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旨在比较术前新辅助化疗(PRE)及新辅助联合辅助化疗(PREI)的疗效。结果显示,虽然PRE组和PREI组接受4个周期化疗的依从性有显著差异(90.4% vs. 75.2%,P=0.001),但两组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67.8%和68.6%(P=0.96),无显著差异。含铂两药方案(GP方案 vs. TC方案)的RR和患者生存均无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54和0.84),而患者的组织学类型与生存无相关性,且化疗疗效与组织学类型也无关。
美国放射治疗肿瘤学协作组(RTOG)报告了Ⅲ期NSCLC根治性放化疗后行PCI的随机研究(RTOG 0214研究)的结果。该研究自开始就入组不佳,原本希望随机化1058例患者,但5年中仅有356例患者入组。PCI剂量为30 Gy/15f。结果显示,PCI显著减少了脑转移(7.7% vs.18%,P=0.004),但未改善1年生存率(75.6% vs. 76.9%,P=0.86)和DFS率(56.4% vs. 51.2%,P=0.11)。PCI患者的生活质量没有下降,但即时回忆和延迟回忆能力显著减退(P值分别为0.03和0.008)。该研究结果与之前的4项Ⅲ期研究结果一致,现阶段可认为NSCLC患者没有明确的PCI指征。
长春瑞滨联合顺铂加或不加西妥昔单抗治疗晚期NSCLC的FLEX研究中,在可评价的395例标本中,KRAS突变率为19%,两个治疗组中KRAS野生型和突变型患者的OS有显著差异。而在可评价的293例标本中,EGFR突变率为17%,其中EGFR突变者的OS显著延长,这表明在西妥昔单抗治疗中,EGFR突变是预后性因子而不是预测性因子。同时研究显示,第一治疗周期中皮疹的出现预示良好预后(OS,15.0个月 vs. 8.8个月,P<0.001)。皮疹的严重程度往往与EGFR-TKI的疗效相关,但该研究支持皮疹出现的时间也与疗效相关。由于该药目前价格较贵,且需维持治疗,因此有学者提出,先使用一周期的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若出现皮疹则可继续使用。当然这需要更多的数据予以证实。
SATURN研究中,研究者检测了EGFR突变、EGFR表达和EGFR基因拷贝数,但结果显示,只有对EGFR突变(19外显子缺失和21外显子L858R点突变)的患者给予厄洛替尼维持治疗,才能延长PFS,EGFR突变是厄洛替尼的疗效预测因子;KRAS突变者预后较差,但对厄洛替尼的疗效无预测作用。而一线使用厄洛替尼或吉非替尼的研究也显示,EGFR突变者使用TKI疗效好,且19外显子缺失与L858R突变的患者相比, TTP(14.6个月 vs. 9.7个月,P=0.02)和OS(30.8个月 vs. 14.8个月,P<0.001)均较长。
随着分子生物标志物研究的深入,其检测方法学亦快速发展,灵敏度也相应提高。IPASS研究中采用了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RMS)检测EGFR突变,与上述结果相似,即EGFR突变患者PFS和ORR明显改善。19外显子缺失与L858R突变患者,PFS的HR(G vs. C/P)分别为0.38和0.55,ORR(G vs. C/P)分别为84.8%和43.2%;60.9% 和53.2%。既往研究认为,T790M与EGFR-TKI耐药相关;但本研究显示,两个治疗组中T790M突变者均显示一定的疗效,这是一个既往较少发现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