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兮
发表于 2017-9-19 13:42:13
朋友、你好你妈妈现在好了吗?
猫有九条命
发表于 2017-9-19 14:38:32
文兮 发表于 2017-9-19 13: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朋友、你好你妈妈现在好了吗?
目前还好,比较稳定
文兮
发表于 2017-9-19 14:52:17
猫有九条命 发表于 2017-9-19 14:3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目前还好,比较稳定
吃的什么药、怎么控制的
猫有九条命
发表于 2017-9-19 16:57:10
红糖、白糖、冰糖......肿瘤患者能吃哪种糖?
糖是癌细胞的营养剂
但它不是故意的
糖类进入人体后会被水解成葡萄糖,我们身体的所有细胞,不论是不是癌细胞,都需要葡萄糖来提供能量。
但是癌细胞很“霸道”,它吸收葡萄糖的能力是正常细胞的10倍以上,而且它还很“浪费”,只利用葡萄糖5%左右的热量,就像吃苹果,每个苹果只咬一口就扔掉了,然后造成了大量的垃圾——乳酸,乳酸会抑制 T 细胞活性,因而抑制人体的免疫体系,加速癌细胞的生长。
所以说,糖可不是坏东西,它只是被癌细胞“有心”的利用了。
如果我们不吃糖了
是不是就断了癌细胞的“营养来源”?
并不是!
含糖食品美味可口,不过为了健康可以舍弃这“口腹之欲”。但拒绝甜食后我们吃的食物仍然可以在体内转化成葡萄糖,如我们吃的大米、馒头、面条等主食,尽管本身不含糖,但其主要成分是淀粉,进入人体消化后也会转化成大量葡萄糖,被癌细胞吸收利用。
而且,不要寄希望于“不吃食物饿死肿瘤”。正常细胞和癌细胞都需要葡萄糖提供养分,当人体没有能量来源时,它们会最先消耗肌肉中的葡萄糖,所以癌症病人化疗期间食欲不振时,会消瘦的特别明显。“饥饿疗法”往往饿不死癌细胞却有可能因为营养不良饿死我们自己。
那么
怎么吃含糖的食物最合理呢?
1、保证人体对糖的最低摄入量,不吃或尽量少吃糖类食品,多吃低糖食物。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人每天糖的摄入量应在50克以下。
2、糖类食品指生活中我们尝起来甜的食物,主要来源包括蜂蜜、红糖、果糖等,它们又被称为单糖或双糖:
蜂蜜:蜂蜜可以算是比较古老的天然甜味来源,主要成分是果糖、葡萄糖和蔗糖,天然成熟的蜂蜜中,总的糖含量超过 85%,非常的高,肿瘤患者需慎食。
红糖/白糖/冰糖:红糖源自甘蔗,含糖量在 88%~86%,等到精制成白糖和冰糖的程度,含糖量高达 99.5% 以上,几乎不含有其他营养成分,肿瘤患者不可直接食用。
果糖:各种水果的含糖量在10%~20%之间,果糖含量相对较低,而且水果中还含有大量维生素、膳食纤维和其他营养,推荐患者每日食用300g不同种类的水果。但是精加工过的果汁及软饮中果糖的含量非常高,并且不含有水果的其它营养,肿瘤患者不宜饮用。
所以,以单糖和双糖作为材料的饮料、糖果、面包、点心、饼干、能量棒、果酱、果冻、蜜饯、雪糕、冰淇淋等甜品肿瘤患者都应该不吃或尽量少吃。
3、低糖食物主要指我们摄入淀粉多糖的主食类食物,以及摄入膳食纤维的粗粮和果蔬食物。淀粉和膳食纤维又被称为多糖。
米、面、薯类主食建议吃到健康人的量:
主食类虽然也含糖,但其属于淀粉类多糖,不像精制糖那么快速的升高血糖,是我们机体最经济的能量来源;
主食类食物除了能提供糖外,还能提供多种人体所需的其他营养素,如膳食纤维、维生素等。
减少主食的食用很容易引起如困倦、嗜睡、低血糖、恶心、呕吐、血脂异常等副作用的发生,危害身体健康。
膳食纤维,是人体无法消化的一种糖类,主要来源于粗粮、蔬菜、全谷物食物、水果和坚果等:
膳食纤维在消化系统中有吸收水份的作用,增加肠道及胃内的食物体积,可增加饱腹感,减少其他含糖食物的摄入;
膳食纤维也能吸附肠道中的有害物质以便排出,改善肠道菌群,促进肠胃蠕动,缓解便秘;
此外,膳食纤维还可以调节血糖、血脂,降低心血管疾病、癌症等重大疾病的发病风险。
猫有九条命
发表于 2017-9-20 16:17:09
脑转移了,靶向好?还是先放疗?
2017年7月19日,“Brain研究”正式以全文发表在“Lancet Respir Med”杂志上,这是第一项将靶向EGFR基因的靶向药与全脑放疗在脑转移患者中做直接比较的临床研究。
去年的世界肺癌大会上,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吴一龙教授对这项研究的初步结果做了汇报,当时被波兰的放疗专家Jacek Jassem教授评价为可能改变临床实践的重磅研究。那么这项研究的结果到底给一线的临床医生和患者带来什么启示呢?
对于脑转移,尤其是多发脑转移患者,传统的标准治疗是全脑放疗,不过全脑放疗对患者神经系统有一定损害,而且同期需要住院输液治疗,会增加治疗成本。由于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靶向药对于有突变的肺癌患者的颅内转移灶同样有效,所以吴一龙教授着手组织全国的肺癌专家开展了BRAIN研究——旨在探讨“靶向药能不能替代全脑放疗?”
BRAIN研究自2012年10月开始入组,至2015年6月结束,在中国17家医院,共入组176例患者。所有患者按1:1随机分组,试验组接受埃克替尼(125mg,tid)治疗;对照组接受全脑放疗(30Gy/3Gy/10f)±化疗,化疗方案由主治医师选择,一线是以铂类为基础的双药化疗,二线是单药培美曲塞或多西他赛。
为了更好地展示这项临床研究的结果,其观察指标也做了精心的设计,主要研究终点是颅内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iPFS),但同时也观察颅外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以及脑转移缓解率、患者的认知功能、总体生存率和安全性。在患者的选择上,要求脑转移病灶≥3个,至少一个可评价。没有选择单个脑转移病灶患者,是因为这部分患者可用手术或立体定向放疗解决。
结果显示,埃克替尼组的疗效要明显好于全脑放疗组,颅内PFS分别为10.0个月和4.8个月(HR=0.56,P=0.014),颅外PFS数据分别为6.8个月和3.4个月(HR=0.44,P<0.001)。但是,总生存时间(OS)两组没有差异,分别为18个月和20.5个月。这项结果的出现为EGFR突变、多发脑转移的肺癌患者,将靶向药作为首选而不是全脑放疗,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换句话说就是,多发合并有EGFR突变的肺癌脑转移患者,可以推迟考虑全脑放疗,这样也更大程度地减少了患者的身体创伤。不过这项研究也有一些局限性。
1:对于EGFR突变的肺癌,目前靶向药已经成为一线选择,化疗联合放疗的治疗策略已基本被临床弃用,这与当时设计试验的时间背景有关。
2:在总生存时间方面,靶向药并未展示出优越性,其原因应该是接受化放疗的患者大部分在进展后接受了靶向药的治疗。
3:该试验并未比较靶向药联合全脑放疗是否要优于单用靶向药,这需要新的临床试验来证实。
总之,BRAIN研究给临床医生和患者带来了新的标准和选择。对于EGFR突变、合并多发脑转移(≥3个)的肺癌患者,靶向药的作用要优于全脑放疗。同时也提示我们,其他驱动基因阳性的肺癌脑转移患者,比如ALK或ROS1融合亚型,仅采用ALK抑制剂或许也可以替代全脑放疗。
结合2017年颁布的《中国肺癌脑转移诊治专家共识》,在临床实践中,对于脑转移的患者,我们首先要分成两大类:有症状(比如头晕、头痛、恶心、肢体活动障碍等)和无症状患者。
1:无症状的患者可以先考虑做全身治疗,比如靶向药或者化疗(临床中也可以发现化疗有效的患者,脑转移瘤也会缩小),针对脑转移瘤的放疗都可以推迟。
2:对于有症状的患者,如果转移瘤<3个,可以考虑手术或立体定向放疗(比如伽马刀等);如果≥3个,应考虑全脑放疗。
猫有九条命
发表于 2017-10-5 17:21:47
最新精准肝切除术专家共识发布!
推荐内容
推荐1:肝切除术多是创伤较大的手术,应于术前对患者全身健康状况进行全面评估,作为外科决策的考量因素,并行必要的改善性处理。
推荐2:对于存在代谢紊乱的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将空腹血糖控制在<7.9 mmol / L。
推荐3:对于老年患者的体能状态和手术风险,可采用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能评分和ASA分级和心肺运动实验(CPET)检查进行判断。
推荐4:肝脏目标病灶评估应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手段,首选无创方式,仅在必要时行有创检查。复杂病例联合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有助于精准诊断。应充分利用数字影像技术对目标病灶和肝脏进行可视化立体定量评估。
推荐5:目标病灶评估应涵盖病灶性质判定、解剖学特点分析,同时还应对肝脏解剖结构进行完备评估,以排除影响肝切除术规划的脉管变异。
推荐6:对合并HBV感染的患者,术前应常规行免疫学检测和病毒复制检测。检出高病毒载量时,尤其合并ALT升高(高于基线值2倍) 时,术前应先行积极的抗病毒治疗。
推荐7:肝硬化和门静脉高压症与肝切除术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死亡率相关。合并严重肝硬化患者,应慎重考虑施行大部分肝切除术。
推荐8:对合并胆道慢性梗阻的高胆红素血症患者,术前应行胆道引流,以增强肝脏对手术打击的耐受能力。
推荐9:对术前9 个月内接受系统化疗的患者,应高度重视术中出血的控制及术后可能出现的急性肝功能损伤。
推荐10:Child评分系统可较好预测肝切除术后来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应作为肝脏储备功能评估的重要内容。
推荐11:吲哚菁绿排泄试验可定量反映肝脏储备功能,联合Child分级,可作为肝切除安全限量的判断依据。
推荐12:应根据肝脏目标病灶性质,确定是否具备手术指征。避免对良性病灶施行不必要手术,同时也要避免对难以根治的恶性病灶行预期的非R0切除术。
推荐13:安全肝切除术决策系统拓展了精准肝切除术的适应证,同时不增加肝切除术后肝衰竭发生率。正常肝脏的必需功能性标准化肝体积比(RES)为0.2;当肝功能Child A 级时,若ICG R15<10%,则RES≥0.4;若ICG R15 为10%~ 20%,RES ≥0.6;若ICG R15 为21%~ 30%,RES≥0.8;若ICG R15 为31%~ 40%,只能行限量肝切除术;若ICG R15>40%或为肝功能Child B 级,只能行肿瘤切除术;肝功能Child C 级为肝切除术禁忌证。
推荐14:解剖性肝切除术适用于大部分进展期或段、叶肝蒂受累的肝脏恶性肿瘤以及按解剖节段分布的肝脏良性病变。非解剖性肝切除术适用于肝脏良性病变及合并严重基础肝脏疾病、肝脏储备功能差的肝脏恶性肿瘤。
推荐15:体外肝切除术是激进的手术方式,必须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当预留肝脏主肝静脉与下腔静脉汇合部受累,在体无法进行切除和重建;预留肝段门静脉受累,预计在切除和重建过程中出血难以控制或所需的入肝血流阻断时间超过安全时限时,可考虑行体外肝切除术。
推荐16:目前仍无循证医学证据评判门静脉栓塞术与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的优劣,应根据肝脏目标病灶性质、基础肝脏疾病程度、剩余肝脏体积进行个体化选择。
推荐17:剩余肝脏脉管结构的完好是保证其正常功能的决定因素。对复杂肝切除术,手术规划过程中,应针对剩余肝脏脉管结构进行重点设计。
推荐18:根据实际情况,包括肝脏病灶位置、肝脏质地、术者操作经验等,选择适合的肝实质离断方法。无论选择何种方法,都应秉承操作轻柔、解剖精细、节约肝实质、保护剩余肝脏脉管结构的精准手术理念。
推荐19:肝脏血流阻断是控制肝切除术中肝断面出血的可靠手段,应根据病变位置、手术方式、肝实质病变等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阻断方式。
推荐20:肝脏疾病患者对麻醉药物的代谢有其独有特点,麻醉药物的选择及剂量调节应根据患者术前肝脏功能评估结果进行个体化设计。
推荐21: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技术有利于减少肝切除术中肝静脉系统来源的出血,适度的低中心静脉压可避免剩余肝脏瘀血,有利于术后肝功能恢复。
推荐22:复杂肝切除术应以血栓弹力图(TEG)监测凝血功能变化,并指导凝血因子的精确补充。
推荐23:术后应密切监测肝功能变化,定期检测肝脏生化指标、凝血功能指标,行Child分级和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动态评估肝功能变化,早期预见可能出现的术后肝功能不全,并尽早予对症支持处理。
推荐24:术后应合理使用护肝药物,对肝损伤明显患者,可联合使用不同药理机制的护肝药物。
杨晖煜2
发表于 2017-10-5 18:21:10
猫哥节日快乐
猫有九条命
发表于 2017-10-5 23:35:04
杨晖煜2 发表于 2017-10-5 18:2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猫哥节日快乐
一起快乐,我还小http://www.51qiji.com//mobcent//app/data/phiz/default/20.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