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5-9 23:0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续
DCA短讯50——DCA+化疗
檀诺说明:美国网上有几个用DCA+化疗的正面结果案例,引人注意,使我觉得需要讨论DCA+化疗联合治疗问题。不相信化疗或者反对化疗的读者,可以不读这个帖子。
[题外话:我希望本版读者有一种探索的态度,只要能够治疗,什么机会都不要放过。DCA的研究和应用,是建立在高水平的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的(很多研究报告的作者都是这个领域内的顶级科学家),实验手段包括细胞与分子生化,电化,基因研究的先进仪器和方法。DCA治疗的临床知识在发展中,我们不要仅仅依据个人经验而封闭自己。希望读者珍惜这个中国唯一认真介绍DCA的网页。]
言归正传。我在早期的帖子里曾经劝告病人单独使用DCA+辅助药物,不鼓励与其它药物联合,理由是我们没有这方面的案例知识,还是应该先学会单独服用DCA。这种要有根有据的渐进方式,今天看也是对的。如今经过大半年的实践,我觉得到了可以讨论联合疗法的时候。
1.“联合疗法”是癌症治疗的常规模式。原因是癌症化疗药物单一疗法的效果不佳,后来发现以铂类(卡铂或顺铂)为基药,加上其他化疗药物(如泰素,吉西他滨,长春瑞滨,泰索帝等)可以提升疗效。这个思路继续发展,2005年后美国把阿瓦斯汀+卡铂+泰素联合,就是扩展到与靶向药物联合。现在值得探索的,是继续扩展到DCA+化疗药物(甚至可以加靶向)。当然,这需要医生合作,超出了病人自疗的范围。
2.几个月来,美国网最活跃的Oracle一直在报告两个癌症案例的进展。一个是他妻子,一个是他的朋友;都服用DCA,同时由华盛顿州西雅图的两位华裔医生负责用纳米微粒化疗药物进行治疗。他们的CT结果都是实体瘤消失。类似的另一案例是意大利病人的。都有CT报告。我等了很久,希望看到更详细的资料再做报道,可惜没有看到。原因之一是Oracle 总在强调DCA(我看他有点情绪化)。我跟他的看法不同,我倾向于解读他们疗效的来源,应该不是DCA一味,而是与化疗联合。联合用药非但不是降低DCA的价值,反而是发掘出它的潜力。
DCA如果能够通过与化疗药物联合提升效力,甚至消灭实体瘤,是一片新天地。我猜想多伦多的Dr. Khan也是这样想的。他已经通过与OTC合作,用ChemoTest方法,检验具体病人的癌细胞样本对DCA+化疗药物的敏感度,从而可以更有针对性决定联合的成分。这位Dr. Khan到现在为止做的不错,令人欣赏。从他的病人那里得到消息,知他把辅药品的剂量提得很高,有点出乎我的意料。
3.DCA联合用药的优点和期望。
第一,它与流行化疗药物作用机理不同,因此可以发挥效力协同作用(1+1>2)。DCA是通过进入细胞线粒体,参与能量代谢循环,借助于启动H2O2和激发钾离子通道两个路径,诱发癌细胞凋亡。这是独一无二的良性机制。与化疗药物和靶向药物都截然不同。具有独立的药效。至于联合使用药物之间的作用是否有负面影响,则需要进一步实验研究。从已经用DCA联合化疗治疗的几个案例看,还没有药物相互作用不良的迹象。
第二,它不会伤害正常细胞。而化疗药物的细胞毒性都比较高。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它们的疗效本身就来自细胞毒性,因此也杀死正常细胞,危害不轻。几个化疗药物相加,最怕会加重化疗的毒性。而联合DCA,却可以避免对一部分正常细胞的毒性。
第三,它本身有自己的治疗效力,从我们知道的离体癌细胞与DCA联用化疗药物检验看(参见前帖OTC的检验结果表),正向叠加的作用多,反向抵消的少。
以上都符合经典的联合用药三原则(联药彼此机理不同、毒性不同、单药本身有独立药效)。
第四,可以减少化疗药物的剂量。对于有些不能忍受单纯化疗的病人,使用DCA与化疗联合,降低化疗剂量门槛,他们就可能接受化疗了。
第五,它的成本低,因此联合用药不会增加较多成本。
化疗是“格杀勿论”型的疗法,相当于让正常细胞“陪绑”,惟期望正常细胞然后得以恢复。类似棒球的“牺牲打”。结果很多病人只见牺牲,未见恢复。病人忌讳化疗,是可以理解的。用DCA降低化疗剂量,从而降低整体毒性,应当视作良性的联合。这一点很值得重视,因为化疗毒性本来是化疗的命门要害,如能因DCA加入而缓解,正是避短扬长。
Oracle的妻子和朋友这两个案例,都不仅消灭了实体瘤,而且身体状况很好,他妻子可以打乒乓球,他朋友可以上班。即使退一步看,他们这个联合疗法并没有产生严重的化疗伤害。现在还没有看到DCA联合疗法的负面案例。但是要警惕联合疗法有什么禁忌。2005年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的联合治疗实验(阿瓦斯汀+卡铂+泰素),就筛除了有出血倾向的病人。
加拿大阿伯塔大学的报告和米先生的专利书,都提到DCA可以配合其他疗法。不过当时肯定只是合理的猜想,不是有实验根据在手。现在DCA自疗病人开始与医生合作采用联合疗法,积累出实际数据,科学界和病人应该欢迎这个进展。
怎样评价这个进展呢?我认为一旦DCA 联合疗法被证明确实具有我指出的优点,它就不再是丑小鸭,开始走向成熟药物的道路。这可能是一个跨越。我的观点是否太乐观?我希望不是。如果有细胞毒性的两个化疗药物可以联合,为什么一个不伤害正常细胞的有效药物,不能与化疗药物联合,而取长补短获得协同疗效呢?
Oracle 等人可以做到,我们不能吗?
当然,要做DCA联合疗法,关键是好医生(太少)。另外,病人需要对于DCA和化疗药物两者都有起码的敏感度(这样的人很多),并且能够经受化疗的损害,所以遗憾的是,并不是人人可以做的。对于只求减慢肿瘤生长速度的病人,也许不需要考虑这个联合疗法;那些期望消灭瘤体的人,这个方法值得你关注。
DCA短讯51——关于小细胞肺癌新药
檀诺说明:2007年11月美国FDA批准了葛兰素史克公司(GlaxoSmithKline)的老药Hycamtin作为治疗小细胞肺癌药物。我等了一阵子,期望别人来认真翻译介绍,可惜没有看见。后来看到有几个网站错译为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新药,只好动笔写几句,虽然目前它跟DCA好像无关,但是未来也许存在与DCA联合的可能性,不妨写在这个系列里存档。不用DCA的癌症病人也可以多关注这方面信息。我估计国内会加快引入这个药,因为FDA批准就是最大的敲门砖。原厂家已经启动全球推销,欧盟批准指日可待,日本也签约了。
1.这个药是老药新批。Hycamtin (又名Topotecan) 被批准治疗卵巢癌是1996年,很快就发现它可以治疗小细胞肺癌。2006年用于治疗子宫颈癌(与顺铂联合),2007年正式批准用于小细胞肺癌。适应应用范围一路扩大。它是拓扑异构酶I型的抑制剂。这种酶是人体自身产生的,参与正常细胞和癌细胞的分裂。癌细胞要分裂才能成长,其间要复制DNA,而Hycamtin抑制这种酶,干扰DNA复制,造成分裂中的癌细胞死亡。这个药理与其它批准的药物不同,所以与其它药联用的可能性相当值得关注。
2.给药方式是静脉灌注30分钟。疗程以21天为一期,但是前5天是治疗期(每天静脉给药)后16天是间隔期,不给药;然后才能进行第二疗程。资料说在3-5个月内,可以进行4-6个疗程。
3.最值得关注的副作用监测指标,是白血球,红血球和血小板计数。就怕它们降低太多。有一个研究(879个病人,卵巢癌和小细胞肺癌)中78%有严重的嗜中性白血球低下。另外的研究报告说血液学副作用是严重的白血球下降(32%),骨髓抑制(27%)和贫血(37%)。
在一个联合顺铂的临床实验中,3人中有1人的白血球降低到危险地步12天,另1人死于白血球低下。
非血液学的副作用主要是
恶心(64%),
呕吐(45%),
腹泻(32%),
脱发(49%),
疲倦(29%),
呼吸困难(22%)。 多数属于1,2级。
4.疗效嘛,可以看看临床实验的信息。把几个临床的资料编辑起来
作者,年 病人数 应答率 稳定率 临床有效率 恶化中位期(周) 存活中位期
(周)
Eckardt
1996 36 19% 36% 55% 未测 26.6
Ardzzoni
1997 45 38% 31% 69% 未测 29.9
Von Pawel
1999 107 24% 20% 44% 13.3 25.0
Von Pawel
2001 54 15% 30% 45% 13.1 25.1
5.Hycamtin与CAV比较的信息。CAV就是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三药联合,是经常采用的疗法,把Hycamtin跟它对比,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个新批准药物Hycamtin的作用。
1)对比实验A:
有22人用Hycamtin治疗,21人用CAV治疗。病人是一线化疗后60天到90天。应答率是Hycamtin的14%(3/22)对CAV的5%(1/21)。看来Hycamtin的作用比三药联合的CAV高不少。不过,实验B的结果不同。
2)对比实验B: 参加人数很多,107人用Hycamtin;104人用CAV。结果呢?
Hycamtin疗法107人 CAV疗法104人
总中位存活期 25.0周 24.7周
6个月存活率 47%(50/107) 45%(47/104)
12个月存活率 14%(15/107) 14%(15/104)
在这个实验中,就存活率而言,两种疗法并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别。
3)但是,在疾病相关的病象改善方面的差别很大。下表中每一对数字都是前面是用Hycamyin治疗的病人(蓝色字体),后面是用CAV治疗的病人(黑色字体)。用Hycamtin可以大幅度改善病人的病象(相对CAV的效果而言),这个效果不要小瞧。
病象 病人数 改善的病人数 百分比%
呼吸困难 68:61 19:4 27.9:6.6
咳嗽 69:61 17:9 24.6:14.8
胸痛 44:41 11:7 25.6:17.1
咳血 15:12 4:4 26.7:33.3
厌食 56:57 18:9 32.1:15.8
失眠 57:53 19:10 33.3:18.9
声音嘶哑 40:38 13:5 32.5:13.2
疲倦 70:65 16:6 22.9:9.2
影响日常活动 67:63 18:7 26.9:11.1
化疗后小细胞肺癌的复发是很大的难题。Hycamtin在治疗卵巢癌和子宫颈癌有效之后,再加上治疗小细胞肺癌(我看见过治疗非小细胞的资料,但是还难有结论),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发展,美国FDA批准后,欧盟也很可能在90天内批准。
PS:为自己也需要调整心态
我写这些帖子,只是希望提供一些信息不期望任何回应.不时看到全面否定的评论,对我没有什么影响,但是我担心的是,可能对于其他病人会有负面的影响.因此,我表一个态,希望读者评论不要过于草率.不要把自己放在总裁判的地位.不要做整体评论,例如说这个药没用,那个药没用,而不提出论据来.
就我所知,现在大家采用的治疗手段和药物,其实有效率都很低很低,只是没有人清楚知道,厂家也不会主动介绍.我从实验报告论文中寻找资料,从病人的案例中总结经验,也是要廓清这种商业化的迷雾,给大家一些真实的信息.我辛辛苦苦写出来,您一句话:没用!这样好不好?有人说DCA没用,是什么意思呢?也许加拿大的米歇拉基斯,佛州大学的Stacpoole都是傻瓜或者骗子? 我比不上他们,但是我有一个诚恳的心愿,就是尽量把科学研究的结果直接告诉读者,缩短从发现到实用两者之间的距离.这是没有多少人肯认真干的事情.但是我觉得非常重要.
我早就料到这种反应.所以我有一篇帖子指出什么人能够做好抗癌.我有时候想,你也许觉得自己在做选择,其实也是在被选择.你草率的否定,等于放弃了一个可能的机会,其实是被选择掉了.
我理解读者期望有奇效的好药.不过,癌症过于厉害,科学研究还做不到.现在所有的药物都是低效的.任何努力都是值得的.我们需要调整自己的焦躁心态,发言之前多想一想,给自己和别人留一个尝试的机会.
我的帖子一般不是辩论,只是提供信息.有心辩论的人,欢迎单独发批评帖(当然,需要举证事实,不是言辞而已),我一定回应.不会辜负了挑战者的热心.有错我一定公开承认.我们生长在一个低科技水平的社会,一个官本位文化的社会,从小习惯了武断和被武断,我们不懂得如何发现事实,再通过逻辑分析求得真理.武断和忽悠,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我们要学会改正武断,才能够识别忽悠.共勉吧.
DCA短讯52——Oracle的病情报告及酸碱度问题
檀诺说明:以前曾经提到美国网上的主要案例帖子报告者Oracle的案例进展报告。他给越南裔的妻子服用DCA,同时在西雅图一家诊所做纳米级的化疗。此外,他用巴德维饮食法,最近在尝试”高pH疗法”。我一直关注他的进展,这个帖子谈谈他的新消息,特别谈谈癌症有关酸碱度问题。
他最近的报告有几点值得注意。
第一,11月份的PET/CT扫描显示,他妻子肺部肿瘤的尺寸减小很多。我查他8月份报告的肿瘤是23毫米,现在这次结果是3毫米,可以说是大幅度减小,时间是3个月。很惊人。
怎么解读?我猜想,因为他同时在西雅图做纳米级的化疗,很可能是化疗+DCA作用。但是他认为就是DCA。我有点想不通,因为要得出是DCA唯一作用,必须排除纳米级的化疗作用。他关于化疗的介绍不太清楚,我不好进一步分析。在这3个月期间两者都用了,就很难排除化疗的作用。这对夫妇幸运的是,医生很配合采用DCA,而且鼓励他们坚持DCA疗法,这是很少见的。
因为化疗对正常细胞的杀伤力很大,单药化疗的药力又弱,所以现在流行几个化疗药物联合使用,结果伤害正常细胞成为最大的风险。许多病人因此不能接受化疗。DCA的特点是不伤害正常细胞,他的机理是参与细胞线粒体的能量循环,引发癌细胞凋亡,也与化疗药物不同。所以,当化疗与DCA联合使用时,对正常细胞的杀伤应该比两个化疗药物联合要低。因此应可降低DCA所联合的化疗药物的门槛剂量。我知道国内有些医生在看本版的帖子,这里建议他们思考这个联合用药的可行性。
第二,Oracle先生在采用“高pH疗法”(参见本系列的帖子49)很短时间后中断这个疗法了。他决定中断的理由是,虽然服用Cesium(铯)的化合物曾经立刻把pH从6.0上升到7.0,但是只是昙花一现,后来就不再发生。另外他担心会造成骨钙流失(有网友指出这不对头,因为服铯化合物后提升酸碱度,应该不需要骨质钙来中和酸性物质了)。总之,他尝试“高pH疗法”没有成功。
这里花点篇幅多说两句酸碱度问题。
从他的记录看,酸碱度最低降到6.0,最高曾经超过8.0,应当不是血液的酸碱度,而是尿液酸碱度。我的判断根据是,第一,血液pH检验需要动脉抽血且隔离空气的操作,Oracle先生在家里应该做不了;第二,血液酸碱度低到6.0应早就酸中毒了。附带加一句,假如有人在医院检验血液pH<7.35,他应当首先复验,确定数据是否准确,是否是一过性的。其次,及时求解病因(特别是肾脏疾病),判断是否慢性中毒。两种情形都不要听信食物可以救治。
如果Oracle检验的是尿液,尿液酸碱度更多反映了身体最后排泄物的成分,很多来自饮食的成分没有机会进入癌细胞之前就已经排出,影响尿液酸碱度。尿液酸碱度中有多少是来自癌细胞的影响?很难从中区分出来。Oracle 先生想用尿液检验来指导如何通过饮食影响癌细胞,恐怕不易。
所谓碱性食物或者某些碱性化合物,通过口服,必定受到血液调节,肾脏调节,呼吸调节三大机制的作用,很多被中和被排出。并不是一般人想象的那样,食物可以在有意义的力度水平上直接左右癌细胞的微观环境。
记得在四、五月份我曾经帮助癌症病人做尿液酸碱度检测(来自一位澳大利亚化学家的建议)。后来放弃了。因为我发现在癌细胞活动与尿液酸碱度之间,很难建立清楚确切的数量关系式,而且癌细胞之外的因素作用更大。总之,检测和提升尿液酸碱度,其实质意义和操作,我看都有问题。
不错,科学界确实有“癌细胞喜欢酸性环境”的说法,其根据是在体外培养癌细胞,发现溶液酸则癌细胞生,溶液碱则亡。但是,这是离体,不是活体。活体是什么状况?
首先,最近研究癌细胞间质液的酸碱度发现,其实在毛细血管到癌细胞的区域中,距离癌细胞400mm附近的区域可以是中性的,癌细胞膜内可以是趋碱性的,细胞膜外很近的距离(例如200mm内)可以是趋酸性的,而且离子泵的速率影响酸碱度。不同的肿瘤部位,上面这样的分布还会不同,且具有个体差异。这使得癌细胞酸碱性成为一个微观动态分布问题,问题的定义已经不同。到底要针对间质液,还是细胞膜外,或者细胞膜内,进行趋碱化呢?在癌细胞微观环境下,酸碱度问题变了,“营养学家”和媒体炒作食物改变“体质”酸碱度,对于癌细胞就成为一个伪命题了。
其次,就算我们集中注意力在细胞膜外临近区域,那里常常呈现趋酸性,是不是可以研究如何通过调节局部的微观酸碱度,来杀死癌细胞?有一些研究就是这样思考的。不过,还没有很可信的结果。我有时候觉得,也许我们颠倒了问题的因果?癌细胞膜外的酸性可以来自癌细胞能量代谢产生过多的乳酸,可以来自细胞坏死,可以来自CO2的反应,是癌细胞存在和活动的结果,未必就是它生存和增殖的原因。比如,当采用DCA,造成癌细胞内趋碱性,细胞膜外趋酸性,这时候癌细胞却凋亡了,酸性环境并没有救了癌细胞。
总之,食物疗法改变癌症病人体质酸碱性,是一个伪命题;在癌细胞的微观层面,则是一个不相关问题。至于癌细胞微观环境酸碱性,与食物无关,如何用药物改变,是另一个不同的问题,尚无确切答案。Oracle先生不明白这些,所以他非常执著地寻找提升酸碱度的其他方法。我看,他能坚持用DCA就好,保证DCA减少癌细胞的乳酸生成,不要总是中断它。
说到此,我得加一句:人们对于饮食改变人体“体质”酸碱度的信仰,还是读者自便好了。我只介绍信息。人家卖所谓碱性食物、药物、碱性水机、碱性水杯,等等,生意很大,例如绿藻就是。别跟商人争论地球是不是方的,他们有“孔方兄”就好。
第三,Oracle先生认为巴德维饮食法很有效。他最近还加上各种氨基酸,还有冷榨芝麻油。多年前我曾经关注过鳖与松花粉的作用。鳖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多种氨基酸,所含种类很多。松花粉也是同样。至于冷榨芝麻油,我不知道这种油有什么成份好过亚麻籽油,我看坚持用亚麻籽油的营养补充配方应该足够了。美国DCA网上在打听哪里有芝麻油卖,挺可乐的。
总之,这个案例除酸碱度问题之外,其他经验值得注意。至于酸碱度,他若有新进展,我们再报道。
DCA短讯53——加拿大DCA治疗简报
加拿大多伦多Medio Cancer Centre Dr. Khan用DCA治疗癌症简报
这个简报(读者到它的网页可看到原文)虽然不是临床实验那种随机双盲对照控制实验,不能作出科学论文来,但是简报小结了该治疗中心对118名癌症病人中53人用DCA治疗的情况,还是遵循了一定的科学规则和标准,不是随意的,有基本的可比较性和可信度,值得学习和参考。下面我做一下介绍和点评。
1。病人人数。到12月5日简报为止,Khan医生收了118名病人。65男,53女。年龄从2岁到90岁,57%在50-69岁之间。也许这也反映了癌症的年龄分布。
2.肿瘤类别。见下表。主要是肺癌,占1/4。结肠癌13%,脑瘤11%,乳腺癌9%。有7个人原发癌部位不详。
肿瘤部位 患者人数 百分比
肺 30 25%
结肠 15 13
脑 13 11
乳腺 11 9
卵巢 6 5
胰腺 5 4
前列腺 4 3
皮肤 4 3
胆囊 3 2.5
淋巴 3 2.5
胃 3 2.5
咽喉 3 2.5
膀胱 2 2
子宫颈 2 2
甲状腺、脊柱、骨盆 各1 各1
肾、食道 各1 各1
阑尾、腺 各1 各1
原发灶未知 7 6
3.剂量和服法。该肿瘤治疗中心使用DCA剂量幅度是15-75mg/kg/day,比较宽(但是还没有宽到米歇拉基斯给的范围),多数人是25mg/kg/day。这跟我们的情况相同。这等于说也跟我们一样,还没有找到加大剂量同时抑制副作用的可行办法。
服药方法是口服,以1-3周为一个疗程,然后停药1周。我们虽然建议也停停打打,但是不倾向于歇那么久。我的看法,停药是为了清除体内积累的DCA存量,消除可能有的微小副作用。除非剂量一直比较大,否则不需要硬性规定那么久的停药期。这大概是见仁见智了。但是,应该做一些实验来澄清这个问题。
4.评价对象。这个简报不是对118个人都作了评价。有的是因为新病人,服药不到4周,有的因为死亡(与DCA无关的原因),有的因为停药(副作用大,病人撤了)。本次评价日期是12月5日,共评价53人。
5.评价分类。那么,可以把他们分成几种类别呢?(注:数字包括跨类别的)
第一,正面效果类,36人(68%)。(注:有的人跨类别,故相加大于36人)
正面效果分类 人数(百分比) 说明
1)肿瘤缩小 7(13%) 檀注:这个比例比我们的案例统计高
2)指标降低(CEA,CA-125,PSA) 4(7.5%)
3)验血改进 6(11%) 血红蛋白、蛋白质、肝脏酶、其他代表组织损坏减少的指标
4)症状改善 18(34%) 檀注:原文脱漏,此数从图示测量得出
5)病情稳定 25(47%) 扫描测量发现肿瘤未见增长。
第二,不确定类,6人(11%),因为没有检测结果或者检测无清楚结果。
第三,对DCA无反应类,11人(21%),他们的肿瘤继续发展。不过,没有做更细致的观察,例如肿瘤生长速度是否下降?这一点做的有一点粗糙了。
68%的正面结果,有点惊人。按肿瘤种类看,肺癌是67%,结肠癌57%,有效性都很高。
6.副作用。无副作用的很多,高达66%。远端神经麻木的11%加上颤抖6%,可不算少,这大概跟用药剂量大有关系。疲倦乏力的只有9%,跟我们的案例不同。也许西方人本来的体质就好?我们的病人觉得疲倦乏力的很多,这跟DCA激发葡萄糖消耗量增加有关系,所以我们的病人格外要补充能量,这是很多病人忽略的问题。犯糊涂和幻觉加起来9%+6%=15%不算少。
副作用 发生数 百分比
无 35 66%
麻木 6 11
糊涂 5 9
疲倦乏力 5 9
催眠 3 6
颤抖 3 6
幻觉 3 6
(注:表中数字包括跨类别的,即一人可能有几个副作用。)
这次简报的要点就是这些。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查阅原文。我的个人印象是结果有点出乎意料的好。我若是处于DCA门诊治疗地位,报喜会更小心些。Dr.Khan倒是说了,用DCA对谁有效,可以先用ChemoFit Test的检验方法,检测一下再做DCA治疗,把握会大些。我们也介绍过预先检验的具体方法。
我真正想看到的,是把DCA与化疗或者靶向药物结合使用。好像他还没做到这一步。
总而言之,很羡慕。相比之下,我们的病人DCA自疗,无法规范化,迟早还是需要做DCA的专业小平台。假如这个世界上多几个象Dr. Khan这样的有良知的医生,就会更早得到必要的使用数据,有更多癌症病人得到有效的治疗。
檀诺说明:昨日所发帖子中因为原文有脱落,症状改善的人数18人是我从图示中测量获得的。今日获得所脱落的原文文字部分,发现症状改善的人数是16人,特此订正。同时,增加的信息包括症状改善的5条内容:疼痛显著减轻、肠梗缓解、体重增加、食欲改善、体力增加。这5条之一或多项并举,须持续4周以上才算数,故不应是安慰剂效应。帖子其余部分无改动。
另外,我没有看见病人肿瘤位置类别包括肝脏,有7例原发灶不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