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奇迹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楼主: 皮皮倪儿

三年了,爸爸我不会放弃!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6-9 10: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重庆
原帖由 yuerdcoin 于 2009-6-8 22:50 发表
请问皮皮,你父亲用易的时候做DNA检测了么?
我父亲主要症状是吃不下饭,因为体质上不去,第二个疗程的化疗迟迟作不了,
还有什么方法能解决吃饭的问题么?

我爸爸没有做DNA检测
关于吃饭,可以用甲地孕酮片,因为是激素,不能吃多,一天一片,最多不要超过10片
吃上两三片就会有食欲
我爸爸现在的问题是便秘拉不出,灌肠效果都不好
有爱,就有奇迹!
 楼主| 发表于 2009-6-9 10: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重庆

今天6点多,被爸爸是呻吟声从梦中唤醒,爸爸又疼得难受,
我走到他面前轻轻问爸爸哪里疼,他极其不耐烦的说“我不想活下去了,你们不要给我吃饭吃药了,我什么都不会吃的”
之前无数次这样闹过情绪,只要疼痛难忍,爸爸就会这样自暴自弃的跟我们闹情绪甚至发脾气
我只有在旁边不瘟不恼的自顾自的说,什么都不吃会更难受的啊,吃了我们还有机会好起来
爸爸更是坚定的说,我也不巴望什么机会,我只想怎样走得快些,你们留着我就不要让我痛,不然就不要留我
听到这些话,我心如刀绞又极其无奈,止痛药吃了也镇不住那样的疼痛,我要能代替他疼我也愿意,可我除了无奈又能怎样,爸爸总是在疼痛的时候用这样的话发泄,与我,除了无奈还是无奈。
我告诉爸爸力比泰注射进去没多久,要过几天才起效,爸爸只是一味的放弃,说我只想快点走
之前鼓励的话说过无数,但长久的病痛折磨让爸爸失去了以往的斗志,开始慢慢放弃,他说看不到最后的结果
而我现在只是默默的在旁边看着他,捏着他的手,说不出任何斗志昂扬的话语,因为这些在巨大的疼痛面前显得如此微不足道,甚至有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残忍和冷酷。
给爸爸吃过止痛药,爸爸昏昏欲睡,我只觉得后脑勺疼,那种被沉重的东西压得踹不过气的疼。
有爱,就有奇迹!
 楼主| 发表于 2009-6-9 10: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重庆
原帖由 手捧阳光 于 2009-6-9 09:26 发表
期待力比泰对你父亲有效!祝福!

谢谢阳光!今天又疼了,我也跟着头疼
有爱,就有奇迹!
 楼主| 发表于 2009-6-9 15:2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重庆

给生命以美丽终结

今天看到http://blog.sina.com.cn/s/blog_4 ... l#contentIframeLink这篇文章

很感触,爸爸很多次跟我谈到生死问题
他说与其这样痛苦的活着不如让他走得轻松些,让我帮助他
看着心情好的时候能跟我谈心,能跟亲戚朋友回忆往事的爸爸,我哪里忍心如他说的那样走出那一步

每次看着爸爸疼得痛不欲生的时候,我都反复问自己,这样留着他我是不是很自私
很多次我都去药房去医院想要问问安眠药怎么买,虽然知道要医生处方一次只能开几颗,可我仍然想要囤积起来给我爸
让他有绝望时可用抓住的稻草
然而,我只是这样想,却不忍这样做
哥哥拖人从医院拿了十几颗安眠药,给我们的时候叮嘱一定要放好,每天只给他吃一颗
我有时候觉得爸爸好可怜,连自己决定死的权利都没有,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很残忍

每次爸爸状态好的时候就是我们全家最幸福的时候,我们一起聊天,说以前的事,看老照片
爸爸看着这些东西说他也很开心很不舍,每每想到要跟我们分离他也心如刀绞
爸爸还说他也知道疼的时候跟我们发脾气不对,可那时候已经疼得大脑失控,只想快点结束这一切
我在思考,如果有安乐死,我会同意吗,我不敢想

今天看到这篇文章,我哭了,
如果到了最后时刻,我会努力做好!
给生命以美丽终结
给生命以美丽终结


【前言】

请你静下心来读完此文。也许你是圈主或管理员,已经习惯大致浏览就予以加精推荐,那么这次请例外,请静下心来细读本文。也许你只是普通博友或网友,已经习惯匆匆飘过啥都不留下, 那么这次请例外,请静下心来细读本文。它也许能让你对生命有一种全新的理解与诠释,它也许能带给你关于生命关于爱更深层次的思考。

生命在最后的几周、几天、几小时里到底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一个人在临近死亡时,体内出现了什么变化?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怎样做才能给生命以舒适、宁静甚至美丽的终结?

如果你是医务工作者,你想过这些问题吗?如果你是患者家属,你了解这些常识吗?即使你不是医务工作者也不是患者家属,面对每个人都将面临的生命最后时刻,你思考过这些问题吗?看了《最后的最后》,我们意识到,我们应该对临终者的状态有所了解,当生命无法挽回、死亡无法避免时,我们可以知道自己能做什么。生命除了感性,还必须有必要的理性。爱要爱得清醒,爱要感性也要理性,人道主义不只是感性用事,关于生命的终结,你了解多少?请跟我一起来细读本文吧。

最后的最后
文/莫小米

     这几天,我一再地说,我一再地想——为什么,为什么直到现在,我才读到了这篇文章?
  现在是什么意思?现在是,我的父母已先后去世,而一直到他们生命的最后的最后,我没有和这篇文章相遇,所以在无知中铸成大错。
  所有的误解都基于一个前提,我们和临终者已经无法沟通,我们至亲的亲人已经无法讲出他们的心愿和需求,我们只好一意孤行。
  而本来,只需要一点点起码的医学常识,事情并不复杂。
  我想起我抓着父亲的手,他像山泉一样凉。我命令弟弟说:爸爸冷,快拿毯子!
  现在才知道,他其实并不冷,只是因为循环的血液量锐减,皮肤才变得又湿又冷。而此时在他感觉中,他的身体正在变轻,渐渐地漂浮、飞升……
  这时哪怕是一条丝巾,都会让感他觉到无法忍受的重压,更何况一条毯子!
  我想起直到父亲咽气,医生才拔下了连接他身体的所有的管子,输氧管、输液管、心电图仪……同时我们觉得他几天几夜没进水进食,总是试图做些哪怕是完全徒劳的尝试。母亲每天清早送来现榨的西瓜汁,装在有刻度的婴儿奶瓶里,我们姐弟每天都在交流着爸爸今天到底喝了多少CC。
  现在才知道,他其实并不饿,相反,脱水和缺乏营养的状态造成血液内的酮体积聚,产生出一种止痛药的效应,使病人有种异常的欣快感。那时候,他已从病痛中解脱出来,天很蓝风很轻,树很绿花很艳,鸟在鸣水在流,就像艺术、宗教中描述的那样……
  这时,哪怕给病人输注一点点葡萄糖,都会抵消了那种异常的欣快感,都会在他美丽的归途上,横出刀枪棍棒。
  父亲是个寡言的人,在最后的谵妄状态中,却忽然变得喋喋不休,而且满口的家乡话。我担心他离我而去,我想喊住他,他毫不理会。
  现在才知道,那个时辰,他与外界的交流减少了,心灵深处的活动却异常活跃,也许青春,也许童趣,好戏正在一幕一幕地上演。我怎可无端打断他,将他拖回惨痛现实?
  我应该做的,只是静静地守着他,千万千万不要走开。临终者昏迷再深,也会有片刻的清醒,大概就是民间所说的回光返照吧,这时候,他必要找他最牵肠挂肚的人,不能让他失望而去。
  我还记得父亲此生表达的最后愿望,是要拔去他鼻子上的氧气管。可是我们两个不孝子女是怎样地违拗了他的意愿啊,我和弟弟莫小也一人一边强按住了他的手,直到他的手彻底绵软。
  而我的朋友在这点上就做得正确多了,她在母亲呼吸衰竭几近窒息、医生征询是否切开气管时,作为长女,她做出了否定的选择。尽管她签字的手在颤抖,尽管她事后不断问自己,有没有做错。
  现在才知道,对于临终者,最大的仁慈和人道是避免不适当的、创伤性的治疗,同时也减轻家属的医疗经济负担。不分青红皂白的“不惜一切代价”抢救,是多么的愚蠢和残忍!
  父亲走了。医生做出定论,护士过来作了最后的处理。一旁看热闹的病人和家属说:儿子、女儿都在,快哭,快喊几声嘛。
  可不知为什么,我竟然一点也哭喊不出来,弟弟也执拗地沉默着。现在才知道,听觉是人最后消失的感觉,爸爸没有听到我们的哭泣,不知道他是高兴还是难过?
  生和死都是自然现象,这我明白。只是现在才知道,自然竟然把最后的最后安排得这样有人情味,这样合理,这样好,这样地——自然而然。是人自作聪明的横加干涉,死亡的过程才变得痛苦而又漫长。
  现在,我读到了这篇文章。我要保留着它直到最后的最后,如果有可能,我要求我的孩子照此办理,任我的灵魂作最后的欣快飞翔。
  感谢作者王慧君,这篇文章叫《生命最后的误区》,刊登在2004年第9期的《大众医学》上。

生命最后的误区


文/王慧君

    由于医疗救护技术的日臻完善,许多生命被挽救回来了,人的寿命得以延长。现代人不但要求高质量的生,高质量的活,而且高质量的死也渐受重视,这就是所谓的临终关怀。然而,在极为重视人文精神的美国,虽然1996年就已出台临终关怀八要素,但至今仍做得不尽如人意。仅举一例——
  一位遭遇车祸的22岁男性被送进了监护室,此时的他生命垂危,几乎不能说话。然而,在长达3个小时的时间里,医院不允许家人进入病房看望这个随时会告别人生的亲人,在随后的时间里,也只允许一位亲人每隔两小时进去看望5分钟。在漫长的等待中,沮丧的女友只好回家了,父母也挡不住身心疲乏睡着了,直到护士通知他们病人已身亡时才惊醒过来。由于痛惜没能在最后时刻与亲人见上一面,说上几句告别的话,家属的悲痛骤然升温……
  这还算不上残忍。在最后的日子里,病人常常得被动地接受这样的“待遇”:一是过度治疗。美国老年学会认为,“有太多的死亡遭遇了没有必要的救治和住院治疗,死亡的过程在痛苦和受难中被拖延得很长很长”,有些病人甚至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仍在接受创伤性的治疗。但另一个极端却是治疗不足,也就是说,病人受到的痛苦和种种不适直到死亡也没有得到充分的解脱,医疗行为和仪器的使用妨碍了病人意愿的表达,以致他们在万分痛苦却又十分无奈中走完人生最后的路程。
  那么,生命在最后的几周、几天、几小时里到底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一个人在临近死亡时,体内出现了什么变化?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怎样做才能给生命以舒适、宁静甚至美丽的终结?
  临终期一般为10-14天(有时候可以短到24小时)。在这一阶段,医生的工作应该从“帮助病人恢复健康”转向“减轻痛苦”。由于临终病人的肉体和精神会出现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会引起家属的慌乱和害怕,以致出现一些并不合适、行之无效的做法。所以,我们对临终病人的表现应该有所了解。
  临终病人常处于脱水状态,吞咽出现困难,周围循环的血液量锐减,所以病人的皮肤又湿又冷,摸上去凉凉的。但你不要以为病人是因为冷,需要加盖被褥以保温。相反,即使只给他们的手脚加盖一点点重量的被褥,绝大多数临终病人都会觉得太重,觉得无法忍受。呼吸衰竭使临终病人喘气困难,给予氧气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但他们已失去了利用氧气的能力,此时给他们供氧无法减轻这种“呼吸饥饿”。正确的做法是:打开窗户和风扇,给病床周围留出足够的空间。
   另外,使用吗啡或其他有类似鸦片制剂作用的合成麻醉剂是减轻病人喘气困难和焦虑的最好方法。当吞咽困难使病人无法进食和饮水时,有些家属会想到用胃管喂食物和水,但濒死的人常常不会感到饥饿。相反,脱水和缺乏营养的状态造成血液内的酮体积聚,从而产生一种止痛药的效应,使病人有一种异常欣快感。这种时候即使给病人输注一点点葡萄糖,都会抵消这种异常的欣快感。而且,此时给病人喂食还会造成呕吐、食物进入气管导致窒息、病人不配合而痛苦地挣扎等后果,使病人无法安静地走向死亡。静脉输液虽然能解决陷入谵妄状态病人的脱水问题,但同时带给病人的是水肿、恶心和疼痛。
只有在下列情况下需要输液:一些定时使用麻醉剂的病人如果存在肾功能衰竭,导致这类药物排出受到影响,药物的毒性作用会导致精神错乱、肌肉痉挛,这时输液有助于药物排出。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甚至是在死前三个月,不少病人与别人的交流减少了,心灵深处的活动增多了。不要以为这是拒绝亲人的关爱,这是濒死的人的一种需要:离开外在世界,与心灵对话。一项对100位晚期癌症病人的调查显示:死前一周,有56%的病人是清醒的,44%嗜睡,但没有一位处于无法交流的昏迷状态。但当进入死前最后6小时,清醒者仅占8%,42%处于嗜睡状态,一半人昏迷。所以,家属应抓紧与病人交流的合适时刻,不要等到最后而措手不及。
  随着死亡的临近,病人的口腔肌肉变得松弛,呼吸时,积聚在喉部或肺部的分泌物会发出咯咯的响声,医学上称为“死亡哮吼声”,使人听了很不舒服。但此时用吸引器吸痰常常会失败,并给病人带来更大的痛苦。应将病人的身体翻向一侧,头枕得高一些,或用药物减少呼吸道分泌。濒死的人在呼吸时还常常发出呜咽声或喉鸣声,不过病人并不一定有痛苦,此时可用一些止痛剂,使他能继续与家属交谈或安安静静地走向死亡。记住,没有证据表明缓解疼痛的药物会促使死亡。
    听觉是最后消失的感觉,所以,不想让病人听到的话即便在最后也不该随便说出口。
  当生命无法挽回、死亡无法避免时,有些家属会转而责怪医生。然而,多数医生对病人的死亡有内疚和无奈心理,家属应予以理解;理性的医生也应该将时间尽可能多地用于照料家属,表示同情,直到遗体被送走。
【附录】

美国老年病学会再次提请人们关注1996年制定的临终关怀八要素:
①减轻病人肉体和精神症状,以减少痛苦;
②采取能让病人表现自己愿望的治疗手段,以维护病人的尊严;
③避免不适当的、有创伤的治疗;
④在病人还能与人交流时,给病人和家属提供充分的时间相聚;
⑤给予病人尽可能好的生命质量;
⑥将家属的医疗经济负担减少到最轻程度;
⑦所花医疗费用要告知病人;
⑧给死者家庭提供治丧方面的帮助。

[ 本帖最后由 皮皮倪儿 于 2009-6-10 22:16 编辑 ]
有爱,就有奇迹!
发表于 2009-6-9 15:2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楼主加油!
只能这样祝福,其他语言没有力量。祝福你们!
有爱,就有奇迹!
 楼主| 发表于 2009-6-9 15:3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重庆
原帖由 想爸爸尽快好 于 2009-6-9 15:27 发表
楼主加油!
只能这样祝福,其他语言没有力量。祝福你们!

谢谢,也祝你爸爸尽快好起来!!
有爱,就有奇迹!
 楼主| 发表于 2009-6-9 21:0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重庆

向死而生

今天在以马的博客里看到果子的一篇文章,很受感触,对生命有了另一番的理解,放在这里以备自己反复阅读思索

向死而生
果子
    在知道我的病复发以后,我曾有段时间很沮丧,甚至抑郁。有被一下子打垮的感觉。
    死亡太近了。我听得到他的喘息声。在他的恐吓下,生,也成了问题。
    每个人都说:你要心态好啊!对于一个癌症晚期患者,怎么才算心态好呢?难道心态好,癌症就不搭理我了么?
    有人则告诉我要相信奇迹。假如我相信了,而奇迹又没发生,我是不是会崩溃?毕竟每天都有那么多癌症病人离开这个世界,你敢说他们没有相信过奇迹吗?
    如何能向死而生?这成了我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十几年前,我和好友荔枝第一次去西藏。在从新疆到阿里的路上,我因高原反应,在半路遭遇死亡。
    躺在兵站的床上,小战士们说,如果活不过今晚,我就会被埋在后面山上。那里已经埋了好几个旅游者了。
    我和荔枝交代了后事。然后在黑暗中与死亡单独面对面。那一夜,我刻骨铭心的领悟就是:假如生命恣意绽放过,死亡原来也不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揣着这个秘密,我以为我能在后来赚回来的日子里过得更充实更无悔一些。
    两年前,当我第一次意识到我得了癌症,忍不住哭了。突然发现自己这么多年并没有好好善待自己。人太容易遗忘死亡了。我的遗憾太多。我不想死。
    在治疗的过程中,起起伏伏。有时候觉得很有信心,毕竟活了几十年的癌症病人到处都是,而且,乳腺癌给人的印象并不凶险,大家都说你有治愈的希望。但,当我病房里住进一位复发的病人时,我的情绪就会大受困扰。猛然惊醒: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安然度过危机。那时候,我邻床住了一位第三次复发,而家里为给她治病已经一贫如洗的同龄女子。她在帘子那边嘤嘤低泣,我在这边忍不住绝望地与她同哭。死亡,是那么可怕,那么丑恶,那么令人痛恨……而偏偏,又那么近在眼前。
    在我第一次手术化疗期间,医院里有一位四十来岁的美丽女子,曾经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复发到锁骨处的淋巴。她不肯再化疗,想放弃治疗。我们在医院走廊相遇,聊天,我给她讲了许多从书上看来的例子,那些复发了多次依然活下来的人。还有作家陆星儿,她得了胃癌,却坚信自己身体里没有癌细胞,放弃了化疗。结果很快复发了。第二次她老老实实接受了化疗,但还是很快去世了……这些例子给了她很大的触动。她又决心去化疗了。接着,医生告诉她,只要口服一种药就行,还不会掉头发。她马上就可以出院了。她开心极了,过来向我道谢。说我是上帝派来的天使。我也觉得自己做了些能帮助她的事,觉得很开心。
    出院前,她和我说过,她和丈夫的关系不好。丈夫在她病后怨她花了太多钱,还说如果再复发就不要治疗了,免得他人财两空。她恨恨地说,如果她死了,她知道她丈夫一点也不会伤心,只会更开心。她说她一定要把钱花光,免得留给他去享乐。这样的话曾经让我非常难受。出院后,我们没有再联系过。我常常惦记她,也记得她给我留了一个家里的电话。但竟然始终没打过。我想她一定恢复得不错吧。
    直到这个夏天,搬家前,我突然非常非常地想念她。但她家里的电话长时间地没人听。我忍不住担心:难道又进医院了?
    终于有一天晚上,她丈夫接了电话。然后告诉我,她已经走了。春节前就发现转移到了脑,人很快就没了。
    可恨的是,他的丈夫说完就开始细细询问我的情况,居然约我出来坐一坐,聊聊天。语气全是轻佻而没有丝毫对故去之人的愧疚和难过。
    那天,我心里很难过。而且,特别特别后悔。我后悔没有早点和她联系,没有一直关心她。而她,带着那么多怨恨和无奈,就这样急急地走了。我想,当死亡来临,她内心该是多么地不甘和痛苦呢!
    我仿佛看到她躺在床上,气息渐渐微弱,完全被死亡把持和控制。而死亡,那么冰凉,那么空虚,她的内心只有怨恨,却没有丝毫爱的力量与之抗衡。
    我多么想握着那时的她的手。
    后来,我也很快复发了。尤其是,当发现在肝上时,当医生说我这种情况通常只能活几个月的时间,我一再想:我该怎么面对死亡?
    对于一个基督徒来说,死亡本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死亡是早已被基督安慰过的一桩事。因为得以认识上帝,因为得以被救赎,信徒们拥有了永生的权力。死亡,只不过是通往天堂和永生的一个开端。
    但,这样的理论,丝毫不能让死亡变得温暖可爱一些,丝毫不能让我的恐惧和愤怒减轻一些。即使是基督徒,一样会殷殷向主祷告可以活着,并且,更好地活着。死亡,从来也没有以温情的面孔出现过。有人说,在圣经里,也从来没提到过死亡是一件愉快的事。
    很多人都说过:我不怕死,但我怕很痛苦地死。
    这大概也是癌症比心脏病显得更可怕,让更多人闻之色变的一个原因吧。
    是的,每个人都会死。但,假如你还年轻,假如死亡的过程会剥夺人的尊严,而且,折磨的过程是漫长而充满绝望的……该怎么面对死亡?
    第一次得癌的病人,在治疗结束后,有相当长的时间,会因为身体的一些微妙的疼痛而恐惧万分。死亡的利剑,时刻悬在头顶,随时都会掉下来。癌症病人都是孤独的。因为在健康人心里,死亡仿佛永远不会发生,这样的生活才显得充满意义和轻松快乐。而癌症病人,则是一群向死而生的人。死就在生中,生也被攥在死亡手里。
    对于复发的癌症病人,生,就变得更不容易。尤其是,当一些真真切切的身体的痛苦铺天盖地袭来时。
    我是不甘心的。
    是的,我不愿意被死亡吓坏。我讨厌死亡对人的胁迫。而我面临的一个最大挑战就是:必须接受死亡。
    死,本来是迟早的事。也许对我来说,这个时间有点早了。就像妈妈哭着说的:你还小啊!要是你已经五六十岁了,也算。可你才三十多岁,为什么要让你死?
    上帝创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而这个时间,并不因为长短而成为唯一的评价标准。
    只要活着,就好好对待每一天,假如我们曾经感恩地活着,假如我们在其中领略了充足的爱与被爱,死亡即使降临,我们也并不应该以为自己被亏待太多。
    前段时间,看一部电视剧。里面一个男人的父亲突然去世了。全家人痛哭失声,无以自拔,那个男人跪在母亲的膝下哭得晕死过去。是的,假如这个活着的世界是我们唯一的世界,假如死亡是一切的结束,假如所有的人生意义都被死亡剥夺……那么,死,是多么可怖的一件事啊!有多少眼泪为它抛洒,都不能抚慰活人的创痛和将逝者的绝望。
    唯物主义者在死亡面前,是不能够被抚慰的。只能在彻骨的虚无面前毫无办法地忍受。
    但我,相信这个世界不是唯一的。在本质上,死亡绝不是整个意义的消亡。生命,那么美好的生命,不会让死亡剥夺了所有的生机。
    假如,我们内心有某种软弱的东西,有种无法面对的深渊,那里,就一定有上帝的手在托着我们。我们就是这样在内心认识和感受到祂的。我们就是在我们被安慰之处感受到祂的。
    有位德国的学者,在被诊断为膀胱癌后,拒绝手术等治疗,他觉得在余生都要带着一个装尿的塑料袋子,并随时倾空,这样失去尊严的状态与死亡相比并没有多少魅力。他说,如果一个人不能面对死,说明他从来没有真正地活过。
    也有人说过:人们活得好像永远不会死,却死得像未曾活过一样。
    我想,真正能从死亡的阴影下解脱,是一定要相信一切都是有意义的。不要以为唯物主义是一种清醒和理性。在我看来,正如林语堂所说,那反而是一种缺乏灵性的表现。一个渺小的个人,面对无比空虚的巨大深渊,还要清醒地告诉自己:就这样吧,接受吧。那是多么可怜可叹的一种“坚强”呢。
    承认自己需要安慰,是更大的一种勇气。在此生心存彼岸的盼望,可以让生变得更温暖,让死变得更从容。
    一旦接受了死亡,在死亡阴影下的生活也许也会变得容易一些。
    我想,对于一个人类目前治疗手段上已经捉襟见肘的癌症病人,可以用更多的方式让他余下的日子过得舒服一些。假如我的时间真的进入了倒计时,我会希望我能在止痛剂的帮助下自然地离开,而不是被绑在呼吸机上拼命地留下一个痛苦而没有灵魂的躯体。在最后的日子,我希望看到亲人和朋友们的笑脸。而且我在内心相信,我们将来会在天堂再次相遇。
    曾经在粉红丝带的一个网站中,听说广州的一个叫“橄榄树”的女子,全身转移复发后进入了弥留状态。她父母早亡,只有一个姐姐,靠姐姐打工的薪水维持她曾经巨额的医药费。在第一次治疗后,他郁郁寡欢,离群索居。复发后也没有及时去治疗。她曾经觉得自己这一生都很失败。我了解那种感受,专门买了一本《圣经》,打算去医院看她。但打过电话去,做义工的小妹妹说,她身边的朋友不希望人们来探视她,因为她的精力不够。我终于没有去成。便想下次吧。但很快,我发现了自己转移的病灶在肝上,并立刻飞回了山西去找中医治疗。等我回来,再想去探望她,她却已经走了。
    与上次一样,我后悔万分。
    我知道我不能够安慰她。但我希望在她最后的日子,和她好好聊聊,告诉她,让我们来真正地面对死亡而不是恐惧死亡。而且,在死亡面前,心存盼望和感激,相信死亡是另一个美好世界的开始。我相信,一个人,当他安然地离开,不是带着苦毒和怨恨,那么,他就已经战胜了死亡。
    但,死亡是一次长长的离别。虽然我们还会和所爱的人们在天堂再聚。但,毕竟有那么多的日子,我们再也无法想见。在彼此想念的日子,我们再也无法传递思念和倾诉衷肠。我们从亲人们的生活中缺失了。
    没有一种离别是幸福的。所以,我们依然在死亡来临时感到撕心裂肺的痛。我们不愿意分离,不愿意与亲爱的人们分开,哪怕是暂时的。曾经写过《纳尼亚传奇》的路易师,痛失爱妻后,他不仅怀疑神是“耍猴戏的”。面对亲爱的妻子去往的那个若有还无的永世,他重新成为一个无助的、卑微的扣门者。直到有一天,他感受到她来自另一个世界的注视——“并未传达任何的信息,只让我感受到她的知心和关注,无忧无喜……”
    我依然不知道他是如何被安慰的。但我知道,即使分别,爱,依然还在那里。
    死亡,这个世代都让人类无法释怀的问题,我也不可能欣然对待。但是,我想,假如卑微的我,依然能够荣耀上帝,能做的也许就是——坦然无惧地面对死亡。让我身边的亲人和朋友了解,死亡,并不能剥夺什么,也不能分离什么,死亡,是我先一步走到更深的喜乐和平静里去。且在那里,心怀关切和爱,注视着他们。
    在这样的态度下,假如我依然尚有一些时间,把自己未曾完成的心愿补补功课。余下的日子,就当上帝赐给我的额外的礼物。也许有更多惊喜和奇迹也不一定。
    笑着对死亡说:看你那小样儿!来吧,谁怕谁。然后才能对生命说:来吧,让我们拥抱。呵呵。
    有位美国作家曾经说过:困在敌营中的战士,如果想突围出去,他必须兼具强烈的求生欲望及不怕死的感觉。
    也就是说,他不能仅仅是贪恋生命,否则就成了懦夫,无法脱逃。他也不能单单等死,否则就成了自杀,依然无法脱逃。
    他必须用视死如归的精神去寻求生命。他必须渴慕生命如同需要水源一样,但也必须敢把死亡当作美酒来品尝。
    向死而生。向死则生。
    当然,内心唯一害怕的,依然是癌症在最后时光纠缠不休的身体的痛苦。所以,请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临终关怀,请人们越来越善用止痛的技术。甚至……安乐死。让人们有尊严地面对死亡,才能在灵魂上获得安宁啊。
有爱,就有奇迹!
发表于 2009-6-9 21: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河南洛阳
楼主,挺住啊,祈祷力比太效果快一些在你爸爸身上生效!
有爱,就有奇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隐私服务条款|小黑屋|手机版|91奇迹 ( 京ICP备2020048145号-6 )

GMT+8, 2024-11-23 18:30 , Processed in 0.05719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