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4-6 18: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p><br/>沐舒坦与糜蛋白酶氧化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对比<br/>来源: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 作者:张磊 打印本文 收藏到我摘 收藏到新浪</p><p>摘要:[摘要] 目的 观察沐舒坦氧化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并与糜蛋白酶进行对比。方法 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沐舒坦雾化吸入,对照组给予糜蛋白酶雾化吸入。结果 治疗组显效36例(48。结论 氧化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沐舒坦疗效优于糜蛋白酶。...</p><p>临床快报 药市动态 违法广告 医保动态 药品价格 流感疫情 保健常识 妇科课堂 医改动态 </p><p><br/> [摘要] 目的 观察沐舒坦氧化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并与糜蛋白酶进行对比。方法 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沐舒坦雾化吸入,对照组给予糜蛋白酶雾化吸入。结果 治疗组显效36例(48.0%),有效29例(38.7%),无效10例(13.3%),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显效15例(25.0%),有效27例(45.0%),无效18例(30.0%),总有效率70.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氧化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沐舒坦疗效优于糜蛋白酶。</p><p><br/> [关键词] 沐舒坦;糜蛋白酶;雾化吸入;毛细支气管炎;疗效</p><p><br/> 笔者通过观察沐舒坦氧化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并与糜蛋白酶进行对比,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p><p><br/> 1 资料与方法</p><p><br/>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儿科自2004年11月~2006年1月收治患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35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75例:男42例,女33例,年龄(5±3)月,体重(7.5±2)kg;对照组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5.5±3)个月,体重(7.7±2)kg。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及病程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135例患儿,起病时间<3天,喘憋≤48 h,既往无哮喘史,入院前均未用过激素,且均无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排除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异物及其他导致喘憋的可能。</p><p><br/> 1.2 治疗方法 在用病毒唑、青霉素、氨茶碱、氢化考的松及氧疗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沐舒坦雾化吸入:沐舒坦15 mg+地塞米松2 mg+生理盐水5 ml。对照组给予糜蛋白酶雾化吸入:糜蛋白酶5 mg+地塞米松2 mg+生理盐水5 ml。均采用氧驱动雾化装置,面罩给药,氧流量4~6 L/min,每次吸入10 min,2次/d,疗程3~4天。</p><p><br/>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用药3天内,喘憋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呼吸平稳,肺部哮鸣音消失或明显减少;有效:用药4天后,喘憋明显减轻,精神状况好转,肺部哮鸣明显减少;无效:用药4天后,上述症状及体征改善轻微或无改善。</p><p><br/> 1.4 统计学方法 治疗结果采用χ2检验。</p><p><br/> 2 结果</p><p><br/>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结果见表1。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注:χ2=6.06,P<0.05 表1显示治疗组显效36例(48.0%),有效29例(38.7%),无效10例(13.3%),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显效15例(25.0%),有效27例(45.0%),无效18例(30.0%),总有效率70.0%。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χ2=6.06,P<0.05,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p><p><br/> 3 讨论</p><p><br/> 毛细支气管炎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引起,副流感病毒、某些腺病毒及肺炎支原体也可引起本病[1]。本病以喘憋、三凹征和喘鸣为主要临床特点。病理改变主要为毛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坏死和周围淋巴细胞浸润,黏膜下充血、水肿和腺体增生、黏液分泌增多,毛细支气管腔狭窄甚至堵塞,导致肺气肿和肺不张,出现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2]。治疗主要为氧疗、控制喘憋、气道管理、病原治疗及免疫疗法。氧化雾化吸入对气道的湿化、痰液的排出、解除支气管痉挛和水肿有显著效果[3]。糜蛋白酶为蛋白分解酶,能分解变性蛋白质,促进脓性分泌物和坏死组织等液化清除。沐舒坦是呼吸道润滑祛痰药,能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气道液的分泌,并能促进纤毛运动。从本文的治疗结果可以看出,沐舒坦氧化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优于糜蛋白酶,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沐舒坦的毒副反应。因此,沐舒坦氧化雾化吸入作为治疗毛细支气管炎重要方法之一,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p><p><br/> [参考文献]</p><p><br/> 1 陈慧中,苏英姿,齐春花,等.A亚型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中华儿科杂志,1999,37:32-34.</p><p><br/> 2 姚圣连,钱金强.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诱导痰分析的临床意义.临床儿科杂志,2006,24(1):38-39.</p><p><br/> 3 叶晓红,尚云晓.诱导痰液分析在小儿哮喘的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2,(2):111-114.</p><p><br/> 作者单位: 223002 江苏淮安,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