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奇迹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18988|回复: 37

经方辨治肺癌并发症--顽咳、癌性发热、胸腔积液、呕吐、脑转移、冷呃、消瘦、放化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8 19:4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河北石家庄
http://www.doc88.com/p-07887835574.html
湖北中医杂志
2009年11月第31卷第ll期

经方辨治肺癌并发症验案举隅
阳国彬,刘玉芳
(湖北省襄樊市中医院.湖北襄樊441000)

    经方指仲景之方,由于其组方严谨,义理精深,被后世称为医方之祖,历经千百年的实践验证确有良效。近年来,笔者应用经方治疗恶性肿瘤并发症,取得较好效果,现举验案如下。

1.小青龙汤治疗肺癌顽咳
朱某.男,52岁。患者2004年5月始起咽喉作痒作呛,随之咳嗽频作.日渐加剧。伴胸闷气促。甚则如窒息状,痰白黏,入夜难以平卧。2005年6月起出现干咳少痰,胸闷,午后发热,周身乏力.曾投用大量抗生素、激素、支气管解痉剂及喷雾剂等治疗,效果不明显。经某结核病防治所胸片查示:右下肺球形病灶。后转院痰涂片发现癌细胞,又行支气管镜检并取活检诊为肺小细胞癌。因患者不同意手术治疗。又行3次化疗及胸部放射治疗,病情未见好转,反复性咳嗽喘促,越发越甚。2006年6月21日突咳喘剧作,医始投射干麻黄汤未效。迁延数日后,延他医,初服红参,继服高丽参,后服人参精.历时l0余日.病情逐日加重,遂来就诊。刻下观其形面如染,咳喘抬肩,端坐如钟,咳嗽频频,时作干呕,痰量多、色白清稀。头面汗出如珠,证有垂危之势。但观其脉沉弦且紧,至数均匀和缓,似非绝证。遂投小青龙汤加减:麻黄6g.桂枝9g,干姜6g,白芍12g,细辛3g.半夏9g,五味子l2g,炙甘草6g,大枣15g.杏仁9g。上方服后,果然捷效,当晚喘咳减半。3剂后呼吸平缓,汗出顿止.能平卧,并进饮食。

    按:患者癌瘤袭肺虽久, 但索体健壮,且精与神俱存。虽气短难言,但声音清晰,语言断续乃呼吸急促所致。虽汗自出, 但仅见于面部.由气急而迫液外出,外气皮不固也。虽有恶寒,但四肢不甚冷.非真阳虚衰.应视为表证恶寒。频频咳嗽、干呕,不得卧,为水饮内停之疚。水停心下,胃气上逆则干呕。外寒内饮,壅塞于肺,致肺气失宣,肃降失常,痰气交阻而喘息咳嗽。其脉沉弦且紧,弦主痰饮。紧主寒,为痰饮之常脉。‘伤寒论>第40条云:“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千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咳,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本案与小青龙汤脉证相参。盖小青龙汤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之功,为散寒逐饮之常用方剂。方内既有麻黄之发汗平喘,又有五味子、白芍之实无汗而兼内饮者设,可常用于微见汗出者。微汗出者肺气已开,酸收之品适宜。今患者头面部汗出淋滴,故减轻麻黄用量,加重五味子用量.以防发散太过。加杏仁、桂枝泻肺利水平喘。加大枣平和诸药保护胃气。可见肺癌之咳不外虚实两端,然而虚实二证并非青白分明,显而易辨,常错综复杂,临证当机圆法活,方可收效。

2. 葶苈大枣泻肺汤合真武汤治疗肺癌上腔静脉综合征
    于某,男,78岁。于2008年2月l0日因右胸痛,干咳,音哑就诊于某医院,经胸部CT确诊为右肺癌伴肺门及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细胞学穿刺诊断为未分化癌。同年6月26日因头面颈胸水肿,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声音嘶哑而住院。查体:右锁骨上可触及l.5×0.5era大小的淋巴结l枚,颈胸静脉怒张.两肺可闻干湿性罗音。心律齐,肝脾未扪及,腹部叩诊无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浮肿。临床诊断:右肺未分化癌.肺门及纵膈淋巴结转移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经放化疗及对症支持疗法,症无缓解,请中医会诊。刻诊:症状及体征同前。颜面晦暗。呛咳胸痛.咯稀白泡沫痰,头昏心悸,背心寒冷,舌质暗红、苔白腻、舌体胖大,脉沉细。辨证属痰瘀阻于胸膈, 肾虚水泛。予葶苈大枣泻肺汤合真武汤化裁:葶苈子20g,大枣l0枚,泽兰30g, 猪苓15g,炙附子l0g,白芥子l0g,白术30g,白芍15g,茯苓20g,生姜l0g,水蛭粉l.5g(冲服)。水煎服,每日l剂,每日3次。治疗l周,头面颈胸水肿渐消,呼吸气急缓解。守原方继续辨证调治,水肿消失,呼吸平稳。带瘤生存6个月。

    按:上腔静脉综合征是肺癌晚期常见并发症,属祖国医学“喘症”、“水肿”范畴。肺为水之上源,肺癌晚期,肺气耗散.伤阴损阳,心肺营运不畅,脾肾阳气衰竭,使气机升降失调,水饮瘀毒泛滥,结于胸隔之上,阻遏清阳,凌心射肺,并溢于肌肤。故见头面颈胸水肿。颜面晦暗,喘憋气急,不能平卧,头昏心悸等症。治疗应泻肺利水,温肾消瘀.以截生痰之源。故以葶苈大枣泻肺汤合真武汤化裁。方中葶苈子、大枣泻肺行水,下气平喘;附子、茯苓、白术温阳化气.健脾利水;白芥子去皮里膜外之痰:泽兰、猪苓、水蛭粉逐瘀利水。诸药合用,使水去而肿消。

3.小柴胡汤合白虎汤治疗肺癌之癌性发热
    张某,男,61岁。因恶寒发热二月余于2008年3月就诊o2008年1月,无明最诱因出现恶寒发热,无汗,咳嗽咯黄痰。经CT及细胞学检查为左肺腺癌并左上肺感染。拒行手术及放化疗。在外院先后以静脉滴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激素等,并口服消炎痛及物理降温,体温短时间内稍降,复又升高,最高达39.80C。如此反复2月之久,患者及家属已失去治疗信心,经病友介绍,求中医一试。刻诊:恶寒,壮热,无汗,口渴喜饮.口干苦,大便2日未行,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腻,脉弦。辨证为少阳病热传阳明。治宜和解少阳、清热解毒。予小柴胡汤合白虎汤化裁,处方:柴胡30g, 黄芩12g.法夏12g.竹叶15g,连翘15g,党参l0g,大枣l0g.甘草l0g,生姜l0g, 生石膏30g,知母12g。服方3剂,恶寒发热明显减轻,最高体温37·6oC. 大便通,小便调,咳嗽减轻,纳食增加。继进3剂,体温降至正常.

    按:发热是肺癌常见的症状之一,其病因主要与合并感染、肿瘤组织坏死分解产生致热源等因素有关口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朐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肺癌初起,肺失疏泄,致使邪结胁下,阳气出入受阻,阳气郁遏。不能外达就不发热而恶寒.蓄极得通,阳气向外.复发热而不恶寒。这样正邪分争,以恶寒开始.发热告终,发热次数不定,亦无规律,形成往来寒热。小柴胡汤方中,柴胡气质轻清,苦味最薄,能疏少阳之郁滞;黄芩苦寒,气味较重,能清胸腹蕴热以除烦满,柴芩合用.能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半夏、生姜调理胃气;人参、大枣、炙甘草益气和中,扶正祛邪口本方寒温并用,升降协调,有疏利三焦、条达上下、宣通内外、和畅气机的作用。白虎汤方出自《伤寒沦》第176条:"伤寒,脉浮滑,此以表有热,里有寒,白虎汤主之”. 脉浮,为阳热浮盛于外;脉滑,主实热壅盛于里。表里俱热,故原文说“此以表有热,里有热”。以脉测症.以方测症,当有壮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尿赤口渴、舌红蓊黄等症心里热壅盛,充斥内外。故治以白虎汤清透热邪。《温病条辩》云:“白虎本为达热出表.脉浮弦而细耆,不可与也。脉沉者,不可与也。不渴者,不可与也。汗不出者,不可与也。而《伤寒来苏集》亦有“发热无汗,其表不解者.不可与白虎汤”之说,临床上肺癌癌性发热的患者多无汗,不必拘泥于吴鞠通之_四禁"。大凡掌握表邪未解者应慎用,而里热未盛或病非阳明实热者在禁用之列。如患者壮热无汗,然其脉洪大,口大渴,喜饮,大便秘结,阳明里热炽盛。若遵前人之言。不可用白虎汤,则必高热不退,伤阴耗液,致使病情加重。 《医学衷中参西录》云“石膏原具发表之性,其汗不出者不正可借以发其汗乎?......然阳明实热之证,渴而兼汗出者.十人之中不过一二人,是不几将白虎汤置之无用之地乎?"此确为经验之谈。本案中小柴胡汤合白虎汤和解少阳清透热邪,并加连翘、竹叶解毒生津,切中病机.故收效甚捷。

4.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肺癌胸腔积液    .
    邱某,男,68岁,2007年4月1日初诊。患者自述咳嗽,右则胸胁疼痛l0天,逐渐发生呼吸困难.遂来我院,经CT检查发现右肺占位、纵隔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积液达前第3肋间.胸水检查发现大量癌细胞。在西医院予以放化疗胸水未见减少.只能借助引流管引流胸水,患者十分痛苦,遂求助中医。门诊医生给予“十枣汤”研末口服.治疗一周.效果不显.遂住院治疗。余查其右侧胸胁胀满,往来寒热,舌质淡红、苔白滑,脉弦滑;右肺叩诊浊音界胸前第三肋间.呼吸音明显减弱。B超示:右侧胸水ll.8cm。余认为其为邪入少阳.少阳枢机不利,水邪停聚所致。属中医“悬饮”范畴,遂投以柴胡桂枝干姜汤以和解少阳,温化水饮。处方:柴胡30g.黄芩25g.桂枝l5g,干姜20g, 天花粉20g, 煅牡蛎20g,炙甘草20g, 桑白皮20g,石苇20g.服药l0剂,复查胸腔B超示:右侧胸水6.Ocm.继以上方调治半月,诸症悉除.患者痊愈出院口.

    按:肺癌胸腔积液是肺癌晚期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悬饮为饮停胁下所产生的病证。其病机为邪人少阳,致少阳枢机不利,阳气不得温化水饮.饮停胁下.进一步阻碍了少阳气机,故产生了一系列病症. 《金匮要略》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治饮总则。而治悬饮更须先开达少阳气机,引药以入少阳,而柴胡桂枝干姜汤本为治疗少阳病兼水饮内结之证而设,正能适应这一需要。方中柴胡、黄芩、半复同用能和解少阳。通利三焦;桂枝、干姜、甘草,三药合用以温化水饮,体现了治疗之原则;天花粉、牡蛎同用逐饮开结。饮郁日久,必有热生,桑白皮、石苇同用泻热逐饮。诸药合用,必达驱逐水饮之目的。

收稿日期:2009-06-22  编辑:任桂华

[ 本帖最后由 大壮 于 2010-6-8 20:15 编辑 ]
有爱,就有奇迹!
 楼主| 发表于 2010-6-8 19:4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石家庄
柴苓汤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20100302 22:01:28 Tuesday
作者:何永明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南京 210029

【摘要】  柴苓汤是小柴胡汤与五苓散的合方,广泛应用于多科多病证的治疗,在肿瘤治疗中也有较多地应用。方证相应,是运用经方起效的关键。柴苓汤方证,患者情绪低落或焦虑,食欲不振或呕吐,口渴或小便不利,或面目肢体浮肿等。具体应用柴苓汤时,也可依据药证相对的原则,随症加减。

【关键词】  柴苓汤;肿瘤治疗;方证相应
          柴苓汤是小柴胡汤与五苓散的合方,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泽泻、茯苓、猪苓、桂枝、白术,共计12味药组成。小柴胡汤和五苓散是中医常用的经方,首见于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柴苓汤之名,最早见于南宋杨士瀛《仁斋直指方论》,组成则在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中有明确记载:小柴胡汤与五苓散合和,名柴苓汤。一般用来治疗,伤寒泄泻身热、伤风伤暑阳明疟、小儿麻疹痘疮疝气等,症见身热口渴腹泻小便不利者。
  1  临床应用
    目前在国内外,柴苓汤广泛应用于多科多病证的治疗。包括:肾脏疾病、肝脏疾病、肺部疾病、胃肠道疾病、骨骼疾病、糖尿病、抗糖尿病发病、降血糖、糖尿病性肾病、五官科疾病、甲状腺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肤科疾病、妇产科疾病、男科非感染性慢性前列腺炎、儿科婴幼儿感冒性腹泻、外科疾病和肿瘤等。
  2  医案举例
    在肿瘤治疗中,对于原发肿瘤的治疗,或者手术后、放疗后、化疗后的辅助治疗,柴苓汤也有较多地应用。笔者本着方证相应的原则,治疗多例患者,效果满意。


  2.1  咳甚遗尿案
  患者,女,54岁。20069月诊断为左肺腺癌,左肺门淋巴结、左侧胸膜转移。行多次化疗。再入院时,精神悲观,面部浮肿,动则心慌,时有咳嗽,咯白色粘痰,咳甚则遗尿,饮食则呕吐,口苦不欲食,舌暗红苔薄滑,脉细数。近1个月体重减轻6kg。心电图示:心率120/min,窦性心律过速。X线胸片示:左侧胸腔积液。此案,口苦呕吐、精神不振,属小柴胡汤证;面部浮肿、饮水则呕、咳甚遗尿,为五苓散证。予柴苓汤:柴胡5g,黄芩10g,党参15g,姜半夏10g,炙甘草5g,干姜2g,桂枝5g,茯苓15g,猪苓10g,泽泻10g,白术10g,枸杞子5g,丹参15g,郁金12g3剂。患者服药感觉香甜,1剂后胃口大开,3剂后精神转振、面部浮肿减轻、咳嗽止、饮食二便正常,高高兴兴回家过春节


  2.2  化疗呕吐案
  患者,女,53岁。200610月诊断为右下肺腺癌术后(PT3N2MO)。每周期化疗都有呕吐、食欲不振。第5周期,每日呕吐45次,患者气色萎黄,面部浮肿,食欲不振,口中发酸,舌淡红苔薄白,脉细。予柴苓汤调理,3剂。因药房缺货,以干姜代生姜、枸杞子代大枣。服药后,患者自觉口感好,呕吐止,饮食二便随正常,化疗平稳完成。


  2.3  泛酸胁痛案
  患者,男,63岁。20075月诊断为贲门腺癌术后。近期时有口苦、泛酸,夜间为甚,左侧胸胁手术切口处隐痛,舌暗红苔薄白,脉弱。胸腹CT示:左侧胸腔积液及左肺部分不张。予疏肝和胃、利湿化饮,柴苓汤调理。3剂。患者服药1剂,已无返酸,口苦、胁痛减轻。3剂后,第6周期化疗平稳完成,无明显不适及化疗反应。
  3  讨论
    小柴胡汤的常见适应症是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或头痛腹痛,或目眩嗜卧,或汗出口渴,或脉弦者。五苓散的常见适应症是口渴,小便不利,或发热而脉浮,或汗出,或烦者。由此,柴苓汤方证可初步归纳为:病人出现情绪低落或焦虑,食欲不振或呕吐,口渴或小便不利,或面目肢体浮肿者,柴苓汤主之。

肿瘤患者,常常有情绪低落或精神焦虑。在肿瘤治疗过程中,往往造成身体的损伤,手术后伴发胸腔积液、腹腔积液;放疗产生胃肠炎,腹泻、呕吐、发热;化疗所致身体虚弱,食欲不振或频繁呕吐。尤其是铂类化疗方案致吐性很强,应用顺铂时需要水化,在大量输液的同时予以利尿。多周期化疗后,易产生水液代谢障碍,口渴不欲饮、甚则饮水即吐、食欲不振、面目肢体浮肿、小便频或不利。柴苓汤对此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有爱,就有奇迹!
 楼主| 发表于 2010-6-8 19:5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石家庄
从黄煌医案中品味经方--炙甘草汤加减治右肺癌脑转移冷呃

http://topic.xywy.com/wenzhang/20040222/124624.html

黄煌先生为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江苏省名中医,对经方医学有深入研究,擅长以经方治疗疑难病。随师抄方年余,每为其娴熟的用方技艺和极高的临床效果折服。现试通过黄煌教授的几个临证病案,和大家共同来感受一下经方的魅力。

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瘀血脱发
王某某,女,53岁。于200584日就诊于江苏省中医院。其人形体较充实。为脱发所苦多年,每秋季加重,近来每天掉发近百根。其人有酒糟鼻,血黏度偏高。最近时有头昏脸红,关节有晨僵感,下肢皮肤干燥,易烦躁,睡眠不安,唇色暗红。黄煌老师处以桂枝茯苓丸方加减:桂枝15g,赤芍15g,茯苓20g,丹皮10g,桃仁12g,制大黄5g,川芎10g,红花6g。半个月后复诊说药后脱发明显减少,药后一周每天掉六十多根,现在每天掉二十六根。睡眠好转,情绪改善。原方一直服用,现脱发已止,脸色润,心情好,下肢皮肤滋润。

按:《金匮要略》中是将桂枝茯苓丸作为下死胎方来使用的,现其应用范围已经不限于女性,临床多用来治疗人体下部疾病如妇科疾病、男性的生殖系统疾病、下肢静脉血栓、下肢溃疡等。同时此方用来治疗麦粒肿、痤疮、面部脂瘤、酒糟鼻、银屑病、虹膜炎、眼底出血、中心性视网膜炎、结膜炎等也有报道。黄煌老师认为桂枝茯苓丸是用于瘀血型体质患者的。黄煌老师认为所谓瘀血型体质,其人就望诊而言,体质比较强壮,面色多红或暗红、皮肤干燥或起鳞屑,唇色暗红、舌质暗紫等。腹诊而言,腹部比较充实。脐两侧尤以左侧下腹更为充实,触之有抵抗,且大多有压痛。就此病人而言,黄煌老师据其血黏度高,唇色暗红,有酒渣鼻,下肢皮肤干燥,睡眠不安等断其头部血液循环不好,故用桂枝茯苓丸加制大黄、川芎、红花等以疏通渠道,来改善头面部及全身的血液循环,随着体质的改变,症状渐消。

炙甘草汤加减治右肺癌脑转移冷呃不止
陈某某,男,55岁,于20050910日就诊于国医堂门诊部。因右肺癌脑转移冷呃不止曾求诊于黄煌老师。门诊时见精神萎靡,表情呆滞,神情恍惚,已有神志障碍,体重下降。舌红苔白黏腻。黄煌老师遂处以炙甘草汤方:党参12g,麦冬30g,天冬30g,制半夏6g,肉桂10g(后下),炙甘草3g,生地20g,阿胶12g(另烊),龙骨20g,牡蛎20g,甘杞子20g,干姜6g,红枣30g。半个月后复诊时已经判若两人,其表情丰富,神情自然,思维敏捷,已宛如常人。能摸见其右锁骨下淋巴结肿大,舌嫩,苔薄有齿痕。服用炙甘草汤加减至今,已化疗33次,精神尚可,右锁骨下淋巴结渐小。

按:黄煌老师认为炙甘草汤是一张集止血、强身为一体的大复方,张仲景多用此方来治疗因疲劳、出血、疼痛、寒冷、饥饿等原因,已处于奄奄一息的状态的体液缺乏患者。方中大剂量的生地黄、阿胶止血,人参、桂枝、炙甘草、麦冬强心定悸,30枚大枣给机体提供充足的能量,故而此方又称为复脉汤。黄煌老师将其视为营养滋补方,在临床常用来治疗那些肿瘤放化疗后以及其他一些疾病如肺结核、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病毒性心肌炎、冠心病、心脏瓣膜病等病人表现为体质极度虚弱者。从此案可以看出,此方能改善人的整体状态,确有奇效,能配合放化疗,共同抵御癌症,是体虚患者的强壮方。(来源:华夏中医网)
有爱,就有奇迹!
 楼主| 发表于 2010-6-8 19:5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石家庄
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命—炙甘草汤 黄煌

胃癌、肝转移——炙甘草汤 黄煌
张某,60余岁,男性。泰兴人。2004年秋因贲门癌作胃切除术,又作化疗两次,因体力不支而作罢。整日卧床,年后腹泻频作,每日五六次,在当地治疗无效,精神更委顿,食欲更差,经复查提示胃癌肝转移。病人欲来南京求诊而无力下床。05年3月初,我嘱家人带来全身近照,见其形容枯槁,满脸皱纹,舌质淡红。诊时与其通电话,语音低沉,有气无力。遂处炙甘草汤加龙骨、山药,另嘱每日食用煨至极烂的红烧蹄膀。方开五剂。一周回老家,张竟来我下榻的宾馆复诊,说服用中药两剂后,食欲渐振,腹泻竟止,大便成形,再服余药,气力渐生,能下床,而红烧蹄膀亦觉味极美。惟上腹部尚有隐痛,此乃癌肿作祟。后继续服用此方,维持至10月中旬去世。 当时我接手看这个病人,就如同收拾残局。病人形容枯槁,贫血、消瘦,因为食欲不振,再加上腹泻,已经严重的营养不良。从中医看,其人正气已经消磨殆尽,胃气尚存一息。这时候,不可能指望那些抗癌的中药起效,我提出的方案,是四个字——“留人治病”。所谓的留人治病,就是不管他所患的什么癌,什么病,现在只管他的整体状况的改善,食欲要有,腹泻要止,就有生存的希望。《医述》上有句话,“人赖胃气以生,药亦赖胃气以运”。老中医也常常说,“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这个胃气,就是指的生命力,活力,而生命力的在外表现,首先是消化吸收的能力。 如何留人?如何改善患者的整体状况?当时这个病人已经呈现中医所说的气血俱虚的地步。其特征是羸瘦形容枯槁。这种情况,我的经验是用炙甘草汤。为什么说炙甘草汤用于羸瘦的人?

我的依据是: 第一,方中的人参、麦冬、甘草都是用于羸瘦之人的。先说人参,这是传统的补益药。张仲景都是用于剧烈的发汗、吐下以后的疾病。比如过汗以后脉沉迟,是桂枝汤加人参,名新加汤;发热、大汗、烦渴者,是白虎汤加人参,名白虎加人参汤;下利不止,脉伏不出的,是四逆汤加人参,名四逆加人参汤。你说,经过汗、吐、下以后,体液大量丢失,人都脱水了,哪能滋润呢?而且,张仲景时代兵荒马乱,连年饥荒,那时的病人又几个是脑满肠肥的呢?人本来就瘦。再说麦冬,麦冬是一种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以其块根入药。其块茎如枣核,味清香,能养人。《***本草经》说得很清楚,“治羸瘦短气,久服轻身不老”。 《方函口诀》说“又治老人津枯枯槁,食物难咽,似膈症者”;《松原家藏方》说“治虚痨咳逆,手足烦热,羸瘦骨立者,或咳血衄血者”。以上都将羸瘦作为一个重要指征。再说甘草,甘草用于瘦人,古时候就有这个经验。《***本草经》记载甘草能“长肌肉”。《伤寒论》的甘草制剂大都用于大汗大吐大下以后各种病症,如肌肉拘挛,或气逆上冲,或心下痞硬,或往来寒热,或动悸等。在大量体液丢失以后,其人必然形瘦肤枯。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治“产后下利虚极”(二十一)。产后亡血,复加下利,津液更为不足,患者羸瘦至极,故为“虚极”。这种羸瘦,多为皮包骨头、肌肉萎缩、肤色干枯。《玉函经》附遗记载用甘草粉蜜丸,可以治疗小儿羸瘦。其实,大人羸瘦,也是可以用甘草治疗的。如唐代的著名方书《外台秘要》就记载用小便煮甘草数沸服,治疗大人羸瘦。女人枯瘦,服用甘草能增加体重,去除皱纹。日本筑后市国立疗养所安德恭演医生研究证实甘草中的甘草甜素有延缓肌肉营养不良发展的效果。羸瘦,可以看作是使用甘草的重要客观指征。凡羸瘦之人的疾病,大多可以使用甘草及甘草类方。人参、麦冬、甘草,是炙甘草汤中的主要药物,都用于羸瘦之人,那炙甘草汤绝对不可能用于肥胖之人了。

第二,从张仲景应用炙甘草汤的历史场景推测。炙甘草汤是张什么方?我认为,是古代的止血强壮方。因为张仲景所处的时代是战争十分频繁的时代。那么,这个社会上的优良资源必然要为军事服务。也就是说,作为名医的张仲景必然会看军人的疾病。推测张仲景当年可能用于治疗那些出血的伤员。冷兵器时代的战伤,多以出血为主。许多伤员经过辗转多时,才能送到张仲景处就诊,这时,许多伤员因为疲劳、出血、疼痛、寒冷、饥饿,已经处于奄奄一息的状态,“脉结代,心动悸”,这一在脉象上反映出的循环衰竭的重要信号。炙甘草汤是一张集止血、强心、强壮为一体的大复方。方中的大剂量的生地黄、阿胶是重要的止血药,人参、桂枝、炙甘草、麦冬是强心定悸药,30枚大枣能给机体充足的糖分能量。这对于那些已经处在体液匮乏几绝的伤员来说,炙甘草汤无疑是一支有效的强心剂和强壮汤。所以,这张配方有称之为“复脉汤”。那么,试想一下这些患者是什么状态,对炙甘草汤证的总体把握也就不言自明了。

第三,原文的提示。在《伤寒论》中,炙甘草汤的原文仅有一条,而且非常简略。“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177),脉结代、心动悸,是指脉象出现跳跳停停,患者自我感觉心悸心慌。但从这个条文,看不出是用于羸瘦而极度虚弱的人。但《千金翼方》中有一条,就说得比较清楚些。内容稍微多一些。原文是“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金匮要略·第六篇·附方》)虚劳,是古代的病名。虚,指羸瘦;劳,指无力。不足,是指形体枯槁,肌肉萎缩。当时这个患者与《千金翼方》的描述很相似。而且提示患者的预后不良,不出百日,甚至十一日就会死亡。这个描述就和这个患者很近似了。

第四,后世也有应用经验的提示。炙甘草汤被后世定为养阴的祖方。所谓“养阴”,主要指纠正体内营养物质的匮乏的状态。阴,主要指有形的血液和肌肉等,所以,所谓的阴虚,也主要表现为羸瘦肤枯。日本明治时期的著名汉医浅田宗伯治疗一四十岁妇女,伤寒后,心中动悸甚,咽喉时迫急而少气,咽喉外壅肿如肉瘤(甲状腺肿大),脉虚数,形体羸瘦如柴,腹内虚软如贴(腹部凹陷),饮食不进。浅田宗伯用炙甘草汤加桔梗,连服其方,数旬动悸渐安,肌肉大生,咽喉壅肿自减,气息爽快。此医案载于他的《橘窗书影》一书中。 所以,本人用炙甘草汤比较强调其整体状态,形容枯槁,羸瘦是客观指征。这种体质状态,多见于大病以后,或大出血以后,或营养不良者,或极度疲劳者。目前在临床上多见于肿瘤患者及老年病患者。肿瘤患者在经过手术、多次化疗放疗以后,出血、食欲下降、高度恐惧和抑郁,再加上有些刻意控制饮食,使许多患者的肉体和精神均遭受巨大创伤,非常容易导致炙甘草汤证。我多年来,用炙甘草汤治疗肿瘤也取得很好的效果。首先是食欲的改善,然后营养状况好转。我经常将面色是否红润,体重是否稳中有升,作为炙甘草汤的评价指标。随着体质的改善,不仅极大地鼓舞患者与疾病抗争的信心和勇气,而且也会今后的化疗或放疗打下很好的物质基础。所以,我经常和病人说:我不是尖刀排,我是后勤部长。

配合炙甘草汤的是红烧猪蹄,这是食疗方。这猪蹄一定要有皮的,且要用上好的黄酒,加上葱、姜、桂皮、冰糖、文火慢慢炖,一般要3-4小时,至猪蹄软烂,可撇去熬煮后渗出的油,放大火收至汤汁浓稠,这时的猪蹄色红油亮,香气四溢,猪蹄甜咸,入口即化,如同上等阿胶。所以,这红烧猪蹄,简直就是美食的炙甘草汤!据说,猪皮中富含的胶原蛋白可促进毛发、指甲生长,保持皮肤柔软、细腻,指甲有光泽。经常食用猪蹄,还可以有效地防止进行性营养障碍,对消化道出血、失血性休克有一定疗效,并可以改善全身的微循环,从而能预防或减轻冠心病和缺血性脑病。对于手术及重病恢复期的老人,有利于组织细胞正常生理功能的恢复,加速新陈代谢,延缓机体衰老。以上的说法,只是供各位参考。但是,我发现许多肿瘤患者都是喜欢吃红烧猪蹄的。特别是食道癌、、胃癌患者,或者那些被所谓的饮食禁忌套住长期不敢使用肉食者,当得知可以吃红烧猪蹄的回答以后,笑容也有了,眼睛都放光了!而且,许多人吃了以后,确实感觉很好。但也要防止过量导致消化不良。

用炙甘草汤治疗肿瘤,我还有几点经验, 一是全方的用量无需过大,过大量会导致腹胀。我曾经治疗一例肾癌患者,贫血、低热不退,我用炙甘草汤,生地量为30克,麦冬30克,服用一周后出现舌苔厚,不想吃东西。后改为每两天服用一剂,结果很适应,体温也正常了,人也胖了。至今尚健在,已经存活近半年了。如果汤液比较浓厚粘稠,还可以用开水稀释后服用。还有甘草的量不能过大,治疗心律不齐,可能甘草的量要大些,但对于肿瘤患者,甘草量大可以导致浮肿。所以,一般3—6克就可以了。

第二点经验,是煎煮的经要求,就是煎煮的时间要要久些,要用文火慢慢煎,所以,一开始煎煮,水要多放些,以免烧干。还有煎煮时要加酒。这是经典要求。本方煎煮时加“清酒”久煎,清酒,为古代的米酒,酒精含量不高,且经煎煮后,仅酒精挥发后,则剩下酒内营养物质。我家乡苏南民间也有产后用米酒煮熟核桃仁作为补益保健的习惯。另椐现代药理研究,加酒久煎,有利于药物有效成分析出。观仲景用地黄入煎剂,多用酒煎煮,此也是经方定例。

第三,本方汤液浓缩以后,可以稠如膏,所以如在冬季可改用膏滋剂型,以方便服用。本方营养丰富。据报道,对本方煎出液中19种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含有丰富的氨基酸,9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牛乳、鸡蛋、肉类、面粉和大米。 第四,我经常加枸杞、天冬、山药等药物在炙甘草汤中,这些药物都具有营养滋补作用,如果有心悸心慌者,加龙骨、牡蛎;恶心者,加半夏。

恶性肿瘤手术或放化疗患者的方证演化---炙甘草汤合麦门冬汤合小柴胡汤加减案

张某某,男,53岁。形体中等。于2005年12月06日就诊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门诊部。其人于2005年05月19日因下腹隐痛入院检查为乙状结肠粘液腺癌,后手术。手术后化疗多次。现神疲乏力,口腔肛门有溃疡。手背有暗紫斑,后脚掌皲裂,脚有麻木感。大便干结如栗。唇红,舌淡嫩,苔薄,脉弦细,102次/分。黄师处以炙甘草汤合麦门冬汤加减:党参12克,天麦冬30克(各),制半夏6克,炙甘草6克,生地15克,阿胶12克(另烊),肉桂6克(后下),龙骨10克(后下),牡蛎10克(后下),山药20克,干姜5克,红枣30克,甘杞子30克。一周后复诊曰本周感冒,大便日泻多次。然后脚掌皲裂及手背暗紫斑块好转。黄师取生地,减天麦冬至10克(各),并加柴胡10克。越一周,患者口腔溃疡痊愈,皮肤情况好转。后脚掌皲裂明显好转。脚麻木感减而未止。胃口好,大便成形,日2-3次。唇不红。舌淡红,苔薄。脉细,90次/分。黄师说,上次腹泻可能是好事,因为肠蠕动了,是大肠粘膜功能恢复的标志。嘱其原方续服。

波按:对于恶性肿瘤手术或放化疗前后的病人,黄煌老师常用的方有小柴胡汤合五苓散,竹叶石膏汤,麦门冬汤和炙甘草汤等。其中小柴胡汤合五苓散用来改善患者所出现的恶心、口苦咽干、胸闷、食欲不振、疲劳乏力等和水样便、口渴、浮肿等;竹叶石膏汤用在患者出现身热、汗出、口渴,口舌咽干、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羸瘦少气等症状时;麦门冬汤用来治疗形体消瘦的肿瘤患者在放化疗过程中所见的肌肤干枯、口舌咽干、食欲不振者;而炙甘草汤对肿瘤患者经手术和放化疗后患者面色憔悴,皮肤干枯,神情呆滞,体质极度虚弱等症候群,有改善体质、提高生存质量等效果。小柴胡汤合五苓散体现了一种邪正交争的状态;竹叶石膏汤体现了病人的体能经过一段时间的消耗,体质处于相对较弱的状态,有的还会出现低热等,麦门冬汤、炙甘草汤则病人在经历了一场“劫难”后,体质处于极度虚弱的状态。上述体现了肿瘤患者经方方证的大致演化方向:柴苓汤证---竹叶石膏汤证---麦门冬汤证---炙甘草汤证。当然,方证会兼夹出现,会出现方证的中间状态,另外当麦门冬汤证或炙甘草汤证患者出现感冒或腹泻等小柴胡汤证或五苓散证,需合方使用。某种疾病的经方方证的演化图是该疾病转归的体现,这是疾病发展规律的方证体现。
有爱,就有奇迹!
 楼主| 发表于 2010-6-8 20:0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石家庄
脂肪是病人的本钱
名中医黄煌提醒:肿瘤患者多吃才能抗病
毕晓红

扬子晚报                                                      
2007
725
  省名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黄煌日前在南京癌友协会做报告时指出,癌症患者康复有很多误区,很多人生病后这也不敢吃,那也不敢吃,结果体重骤降,免疫力持续下降,不利身体康复。对于肿瘤患者来说,脂肪代表着治病的本钱。


  多吃点人参和红烧猪蹄
  黄煌教授指出,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避免服用导致体重下降的药物和疗法。比如猛烈的泻药,或有毒的偏方草药。不要刻意节食和剧烈的体育锻炼,要尽量保留体力。   
  其次,要服用一些帮助恢复体重的药物及食物。中药的人参、枸杞、麦冬、黄精、阿胶等,食物如桂圆、红枣、葡萄干、猪蹄、牛筋等。
  黄煌教授特别推荐肿瘤患者服用人参。动物实验发现,人参有激活免疫系统功能、抑制肿瘤生长、防止肿瘤细胞转移等功效。肿瘤患者服用人参能明显提高放、化疗疗效,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的食欲和精神状态,增加体重。研究人员发现参一胶囊(人参皂苷Rg3)在肺癌化疗过程中使用,可以减毒增效,增加体重,而且无不良反应。
  黄煌教授说,肿瘤患者胖一点才有治病的资本和抗病的底气。他特别推荐红烧猪蹄。猪蹄中含有维生素A、B、D及钙、磷、铁等营养物质,尤其是猪蹄中的蛋白质水解后,所产生的11种氨基酸含量均与熊掌不相上下。从医学的角度来看,猪蹄又是多用途的良药。猪蹄中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这是一种由生物大分子组成的胶类物质,是构成肌腱、韧带及结缔组织中最主要的蛋白质成分。经常食用猪蹄,还可以有效地防止进行性营养障碍,有利于组织细胞正常生理功能的恢复。红烧猪蹄的烹制,要放黄酒、姜葱、冰糖以及八角、桂皮、花椒等,并要用小火炖3-4小时至猪蹄软烂,放大火收至汤汁浓稠,即可出锅。牛蹄筋、鸭翅、鸭掌也是富有胶质的食物。
  吃自己喜欢吃的
  黄煌教授指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食欲,就是胃气,就是生命力的象征,还是享受生活的重要途径。我们要让自己保持良好的食欲。首先,不吃倒胃口的药物,比如那些有毒的药物,壁虎、地龙、蟾蜍、蛇等。其次,不吃不想吃的食物。中医说:胃以喜为补,这就是说只有自己喜欢吃,吃下去通身舒服的,才是有补益作用的。传说肿瘤患者吃甲鱼好,但有些患者吃了甲鱼,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不止,反而诱发疾病,就不适宜了。
  要想方设法做好吃的。肿瘤患者在康复期间,要讲究烹饪,让菜肴入味可口。一般以炖、蒸、煮为主,菜肴以易消化、富有营养,口味好为原则。黄煌教授说,现在不少患者怕吃鸡,不知这是哪里传出来的。古代医学文献也没有说肿瘤病不能吃鸡,相反,鸡汤补脾胃,是大病后恢复体力的营养食品。特别是母鸡经文火慢炖,汤中加入火腿香菇肉皮,增加鲜味,汤液变得更为醇厚,闻之食欲顿生,食之齿间留香,是增加食欲的上品,为何却被许多人拒之门外,实在是不应该。肿瘤患者营养最重要,特别是在消瘦、贫血的状态下,更不能忽略饮食的营养。
有爱,就有奇迹!
 楼主| 发表于 2010-6-8 20:0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石家庄
黄煌教授讲座笔记:肿瘤的经方治疗
(2008-11-23 12:02:38)

目前常见的治疗方法:手术切除,放疗,化疗;
有待研究的一些治疗方法:光化学疗法,基因疗法,生物疗法。 中医治疗肿瘤主要致力于调整体质状态,缓解症状,提高生命质量, 延长生命。
有点有三:副作用小,患者易于接受,治疗成本低廉。

小柴胡汤
红参6-12g  柴胡6-12g  黄芩6-12g  半夏6-12g  生甘草3-6g  干姜3-6g 大枣10-20g
1. 适用于肿瘤伴发热,恶心,呕吐,血液系统肿瘤,胃癌,肝 癌,肺癌应用较多。
小柴胡汤用于疾病在迁延期或呈慢性化阶段
① 合桂枝汤治疗骨髓异常增殖症导致的发热,柴胡用量需大达30g,3-5天内可以退热,还可加红参,肉桂桂枝可达20g,亦 可 各 10 。
② 加连翘30g 以上,治疗胃癌,肝癌出现的腹痛呕吐,有止呕止 痛的近期效果,也有延长生存期的效果,特别是胃癌引起的呕吐,大量的连翘可以止呕。
③ 加茯苓,猪苓,连翘用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 性白血病,配合羟基尿,有稳定病情的效果。
2. 本方也适用于全身状况良好,无贫血肿瘤患者的体质调整
一般以小剂量服用,常配合麦冬,天冬,桂枝,茯苓,猪苓,白术,肉桂,泽泻。
3. 加连翘30-60g 可用于淋巴瘤,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及肿瘤转 移出现的淋巴结肿大。
《神农本 草经》:“主寒热,鼠瘘瘰疬,痈肿恶疮,瘿瘤,结热,蛊毒 。”张锡纯:“疮家圣药”。
4. 动物实验提示其抗肿瘤作用。

五苓散
白术15-3-30g  茯苓15-30g  猪苓15-30g  泽泻20-40g  桂枝10-20g/肉桂6-12g
1. 用于肿瘤伴腹泻浮肿或腹水者,肝癌,肠癌,肺癌特别在化 疗后多见。
张仲景称其为水逆证,即渴欲饮水,水入即吐或泄泻。
① 吐:口渴但饮水不多,或喜热水,而且水入即吐
② 泄泻:腹泻或溏结不调,伴小便量少,浮肿倾向,严重者出现 胸水,腹水。
作用:
① 缓解躯体症状,缓解口渴感,使大便成形;
② 消除精神神经方面的症状,如头痛,头昏,心悸,肌肉跳动等 。 临床使用:
① 配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见发热多,浮肿;
② 配合真武汤治疗肝癌,肝硬化。
2. 与小柴胡汤合用(名为柴苓汤)用于肿瘤患者化疗期间或化疗后的常规体质调整,日本现有成药——这一块临床研究少。
3. 胖大舌是使用五苓散的一个重要指针。

炙甘草汤
炙甘草3-15g  人参10-20g  麦冬10-30g  生地10-20g  阿胶6-12g  肉桂6-12g  干姜5-10g 火麻仁6-12g/甘杞子10-20g  红枣15-30g
1. 恶液质,患者极度消瘦,贫血状态时的营养方,食道癌,胃 癌,肝癌,肺癌应用较多。体质极度虚弱,特别是大出血下导致的循 环衰竭。
张仲景用于止血强心的强壮方,又称复脉汤。 生地阿胶——止血;人参,桂枝,甘草,麦冬——强心定悸;30枚大枣——补充机体充足的糖分能量。 炙甘草汤体质:羸瘦,面色憔悴,贫血,皮肤干燥,大便干结难解, 有明显动悸感。
2. 麦冬可重用,还可以加天冬
麦冬:《神农本草经》:“主羸瘦短气”;《 别 录 》:“令人肥健,美颜色”
天 冬 :《 别 录 》:“养肌肤”;《 药 性 论 》:“令人肌肤滑泽”
3. 加龙骨,牡蛎,山药 龙牡:主治动悸——肿瘤多心悸,动则气促 山药:健脾,增加食欲;含淀粉,利于龙牡的有效成分吸收
4. 可作为膏滋剂长期服用,取20-30剂,加冰糖,桂圆,蜂蜜 。
5. 宜久煎并以米酒或黄酒煎服。
6.  服药期间配合红烧猪蹄等富含胶质的食物,如牛蹄筋,鸭翅 , 鸭掌。
7. 效果判定: 近期——食欲精神是否恢复,大便是否易解;远期——体重是否上升,营养状况是否好转
8. 腹胀腹泻:不良反应,过量过浓。

附子理中汤
制附子6-12g  党参10-20g/红参6-12g  干姜10-20g  白术10-20g    甘草6-12g
1. 用于化疗后腹泻腹胀,见面色黄暗,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四肢皮肤色素沉着,脉无力,可配合肉桂,茯苓。
2. 用于胰腺癌(可见阴黄),肝癌,肠癌等消化系统的肿瘤腹泻

[ 本帖最后由 大壮 于 2010-6-8 20:09 编辑 ]
有爱,就有奇迹!
 楼主| 发表于 2010-6-8 20: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北石家庄
经方已经融入他的生命——记现代经方家、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
2009-4-9 10:56:00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黄煌教授

  黄煌,男,1954年生,江苏江阴人。现为江苏省名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经方方证、药证。黄煌1973年开始跟随江苏省名中医叶秉仁先生学习中西医内科,并得到江苏省名中医邢鹂江、夏奕钧等先生的指点。1979年考入南京中医学院首届研究生,攻读中医各家学说专业。1982年毕业,获医学硕士学位。1989年受国家教委派遣赴日本京都大学进修老年医学1年。2001年获日本顺天堂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82年至今供职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历任基础部中医各家学说教研室讲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文献研究所副所长、研究生部主任、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基础医学院名誉院长等职。社会兼职有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江苏省政协常委、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农工民主党南京市委主委等职。

  经方,是古代经验方的略称,中医通常将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中的200多首古方称为经方。历史上有许多医家擅长使用经方治病,被人们称为“经方家”。经方家自清代以来一直十分活跃,是学术个性明显的中医流派,称为“经方派”。但是,从上个世纪末叶以来,随着一些经方家的年高谢世,经方派传人渐少,经方医学从主流中医领域逐渐淡出。但令人欣喜的是,经方派的余绪未绝,各地研究经方的学者和医生还不少,南京中医药大学的黄煌教授,就是近年来我国致力于经方传承及推广的学者之一。

  立足讲台为留根

  经方配伍严谨,用药精当,是后世方之祖,其中蕴含的认识人体认识疾病的思想方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把中医看作是棵参天古树,那经方就是那虬劲的根干。黄煌教授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就将经方的推广普及作为工作的重点。他多年来立足讲台,呼吁广大年轻中医学好经方,用好经方,留住中医的根。  

  黄煌推广经方最初是从义务讲座开始的。他利用大学生科协指导老师的身份,经常课余开设有关读经典用经方的讲座。经方思想深邃,内容贴近临床,他的讲座充满激情,学生当然爱听,讲座几乎场场爆满。《把根留住》、《踏上通往斯德哥尔摩之路》、《远古走来的中医学》、《中医学的魅力》等就是他当年的演讲题。后来,学校将《张仲景药证》、《经方应用》列为公共选修课,黄煌的课就成了大学生热捧的名牌选修课。课都安排在晚上,大教室中不到开课已经挤满了人。听众中有低年级的,更有高年级的;有研究生、进修生、留学生,还有年轻教师;有中医中药专业的,还有非医学专业的。在讲台上,黄煌旁征博引,激情洋溢。他的语言生动幽默,内容紧贴临床,学生们或凝神深思,或快捷记录,或会心一笑。讲课结束,学生们都要报以一片热烈的掌声。许多同学都有这样的感受:听黄煌老师的课真是一种享受!有的同学说:我第一次尝到了将选修课当作必修课来上的感觉!有的同学说:原本不记笔记的我,竟然忍不住动笔,一学期后有了一本厚厚的“张仲景药证”笔记! 

  最具有故事性的,是黄煌给南京医科大学的学生讲经方。2001年,黄煌在这家非中医院校开讲选修课“张仲景药证”,许多同学带着对中医科学性的怀疑,带着听听看的想法走进教室,可是,就是那第一堂课,就被黄煌所讲的内容吸引住了。那是讲甘草的课,黄煌先给每位同学分发甘草饮片,让大家咀嚼。接着他说:今天为什么要让大家尝甘草?是要告诉大家:第一,中药不都是苦的;第二,中医是尝出来的。要学好中医,必须要当“神农”,要多实践!独特的演讲方式,实用的教学内容,让同学们听课欲罢不能。课越讲越精彩,听课的人数越来越多,黄煌在南京医科大学学生中也名声顿起。有次教室突然调换,黄煌找到教室已经迟到了近半小时,刚走进教室,立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同学们一个没走,都在翘首盼望这位讲“张仲景药证”的中医教授! 2003年下半年,选“张仲景药证”课程的南京医科大学同学竟然达到三个大班,近500人!中医课能在西医院校有如此“人气”,也令该校教务处的同志始料未及。

  黄煌不仅在南京讲经方,他还走出江苏,将经方的魅力展示给同道。2003年春节后,台湾中国医药学院邀请黄煌作了近十天的《经方医学》的主题讲学,反响强烈。本世纪初,日本中医界出现中医信任危机,他受邀赴日本东京、京都、广岛、福冈、大阪演讲数十场。他用流利的日语,以厚实的中医功底,以不容辩驳的临床事实,大力宣传中医学的优势,展示中国经方的特有魅力。日本中医界最有影响的刊物《中医临床》杂志多次采访黄煌,并发表他的论文。2007年6月份,黄煌应邀赴日本广岛参加了第58届日本东洋医学会学术总会,作为特邀佳宾,他出席会议并作了《方证相应之我见》的学术报告。日本著名汉方医学家坂口弘先生曾这样评价黄煌的成就:“黄煌先生的学术思想和对古方的研究,对于处在思想混乱期的日本中医界,将带来指导性的启发。” 2008年,黄煌很忙,去了美国,去了澳大利亚,经方在那里大受欢迎。今年他更忙,春节是在旧金山过的,讲经方成了他的新年第一件工作。现在他手头还有来自日本、英国、美国的讲学邀请函。  

  在黄煌的努力下,许多中医开始关注经方,研究经方,应用经方。许多中医大学生自己开方煎药,有些用经方治愈了家人亲友的疾病,尝到了经方的甜头,从此爱上了经方,爱上了中医。经他指导的研究生、进修生、实习生个个都是使用经方的好手,上临床以后很快受到病人的欢迎。这让黄煌倍感欣慰。他常说:“希望通过本人的工作,唤起大家对古典中医学的重视。继往才能开来,根深才能叶茂,中医学的发展离不开对古代优秀遗产的继承,因为这里有中医学的根。”  

  冗繁削尽留清瘦  

  追求简约,追求实用,是黄煌治学的基本特点。将复杂的临床问题简单化,将抽象的中医理论形象化,深入浅出,展示一个可见可摸,易学易记的经方医学,是这些年黄煌苦心研究的目的。其代表性著作就是《中医十大类方》和《张仲景50味药证》。  

  《中医十大类方》是将临床常用的经方按主药分为十大类,分别介绍其方证以及现代临床应用经验。全书没有艰涩难懂的理论术语,内容贴近临床,通俗易懂,非常实用。特别是书中配的漫画,寥寥数笔便构勒出某种方证及体质的外观特征,增添了趣味性,也便于记忆。1995年,本书由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至今十余年来,已重印7次,2006年重新修订并再版,还发行了日文版、韩文版、中文繁体字版、英文版等多种版本,深受专业人士、医学院校师生及中医学爱好者的好评。有趣的是,台湾还出现了改名《汉方十大家族》的本书盗版本。曾有人用清代文人郑板桥的画竹诗来形容黄煌和他的这本学术著作:“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1998年,黄煌出版了《张仲景50味药证》。这是一本研究经方药证的专著,本书一改前人踏虚蹈空的药性理论诠释,追本溯源,从《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方证中破译出张仲景用药的客观指征,为理解经方、活用经方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也为中医的规范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该书于1998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后,很快引起海外的青睐,相继发行了日文版、韩文版、中文繁体字版,2008年人民卫生出版社还发行了第三版及英文版。 

  黄煌认为,中医本来是质朴的,实用的,这从经方上可以清楚地反映出来,只是后世医家过度的、随意的解释将中医变得臃肿了、浮华了。他说:世界上的学问不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但真学问是应当从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方开始的。他坚持这种求实的精神,写临床医生爱看的书,说青年学子听得懂的话。这几年,他又继续编写了《经方100首》、《经方的魅力》、《药证与经方》等著作,在国内外均有较大的影响,许多读者就是通过黄煌的书了解了经方,热爱上了中医。  

  擅用经方治顽疾

  黄煌过去常说,他在两个地方最有成就感,一是在讲台上,一是在诊室里。在讲台上,黄煌是一位优秀的教师,在诊室里,他是一位勇于与疑难病症斗智的医生。同学们都说,看黄煌教授看病,也是一种享受。他看病,全神贯注,摸脉诊腹,望舌察腿,辨病结合辨人,常常能迅速地从纷繁的主诉中抓住主证,其敏锐的观察力常常让学生叹服。其所处之方,虽药味寥寥,却多是经方,疗效常常出乎意料。

  2006年6月的一天,门诊上来了一位拿着厚厚的病历本、肤色黄暗、表情痛苦的中年妇女。她患有原发性胆汁瘀积性肝硬化多年,目前出现腹部胀痛、皮肤瘙痒难忍,以及肝功能损害而出现的黄疸不退,多处就医未见明显缓解。黄煌据其有腰痛连及下肢,而断为芍药甘草汤证,在处方上写了三味药:白芍30克,赤芍30克,甘草10克。这个处方记载在东汉时期的《伤寒论》中,名芍药甘草汤。患者接方后有点迟疑,她看过许多医生,未见有如此简单、如此便宜的中药处方。能有效吗?但仅仅服用一周,患者肤色黄染减轻,皮肤瘙痒明显缓解,大便畅通,腹胀痛也好转,食欲和睡眠改善了。病人欣喜不已,在场的医生也惊讶称奇。黄煌回答却平淡:这叫有是证用是方! 

  还有一次,从安徽来安县来了一位确诊为晚期胃癌的中年女性患者。患者严重贫血,形容枯槁,连伸出舌头的力气也没有。面对奄奄一息的病人,黄煌思考良久,毅然开出了经方炙甘草汤。这张原本治疗“心动悸,脉结代”的古方,竟然使患者起死回生,半月后又能进食,三月后还能下地走路。乡邻相传她遇到了神医。黄煌说,这叫不治其病,但治其人,是留人治病!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说:“方虽是旧,弘之惟新。”黄煌认为,古方完全能够治疗现代疾病,关键在于应用古方的人是否具有创新的意识。黄煌多年来致力于经方方证、药证的规范化研究,致力于经方治疗的现代疾病谱研究。现代医学的疾病诊断与传统的体质辨证在他的临床上得到了巧妙的联络。他有一个“方——病——人”的诊疗思维模式,也称为“方证三角”,每个经方,有其主治疾病谱,还有其适用体质特征,有时仅治其病,有时但治其人,有时病、人兼治。如用大柴胡汤可治疗胰腺炎、胆结石,也能用于支气管哮喘、高血压、反流性胃炎,关键是看体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栀子厚朴汤治疗抑郁症,温胆汤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甘草泻心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只要对病即可。此外,他擅于古方今用,如用桂枝茯苓丸治疗痤疮,用三黄泻心汤合四逆汤治疗久治难愈的胃炎,用炙甘草汤、薯蓣丸调理肿瘤患者体质等,均是在经典的基础上有了新的拓展。  

  黄煌开的经方大多是常用药,再加药味少,所以,价格很便宜。开这些方,黄煌最开心,因为老百姓欢迎。他常说:医院不是药店,开方的不能成为卖药的!他多次在新生入学后的讲座中提到这个问题。他说:如果你是为赚钱来学中医,那劝你趁早转专业,介绍你去南京财经大学!话音一落,台下笑声一片。 

  经方未来更辉煌  

  黄煌有一支经方团队,主要由“编内”、“编外”两类人员组成。所谓“编内”,就是他所指导的研究生,他们研究的课题主要分布在经方方证药证研究、中药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系统评价研究、经方医学家学术思想史研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研究等多个领域。所谓“编外”,是指他所带教的进修生以及通过网络指导的基层医生和经方爱好者。有教无类的教学思想,使黄煌周围聚集了一批有志于中医、精于经方理论与临床的青年人,他们在黄煌的指导下,经常交流,互相勉励,进行着艰苦但又充满成就感的研究工作。南京中医药大学也为黄煌教授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环境,扶持经方医学的发展。  

  2004年底,黄煌教授主持创办了非营利性学术网站——“黄煌经方沙龙”,在短短了几年内,该网站在众多的中医论坛里迅速脱颖而出,成为了国内著名的经方学术论坛,截至2009年3月16日,该论坛的访问量已突破29万次。网站的宗旨是交流经方的现代临床应用,论坛的参与者来自世界各地,其中有资深的学者,有基层的中医师,有大学的青年学生,还有中医爱好者。一个以讲求实用、力主简约的现代中医流派正在逐步形成。  

  黄煌将目前我国经方医学的现状概括为“民间热、高校冷,网上热、临床冷,海外热、国内冷”。经方很受基层医生的欢迎,在各大中医论坛上,经方也备受追捧。在海外,日本早就将经方的许多制剂纳入医疗保险,其临床及药理研究均深入细致,经方已经产业化;经方书籍在我国台湾很热销,不少开业医生就以经方为号召。经方在欧美及澳洲也受高度关注。《伤寒论》已经有英文版,澳洲著名的中医杂志《天窗》(Lantern)经常发表有关经方的文章,《中医十大类方》、《张仲景50味药证》等经方医学书籍已译成英文并在海外热销。但是,相比之下,国内许多临床医生对经方却非常陌生,他们不知道经方派和经方家的学术经验,他们不知该如何应用这些两千年前的古方,他们中有的人不愿意使用经济效益低的经方。在高校,《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教学课时已经由建国初期的二三百学时压缩到目前的50~70学时不等,最多也就90学时,而且被纳入非必修课程之列。从事经典教学的一些老师长期脱离临床,讲解过于理论化、教条化,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经方的兴趣。



  面对我国经方医学所处的困境,黄煌教授及其团队们没有退却,他们对经方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他们认为,经方安全有效、价格低廉,符合我国国情;经方规范,可重复性强,最容易走向世界;经方派虽沉寂民间,但余绪未绝,只要我国中医高校加强对经方的教学和研究,政府增加对经方的科研资助,制药集团加大对经方制剂的开发力度,我国的经方医学必将恢复生机和活力,我国的中医药也必将得到振兴!黄煌说:“我是经方乐观论者。我坚信,仲景之学,古今咸宜;方证之学,至简至易;经方之门,人人可入;中国经方,必将走向世界,永远辉煌!”
有爱,就有奇迹!
发表于 2010-6-8 20:5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本溪
学习了,很有价值的文章,谢谢
有爱,就有奇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隐私服务条款|小黑屋|手机版|91奇迹 ( 京ICP备2020048145号-6 )

GMT+8, 2024-6-2 03:44 , Processed in 0.07882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