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奇迹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韩雪源

小细胞肺癌的多学科治疗进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 22: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NCCN v.1.2006文稿)

发表时间:2010-02-01 发表者:徐平 (访问人次:789)
       
概述

SCLC占所有肺癌的15%,大约98%的SCLC与吸烟有关。其余的可能与环境和遗传因素有关。2004年,预计美国有26,000个SCLC新发病例。SCLC比NSCLC生长速度快且较早发生广泛转移,大约67%的SCLC患者就诊时已存在明显胸腔外转移,其余33%的患者肿瘤局限于胸部的一个放射野内,被称之为局限期。SCLC对放疗和化疗高度敏感,但绝大多数患者最终会复发。几乎所有SCLC最终会发展到广泛期,因此,治疗手段主要是联合化疗,病变局限于胸腔时可联合放疗。联合化放疗可治愈部分局限期SCLC。虽然治愈NSCLC的主要手段是手术切除,但仅适用于2%~5%局限期SCLC患者。
病理
SCLC是恶性上皮肿瘤,癌细胞的胞浆少、边界不清、染色质呈细小颗粒状,核仁常缺如或小而色淡。细胞成圆形、椭圆形或纺锤形,核形明显,有丝分裂指数较高。组织学上分为小细胞癌和混有鳞癌、腺癌、大细胞癌的混合型SCLCs。尸检发现伴非小细胞癌分化者高达30%,但这在未曾治疗的标本中很少见,由此提示致癌物可能作用于可多向分化的多能干细胞。
分化成小蓝细胞的肿瘤包括SCLC、肺外小细胞癌、梅克尔细胞瘤、类癌、非典型类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淋巴瘤、小细胞肉瘤和其他神经内分泌肿瘤。原发于肺外的小细胞癌可发生在鼻咽、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肺部及肺外小细胞癌有相似的临床生物学行为,都易发生严重而广泛的转移,但肺外小细胞癌并不伴有3P缺失,说明存在不同的发病机制。
几乎所有SCLC的角质素、上皮膜抗原和甲状腺转录因子(TTF-1)免疫反应呈阳性表达,说明存在向上皮细胞的分化。同时,多数肿瘤也向神经内分泌和神经分化,表现为嗜铬粒蛋白A(chromogranin  A)、神经特异的烯醇酶、神经细胞黏附分子(NCAM)和突触素等免疫反应阳性。但是,我们不能据此而区分SCLC和NSCLC,因为在10%以上的NSCLC中,至少有一种神经内分泌标志呈阳性反应。
SCLC的副癌综合征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神经和内分泌副癌综合征。常见的神经系统综合征有兰-伊综合征、癌相关的脑脊髓炎和感觉神经病。兰-伊综合征表现为近端腿无力,这是由抗“电压门控钙通道”的自身抗体所引起的。脑脊髓炎和感觉神经病是由患者体内的抗-Hu所致,此抗体可与小细胞癌和人神经RNA结合蛋白产生交叉反应,引起多种症状和体征。SCLC也可产生多种多肽激素,包括ACTH和升压素,从而导致库欣综合征和低钠血症。
临床表现、分期和预后因素
SCLC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咳嗽、呼吸困难、体重减轻和衰弱,伴随或不伴随阻塞性肺炎,这些症状是由肺门处较大肿块及肿大的纵隔淋巴结所引起。有时也表现为周围性小结节,但很少有单个孤立的周围结节而不伴纵隔淋巴结肿大。细针穿刺的活检病理不能把SCLC与典型或不典型类癌或神经内分泌肿瘤相区别,在这种情况下,建议手术切除并根据纵隔淋巴结进行分期。
SCLC依侵犯范围可分为两期:(1)局限期:病变局限于同一侧胸腔并在单一可耐受的、安全照射野内。(2)广泛期:肿瘤超出一侧胸腔、恶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或血行转移。对侧纵隔和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通常划入局限期,而对侧肺门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就归入广泛期。约2/3患者有明显血行转移,表现为对侧肺、肝、肾上腺和/或骨髓转移。同步化放疗是局限期SCLC的标准治疗,而化疗是广泛期的标准治疗。胸部放疗对部分局限期患者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如果出现对侧肺门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以及心包或恶性胸腔积液,就不再适合放疗。约67%患者就诊已有明显转移,常见转移脏器是肝、肾上腺、骨、骨髓及脑。
包括局限期在内的所有SCLC患者都需要全身治疗。是否进行胸部放疗根据分期而定,放疗只适用于局限期而一般不用于广泛期SCLC。分期检查包括胸部X线检查、体格检查、胸腹部CT扫描、头颅MRI或CT;骨扫描;当出现血细胞减少或其他转移时,可做单侧或双侧骨穿检查或活检。仅出现骨髓侵犯的广泛期SCLC患者不足5%。PET扫描可用于分期。
临床上不能仅根据症状或实验室检查结果来确定肿瘤侵犯范围。约30%碱性磷酸酶水平正常或无症状患者的骨扫描呈阳性;10%~15%新就诊患者头颅CT或MRI扫描发现中枢神经系统转移,其中约30%无症状。脑转移的早期治疗可减少慢性神经性疾病的发病率。SCLC生长非常快,大多数患者在8周内出现典型症状,因此不要为了完成分期而延误治疗超过7~10天,因为病情会在这一段时间内明显加重。
PS评分低、广泛期、体重下降、多部位肿瘤侵犯和瘤体过大等都是重要的不良预后因素。在局限期,女性、70岁以下、Ⅰ期、LDH水平不升高等预后较好。在广泛期,LDH正常、单个转移灶者预后好,累及器官的数量与预后负相关,肝转移的预后更差。出现内分泌副癌综合症者预后大都较差。
初始评估
病史和体检及病理报告是至关重要的。分期通常应包括胸部放射检查、胸部和上腹部(包括肝和肾上腺)CT扫描、头颅MRI或CT及其增强扫描,因MRI的敏感性高于CT而优先考虑。另外还建议进行骨扫描,若发现异常,则做异常区X线检查。
由于SCLC患者大都比较虚弱,因此常规检查血常规和血小板计数、血清电解质、肝功能检查、钙、LDH、BUN和血清肌酸等。如果临床需要,特别是要做胸部放疗时,还应进行肺功能、心电图和心功能检查。
虽然存有较大争议,但在许多治疗中心仍对局限期SCLC患者进行单侧骨髓穿刺和活检,而明显播散者则不再做骨穿。骨髓针吸活检的指征包括出现有核红细胞、白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或LDH升高,或为了评价可影响治疗的合并症,约5%~10%的局限期患者因发现骨髓转移而划入广泛期,并因此改变了治疗方案。如果胸部X线摄片发现胸水,则建议进行胸腔穿刺。如果穿刺是恶性渗出或发现恶性细胞则患者被归为广泛期;如果胸水不呈血性或非渗出性,根据临床排除胸水是由肿瘤引起者,胸水不影响临床分期。
老年患者
世界人口正趋向老龄化。因为肺癌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至少25%的SCLC患者年龄大于70岁,但这些患者在临床试验中构成比例非常低,仅占参与者的1%。新近一些试验的研究对象就是老年患者。尽管实际年龄会影响治疗的耐受性,但生理年龄和患病前的健康状况对制订治疗策略影响更大,如果一个老年患者在诊断为SCLC前的几个月的日常生活中,健康状况良好,就应推荐足量化疗(如有指征,则联合放疗)。治疗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严重的骨髓抑制和器官储备下降,尤其是在第一个化疗周期,化疗的毒性与疾病本身的破坏常叠加在一起。
一般来说,老年患者的预后与年轻者相似,但必须很好地预测老年患者的病情需求和相应保障能力。随机试验已经显示,“温和”治疗(如单用足叶乙甙)不如含铂类/足叶乙甙方案的联合化疗。在制订老年SCLC的化疗策略方面曾做了不少尝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用4个周期的顺铂或卡铂联合足叶乙甙的方案,用量和用法与治疗年轻患者的方案相似。在选定卡铂的AUC(曲线下面积)剂量时,要考虑到老年患者的肾功能衰退。部分患者不能耐受AUC计量在6以上的卡铂。Murray等探索了短周期、足量化疗在老年或虚弱患者中的可行性,仅两个周期化疗的近期和远期效果都很可观,但这些方法还未曾与标准治疗进行直接比较。紫杉醇联合卡铂(AUC=2)对年老(≥70岁)或一般状况差(PS=2)的广泛期SCLC患者的有效率为38%(1例完全缓解,24例部分缓解),22%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
解救治疗
绝大多数SCLC患者在初始治疗后都会复发或进展,复发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4~5个月。二线化疗在多数患者起到明显的姑息疗效,但疗效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最后一次治疗到复发之间的时间,如果这一段时间小于2~3个月,那么会对多数药物或方案不敏感,提示为难治性SCLC;如果间隔时间较长,有效率约为20%~50%。例如,如果CAV(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作为一线治疗,复发间隔期为6个月或更长,则EP(VP-16 DDP)作为二线治疗的有效率可达45%~50%。托泊替康的有效率和生存率与CAV方案相似,因其毒性小而被推荐为二线药物。对复发性SCLC,二线化疗应给足4个周期,直至患者受益已最大化、对治疗耐药或发生严重毒性反应。对伴有症状的局部病灶,如疼痛性骨转移、支气管阻塞或脑转移等,放疗可发挥较好的减症作用。
放疗
胸部放疗
增加胸部放疗提高了局限期患者的生存期,其中位生存期为14~18个月。对2000多例患者的Meta分析显示,胸部放疗可使局限期SCLC的局部控制失败率降低25%~30%,2年生存率约提高5%~7%。常规化放疗难以很好地控制局部肿瘤,局部复发比较常见,究其原因可能包括肿瘤负荷太大(109~1011个肿瘤细胞)、内源性耐药、存在对化疗不敏感的非小细胞成分、缺血导致药物分布差及与肿瘤组织缺氧相关的耐药等。另外,如果大剂量化疗提高了全身控制率,出现局部控制失败的机会就会相应增加。
胸部放疗的具体实施包括化疗与放疗的时序(同时、序贯或交替应用)、时机(早或晚)、放射野的范围(初始肿瘤体积或肿瘤退缩后的缩野)、剂量及其分割等。加拿大国家癌症研究所的一项随机研究是对比在化疗的第2或第6个周期进行放疗的疗效,结果显示早期放疗可以提高局部和全身控制率,并可延长生存期。对于气管阻塞后伴发的明显浸润,化疗后再放疗可改善局部控制。日本肿瘤合作组织的一项随机试验是比较EP方案分别联合早期(与第1周期同步)或晚期胸部放疗的效果,发现早期放疗比推迟放疗者的生存期更长,提示胸部同步化放疗优于序贯化放疗。
在Turrisiet的Ⅱ期试验之后,东方肿瘤合作组/肿瘤放疗组织(ECOG/RTOG)用同步化放疗方法治疗412个患者,放疗总剂量为45Gy,方法分别为每天2次共3周或每天1次共5周。每天放疗2次组的食管炎发生率较高。两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3个月和19个月(P=0.04),5年生存率分别是26%和16%。
这些结果令人鼓舞,但该研究的缺陷是:对于双侧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患者,每天放疗2次存在技术难题。因此,在这个试验中只选择了淋巴结肿大程度相对较低的患者,淋巴结体积较小可能就是预后较好的因素之一。另外,每天1次的治疗剂量并没有达到最大耐受剂量,所以,分割放疗是否优越还不清楚。接受综合治疗的患者必须具有良好的身体状况和肺功能。
预防性头颅照射
约高达50%的SCLC患者会发生颅内转移,脑转移癌出现症状后放疗就难以完全控制,死亡率很高。随机和非随机研究显示预防性头颅放射治疗(PCI)可有效预防脑转移(6%比20%),但没有明显延长生存期。而且,放疗可引起晚期继发神经病变,特别是单次放疗剂量超过3Gy和/或同步联用化疗时。化疗结束后小剂量PCI的神经毒性较小。
一项包括所有PCI随机试验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PCI能使3年脑转移率从58.%降至33.3%,降低了25%。3年生存率从15.3%提高到20.7%,提高了35.4%。由此可见PCI是预防而不是推迟了脑转移。虽然该研究中广泛期为数不多,也同样获益于PCI。
医生有必要在PCI之前告诉患者PCI的价值和不良反应,讨论PCI的实施。在meta分析基础上,对获完全缓解的局限期患者,我们极力主张进行全脑预防性照射(1类),获完全缓解的广泛期患者也可以考虑(2B类)。对并发症较多、一般状况差或精神心理不健全者不推荐给予PCI。PCI的推荐剂量为24Gy(分8次)至36Gy(分18次),建议低剂量分割放疗(1.8~ 2Gy/次)。PCI不应与全身化疗同时应用,以免增加神经毒性。
早期SCLC的手术切除
诊断为早期SCLC的患者不足5%。临床分期为(T1 ~ 2,N0)的SCLC应该考虑能否手术切除。如果淋巴结或局部组织未受侵犯,还应进行纵隔镜或术后外科分期。外科手术(肺叶切除和纵隔淋巴结切除)成功者,推荐术后常规化疗。术后辅助化疗可使5年生存率达到35%~40%,而单纯手术者不足5%。无淋巴结转移者优于淋巴结阳性者,后者可单独应用化疗。纵隔侵犯者预后一般较差,对这些患者,应推荐术后化疗加胸部放疗。
分期超过T1-2N0者不能从手术中获益。美国肺癌研究组织进行的一项前瞻性随机研究,评估外科手术在SCLC治疗中的地位。该研究不包括Ⅰ期(T1,N0或T2,N0)患者。所有局限期患者均接受5个周期的CAV化疗,如果有效,患者被随机分为单纯手术组或手术加放疗组。两组的生存曲线没有分开:中位生存期16个月,2年生存率为20%。
一种少见情况是在术中冰冻切片确诊为SCLC,可做肺叶切除和淋巴结清扫,但不能因肿瘤过大而做一侧全肺切除,以免术后肺功能差而影响了术后治疗。
不参与临床试验患者的处理
临床试验基本代表了SCLC治疗现状,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基于先前试验而制定的SCLC治疗原则和标准并未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因此,应大力鼓励患者参加临床试验。
对于局限期患者,推荐同步化放疗,以铂类/足叶乙甙为基础的方案化疗4个周期(1类建议),胸部放疗应于第1或第2个周期开始,放疗剂量为每天1.8Gy或更高(总剂量为45Gy)(1类建议)。完全缓解者推荐给予PCI。最初几年推荐每2~3月进行一次随访检查及胸部放射学检查,同时也要鼓励患者戒烟,因为继续抽烟会增加毒性且生存期较短。
SCLC患者很容易发生第二个原发肿瘤,若2年后出现新的肺结节,应视为第二个原发灶。对于广泛期患者,推荐进行标准联合方案的足量化疗,同时也热切期盼着新疗法的问世。
小细胞肺癌(SCLC)的治疗   
以下推荐的治疗是基于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和梅澳临床中心提出的治疗原则。

在确定治疗计划时,肿瘤的分期和组织学分类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多数病人在确诊时已有潜在的和明显的转移。在差别较小的分期中,存活期无明显差异,因此,小细胞肺癌病人的实际治疗,不采用以往提到的复杂的TNM分期系统,而最常采用的是弥漫期和局限期分期,但这一分期难以名确定义,目前认为局限期小细胞癌是指肿瘤局限在一侧胸腔的脏器、纵隔和锁骨上淋巴结,而弥漫期指肿瘤广泛,超出以上局限期定义的范围,此类病人常伴有远处转移。

局限期SCLC
仅1/3的病人在诊断时属局限期,化疗是治疗局限期SCLC的主要手段。
化疗用细胞毒性物质作用在不同的细胞分裂周期,如:长春新碱阻止微管的形成,阿霉素阻止DNA和RNA的合成,这些药物,作用目标在细胞分裂过程,因此,对快速分裂的细胞较其它细胞影响更大,由于癌细胞是快速分裂的细胞,它们受药物的影响较正常细胞要大,这一特性也说明了副作用,如化疗引起的脱发和骨髓抑制。

完全缓解的病人,在治疗后2年仍有35%到65%的人病变累及中枢神经系统(CNS),因此,对缓解的病人也常需预防性颅脑放疗(PCI),但仍需进一步的研究PCI的神经毒副作用,以确认其在生存期方面的优点。

治疗选择
1. 可采用以下方案之一的联合化疗和胸部放疗
o EC: 足叶乙甙 + 顺铂 + 4000-4500 cGy 的胸部放疗
o ECV: 足叶乙甙 + 顺铂 + 长春新碱 + 4500cGy 胸部放疗
完全缓解的病人也应给予预防性颅脑放疗(PCI)以防止CNS转移。
1. 有肺功能损害或疗效较差的病人,联合化疗(做或不做PCI)。
对高选择性的病例,在化疗或化疗加胸部放疗后,行外科切除(做或不做PCI)。
目前正在进行新药方案、不同剂量、原发瘤的手术切除、新放疗方案和技术以及放疗时机的研究,其中也包括NSCLC和SCLC的免疫治疗应用,目前尚无有效发现。采用自体骨髓移植的大剂量化疗已研究多年,但几乎未证明延长了生存期。随着对小细胞癌生物特性的了解逐步增加,将会发现新的因子,自分泌生长因子和其受体、干扰素等的作用将进一步研究。
肺癌病人的生存期差、且需要新的治疗方案,使得大量病人加入到临床实验组和使用未经证实的药物,在临床研究中,要特别注意以下问题:在使用未经证实的药物治疗时,要考虑到伦理道德问题;且在推荐实验性治疗之前,要考虑到可能会加重病人的痛苦。
弥漫期SCLC
弥漫期病人的化疗方案类似于局限期病人所使用的,因广泛转移,很少采用胸部放疗。
治疗方案
1. 文献报用以下方案之一的联合化疗(做或不做PCI)有较好疗效,且生存期相近。
•CAV: 环磷酰胺 + 阿霉素 + 长春新碱
CAE: 环磷酰胺 + 阿霉素 + 足叶乙甙
EP or EC: 足叶乙甙 + 顺铂 或 卡铂
ICE: 异环磷酰胺 + 卡铂 + 足叶乙甙
1. 化疗不能立即缓解的转移部位,特别是脑、硬膜外和骨转移,需用放疗。
二线治疗对于复发患者的生存期稍有益处。
在泰素(紫杉醇)方面的研究,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依立替康),长春瑞宾和吉西他滨作为新制剂目前正在采用,并将其加入到新方案中,似乎有助于延长生存期,不同剂量的临床研究及大剂量化疗也正在采用。
对高危病人,以往有或没有肿瘤病史者,采用旨在防止发生肿瘤的预防性化疗,在没有癌症病史的病人中,用β-胡萝卜素或维生素A的预防性治疗没有明显益处。对二次原发肿瘤的发生率,维生素A、β-胡萝卜素可减少其发生,进一步的研究将会产生更多的结果。

[ 本帖最后由 韩雪源 于 2011-3-21 10:35 编辑 ]
有爱,就有奇迹!
 楼主| 发表于 2011-3-31 19: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苏州

托泊替康治疗恶性肿瘤毒性反应的护理

作者:潘俊杰,桂菲菲,赖春花

【摘要】  总结分析应用托泊替康治疗恶性肿瘤疾病的临床疗效资料,对产生的毒性反应的护理经验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总结,为临床上能够安全有效地应用托泊替康治疗恶性肿瘤提供基础理论支持。

       托泊替康(TPT)是一种抑制拓扑异构酶I活性作用的抗肿瘤药物,拓扑异构酶I通过诱导可逆性DNA单链断裂,使DNA螺旋链松解,托泊替康与拓扑异构酶I-DNA复合物结合,从而阻碍断裂DNA单链的重新连接。临床研究证实,托泊替康抗肿瘤谱广,目前主要用于一线化疗或后续化疗失败的转移性卵巢癌、小细胞肺癌和宫颈癌[1],在非小细胞癌、食管癌、乳腺癌以及直肠癌和神经细胞瘤的治疗中均有很好的疗效。其主要副作用,尤其是与顺铂联合应用时会出现严重的骨髓抑制、脱发、呼吸困难等现象。骨髓抑制尤其以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下降为主。骨髓抑制若不积极治疗及护理,不仅延误原发疾病的治疗,而且极易发生感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并影响化疗的顺利进行。 查阅收集应用托泊替康治疗小细胞肺癌、卵巢癌、宫颈癌以及非小细胞癌等肿瘤患者的临床文献资料,至今没有比较系统的有关应用托泊替康治疗肿瘤患者产生毒性反应的护理文献资料,现将托泊替康毒性反应的护理工作总结如下。

  1 骨髓抑制评定标准[2]

  按 WHO抗癌药物骨髓抑制反应分度(0~Ⅳ度)进行评估,见表 1。表1 WHO抗癌药物骨髓抑制反应分度

  2 护理措施

  2.1 化疗前后要常规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 当血常规显示白细胞低于3.0×109 /L,血小板低于80×109/L不宜化疗,应给予肌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或口服升血象药物。

  2.2 药物保存和应用[3] 药物保存于4℃冷藏箱内。拓扑替康是一种水溶性制剂,应用生理盐水作 为溶剂,加入生理盐水150~250ml中静脉滴注,现配现用,要求避光,并在30min内滴完,连用5天,所 以合理使用周围静脉非常重要。对周围静脉条件不好者予深静脉置管化疗,向病人说明情况后均能接受。

  2.3 心理护理 恶性肿瘤目前还没有理想的根治方法,治疗后往往有复发或转移。对再次治疗,病人思想负担较重,往往承受着许多的心理压力,如经济上的困难,对疾病影响的担忧,信心不足,特别是出现骨髓抑制后进入隔离病房,其中不乏有想放弃治疗的。因此,通过护理人员及时给予心理护理及安慰,告知病人骨髓抑制的危险性及进入隔离病房的重要意义,向病人及家属解释治疗及病情的变化,并应用专业理论知识给患者讲解拓扑替康的安全性及疗效,并积极做好基础生活护理,以取得病人及家属的信任和支持,使得顺利渡过易感染期完成治疗。

  2.4 毒性反应的护理

  2.4.1 胃肠道毒性护理[3] 应用拓扑替康者。恶心、呕吐、厌食多数为Ⅰ~Ⅱ度约为45.5%,Ⅳ度约为43%。在用药前30min给予盐酸格拉司琼3mg静注或康泉3mg等药物静注预防恶心、呕吐。同时予饮食指导,鼓励和帮助病人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呕吐时及时予床边护理,倾倒呕吐物、漱口、洗脸,指导患者应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等,必要时予增强体质和提高免疫力的药物,保证病人以良好体质完成化疗。

  2.4.2 骨髓毒性的护理[4] 该药治疗后骨髓抑制较为严重,尤其以白细胞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为主。其中白细胞减少发生率43.2%,中性粒细胞Ⅲ~Ⅳ度减少为49.9%,血小板Ⅲ减少为13.6%。白细胞减少最低点(中位数)出现在第12天(7~19天),血小板减少的最低点在第13天[3]。白细胞最低可达0.5×109/L,血小板最低10×109/L,此时病人抵抗力很弱,易出现感染、发热及出血,做好病人的护理,对症支持,抗感染至关重要。

  2.4.2.1 保护性隔离 当白细胞计数≤1.0×109/L,中性粒细胞≤0.5×109/L时,对病人实施保护性隔离,以降低病原微生物进入机体的机会,降低病人感染的几率。选择带有紫外线消毒设备的单人房间,先消毒 30min;病人全身擦洗干净,换上干净衣裤后进入隔离病房,以后每日对隔离病房消毒 2次,每次30min;对室内用具和地面每日用 1000mg/L的次氯酸钠消毒液擦拭;医护人员尽量集中操作,以减少进出病房次数,并戴口罩、帽子,严格无菌操作,每项操作前后用洛本清消毒双手.

2.4.2.2 口腔黏膜的护理 保护口腔黏膜的完整性,对于摄取营养、辅助呼吸、语言表达等方面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托泊替康化疗导致粒细胞缺乏如引起口腔黏膜严重感染、溃烂,不能及时治愈,势必造成病人不能正常进食,严重营养不足, 机体呈负氮平衡。因此,应告知病人进食后用生理盐水或朵贝氏液漱口,并以软毛牙刷刷牙,以免损伤口腔黏膜。本组5例病人出现口腔溃疡,停用牙刷刷牙, 以2%~3%碳酸氢钠溶液及复方硼酸溶液交替口腔含漱,并以生理盐水行常规口腔护理,清理口腔坏死粒细胞脓菌及附着物质,以制霉菌素甘油涂擦破溃处, 每日 3次或 4次,进食前 30min给予止痛药物止痛。

  2.4.2.3 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严禁有上呼吸道感染征象的医护人员接触病人,给予鱼腥草和链霉素滴鼻剂交替滴鼻,每日3次或4次。并指导病人进行有效咳嗽及深呼吸训练,观察痰液的色、量及性状,并定期留取痰标本,以协助医生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防止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菌群失调。

  2.4.2.4 泌尿系统的护理 因大多数化疗药物的代谢产物对泌尿系统都有一定的损伤,且化疗后骨髓抑制病人自身抵抗力极度低下,因此,鼓励病人多饮水,保持每日尿量2000~3000ml,并于便后给予外阴擦洗,每日观察有无血尿。

  2.4.2.5 皮肤护理 病人化疗后出现骨髓抑制时,免疫功能处于极度抑制状态,极易导致皮肤感染。故应做好预防措施:病人的被服以 1000mg/L的次氯酸钠消毒液浸泡洗净,每日更换,保持被服干燥、整洁、无碎屑,特别是脱发病人,可戴一次性帽子,避免脱发刺激皮肤,引起感染。注意皮肤皱折处,如腋窝、颈部、腹股沟等处的清洁。

  2.4.2.6 血小板减少的护理 血小板下降<50×109/L时,密切观察有无出血症状, 如皮肤有无淤斑及出血点,呕吐物中有无潜血,有无血尿、血便、恶心、呕吐、头痛、视力模糊、意识障碍等。血小板<10×109/L时,可静滴输注血小板混悬液,在输血操作中应注意以下事项:(1)白细胞和血小板浓缩悬液从血库取出后应在 30min内静脉输注完毕,以防温度过高加速血液中细菌的生长繁殖,引起输血感染;(2)血小板减少的病人输血前慎用地塞米松抗过敏,因地塞米松可诱发胃溃疡出血,可采用异丙嗪肌肉注射;(3)加强查对工作,认真核查血液质量和输血装置无误后方可输血;(4)密切观察病情,及早发现不良反应,如变态反应、大量输血后反应、溶血反应等,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3 讨论

  TPT是第三代喜树碱类抗癌药物,可抑制拓扑异构酶活性,对耐药的肿瘤病例有治疗作用,不产生耐药性,与多种抗肿瘤药物具有协同作用[5]。TPT或联合化疗的毒副作用主要是骨髓抑制,表现为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下降,做好此期病人的护理至关重要。加强患者的饮食营养,做好保护性的隔离措施,配合支持治疗,升血治疗,给予有效抗生素。 应用托泊替康化疗时病人出现病情缓解的时间平均为持续化疗后10周,如果病人因为重度骨髓抑制而过早中止化疗,将难以取得较好的疗效,因此,合理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抗生素治疗,采取各种有效地护理措施切断易感染途径(口、鼻、泌尿、皮肤),并预防粒细胞减少所导致感染,减少中性粒细胞缺乏的持续时间显得尤为重要。
有爱,就有奇迹!
发表于 2011-4-21 08:5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谢谢韩雪源提供的大量信息!
有爱,就有奇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隐私服务条款|小黑屋|手机版|91奇迹 ( 京ICP备2020048145号-6 )

GMT+8, 2024-6-26 07:16 , Processed in 0.056226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