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奇迹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楼主: 爱父亲

绝对不打无准备的仗,治疗方案整理制定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 22:3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检查:检查项目包括血糖水平和白血球数量。空腹血糖从105降到33。采用少食多餐。本周初进行了代谢查,所有数据都在正常范围,只有ALT略高一点。酸碱度pH是7.0。

副作用:疲劳感一直在加重。可能与血糖有关。上周更为严重,于是停止服用二氯乙酸钠数日。病人在几天内恢复了体力。

扫描:服用二氯乙酸钠2周后,MRI检查显示肿瘤没有发展。对比上一次MRI检查,当时肿瘤是在快速生长。2日前,又再一次做MRI,发现肿瘤没有明显的发展。

饮食:过去几个月都是基本素食,没有吃加工过的食物,也没有吃含细糖的食品。吃的大部分是有机食物。所服用的补充剂清单很长。是根据脑瘤营养专家Jenne Wallace博士的推荐。服用这些补充剂已经有几个月。过去3周增加了维生素C,每天8克-10克。

下一步如何?打算把二氯乙酸钠降低到6mg/kg.。
大家觉得怎么样?
美国加拿大英国二氯乙酸钠短讯之二十
檀诺说明:今天再介绍一个使用二氯乙酸钠的肺癌案例。大家看看有什么启发。
  
                                           非小细胞肺癌病患服用DCA最新案例
  
  
        这种肺癌很普遍,诊断时又多已经是晚期,是癌症里面的大难题。这个病人帖子昨天发表在美国网站上,立刻引起我的注意。他的网上代名是nsclc3b,我节译他的主要内容于后。
  
         我在2005年初诊断患非小细胞肺癌,3B期。到2005年6月份,经过放疗和化疗,我的癌症已经进入不活动期。2006年12月再做PET/CT检查,在胸部中线附近的软组织中,出现一个模糊的肿瘤。位置在左主支气管附近。用支气管镜检查确认是癌症复发。我咨询了世界上半打著名的癌症中心的专家,以便决定治疗方案。因为我的肿瘤长在主支气管区域,而且软组织已经被以前的放疗破坏,所以不适合直接的治疗。虽然没有转移,也没有肿瘤负担,却也只剩下化疗一条路。
  
         2007年3月份开始使用力比泰Alimta(就是培美曲赛二钠)。当时作了PET/CT检验,以便有一个可以比较的底线。治疗方案包括每3周进行一次含力比泰的输液,每12周注射B-12,每天口服1毫克的叶酸。B-12和叶酸是保护外周神经的。当时为治疗咳嗽,每天还服用20毫克的抑制咳嗽药hydrocodone.
  
        4月23日,我咳嗽非常严重。我意识到,尽管每日服用咳嗽药(Hydrocodone)30毫克,没有抑制作用,力比泰显然对我没有疗效。我于是决定服用二氯乙酸钠。从4月30日起,没有让医生知道,我开始服用30毫克/公斤/天。结果胃部不舒服。从第三天起改为20毫克/公斤/天,每天分两次,一直到现在。
  
        第三天我就发现咳嗽减轻,我可以把抑制咳嗽药Hydrocodone减量到10毫克/天。本周我的咳嗽大大减轻,已经停服这个抑制咳嗽药。唯一的副作用是感觉有些疲劳无力。
  
        我有意避免采用顺势疗法和饮食疗法(译注:指补充剂),不让绿茶提取物或者其他神奇的补充剂混淆了二氯乙酸钠的作用。我想让变化的因素最少。医生仍然用PET/CT跟踪检查。我的化疗医生对于顺势疗法和补充剂等方法一向都皱眉头。现在只有两个变数:力比泰和二氯乙酸钠。其他只有B-12针和叶酸,没有其他维生素。
  
        今天我做了PET/CT,我去的医疗单位有放射医生。照片子后很快就得到结果。这位放射医生从治疗一开始就给我看片子,所以很熟悉我的情况。我们坐在一起看。因为肿瘤长在软组织,很难精确测量它的尺寸。但是表示肿瘤活动的SUV值从三月份的9.6降到了现在的6.8。让放射医生大吃一惊的是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面,肿瘤的代谢活动降低如此之多。我则是心里大喜过望。
  
        我真希望我能够以绝对的把握说二氯乙酸钠是这个结果的唯一原因。不过,我还不能这样说。我可以有把握说,这是力比泰和二氯乙酸钠的共同作用。我其实真的相信是二氯乙酸钠,不是力比泰造成这个结果,原因是我的病征(咳嗽)在服用力比泰五个多星期里,一直在加剧,而在服用二氯乙酸钠才二星期,就一下子解决了。这虽然不是科学的认证,但是这个理由对我来说已经够了。
  
        以上是网上名字nsclc3b的肺癌病人的帖子的主要内容。有什么后续发展,我们会关注和报道。
美国加拿大英国二氯乙酸钠短讯之二十一
檀诺说明:使用二氯乙酸钠治疗癌症,正如所有药物的使用一样,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副作用问题。

使用二氯乙酸钠治癌要注意什么副作用?(1)

我谈副作用,不是因为二氯乙酸钠的副作用是一个突出的问题。要说治癌药物,它算是副作用非常小的一个。那为什么还要专文来谈?因为它与剂量有关,而剂量一直是我不断提醒病人注意的问题。
你去把易瑞沙,特罗凯等等名药的副作用列一个表,就知道副作用有多少,有多重要。当癌细胞碰上治癌药物,就会发生很多反应。象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疲劳乏力,呼吸气短,恶心呕吐,头晕目眩,睡眠不安,腹泻便秘,疼痛不适,麻木抖颤,等等。特罗凯还能引发皮疹,甚至到很严重的程度。在医生看来,这些都是写在临床实验报告中,列在说明书里面的副作用项目,没有什么可惊奇的。在病人看来,这些都是大问题。这样一个普遍性问题,我们有机会再讨论。这里只讲二氯乙酸钠。
相比之下,它引起的副作用不算多,但有点特殊,就是在过量服用后会发生外周神经损伤,表现为手指脚趾麻木,有的发生手指颤抖。二氯乙酸钠副作用早在加拿大阿伯塔大学论文发表之前就已经有透彻研究,知道是一种可以恢复的副作用,只要10天停药,自己就会解除。过量是指什么?公认的是25毫克/公斤体重/天。
于是人们以为,只要每天不超过25毫克/公斤体重,就安全了。
我看,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
文献说二氯乙酸钠的半衰期是变化的,越来越长。因此可以推论,随着服药时间增加,日子一多,体内累计就增加。有可能积累到超过25毫克/公斤体重的界限,这时候你一点都不知道。因为谁也没有建立一套可行的监测体内含量的方法。这个积累超量,就是我在分析美国病历(那个医生叫做Squareb的,他在服药26天后决定停药,改为手术治疗)后的猜想。这样一来,表面上看你没有超过安全剂量,实际上体内已经超标。所以,有的案例明明严格遵守安全要求,却发生了外周身神经炎。
有三个主要的对策,可以参考。
第一, 注意监测自己的手指,脚趾,看有没有麻木现象。一旦有迹象,立刻停药,等到现象消失,大概要10天吧(文献资料如是说)。
第二,即使没有发生麻木迹象,也采取服药二周就歇上2天的做法。
第三,或者加服维生素B-1,B-12,叶酸。用他们保护神经。剂量参照药瓶说明书。注意的是B-12是用微克计算的。
当然,你也可以三法齐用。
此外,我建议病人要利用自己的资源,加强跟踪监测工作。1)资源条件好的人,要做PET/CT或者MRI。2)资源差一点的,要做血检。现在医院开药受到药费规范,很乐意给病人做扫描和血检。3)资源再差的,请用土办法,自己检测15项变化:

体温(低烧,高烧,时间,度数) 呕吐(吐药,吐水,吐食物)
脉搏(快慢) 头晕
血压(高低) 脑力(阅读,思考,昏沉,昏迷)
疼痛(锐钝,程度,部位,持续时间) 疲劳(站立,走动)
呼吸(憋气,咳嗽,痰,血,吸氧) 睡眠(安稳度,遗尿)
厌食(程度,偏好) 手指脚趾麻木
大小便(腹泻,便秘) 眼花双影
恶心
当然你也可以三种跟踪一起用。
总而言之,药是治疗的必要条件,但是不是充分条件。好的监控和护理很重要。
美国加拿大英国二氯乙酸钠短讯之二十二
檀诺说明:我想提醒网友们,国外网上论坛的网友多是“业余”,他们的见解不重要,只有他们的案例中的事实具有参考价值。阅读时要小心区分哪些帖子是事实陈述,哪些帖子是个人见解发挥。最近,美国那个宣称二氯乙酸钠在三个星期内让肿瘤缩小70%的网站,再作惊人之言,把肿瘤溶解综合症当作二氯乙酸钠的副作用,列入它的正文。连孤证都还没有,就下断言如此,“业余”得让人惊讶。

使用二氯乙酸钠治癌要注意哪些副作用?(2)



肿瘤溶解综合症,本来是指在某种治疗之下,发生大量的肿瘤细胞死亡,短时间内排出很多有害物质,出现高血钾,高血磷,高尿酸,低血钙,肾功能损害。这是很危险的急症,要血液透析(洗肾),静脉注射药物进行解救。这个“某种治疗”,往往是化疗。它迅速杀死大量细胞,这些细胞死亡方式大多数属于坏死,很少是凋亡。于是突然出现大量上述的有害物质,走血液走心脏走肾脏,自然危险。

再看二氯乙酸钠的作用机理,它不是造成大量癌细胞坏死和崩溃,而是引发启动癌细胞的凋亡程序。凋亡是细胞的程序性自杀死亡,与坏死不同,细胞先自己变形,然后分解成凋亡小体,都带膜包着,不会四处流溢,被巨噬细胞等“吞掉”,过程很“干净”。凋亡如此不同于坏死,怎么突然会有肿瘤溶解综合症那么危急的局面发生?

至少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看见一个二氯乙酸钠造成肿瘤溶解综合症的例子,有的都是化放疗造成的。至于说二氯乙酸钠是否会造成少量的,缓慢的癌细胞死亡的毒素排出,引起什么病象,全世界使用二氯乙酸钠治癌两个来月,我还没有看到一个这样的实例。在医学上,若无临床显性,不能叫做肿瘤溶解综合症。不错,在小鼠试验中有fulminant apoptosis(暴发性凋亡)。但跟二氯乙酸钠没一点关系。使用二氯乙酸钠的病人只要注意跟踪监测自己的身体反应,就不会有大麻烦。

从反面讲,要是二氯乙酸钠真的那么大的威力,反倒是“大福音”。因为咱们可以冒点险,反正医院都说咱们没几个月了,干脆来个超大剂量,准备好洗肾换血抢救,几天就把癌症细胞溶解掉,杀个精光,不也值得一试吗?二氯乙酸钠有这么大本事吗?

观察各个案例,所谓副作用,主要外周神经炎。到现在为止,可以说二氯乙酸钠是效力实实在在,副作用温和可控的药物。

在上个帖子的15项表格中,除了外周神经炎,即使不服用二氯乙酸钠,因癌症本身发展,也会出现食欲大降,虚弱乏力,头晕呕吐,呼吸憋气,咳嗽加剧,等等。

在副作用问题上,我们应当关注的不光是外周神经炎。而且是其他那些重要的病象。如今,大家笼统地把凡是服用药物发生的反应,属于不受欢迎的,就称之为副作用,主观上希望它们不发生,或者发生少一点。把欢迎的反应就称之为疗效,希望多一些。但是,所谓副作用并不会因为不受欢迎而消失,它们是药物与病之间的共生物。是连带反应。对付这些病象,是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不要对于这些病象副作用,不要以为是支流末节,采取听之任之,无可奈何的被动态度。

食欲下降,疲劳虚弱,体重减轻,说是副作用,本质上是正常细胞也在衰弱的外在表现。中医讲究“固本、扶正、祛邪”,“固本”和“扶正”是治癌的一个主要战线。治癌心切的人把眼光放在肿瘤缩小和消失上,把期望寄托在有名的药片上,他们打的只是一场“祛邪”战争。是单线作战。错在哪里?错在好细胞没有固本,免疫系统没有扶正,也被拖垮了。很多病人经受的化放疗,在这方面可以说“功不可没”。癌症病人都是在衰弱中一点一点地走向恶病质状态的。这样的演变,真的是无可奈何吗?

在这方面医学给予的关注实在很不够。我希望病友们重视这个固本之战。中医传统上就讲“治”与“养”的关系,甚至说三分“治”七分“养”。你别纠缠几分几分,你现在对付癌症,在“养”的方面可能是零分。有病人家属告诉我,她给病人每天都自制蔬菜汁。这至少已经不是零分了。我知道几个国内服用二氯乙酸钠,同时特别注重固本的病例,结果都很令人鼓舞。你今天就可以自己制定“养”的方案,这是中国人容易做的。
美国加拿大英国二氯乙酸钠短讯之二十三
檀诺说明:接触国内的癌症网友与国外的癌症网友,自然产生了不同的印象,也许我们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什么人的抗癌搏斗会比较成功?

我看过一些国内癌症交流网与外国类似的网站,接触到不同国家的癌症网友(病人与家属),每碰到一个案例,我就会问:这个人会成功吗?

首先我看这个人属于哪一类人。因为治疗癌症是一个复杂而困难的人生考验,聪明与愚苯,差别很大;锲而不舍与守株待兔,差别很大;行动果断与哭天抹泪,差别很大。

多数外国网友有个共同特点,他们很矜持,很少在网上以悲情文字呼吁求助。在上千篇帖子中,我只看见一篇情绪性的。是个加拿大女性呼吁阿伯塔大学接纳她妈参加临床实验。这闺女大概没有想到,要是她妈被分到对照组,或者安慰剂组,前途会怎么样。

第二,我看他是不努力追求信息。美国人癌症网友最爱说“我为你祈祷”。得了癌症,他们嘴里这么说,真正在做的是寻找有价值的信息。我很羡慕他们的网上有那么多的信息。你要在那里忽悠“什么沙”可不容易了。多数网友都是来寻找有用信息的。因此网上的信息交流量很大,最有价值的是很多科学研究资料被传到网上。这才是这些网的价值所在。一条高质量的信息,也许就能决定一个聪明的病人的命运。但是要有慧眼。

不过我要补充一句,美国网也好,其他网也好,都没有一个人站出来纠正“二氯乙酸钠缩小肿瘤75%”的说法,这就是“业余”的弱点了。

第三,我看他做判断的根据。有的人是看权威。如果是哪个国家的权力机构批准的,那就百分百信。他不知道各国的政府批准的很多不一样。比如福达平(二磷酸果糖),美国欧洲都不批准,在中国是热门。恩度也是中国特色,美国没有。易瑞沙在欧洲没有,中国最普及。中国有保泉,美国没有。连红牛,中国有卖,法国不准。还真不好决定。有的人随大流,“王小二过年-----看街坊”。采取从众法,因为他们相信大多数人做的事情大概错不了。可惜,癌症容不得你犯错误,随大流可不保险。别人做伽马刀成功,你也一定会成功吗?有一种人最信头衔。但是有头衔的人就是不肯出来解读阿伯塔大学的实验报告,你怎么办?有头衔的人让你父亲回家进行“保守疗法”,你就坐以待毙吗?

第四,我看他是否能够遵从科学的规则。服药不是一个随便的事情,是有规则的。医生开出的处方,就是规则。我们中国人本质上是农民,习惯于随意。这个民族性,你想想就会发现到处都有体现。结果呢?有人把二氯乙酸钠跟“什么沙”混着服用,有的把它当作垫底的药,留到山穷水尽再说。有的出现一点不舒服就干脆喊停。网上说这个药没用,那个药也没用,从来没有人检讨自己是不是根本没有一套全面的治癌策略,是否遵守了用药的规则。

一个病人或者家属,具备上述四个方面的优点,我想他的抗癌战斗是不会输的。要是不具备呢?那要靠运气了。

我注意到一个现象,国内网友决定尝试二氯乙酸钠的,多是经过了癌症的三部曲(手术,放化疗,外国名药),最后没辙了,钱也花光了,人也垮了,真是奄奄一息,才不得已而为之的。这对二氯乙酸钠这个小分子,还真是太抬举了。我们最近帮助网友从美国代购一批二氯乙酸钠,也尽力而为进行咨询服务。看得出来,凡是在上面四个条件方面做得好的,服用二氯乙酸钠的效果就好。这不会是巧合。因为我们已经有不少案例,都是这样的。

我写这个帖子,是希望网友们认真想想,自己属于哪一种病人或者家属,要不要努力成长,成熟一些,多一点智慧,少一点盲目?
美国加拿大英国二氯乙酸钠短讯之二十六

檀诺说明:我一直在寻找对于二氯乙酸钠治疗癌症持反对意见的网站和文章,这样我可以报道的比较平衡。可惜的是一些大牌人物如美国癌症协会的人,都极善“太极拳”,说的话都是两头占:二氯乙酸钠嘛,要是将来证明可以治癌,那真是很好的消息。不过呢,过去这样的新发现多的是,都过不了临床这一关,所以大家不要太乐观了。照这个逻辑,过去的发现过不了临床,今后的发现也就会过不了临床,人类的医学进步就到此为止了。

是否是安慰剂作用?能否推翻阿伯塔大学的研究?

在寻找挑战二氯乙酸钠的人中,我找到的是一位叫做Orac先生的医生兼科学家。此人的分量也许不够,但有一定的代表性。他对推动二氯乙酸钠治疗癌症的热门网站thedcasite.com很不以为然,花了很大篇幅批判那个站主Jim Tassano,说他是个唯利是图的商人,等等。这不是我们要关心的问题。世界上的大药厂都是很贪婪的。你就据此臧否它们的药?两码事。
要说thedcasite网站的原则性的错误,应该是:1)无根据地宣传DCA让实验中的老鼠的肿瘤在三周内缩小了75%,2)说DCA的副作用之一是肿瘤溶解综合症。这第一个错误传到英国,登在一个比较热的网站上,想必流传够广的。当时我私下质疑Jim Tassano,他不回答,我在帖子里重复过这个说法,所幸我纠正得早,希望没有造成误解。Orac先生显然没有抓住这个要害。今天回头看,很多人就是信了这个说法,总在找肿瘤缩小的案例,感到失望是迟早的事。那就适得其反了。

Orac先生的鲜明论点,是说现在用DCA的患者的所有正面效果,都不过是安慰剂的作用。
回过头看看我曾经报道过一些正面效果的案例。他们是不是安慰剂现象呢?我觉得下结论为时尚早。对于一些病人自己做的“临床实验”的个例,又不是在同一个随机双盲控制下的实验中,不论是与不是,都只是个案而已,得不出普遍性结论。有时候我们忘掉,这些自己服药的癌症病人,关心的是结果,并不是要验证什么科学的结论。有的医生也会站在病人立场,只要有效果,并不去追究有多少是安慰剂效应,有多少是药效。一个药,要是有重复性的效果,别的病人就会去使用。阻挡不了。站在科学的立场,安慰剂效应与否,需要拿出证据。这位Orac当然拿不出来,因为他丝毫没有实践。要真想证明是安慰剂效应,还得做正式的临床。没有办法凭谁一句话就定。
这几个月使用DCA的病人都是很冒风险的,因为他们是继加拿大老鼠之后,第一批服用的人,之前根本没有任何例证的鼓舞。我猜想,他们大概都是心存疑虑,而不是兴致高旺。所以,应该是负面心理作用居多,正面安慰剂效应不足。这一条,就够Orac先生去想怎么回答的了。
Orac先生比较厉害的出招,是引用《癌症研究》杂志的一篇论文,想说明乳腺癌细胞转移到大脑,会产生变异:后代癌细胞从依赖糖酵解产生能量,转变为依靠线粒体的糖氧化。换言之,就是不再是瓦伯格效应。这一招要是成功,好像米歇拉基斯的研究就成了问题。不过,这篇论文被最有权威的《癌症细胞》杂志拒绝,原因据说是它采用的实验不是活体老鼠,而是培养皿,另外用的不是二氯乙酸钠,而是二脱氧葡萄糖(2-Deoxyglucose)。这跟米歇拉基斯的实验有一段距离。读到这里,你也不要完全否定这篇论文。它提出一个问题,就是转移到大脑的癌细胞是否发生变异,而且是摆脱瓦伯格效应,不再依靠糖酵解?假如可以证明一点,二氯乙酸钠对于转移脑瘤的疗效,就会有疑问。有一点大概不好推翻,就是米歇拉基斯实验,用的是脑胶质母细胞瘤,实验证明DCA对这种恶性癌症是有效的。
用二氯乙酸钠治疗癌症,后续的研究和临床工作多多,谁也别自充大牌现在就说东道西。这位Orac先生后来也说:看来二氯乙酸钠会有一定的疗效, 不过不会是“奇迹”药。这话就圆滑多了。
美国加拿大英国二氯乙酸钠短讯之二十七
檀诺说明:我在帖子14中介绍了一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使用二氯乙酸钠治疗的案例。患者网名是nsclc3b。他的原帖发表于5月10日。帖子报告了他使用二氯乙酸钠的正面效果,当时他的心情非常愉快,因为DCA迅速解决了他的严重的咳嗽等问题。而且他的SUV(标准摄取值)表示癌细胞活动降低。后续发展如何呢?

有爱,就有奇迹!
 楼主| 发表于 2012-4-1 22:3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帖子14的案例后续跟踪报道

nsclc3B写道:我得收回我原帖的乐观报道。我的放射科医生写的正式报告指出,肿瘤略微增长。我问他SUV(标准摄取值)有什么差别,他提醒我说,FDG(氟脱氧葡萄糖)摄取指数受到多种因素,不光是癌症的影响。例如发炎,感染也可以造成摄取的增加。他说,极有可能是咳嗽的刺激造成了扫描基线值较高。不过,肿瘤的生长速度并不是很快。

下面的消息就更糟了。几天前,我做了支气管镜检,肺脏科医生发现我的左侧主支气管内长了一个变异肿块,做了病理,报告出来说是恶性的。它很活跃,在继续长大,已经开始堵塞气管。他说,一旦完全堵塞了气管,很多严重问题就会迅速发生,而且可能就要到最后关头。他建议我找放射科医生,看能不能用近距离疗法(brachytherapy)来缩小支气管内的肿块。近距离疗法对于气管外的肿瘤部分没有作用,但是缩小气管内的部分可以为我赢得多一点的时间。

我觉得这就意味着在服用4个星期的力比泰和4个星期的二氯乙酸钠之后,肿瘤仍然在增长,而且预后并不乐观。我的化疗医生建议试试不同的化疗药物,例如吉西他滨(gemicitabine)或者navorelbine (这个英文药名与长春瑞滨或者诺维本相似,中文名字不肯定----译注),但是成功率较低。




译后记:这位患者是误解加拿大阿伯塔大学研究结论的典型代表。他相信二氯乙酸钠能够大幅度缩小肿瘤这个错轮,结果一旦检查发现肿瘤仍然在长大,就悲观到极点。其实,他的肿瘤增长是缓慢的,恰恰证实该研究的结果:二氯乙酸钠会降低肿瘤生长的速度!!!这个病患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老的肿瘤,而是新生的气管内肿瘤,因为后者会堵塞气管。这里的问题是,二氯乙酸钠对于这种类型的肿瘤,没有明显的作用。但是,对于原来那个肿瘤,确实降低了它的生长速度。这个案例在证实二氯乙酸钠起作用的同时,也揭示出它的局限性。
美国加拿大英国二氯乙酸钠短讯之二十八
檀诺说明:抱歉,上一个帖子的标题有错,应该是帖子#20 案例的后续发展,不是帖子#14。
今天介绍一个案例,写帖子的人网名MZ,病人是他的父亲。他的帖子有好几个,我把它们综合到一起,让脉络清晰一点。所有事实陈述都是原话。

另一个4期非小细胞肺癌服用二氯乙酸钠的案例

我父亲73岁,2006年3月发现患非小细胞肺腺癌(nsclc adenocarcinoma),做了放化疗。几次检验结果如下:
1.2006年11月22日 CT,放化疗结果 肿瘤缩小到1.2 x 2.0 cm (原来是2.5 x 4.0 cm)。
2.2006年12月 验血,CEA是7(低于5算是正常)。医生让他服用替加氟(Tegafur)。
3.2007年3月29日改做CT,因为X光看不清小的变化。
1)原来的肿瘤没有变化。
2) 发现一个3.0x3.0 cm的疑似肿瘤的阴影,位置在右肺上方。
3)右肺有肺炎。
4)右侧胸腔积水。
4.2007年5月17日CT
1) 未提及原来的肿瘤,可能是因为没有变化。
2)3月29日发现的疑似肿瘤也没有变化。
3)右肺有肺炎。
4)右侧胸腔积水增加。
肿瘤科医生在分析3月29日的CT结果后,认为那个3x3 cm的阴影可能不是肿瘤,而是肺炎的征象。所以决定
1) 静脉注射抗生素几天,然后改口服。
2) 继续服用替加氟一个月。
3) 一个月后作CT,看那个3x3cm阴影是否消失。
5.每月都验血。从12月到今年5月17日的CEA值依次是7,11,13,17,19,21。不过,CEA对于肺癌不是关键的指标,只作参考用,肿瘤的大小更重要。

他从4月15日开始服用二氯乙酸钠,到5月17日共服用了29日。与二氯乙酸钠同服的
有替加氟(治疗癌症),L-dopa(治疗帕金森症), 一种治疗前列腺病的药(不是癌),一种咳嗽药,再加上一些补充剂,包括欧米伽369,多种维生素,诺尼果汁,辅酶Q10等。
至于药物彼此的相互作用问题,他没有什么感觉。主要是疲倦乏力。另外在服药第一周,开始腹泻。一天拉稀4-5次,每次一点点。后来减少到2次,最后每天1次。
4月15日开始服用二氯乙酸钠,剂量是6.25mg/kg,共4天。第5天加大到12.5mg/kg。是溶解在水里喝下去,每天分为2次。
5月8日夜,他小便6次。5月7日夜,小便7次(每小时1次)。小便完上床时觉得憋气,感到非常的疲倦乏力,连挪步都困难,而且大汗淋漓。因此,5月9日把剂量减半,5月10日停药。经过吃药,静脉注点滴,情况才稳定下来。后来又继续服用二氯乙酸钠。

后记:MZ先生的看法是:1)新的疑似肿瘤在49天中(3月29日到5月17日)没有变化。说明二氯乙酸钠起了作用。2)但是CEA一直在增加,而且病人身体非常虚弱、整天睡觉(20小时),似乎很难说二氯乙酸钠有作用。
我看不能断定二氯乙酸钠的作用,因为病人同时服用了替加氟。嗜睡与虚弱是什么原因,也有待研究。肿瘤没有长大,但是CEA在增加。这是一个效果模糊的案例。下月再做CT也许会有新的发现。另外,病人的虚弱,肺炎,积水都是重要的病象。我们需要继续跟踪,希望能够得到比较清楚的答案。
[二氯乙酸钠短讯之二十九]
檀诺说明:非常抱歉,我最近很忙,无暇上网。有网友写帖子,希望我继续写点什么。油先生把帖子转
来我邮箱,看来我不回答也不行了。我这里先感谢这些朋友的信任和支持。今天这个帖子谈谈我所知国
内病友试用DCA的一些信息吧。这不是一个报告,只是个人观察。


看看国内的案例中有什么启发?


在我最近所接触的27位病人个例中,服用DCA的并且跟我讨论的有13个人。有的人是偶尔
来讨论,有的是频繁来讨论,深度差别也很大。这13人小小样本,持续时间3周以上。

服用结果 表现 个例数
1.短期出现右栏中不适应症之一或之二 1)疼痛
2)咳嗽增加
3)憋气
4)少尿
5)厌食
6) 乏力 4
2.略有改善 综合状况略有改善,比不适应的要好些 4
3.明显改善 1)疼痛减轻
2) 呼吸改善,不需继续吸氧
3)能吃固体食物了
4) 能行走,出门了
5)头晕减少,整体感觉改善
6)部分血检指标改善 3
4.明显改善,但有副作用 1)一人手指脚趾麻木
2)一人颜面神经麻木 2

经过一段时间服用,二氯乙酸钠没有出现严重的问题。这要归功于病人们理解我们的介绍和叮嘱,
没有乱用药,没有过量用药。因为我们不是做临床实验,而是要治病,所以一旦发生不适应症来咨询,
我就告诉病人减量或者停药。这一点非常重要。要是身处临床实验,病人就不能自己随意改变服药了。
其次,多数病人的效果是正面的。这一点意义重大。但也因此需要更多时间来检验。所以这里不再
讨论它。
我提出两个主要的观察,供大家参考。
1. 个体差异明显。有的人出现不适应症,有的人却改善明显,这个反差很大。差异涵盖很多方面,
从病人的初始状况(年龄,性别,病情程度,治疗历史,身体素质,性格等等),到服用的辅助药物和
方法,到亲人照顾的周到程度,到饮食内容,都很不相同。而且,这些因素的权重,因人而异。几个看
似最难的重病案例,反而见效明显。在剂量差别不大的前提下,其他因素的权重就大为突出。在不同病
人之间,注意到两个差别:第一,饮食和照顾周到的差别很大。有的人力争饮食不降低,有的人则束手
无策,病人消瘦。第二,中药补充剂的选择和配方差别很大。

2. 药力不足。由于存在不适应症(如疼痛,咳嗽加剧等)和对于副作用的担心,病人都遵循美国
文献的安全剂量数据,不敢越雷池一步。服用剂量落在米歇拉基斯的专利(10-100毫克/公斤)范围的
低端。由此可以推断,如果找到抑制外周神经炎发生的药物,可以增大二氯乙酸钠剂量,从而增强药效。
我估计,米歇拉基斯对此一定掌握一些未公布的信息,否则他不会把专利中的剂量上限,定到100毫克。
他的临床试验将会透露其中的奥秘。而且,它必须准备克服不适应症的手段,否则临床实验恐怕难以
成功。

最后,总结病友们的经验:
1) 短时间出现不适应症以后,要停药、减量,然后从低量再开始,寻找自己可以接受的适应值,
再逐渐找到每个人的最佳服用剂量。有的人这样做,后来就没有再发生同样的问题。另外一个办法,可
以试“停停打打”,以降低痛苦。这些不适应反应,其实根子是癌症本身,要找对症疗法。

2) 寻找对症治疗的办法,例如,咳嗽和憋气严重的,可以尝试谷胱甘肽静脉点滴。但是肺间质炎
等不属于DCA不适应症,要尽快求医。虚弱乏力的可以采用癌症饮食疗法和能量合剂。不少病人对于营
养疗法的作用和饥饿对策的重要性,严重低估,而且束手无策,非常笨拙,令人遗憾。

3) 对于典型的副作用(外周神经炎),要停药等待麻木消失。再恢复服用时,需要加大保护神经
的补充剂的剂量。

4) 最要紧的是,要有整体策略和准备。包括转移预防,是一个重要部署。在察觉骨转移之前,往
往已经骨转。要尽早用药。在发生皮肤转移时。可考虑抹二氯乙酸钠,可能使皮肤肿瘤消失(有案例)。

以上仅是一个非常小的样本,不是实验,而是治疗。这些观察属于个例,所谓经验也是参考性的。

[二氯乙酸钠短讯之三十]
檀诺说明:下面介绍“纳米金球”技术治疗肿瘤的新实验。这是美国2007年6月21日,英国6月20日报道的
休斯敦的莱斯大学的研究。我这两天在等待中文的报道,但是奇怪没有在大众媒介和网上看见片言只语。

一则最新信息:“纳米金衣玻璃球”治疗癌症临床实验即将开始

今天插入介绍的,是一个看似高深,实际可以普及的新方法的进展信息。这是一种物理热疗法。
前日,美国休斯敦的莱斯大学的教授珍尼佛-韦斯特(J.West)对记者发表消息。他们的方法如下:

把1亿4千万分之一毫米直径的玻璃球,包上纳米级别的金子外衣。
第一步,静脉注射“纳米金衣玻璃球”,进入血液循环。肿瘤生长的部位的血管的组织比
较“松”,容易渗透,这些纳米级“金衣玻璃球”就会渗透和积累到肿瘤里面。
第二步,这时候用低强度红外线照射,可以找到癌细胞的准确位置。
第三步,用强光束(对于健康细胞无害的激光束)直射肿瘤部位,产生足够的热量(以前曾
报道55摄氏度,未见这次试验数据),就可以“烤死”癌细胞。

莱斯大学是纳米技术的研究重镇。连续几年莱斯大学都有相关研究进展发表。2005年他们用
纳米金外衣的“小管”,做过类似的实验。下面的三个彩色图显示的是结肠癌,以前他们做过乳腺
癌。
在业内,这种方法不新奇。有文章说用金子是因为它在人体内具有化学上的惰性。是外行话。
应该是癌细胞膜上分布很多上皮生长因子受体(正常细胞膜上很少),纳米金可以跟上皮生长因子
受体的抗体结合,这些抗体会找到上皮生长因子,结果就粘结到癌细胞上。等于用这个方法追踪和
定位癌细胞。
我的解读是,这个“球”不仅找到癌细胞,而且充当了内部的热源,把光子辐射变为热。玻璃
不会迅速失热。你也许立刻想到1000元一次的“超声波聚焦刀”等热疗。区别在哪里?超声波或其
他辐射热疗,并没有在癌细胞内部的定位热源。热要从外部聚焦射入,而要区分健康细胞和癌细胞,
要在纳米级别瞄准。做不到,只能大概。力度要用温度调节来掌握,但又不能在人体插入内部测温
探头。而且,人体很多地方超声波扫射不到或者无效(骨骼,空腔)。
而这个激光对纳米金衣玻璃球不仅可以准确定位(从DNA的纳米级到癌细胞的几十个微米),
而且可以立刻测得其温度,准确度无可比。
给你看一张有趣的照片:这就是纳米金附着到癌细胞后,在激光下闪闪发光。这是莱斯大学的对
手乔治亚理工大学发表的照片。这是微米级,很小很小的,不是金块或金豆。



{A9F575E0-77A5-4B04-98C0-C8C466B678D6}0.jpg (14.14 KB)
2007-6-26 11:58


当然,我之所以作介绍不会是猎奇,而是因为韦斯特教授同时宣布:在几周内就要启动一期临
床实验。这就可以期待后续发展了。另一方面,我也是希望国内多一些专业人士关注这一类投入
少见效易的研究。在我国读博的研究生中,冒出几个勇敢分子,哪怕是照做一遍老美的实验,也
会有很大的收获。
下面这三幅小图,胜过啰嗦的文字,大家一看就懂。



{2DCC0D07-9BFD-4B9A-9113-732DAA88173E}0.jpg (69.19 KB)
2007-6-26 11:58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看看纳米技术治癌的资料(美国莱斯大学,乔治亚理工大学,堪萨斯大学
是领先的学校,文献不少)。我插入这个信息,因为它马上要进入临床,只怕我们不够聪明,不
能借鉴而早日进入实用。一个大好科学机会,一个大好商机。也很可能错过。
二氯乙酸钠短讯之31
檀诺说明:在帖子29中,我对于我们已知的服用二氯乙酸钠十几个案例,提出一个观察焦点:药力不足。有人也许会问,既然你认为大部分病人试用的结果是正面的,有效的,药力和药效可以接受,尤其是对脑转移的显著效果,4个案例都出乎意料,还说药力不足,是不是因为期望值太高?在我看来,科学研究中,期望值不应是个人主观的愿望,而是根据实验,可求得的结果。个人性的愿望,不算什么,不值得说。我要补充一句,本帖仅是网络文字,在实验科学行内,是不兴对别人的研究说东道西的。我这里纯粹是为了咱们这个小范围内学习之用。对加拿大科学家说声抱歉了。各位也不要外传,拜托。

药力的期望(1)

本来,加拿大米歇拉基斯团队的论文的主题,是揭示癌细胞的代谢机理(逆转瓦伯格效应),具有很明显的原理发现的特点。论文的文体和结构,也体现追求理论建树的目标,和迎合科学奖的标准的心愿。论文的标题中甚至没有提到二氯乙酸钠这个字。不过,文中DCA出现203次(我数过,不包括在参考文献中出现的次数),平均每页出现15次,是频率最高的关键词。这就是底牌,全文其实是建立在实验DCA作用基础上的。

论文一出,国际媒体就忽悠上了二氯乙酸钠的药力,说这个小分子,价钱便宜,可以治疗癌症。从此引发了癌症病人的自疗热潮。这些媒体真不愧是市场经济的推手。媒体看得准。米先生很看好DCA的药力(要不干嘛登记专利?),他要的是名与实双丰收。但是,他在实用化方面,难免疏漏,整个实验设计,没有着眼药物的操作(给药方式与剂量与药效的关系,最低起效、最佳有效剂量,毒副作用的细节与缓解方法),有点过于简陋。人们最期待的正是这一部分,却是信息缺缺。

虽然,我很尊重加拿大阿伯塔大学集16位科学家之力的这个出色研究,它的离体部分(检验癌细胞内的代谢机制的)实验很不错,但是动物身上的实验A和B,我看很一般般。因为它仅仅做了口服这一种简单给药方式,只固定一个很宽的剂量区间(根本不能准确定量,老鼠究竟每天摄入多少,最后公布的是相当于人的50-100毫克,这么大的不定范围)。最让人不解的,是没有探索,也没有等到看见二氯乙酸钠把肿瘤给灭了,就把老鼠杀死了,以便取得数据。那么,究竟二氯乙酸钠有多大效力?剂量多少就能灭了肿瘤?就不得而知了。既然米先生不做,怎么办?
只有另行设计一个动物实验,专门研究不同给药方式下的药效变化。至少为临床实验打个好基础,也需要这个实验。现在米先生缺了一课,动物的给药评估实验没做,他要直接跳到人的临床,跨度不小,难度够大。我们国内哪个实验室要是聪明,本可以在1月份马上动手,接下去做出二氯乙酸钠的给药和剂量的动物实验。不过,半年过去,未见动静,可惜,可惜。

我们在等待中,只好另求解答。我的办法是,寻找跟二氯乙酸钠可对比的类似化合物,研究它的实验,用合理的类比逻辑,来估测DCA的给药和剂量特征。当然它不能代替上述建议的实验,但可以启发思路,帮助我们进行临床实验设计和病人自疗。

我们的运气奇好,我心里首先想到的,是三溴丙酮酸盐3-Baromopyruvate( 简写3-BrPA)。只是为了不要大家分散对DCA的注意力,一直不想公开讨论它。毕竟,我们眼前能够做的还是DCA,对不?今天的对比介绍也是为了DCA,拿3-BrPA研究只作为参考。请不要误会我的用意。更不要见猎心喜,见异思迁。

这个“三溴”3-BrPA真是个好料,第一,它也是小分子。第二,它也是可以治疗癌症的强效化合物。第三,它也很容易获得。第四,也是无法用专利垄断的。好像就是DCA的孪生兄弟。你该感叹:怎么这么巧!!!
“三溴”3-BrPA治癌作用的发现者,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女助理教授,不见经传的年轻的Young Hee Ko博士。是韩裔,1982年到美国,在华盛顿州立大学读的博,那时就跟博导教授研究3-BrPA,因为教授的研究经费用完了,1990年就带题目转到了约翰霍普金斯。此女命很硬,人家给她太多的苦头……,最后她不得不诉诸法律,告学校有人打击压制,告同事剽窃。不说这些吧。你知道英国女科学家罗萨琳的发现被别人“弄”去,别人得了诺贝尔奖故事吧?科学界的梯子更窄,角力更厉害,不是吗?言归正传。

Ko博士很早就发现,这个“三溴”3-BrPA很厉害。她有一个实验做的是老鼠。下图中标号R4的老鼠右肩上有一个很大的肿瘤(左图箭头所指)。用“三溴”3-BrPA注射,4周后肿瘤消失了(见右图)。



1.JPG (104.35 KB)
2007-7-9 22:51


这个实验的论文,发表在2004年11月5日的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上面。方法是给33只实验鼠的腹部或者背部注射肝癌细胞。把其中14只作为对照组(不给3-BrPA),其余作为给药组,在肿瘤部位每天给注射3-BrPA,时间持续5天或者更久。结果呢?在4周内所有的肿瘤都消失了。而14只对照组可怜肿瘤长得太快,不到10天就不得不都处死了。实验组的肿瘤消失,不光是凭肉眼看,而且是用PET检查的结论。3-BrPA这么厉害!那它对正常细胞是不是有同样的杀灭作用呢?从剂量上试验发现,要加大到4倍的量后,正常肝脏细胞才会开始出现问题。

我介绍这个实验的目的,是引出一个有意义的问题:假如米先生很熟悉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这个“三溴”3-BrPA实验方法和它的成果,他为什么不采用注射DCA的方法?这样不就容易知道DCA的最大有效作用了吗?这个问题没有人问,自然也没有人答。只是,不论谁继续,都绕不过这个问题。

下一个帖子,我们再看看Ko博士2002年的3-BrPA“三溴”实验方法,看有何启发。那个实验发表在2002年7月15日的《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上。我们然后再讨论DCA药力足不足的问题。
二氯乙酸钠短讯33
檀诺说明:前面两个帖子讲解“三溴”(3-BrPA),是要帮助我们了解“二氯”(DCA)。原因是对于“二氯”(DCA)缺乏必要和充分的给药和药效实验数据,我们等不及这样姗姗来迟的实验,而“三溴”(3-BrPA)用于治疗癌症的研究历史,比“二氯”(DCA)要长很多。它的给药方式和药力都有清楚的实验证明,作为参考物,实在是很够资格。

药力的期望 (3)
“三溴”作为治疗癌症的药物,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放射学教授Jean-Francois H. Geschwind 起的头(后来也贡献很大)。1991年的一天,他去找德高望重的Peter Pedersen教授,问他能不能开发出一种晚期肝癌的新药。当时刚转到这所大学的年轻助理教授Young Hee Ko 主动提出试一试三溴丙酮酸盐,因为她过去几年一直跟三溴丙酮酸盐打交道,所以很熟悉这个小分子化合物。那个时候,瓦伯格效应(癌细胞的线粒体有损坏,要依靠糖酵解获得能量)和细胞线粒体研究热起来。采用 “三溴”的初衷,是认为它的分子结构有点像乳酸,这样容易混进细胞里面,进入能量生产的循环,但因实质上它是假冒的,不能产生能量,结果就阻断了细胞的两个能量代谢过程,癌细胞就“饿”死了。当时全世界这样做的实验室就此一家。16年来,我们已经看到研究的结论。今年初他们的新论文已经把剂量实验完成了。现在有几个药厂在跟这个学校谈合作搞临床实验。我知道有几个别的实验室也在努力,包括韩国的。
我把 “二氯” 和 “三溴”联系起来考虑,有几个理由:
1) 它们都含有化学性质相近的卤素元素(氯和溴)。
2) 它们都是小分子化合物,这一点对于穿越血脑屏障尤其重要。
3) 它们都冲着癌细胞的线粒体来的。给药后都参与细胞的能量转化过程,作用的对象和规模相近。
4) 都对于癌细胞有杀死或者促死的明显作用。
5) 都对肿瘤周围的正常细胞网开一面,不伤及无辜。
也就是说,我可以认为“二氯”和“三溴”具有某种可比性。我们看看研究上的差别。
1) 在进入细胞后的反应路径研究中,发现DCA可以激活线粒体,从而启动线粒体的
凋亡程序,引发癌细胞自杀而亡,属于凋亡型作用。3-BrPA在路径研究中发现,它的机理不同,兵分二路,一是阻断癌细胞赖以生产能量的糖酵解,一是让线粒体的糖氧化上游断粮。属于坏死型作用。因为它们在作用规模上应当属于相同的数量级别,所以推测在药效上不会悬殊过大。
2) 但是,“三溴”表现出超过“二氯”的效力(一针杀死90%癌细胞),应当是因
为给药方式上不同,不是药性作用本身。何以见得?因为“三溴”在兔子耳缘静脉注射时,其药效也不再是一针定乾坤,而是如同“二氯”,有点温吞水。
3) “三溴”的实验研究的第一目标是要获得最强药效,就是用介入法,加大肿瘤部位
药剂浓度;在检验是否发生对正常细胞的伤害作用后,第二目标才是静脉注射。当然最后还可以试验口服。“二氯”实验研究的目标并不在给药方法和剂量关系,而是癌细胞代谢机理,所以顾此失彼。“二氯”应当学习“三溴”的实验,定会有新发现。
那么,最合理的假说就是:(1)如果用介入法向肿瘤瘤体本身给药,DCA的药效将得到
最充分的检验。我个人的估计是不会输给“三溴”。(2)如果用静脉注射法(应该是点滴更好),DCA的药效也一定比口服高,而且不会低于“三溴”。
当然,这是个人的假说,一切要由动物实验和临床来检验。目前我们病人的自疗行动仍
然是口服给药。为了充分实现DCA的药力,目前可以做得只是从改进对抗外周神经炎等副作用方面去努力,例如改进几种辅助补充剂的用法和剂量。但是,真正要见到DCA的实力,只有改进给药方法。甚至做到一针就杀死肿瘤!!!“三溴”可以,为什么“二氯”不行?
期待国内有实验室……有眼光和勇气的人……如此简单……好结果真的是近在咫尺啊!将来更可能的是:把“二氯”和“三溴”联用。难道国内真的没有医生和研究者关心这个药物和这些病人?我们光是介绍信息就这么久了,用了这么多心血。忽然觉得难过,非常难过。

有爱,就有奇迹!
 楼主| 发表于 2012-4-2 07: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已经好几天没睡好觉了,网上疯狂收集资料,刚好这几天放假,准备4月5~6号请肿瘤专家会诊,上面发了那么长,结果发现奇迹网有这些资料,有人能帮忙指点一下奇迹网的搜索功能怎么用吗?
有爱,就有奇迹!
发表于 2012-4-3 10:5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爱父亲 发表于 2012-4-2 07:20
已经好几天没睡好觉了,网上疯狂收集资料,刚好这几天放假,准备4月5~6号请肿瘤专家会诊,上面发了那么长, ...

是啊,奇迹网的搜索功能好像很难找,或者根本没有?我也是头疼这个,只能一篇一篇的看
有爱,就有奇迹!
发表于 2012-4-6 01: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汕头
心情大家都一样,但治疗的方法方式要再三考虑才行,一开始不要过度的治疗,增强体质是最重要的,我向你推荐个药,胸腺法新
有爱,就有奇迹!
 楼主| 发表于 2012-4-6 17: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成都
2012-4-6 请肿瘤专家会诊过了,诊断为3B期,今天增加检查骨扫描,脑扫描显示正常,手臂上已经插管,等检查结果下来就正式开始治疗,这段时间一直输液治疗肺炎,另外输了一些营养品,希望能有好的身体来开始战斗,同时给父亲做了很多思想工作,希望父亲能有一个好的心态,另外买了大枣,枸杞,猕猴桃,无花果,每天坚持吃,早晚一小勺蜂王浆,还有每天吃香菇,准备第一次化疗后去同时看中医。
有爱,就有奇迹!
发表于 2012-4-7 13:2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深圳
一定要保持良好的体质和胃口,还有化疗适可而止,不要一味冒进,患者有受不了的感觉就不要勉强
有爱,就有奇迹!
发表于 2012-4-7 19: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郑州
也可以考虑使用中药进行固本
有爱,就有奇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隐私服务条款|小黑屋|手机版|91奇迹 ( 京ICP备2020048145号-6 )

GMT+8, 2024-6-26 10:04 , Processed in 0.058591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