予WBRT,中位生存期为15.5个月,1年生存率为58%。Granone等[11]报道一组非小细胞肺癌单发脑转移患者,经手术切除、WBRT或化疗,中位生存期为27.8个月,1年生存率可达到80%,2年生存率41%,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生存质量提高。            

  2.5  中医中药治疗

  近年来,中医中药治疗肺癌脑转移方面取得一定成就。常用的中药注射液有榄香烯乳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薏苡仁注射液等。有抑制作用,配合放疗、化疗治疗能对原发肺部病灶与脑转移均有较好作用,能增效减毒,并能一定程度上防止或缓解肺癌脑转移的复发。榄香烯乳注射液是以β- 榄香烯为主要成分,能迅速通过BBB,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生长,冯利等[12]曾报道使用榄香烯乳联合应用放化疗治疗肺癌脑转移有效率明显优于放化疗组。还有资料发现,丹参、地龙是良好的放疗增敏剂,能同时预防放射性肺炎的发生。

  肺癌发生脑转移,属于晚期病变,预后不佳,目前所有的治疗实质上均属于姑息性治疗而不是根治性治疗。较多的作者主张治疗时应根据患者自身条件,神经功能状态,原发肿瘤和脑转移瘤的大小、数目及部位,病理类型,有无颅外转移等设计个体化治疗方案。作者认为对于具有手术适应证的患者应积极手术治疗,并辅以放化疗、祖国医学和免疫调节等予综合治疗,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是肺癌脑转移治疗的最佳选择。

【参考文献】
    1 Ebert BL,Niemierko E,Shaffer K,et al. Use of temozolomide with other cytotoxic chem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brain metestases from lung cancer. Oncologist,2003,8(1):69~75.

  2 Scott W, Atla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the brain and sp ine S.1: Lipp incott Williams and Wilkin, 2002: 677~680.

  3 Kaal ECA, Tapboom JB. Symptomatic management and imaging of brain matastases. J Neurooncol, 2005, 75: 15.

  4 Ohta Y, Oda M, Sunezuka Y, et al. Results of recent therapy for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with brain metastasis as the initial relapse. Am J Clin Oncol, 2002, 25(5) : 476~479.

  5 Lib, Yu J, Suntharalingam M, et al. Comparison of three treatmentoptions for single brain metastasis from lung cancer . Int J Cancer, 2000, 90:37~45.

  6 Serizawa T, Ono J, Lichi T, et al. Gamma knife radio surgery for metastatic brain tumors from lung cancer : a comparison between small cell and non-small cell carcinoma . J Neurosurg, 2002, 97(5 Suppl) : 484~488.

  7 Penny KS, John HS, Steven J G,et al. A multi-institutional review of radiosurgery alone vs radiosurgery with whole brain radiotherapy as the initial management of brain metastases. Int J Radication Oncology Boil Phys, 2002, 53 : 519~5
24.

  8 Cortes J, Rodrigue J, Aramendia J M, er al. Front-line paclitaxel/cisplation-based chemotherapy in brain metastases from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Oncology, 2003, 64(1) : 28~35.

  9 Ceresoli GL, Reni M, Chiesa G, et al. Brain metastases in locally advancednon 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 after multimodality treatment. Cancer, 2002, 95(3) : 605~608.

  10 Rodrigus P, de Brower P, Raaymakers E. Brain metastases an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 Prognostic factors and correlation survival after irradiation . Lung Cancer, 2001, 32(2) : 129~134.

  11 Granone P, Margaritora S, D Andrilli A, et al.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with single brain metastasis : the role of surgical treatment . Eur J Cardiothorac Surg, 2001, 20(2) : 361~366.

  12 冯利,杨宗艳,朴炳奎.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脑转移67例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4,1(11) : 681~682
有爱,就有奇迹!
发表于 2012-1-7 14:4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资料很有价值啊!楼主好好治疗,我们一起战斗:)
有爱,就有奇迹!
 楼主| 发表于 2012-1-7 14:4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今天早上起来,从窗口望出去,发现屋顶都是白雪覆盖。今冬北京的雪并不多。
近日来查看的脑转的资料,数据都很不乐观。也没有发现什么新的治疗方法,主要还是放疗和伽马刀、X刀。不过,我还会继续收集资料。
确诊以来,难免对生死想的多了些。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大多也无法选择自己的死亡,浑浑噩噩的忙碌着,按照社会的规则,上学工作结婚生子退休养老。其实也满无聊的,所以即使死亡将近,也不值得太多的情绪波动。既不知从哪里来,也不知到哪里去。造物主没有给予人类足够的智慧来认识和主宰自己的命运。
有爱,就有奇迹!
发表于 2012-1-7 22:0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湖北荆门
lemonflower 发表于 2012-1-7 14:49
今天早上起来,从窗口望出去,发现屋顶都是白雪覆盖。今冬北京的雪并不多。
近日来查看的脑转的资料,数据 ...

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大多也无法选择自己的死亡,浑浑噩噩的忙碌着,按照社会的规则,上学工作结婚生子退休养老。其实也满无聊的,所以即使死亡将近,也不值得太多的情绪波动。既不知从哪里来,也不知到哪里去。造物主没有给予人类足够的智慧来认识和主宰自己的命运。

我从未看到有人这样说过,喜欢你说的这些话,我国平均寿命是73,我觉得人生真是苦短,就算活到73岁,也是苦短。匆匆一瞬,究竟该怎么活这苦短一生,可能到我离去都搞不明白。
有爱,就有奇迹!
发表于 2012-1-7 22: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天津
全民努力 共同抗癌
有爱,就有奇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隐私服务条款|小黑屋|手机版|91奇迹 ( 京ICP备2020048145号-6 )

GMT+8, 2024-6-26 08:42 , Processed in 0.03013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