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奇迹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楼主: 猫有九条命

为母添寿,坚持到底!母肺腺癌,骨转,脑转,靶向轮换,拼搏第一个5年!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4-22 22:4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淡雅依人 发表于 2017-4-22 22:37
我朋友她好像吃一个美国白藜芦醇说不错,你可以了解下

不需要谢谢
有爱,就有奇迹!
 楼主| 发表于 2017-4-24 23: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止咳平喘祛痰药  服药时间有讲究
临床上往往会看到病人将一把药物「一口闷」,其实,服药时间对药物疗效会有较大影响。服药时间决定于多种因素,最佳服药时间需从多方面进行考虑。如:餐前还是餐后服药,需从药物的性质和吸收、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性、病人的耐受能力和需要药物发挥作用的时间等方面考虑;对于一些受昼夜节律影响的药物则应按其节律规定用药时间等。

临床上针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药物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针对病因治疗的药物,如抗菌药、抗病毒药等;另一类是在对因治疗,为消除或缓解呼吸道症状的药物,主要有平喘、镇咳及祛痰药等。选择合适的时间服用某种药物,不仅能提高疗效,还会降低药物的副作用。

平喘药

平喘药是一类作用于哮喘发病的不同环节,以缓解或预防哮喘发作的药物。哮喘患者的通气功能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由于人体肾上腺皮质激素、儿茶酚胺分泌水平及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纤毛运动等因素存在生理性昼夜波动,白天气道阻力最小,凌晨  0:00  ~  2:00  时最大,故哮喘患者常在夜间或凌晨发病或病情恶化。

因此,多数平喘药以睡前服用为最佳,此时哮喘者对乙酰胆碱和组胺反应最为敏感。多数平喘药在每晚睡前半小时服药  1  次效果最佳。

丙卡特罗:1  次  50  μg,1  日  1  次,睡前服用;或  1  次  50  μg,1  日  2  次,清晨及睡前服用。

茶碱缓释片:不可压碎或咀嚼。1  日  2  次,早、晚用  100  ml  温开水送服。晚上服用时间应该在  8  ~  9  点。

特布他林:该药物为  β  受体激动剂,可采取晨低、夜高的给药方法:早上  8  点口服  5  mg,晚  20  点服  10  mg,可使该药的血浓度昼夜保持相对稳定,并在清晨呼吸道阻力增加时保持较高的血药浓度。

孟鲁司特钠:每日  1  次,可与食物同服或另服。哮喘病人应在睡前服用;过敏性鼻炎可根据情况在需要时服药;同时患有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的病人应每晚用药  1  次。

氨茶碱:该药物则不同,其治疗量与中毒量很接近,它在早晨  7  点左右服用效果最好,毒性最低。

祛痰药

祛痰药是一类能使痰液变细或溶解,使痰液易于咳出的药物。痰液的排出可减少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间接起到镇咳、平喘作用,并有利于控制感染。

标准桃金娘油肠溶胶囊、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宜在餐前  30  分钟服用,凉开水送服,禁用热开水。勿将胶囊掰开或咀嚼服用。

氨溴索:饭后服用,避免同服强力镇咳药,以免稀释痰液堵塞气道。

抗变态反应药物

常用于季节性鼻炎、常年性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的对症治疗。但需注意抗组胺药有嗜睡的副作用,驾驶员、高空作业人员等还是在睡前服用安全。

盐酸西替利嗪片:可于晚餐时用少量液体送服,若对不良反应敏感,可每日早晚各  1  次,一次半片。服药期间不得驾驶、从事高空及机械作业等。

氯雷他定片:在作皮试前的约  48  小时左右应中止使用本品,因抗组胺药能阻止或降低皮试的阳性反应发生。

酮替芬片:1  次  1  片,1  日  2  次,早晚服。服药期间不得驾驶、从事高空作业等。

解热镇痛类药物

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缓解轻至中度的疼痛如头痛、关节痛等。

复方对乙酰氨基酚:此类解热镇痛药退热时要交代清楚「必要时服用」,不要让有些患者急于退热在短时间内多次重复用药,引起大汗淋漓甚至虚脱。要告知患者,当体温超过  38.5℃  时口服,若持续发热,可间隔  4  ~  6  小时重复用药  1  次。

复方制剂

用于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服用后有时会引起困倦,故不要驾驶或操作机械等。  

复方甲氧那明胶囊:每粒含甲氧那明  12.5  mg,那可丁  7  mg,氨茶碱  25  mg,马来酸氯苯那敏  2  mg。1  日  3  次,饭后口服。

氨酚伪麻美芬片/氨麻美敏片Ⅱ:日片:白天每  6  小时服  1  次;夜片:夜晚或临睡前服  1  片。夜片服用后,不得驾驶、从事高空、机械作业等。  

复方伪麻黄碱缓释胶囊:每粒含盐酸伪麻黄碱  90  mg,马来酸氯苯那敏(扑尔敏)4  mg。每  12  小时服  1  粒,24  小时内不应超过  2  粒。

注意:虽然盐酸伪麻黄碱为拟肾上腺素药,具有收缩上呼吸道毛细血管作用,但是对于有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在选用该药时候一定不能自行判断用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降低出现危险的可能性。

抗感染药物

头孢呋辛酯:每日  2  次。应于餐后服用,以增加吸收,提高血药浓度,并减少胃肠道反应。不宜压碎后使用,应整片吞服。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每  12  小时  1  次,或遵医嘱。可空腹或餐后服药,分散片则可以把药片置于水中溶解后服用。

克拉霉素:每  12  小时  1  次。可空腹口服,也可与食物或牛奶同服,不影响其吸收。

罗红霉素:需空腹(餐前  1  小时或餐后  3  ~  4  小时)与水同服,可获得较高血药浓度。进食可使生物利用度下降约一半。

阿奇霉素片:每日  1  次,整片吞服,可与食物同时服用。

左氧氟沙星:饭后服用。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应避免日光,防止发生光敏反应。

环丙沙星:分  2  ~  3  次口服。宜空腹服用。食物虽可延迟其吸收,但其总吸收量(生物利用度)未见减少,故也可于餐后服用,以减少胃肠道反应。服用时宜同时饮水  250  ml。为避免结晶尿的发生,宜多饮水,保持  24  小时排尿量在  1200  ml  以上。

氟康唑:一般每日给药  1  次。由于半衰期大于  24  h,所以一定要严格遵照医嘱合理服用,不然容易引起药物蓄积而中毒。

伊曲康唑胶囊:为达到最佳吸收,应餐后立即给药。应将胶囊整个吞服。

异烟肼:夜间顿服效果较好。

利福平:空腹顿服保证最佳吸收,如出现胃肠道刺激症状则可在进食后服用
有爱,就有奇迹!
发表于 2017-4-25 18:2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写的好详细,感谢!
有爱,就有奇迹!
 楼主| 发表于 2017-4-26 19:4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肿瘤医生笔记:肺癌篇(超详细!)
来源:肿瘤资讯
肿瘤资讯粉丝整理了超详细的肺癌阅读笔记,现和大家一起分享。
1.国家癌症中心2015年最新数据:2006-2011年我国肺癌5年的患病率为:130.2(1/10万),其中男性84.6(1/10万),居恶性肿瘤第2位,女性45.6(1/10万)居恶性肿瘤第4位。(National estimates of cancer prevalence in China, 2011.)

2.部分晚期肺癌患者可出现杵状指,男性乳腺增生,皮肤黝黑或皮肌炎和共济失调现象。

3.肺癌肿瘤标志物检测:CEA、CA125、CA153、SCC、CYFRA21-1;小细胞肺癌具有神经内分泌特点,与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肌酸激酶BB(CK-BB)、嗜铬蛋白A(CgA)等相关,可作为治疗检测和早期复发的辅助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敏感性和特异性。

4.TTF-1 是肺腺癌最常用的免疫标志物之一,75% ~ 85% 的肺腺癌表达TTF-1且常呈弥漫一致性的强阳性,约 20% 的肺腺癌不表达 TTF-1。其表达与分化程度与组织学类型有关。即肿瘤分化程度越差,TTF-1越有可能表达缺失。具有Ⅱ型肺泡上皮细胞 /Calar 细胞特征的腺癌几乎全部表达 TTF-1,泌黏液性腺癌(浸润性黏液腺癌、 胶样腺癌等) 呈不同程度表达TTF-1。

5.TTF-1用于肺腺、鳞癌的鉴别,但是不能鉴别腺癌与NETs,通常认为非鳞癌不表达TTF-1。

6.甲状腺癌几乎全部表达TTF-1,其他少量子宫内膜,卵巢,乳腺癌及结直肠癌也可表达,几乎所有的肾细胞癌均不表达TTF-1。

7.   低剂量螺旋CT与胸片相比筛查具有高危因素(年龄在 55-74 岁之间,既往或现在有超过 30 包年的吸烟史,且无肺癌证据的人群)的人群可降低20%的肺癌相关死亡率。(美国国家肺筛查试验)

8.   NSCLC细胞学标本病理分型不宜过于细化,仅作腺癌、鳞癌、神经内分泌癌或 NSCLC-无法分型等诊断;在细胞学标本不进行大细胞癌诊断。

9.   腺鳞癌诊断具有鳞癌及腺癌形态学表现或免疫组化标记显示有两种肿瘤类型成分,每种类型至少占 10%以上(小标本及细胞学标本不能做出此诊断)。

10. 神经内分泌肿瘤:在具有神经内分泌形态学特征基础上至少有一种神经内分泌标记物(CD56、Syn、CgA)明确阳性,神经内分泌标记阳性的细胞数应大于 10%肿瘤细胞量才可诊断神经内分泌肿瘤。

11. 只要含腺癌成分的 NSCLC,无论其临床特征如何(如吸烟史,性别,种族,或其他等),应常规进行 EGFR 敏感突变/ ALK 融合分子检测,ALK 的检测应与 EGFR 突变检测平行进行。(石蜡组织切片厚度为4-6微米)

12. 对肿瘤标本难以获取时可采用外周血游离DNA(ctDNA)EGFR基因突变检测。其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EGFR-TKIs 疗效预测的准确性,但敏感度各家报道不一 (50.0%-81.8%)。

13. ALK的血液检测技术尚不成熟,对于 ALK 检测,仍该尽最大可能获取组织或细胞学样本进行检测。

14. 亚裔人群和我国的肺腺癌患者 EGFR 基因敏感突变阳性率约为 40%-50%左右;ALK 阳性 NSCLC 的发生率为 3-7%,东西方人群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中国人群腺癌 ALK 阳性率为 5.1%。

15. EGFR突变主要包括4 种类型:外显子 19 缺失突变、外显子 21 点突变、外显子 18 点突变和外显子 20 插入突变。最常见的 EGFR 突变为外显子 19 缺失突变和外显子 21 点突变(21L858R),均为 EGFR-TKI 的敏感性突变;20 外显子的 T790M 突变与 EGFR-TKI 获得性耐药有关。

16. 我国 EGFR 和 KRAS 均为野生型的腺癌患者中 ALK 融合基因的阳性率高达 30%-42%;年龄是 ALK 阳性 NSCLC 一项显著的独立预测因子。
17. ALK基因检测技术包括 :ALK 基因 FISH 检测、或 ALK 融合变异 RT-PCR 检测、或 ALK 融合蛋白 IHC 检测。

18. 肺癌完全性切除:①切缘阴性(支气管、动脉、静脉、支气管周围、肿瘤附近组织);②淋巴结(至少 6 组,其中肺内 3 组;纵隔 3 组必须包括 7 区);③切除的最高淋巴结镜下阴性;④淋巴结无结外侵犯。

19. 肺癌不完全性切除:①切缘肿瘤残留;②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癌细胞阳性;③淋巴结结外侵犯;④淋巴结阳性但不能切除。

20. 肺癌不确定切除:切缘镜下阴性,但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淋巴结清扫未达要求;切除的最高纵隔淋巴结阳性;支气管切缘为原位癌;胸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

21.  IA的NSCLC不建议辅助化疗,IB期非小细胞肺癌(包括有高危因素的肺癌),由于缺乏高 级别证据的支持,一般不推荐辅助化疗。

22. 临床判断可完全性手术切除的IIIA期NSCLC包括T3N1、部分T4N1(如肿瘤直接侵犯胸壁、主支气管或纵隔)伴或不伴有单站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病变,首选手术切除,术后给予铂二联化疗。

23. 术后IIIA(N0-1)的患者不需进行术后放疗;IIIA(N2)术后是否进行放疗仍有争议。

24.  对于局部侵犯胸壁但无纵隔淋巴结转移(T3N1)的肺上沟瘤,目前推荐治疗为新辅助同步放化疗后进行完全性手术切除。

25. 目前尚无高级别证据显示新辅助化疗后联合手术能够优于根治性放化疗,也无证据表明新辅助放化疗加手术的三联疗法能够优于化疗+手术或根治性放化疗的二联疗法。

26.  对于同一肺叶内多个病灶的T3病变和同侧肺不同肺叶内多个病灶的T4病变,推荐治疗为肺叶切除或全肺切除术后辅助化疗。对于术后病理分期N0-1的患者,不推荐术后放疗;对于术后N2患者,除辅助化疗后外是否需进行术后放疗尚存争议。

27. 对于无法进行完全性切除的病变,如肿瘤局部侵犯很广、预计新辅助治疗后仍无法达到R0切除、多站纵隔淋巴结转移,首选治疗方式为根治性放化疗。

28.  同步化疗首选推荐方案为EP;放疗推荐剂量为60-70Gy,目前尚无证据表明提高局部放疗剂量能够改善疗效。

29. 目前术后放疗推荐采用三维适形或调强技术,靶区主要包括同侧肺门(残端)、同侧纵隔和隆突下等局部区域复发的高危区域,总剂量50-54Gy。

30. 不可切除IIIA和IIIB期的NSCLC依据:①同侧纵隔淋巴结多枚转移成巨大肿块或多站转移(IIIA:T1-3N2 或 IIIB:T4N2);②对侧肺门、纵隔淋巴结,或同、对侧斜角肌或锁骨上淋巴结转移(IIIB: T1-4N3);③病灶侵犯心脏、主动脉、和食管(IIIB: T4N0-1)。

31. 不可切除IIIA和IIIB期的NSCLC推荐:同步放化疗。放疗方案推荐采用常规分割,靶区剂量60-66Gy/30-33f/6-7周。 RTOG 0617研究表明,增加放疗总剂量至74Gy并不能提高疗效。

32. 目前没有1级证据推荐常规新辅助放疗或放化疗加手术的治疗模式。目前除参加临床研究外,新辅助放疗没有适应症。

33.  目前尚无同期放疗+TKI 治疗不可切除 IIIA 期、 IIIB 期非小细胞肺癌生存获益的临床证据。
34. 证明TKIs具有生存优势的试验:IPASS、FIRST-SIGNAL、WJTOG3405、NEJGSG002、OPTIMAL、EURTAC、LUX-LUNG3、LUX-LUNG6。

35. EGFR-TKI 治疗化疗失败后的患者中位 PFS 与一线治疗相似, 对因各种原因未能明确基因类型而接受了化疗的患者,进展后再次活检明确诊断为 EGFR 突变,推荐接受 EGFR-TKI 治疗。

36. ICOGEN试验将埃克替尼和吉非替尼进行头对头的研究,结果显示:埃克替尼组患者的PFS和OS非劣效于吉非替尼,且副作用更低。因此对于EGFR基因敏感突变的患者一线没有选择TKIs,二线中优先选择。

37.  LUX Lung3 和 LUX Lung6研究结果显示:阿法替尼(二代TKI)对比化疗一线治疗 EGFR 突变晚期 NSCLC,显著提高了PFS。FDA 批准阿法替尼用于19 外显子缺失或 21 外显子 L858R EGFR 突变的转移性 NSCLC 患者的一线治疗。

38. LUX Lung7研究头对头比较吉非替尼和阿法替尼,结果:中位 PFS 有0.1月的提高(11.0月 vs.10.9 月,P=0.016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39.  FASTACT-2 研究:化疗联合交替厄洛替尼VS.单纯化疗一线治疗晚期 NSCLC,结果:在 EGFR 突变患者中显示联合治疗组中位 PFS 和 OS 均显著优于单纯化疗;联合治疗组的中位 PFS 和OS也较单药 EGFR-TKI历史数据有提高。
40.  CTONG1509研究旨在比较贝伐珠单抗联合厄洛替尼和单药厄洛替尼治疗伴有 EGFR 突变的晚期非鳞 NSCLC 的疗效,该试验目前正在进行中。

41. CONVINCE研究:一线埃克替尼VS培美曲赛+顺铂(化疗无进展患者接受培美曲塞维持治疗治疗)治疗EGFR突变的肺腺癌患者,埃克替尼显著延长PFS(296天 VS.219天)。

42. EGFR-TKI 在经过中位 8-13 月的疾病控制后,最终会出现耐药。EGFR-TKI进展患者分为三种类型:局部进展型、缓慢进展型和快速进展型。

43. 局部进展型患者继续 EGFR-TKI 治疗联合局部治疗可继续延长 PFS 或 TTP 时间4.0-10.9月。

44.  ASPIRATION研究在 EGFR 突变晚期 NSCLC 患者中,一线厄洛替尼在缓慢进展后继续使用厄洛替尼,结果显示继续用药患者中位PFS 在11月的基础上延长到14.1月,获得3.1月的 PFS 获益。

45. 对于EGFR-TKI耐药的患者,化疗目前仍为经典治疗选择。IMPRESS 研究在 EGFR 突变患者一线吉非替尼耐药后的患者中对比了化疗和化疗联合吉非替尼的疗效,全组患者 PFS 并无显著差异。

46.  EGFR-TKI耐药后再活检基因分析提示 T790M 突变占耐药原因的主导地位,比例≥50%。

47.  AZD9291(奥希替尼)被 FDA 批准用于EGFR-TKI 耐药后 T790M突变患者;其 ORR为 61%,中位PFS为 9.6月;但对 T790M突变阴性患者,AZD9291的 ORR 和中位PFS 分别仅为21%和 2.8月。

48. 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三代EGFR-TKI艾维替尼(AC0010)目前正在进行II期临床试验。

49. EGFR-TKIs其他耐药基因包括耐药原因还包括 EGFR 扩展、MET扩增、 HER2 扩增、PIK3CA突变、BRAF突变以及SCLC 转换等。
50.  CheckMate017和 CheckMate057分别在晚期肺鳞癌及非鳞癌中证实Nivolumab相对于化疗显著延长了患者的OS,基于此FDA于2015年批准其用于晚期 NSCLC 二线治疗。

51. 基于 KEYNOTE-010 研究,2015年FDA 批准Pembrolizumab用于 PD-L1表达阳性的晚期(转移性)NSCLC 的二线治疗。

52. 在驱动基因阳性的NSCLC的患者中,免疫治疗治疗的疗效有待确定。

53.  ALK 阳性晚期 NSCLC 的一线标准治疗药物是克唑替尼,PROFILE 1014和PROFILE 1029均证实一线克唑替尼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铂二联化疗。确诊ALK前由于各种原因接受了化疗的患者,在确诊ALK 阳性后可中断化疗或在化疗完成后接受克唑替尼治疗。

54. 克唑替尼治疗进展模式表现为三种主要进展模式:仅新发病灶;仅靶病灶进展;新发病灶和非靶病灶进展,约各占1/4,全面进展较少,仅5%。

55. 克唑替尼治疗后出现局部进展或缓慢进展后,如果一般情况良好,且无显著临床症状恶化,可继续口服克唑替尼,并针对局部病灶进行治疗;出现快速进展,根据患者评分进行一线化疗。

56.  Ceritinib 和 Alectinib,已被 FDA批准用于晚期 ALK 阳性非小细胞肺癌,克唑替尼耐药后的治疗。

57.  无驱动基因, PS0-1 分的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标准治疗为含铂双药化疗。对于非鳞非小细胞肺癌,培美曲塞联合顺铂的疗效较吉西他滨联合化疗可以明显延长生存期。

58. 对于ECOG-PS评分为2分的患者,给予单药化疗,ECOG≥3分的患者不建议化疗,建议给予最佳支持治疗;二线药物可选多西紫杉醇、培美曲塞和TKI。对于一线没有使用EGFR-TKIs的患者,二线中优先使用;对于基因敏感突变阴性的患者优选化疗。

59. 替吉奥联合顺铂或卡铂是一个新的治疗NSCLC的一线方案,我国进行SC-103试验结果显示,S-1联合顺铂一线治疗晚期NSCLC的PFS和OS的疗效非劣效于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并且血液毒性更轻,但是CFDA尚未批准该要用于晚期NSCLC患者的治疗。

60. 晚期肺鳞癌患者选择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卡铂的疗效优于紫杉醇联合卡铂;在非鳞癌的NSCLC中两者总有效率相似;亚组分析:年龄大于70岁的老年患者,和紫杉醇联合卡铂相比,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卡铂显著提高了OS且周围神经毒性和中性粒细胞降低发生率更低。美国批准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用于晚期NSCLC的治疗。
61. 肺鳞癌一线选择:吉西他滨,紫杉类(紫杉醇,多西他赛,白蛋白紫杉醇);一线选择吉西他滨优于多西他赛(PFS 9个月VS 5个月)。多西他赛是肺鳞癌标准的二线方案。

62. 临床试验证实:吉西他滨的3周方案优于4周方案,1000mg/m2和1250mg/m2哪个更优尚未可知,试验虽然证明D1.5天使用吉西他滨并未增加副作用,且疗效相当,但尚需进一步证实。

63. ECOG1594一线选择GP显著延长TTP。CTONE1002:白蛋白紫杉醇和吉西他滨的疗效相当。CECOG研究:GP-G维持(EGOG评分低的患者可降低进展风险)。IFCT-GFPC0502研究对于PS评分大于80分的患者获益。

64. 维持治疗:对于一线化疗达到疾病控制(CR+PR+SD)的晚期NSCLC患者可采用维持治疗,其分为:同药维持和换药维持。培美曲塞可用于非鳞癌的NSCLC的维持治疗,吉西他滨用于晚期NSCLC的维持治疗;多西他赛用于维持治疗仅有PFS的获益,并未延长OS。

65. ECOG4599研究和BEYOND研究结果显示:紫杉醇联合卡铂的一线化疗基础上加贝伐单抗化疗,之后用贝伐单抗维持,能有效延长非鳞癌NSCLC患者的OS和PFS。

66. AVAPERAL研究:(PP+贝伐单抗)×4周期—培美曲塞+贝伐单抗维持治疗较单药贝伐单抗维持更能延长PFS。2015年CFDA批准贝伐单抗联合TC方案用于晚期不可切除、转移性或复发性非鳞癌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

67. 贝伐珠单抗首次静脉输注时间需持续 90 分钟。如果第1次输注耐受性良好,则第2次输注的时间可以缩短到 60 分钟。若对第2次输注也具有良好的耐受性,那么随后进行的所有输注都可以用 30 分钟的时间完成。

68. 恩度联合NP方案可用于晚期NSCLC的III期临床试验结果:其可延长晚期NSCLC的有效率和中位至疾病进展时间(TTP)。

69.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用法:临用时将本品加入 250~500 ml生理盐水中,滴注时间 3~4 小时。与 NP 化疗方案联合给药时,本品在治疗周期的第 1~14 日,Qd,每次 7.5 mg /m2,连续给药 14 天,休息1周,再继续下一周期治疗。通常可进行 2~4 个周期的治疗组恩度用量为15mg/日,连续 14 天静脉滴注,每 21 天为一个周期。

70. 一代和二代的EGFR-TKI穿透血脑屏障的穿透作用有限,而吉非替尼剂量增加至1g和厄洛替尼剂量增加至1.5可在CSF(脑脊液)暴露剂量增加,且对部分LM(软脑膜转移)患者有效。

71. AZD3759是一种口服的可穿透血脑屏障的EGFR突变型可逆性抑制剂,临床前研究显示对于BM(脑转移)和LM动物模型显示:AZD3759抗肿瘤活性显著(Bloom研究)

72. 腺鳞癌不是腺癌和鳞癌的简单组合,是分别有多个基因的表达不同;腺鳞癌中腺癌成分和鳞癌成分至少各占10%,其恶性程度更高,预后比鳞癌和腺癌更差,容易侵犯脏层胸膜。较早发生淋巴转移,远处血行转移多见,尤其是骨转移。常见于男性,上叶和右侧肺好发,病理分化差。

73. 腺鳞癌中的腺癌成分有可能是鳞癌转变而来。中国人群中的NSCLC的腺鳞癌发生率为9.7%较国外的0.4%-4%发生率高,在中国主要分腺癌为主型、鳞癌为主型和混合型。腺鳞癌的EGFR的突变率约38.2%。日本人群发生腺鳞混合型发生双癌共存的比例为45.5%。

74. 早期腺鳞癌的5年生存率为23.3%,显著低于腺癌的58%和鳞癌的40.8%。

75. SCLC可归为神经内分泌肿瘤,DELL3是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新靶点,属于一种非典型的NOTCH配体抑制剂。由最重要的神经内分泌转录因子ASCL1调控;超过80%的小细胞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表面存在异常表达;在肿瘤干细胞和肿瘤细胞中表达,正常组织中无表达。

76. Delta样蛋白3(DELL3)靶向抗体偶联药物ADC用于复发或难治的SCLC,该研究SCRX16-001为在人体内的第一个研究设计。证明:DELL-3高表达(>50%),疗效越好。
有爱,就有奇迹!
发表于 2017-4-26 22: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请问您建的交流群怎么加入啊?
有爱,就有奇迹!
 楼主| 发表于 2017-4-26 22:2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吴一龙:EGFR少见突变NSCLC的治疗策略
  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广东省人民医院吴一龙教授作为通讯作者6月5日在国际上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肿瘤学》上发表了一篇题为“阿法替尼治疗EGFR少见突变的临床疗效” [doi.org/10.1016/S1470-2045(15)00026-1]的文章。结果显示,EGFR少见突变类型复杂,多数的少见突变能从阿法替尼的治疗中获益。

  吴一龙介绍,这是迄今为止EGFR少见突变样本量最大的一项研究,包括了来自国际上三项大型前瞻性临床试验共100例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少见突变定义为除19和21突变外的其余所有突变。该研究将少见突变分为18-21外显子少见突变(50.7%)、原发T790M突变(18.7%)和20外显子插入突变(30.7%)三组,阿法替尼对第一组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疾病控制率达84.2%,中位总生存达19.4个月。而T790M和20外显子插入突变对阿法替尼反应率差,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不到3个月,疗效差于传统的化疗。有趣的是,对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不太敏感的3种少见突变G719X(18外显子)、S768I(20外显子)和 L861Q(21外显子),阿法替尼有更好的疗效,中位生存时间可达26.9个月。

  尽管EGFR少见突变比敏感突变少得多,仅占所有突变的10%左右,但由于肺癌患病人群基数特别庞大,因此EGFR少见突变也是一个临床需要解决的紧迫问题。吴一龙等的这项研究,为这群患者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对于18-21外显子的少见突变,阿法替尼应是一项很好的治疗选择,但对于原发T790M化突变和20外显子插入突变,化疗应优先于阿法替尼而作为一线治疗选择
有爱,就有奇迹!
 楼主| 发表于 2017-4-29 06: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如何看懂肺癌分期
肺癌是对人们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男性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女性发病率和死亡率占第二位。本病多在40岁以上发病,发病年龄高峰在60~79岁之间。



肺癌在确定治疗方案和科学评估治疗预后有赖于准确的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和细胞分化程度。TNM分期系统是进行临床诊断、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及多中心临床研究的“国际语言”。在临床上常用的TNM分期中,T代表肿瘤,N代表淋巴结扩散,M代表远处转移。

国际抗癌联盟(UICC)最新肺癌TNM分期标准于2017年1月颁布实施,这是全球肺癌研究和治疗领域的一件大事,它是推动新一轮肺癌诊断和治疗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新分期标准所采纳的数据资料来自16个国家的35个数据库。第八版分期纳入病例中欧洲49%,亚洲44%,北美5%,澳洲1.7%,南美0.3%,虽然欧洲仍是数据采集的主要来源,但较前明显下降,与此同时亚洲病例数明显增加,其中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贡献了大量病例,由于近十年来亚洲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新分期的制定考虑到了亚洲肺癌患者的人群特征,同时首次增加了南美洲病例也使病例分布更加均匀合理。新分期能够更好的反应近十年来全球肺癌诊断和治疗情况,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及实用性,对肺癌的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更高的指导价值。
  
第八版肺癌TNM分期(2017年1月执行)
                    
                                 
第八版肺癌TNM分期
T分期  -  原发肿瘤
Tx:未发现原发肿瘤,或通过痰细胞学或支气管灌洗发现癌细胞;
T0:无原发肿瘤证据;Tis:原位癌;Tia(mis):微浸润性腺癌;
T1:  肿瘤最大直径  ≤  3  cm;周围包绕肺组织及脏层胸膜,支气管镜见肿瘤侵及叶支气管,未侵及主支气管;
T1a:肿瘤最大径≤1cm;
T1b:肿瘤最大径>1cm,≤2cm;
T1c:肿瘤最大径>2cm,≤3cm;
T2:肿瘤最大径>3cm,≤5cm;侵犯主支气管,但未侵及隆突;侵及脏层胸膜;有阻塞性肺炎或者部分或全肺肺不张。符合以上任何一个条件即归为T2;
T2a:肿瘤最大径>3cm,≤4cm;
T2b:肿瘤最大径>4cm,≤5cm;
T3:肿瘤最大径>5cm,≤7cm。直接侵犯以下任何一个器官,包括:胸壁(包含肺上沟瘤)、膈神经、心包;同一肺叶出现孤立性癌结节。符合以上任何一个条件即归为T3;
T4:肿瘤最大径>7cm;无论大小,侵及以下任何一个器官,包括:纵隔、心脏、大血管、隆突、喉返神经、主气管、食管、椎体、膈肌;同侧不同肺叶内孤立癌结节。
  
N分期  -  淋巴结转移
NX:淋巴结转移情况无法评估;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
N1:  同侧支气管周围及(或)同侧肺门淋巴结有转移,包括直接侵犯而累及的;
N2:同侧纵隔内及(或)隆突下淋巴结转移;
N3:对侧纵隔、对侧肺门、同侧或对侧前斜角肌及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M分期  –  远处转移
MX:远处转移不能被判定;
M0:没有远处转移;
M1:远处转移;
M1a:局限于胸腔内,包括胸膜播散(恶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或胸膜结节)以及对侧肺叶出现癌结节;  
M1b:远处器官单发转移灶;
M1c:多个或单个器官多处转移。
  
肺癌早期、中期和晚期的治疗原则、治疗方案和预后都不一样,所以肺癌的治疗一定要先分期后治疗。一个理想的TNM分期系统应能够正确地反映患者病情,准确地判断预后。
有爱,就有奇迹!
 楼主| 发表于 2017-4-29 09:3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发布会在广州举行。CSCO 副理事长、吉林省肿瘤医院院长程颖教授就《CSCO 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2017 年更新版进行了解读。

那么,2017 版《CSCO 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中究竟更新了哪些内容?又是基于哪些证据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在影像和分期诊断部分、病理学诊断部分以及随访部分,内容没有变化。

分子分型部分的更新

在基本策略中,非鳞癌除了 EGFR 和 ALK 融合基因检测外,新增加了耐药后行二次活检对继发耐药 T790M 进行检测,不能行组织学检测的患者可行血液 ctDNA T790M 检测(I 类证据)。

可选策略中,增加了 ROS1 融合基因 RT-PCR 检测(从 IIA 类提到 IB 证据)。更新 ROS1 检测方法,主要是基于吴一龙教授牵头的东亚 ROS1 阳性患者的 II 期研究,入组 127 例病人,其中中国患者 74 例,使用 RT-PCR 方法,阳性患者使用克唑替尼治疗。其中 CR 14 例,PR 74 例,ORR 69.3%,PFS 13.4 个月,ROS1 成为克唑替尼治疗有效的第二个分子类型。

基于病理类型,分期和分子分型的综合治疗部分的更新

1.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的更新

(1)不可手术的 IIIA 或 IIIB 期 NSCLC

PS 0-1 者新增加了同步放化疗证据。证据来自于王绿化教授的 III 期研究,比较依托泊甙/顺铂和紫杉醇/卡铂同步放化疗随机对照研究,3 年 OS 率分别是 41.4% 和 26.0%,因此推荐依托泊甙/顺铂为 IIIA 或 IIIB 期不能手术患者的优选同步放化疗方案。

(2)IV 期 EGFR 突变患者的一线治疗

PS 0-3 分者,按照上市时间,在基本策略里推荐吉非替尼,埃克替尼,厄洛替尼和阿法替尼,其中阿法替尼是今年增加的证据。可选策略里,PS 0-1 分者增加了联合化疗循证医学依据。此推荐基于 JMIT 研究,EGFR 突变患者使用吉非替尼+培美曲塞,PFS 达到近 16 个月。

新版指南对阿法替尼进行 I 类推荐。推荐是基于 Lux-Lung 3 和 Lux-Lung 6 研究,对比化疗,PFS 分别延长 4.24 和 5.4 个月;Lux-Lung 7 研究中,对比吉非替尼,PFS 延长 0.1 个月,2017 年 2 月 CFDA 批准阿法替尼一线治疗 EGFR 敏感突变患者。

讨论部分增加了石远凯教授的 CONVINCE 研究,埃克替尼对比培美曲塞/顺铂+培美曲塞维持化疗,ORR 增加一倍,PFS 分别是 9.9 个月对比 7.3 个月,19 外显子突变的 PFS 分别是 11.2 个月对比 7.3 个月。

(3)IV 期 EGFR 突变患者的耐药后治疗

PS 0-2 分快速进展患者建议行 T790M 检测,阳性患者建议使用奥希替尼。因价格问题,也推荐了含铂双药化疗。奥希替尼的推荐基于奥希替尼对比双药化疗的 AURA3 研究,入组 274 例患者,奥希替尼和化疗的 PFS 分别是 10.1 个月对比 4.4 个月,缓解持续时间为 9.7 个月对比 4.1 个月,ORR 71% 对比 31%。各亚组奥希替尼均有优势。脑转移患者 PFS 分别是 8.5 个月对比 4.2 个月,无脑转移患者是 10.8 个月对比 5.6 个月。

2017 年 3 月 24 日 CFDA 批准奥希替尼治疗耐药后 T790M 突变患者。奥希替尼的获批仅用了 7 个月,表明中国新药研究国际化进程提高。

(4)IV 期驱动基因阳性 NSCLC 的治疗(靶向新药)

驱动基因阳性靶向新药增加了 atezolizumab 和 alectinib。对于 ALK 阳性患者,alectinib 缓解持续时间为 14.9 个月,而且是二线治疗耐药后的效果。Atezolizumab 的修订依据是 II 期 POPLAR 和 III 期 OAK 研究,对比多西他赛具有 OS 明显获益。

(5)IV 期无驱动基因的非鳞 NSCLC 的治疗

PS 0-1 分患者,一线增加含铂双药+贝伐单抗(IIB 类证据)。紫杉/卡铂+贝伐单抗已是临床常用方案,但贝伐单抗未进入医保,故为可选策略。根据 29 项研究的 meta 分析,贝伐单抗联合紫杉和非紫杉类药物疗效相当,但研究不是对照性,因此为 IIB 类证据。而 AVAPERL 研究,贝伐单抗+培美曲塞两药维持的 PFS 为 7.4 个月,也是可选策略。

PS 2 分患者的一线治疗,可选策略中增加了培美曲塞/卡铂和紫杉醇/卡铂(IIA 类推荐)。证据发表在 JCO 上文章,培美曲塞/卡铂联合方案对比培美曲塞单药具有 OS 获益,紫杉醇/卡铂对比紫杉单药 PFS 有延长,分别是 4.7 个月和 2.4 个月。

(6)IV 期无驱动基因的鳞癌 NSCLC 的治疗

PS 0-1 分者推荐参加免疫靶向药物等的临床研究。二线不适合化疗的患者推荐阿法替尼,依据是 Lux-Lung 8 研究,阿法替尼对比厄洛替尼,PFS 延长 0.7 个月,OS 延长 1.1 个月,因此阿法替尼除了获批突变阳性一线治疗外,也批准用于晚期鳞癌的二线治疗。

2. 小细胞肺癌(SCLC)治疗的更新

SCLC 的治疗进展少,仅更新两处。广泛期无脑转移、无局部症状的患者,推荐预防性脑放疗(IIA 类推荐)。增加的新文献来自日本的 III 期随机对照研究,一线缓解后 6 周进行预防性脑放疗,脑转移发生率降低,分别是 69% 对比 48%,但是未提高 OS,因此应慎重选择。

参考文献增加 nivolumab±ipilumumab 治疗,OS 7.9 个月,2 年生存率 30%,用于复发 SCLC 的 IIA 类推荐。
有爱,就有奇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隐私服务条款|小黑屋|手机版|91奇迹 ( 京ICP备2020048145号-6 )

GMT+8, 2024-6-18 19:10 , Processed in 0.074958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