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trong><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又重读了一遍果子的《向死而生》,她在写这些文字的时候还在与癌症抗争着,而我们现在看这些文字的时候她已经离去了,一个鲜活的灵魂消逝了。</font></strong></p><p><strong><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 “……后来,我也很快复发了。尤其是,当发现在肝上时,当医生说我这种情况通常只能活几个月的时间,我一再想:我该怎么面对死亡?<br/> 对于一个基督徒来说,死亡本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死亡是早已被基督安慰过的一桩事。因为得以认识上帝,因为得以被救赎,信徒们拥有了永生的权力。死亡,只不过是通往天堂和永生的一个开端。<br/> 但,这样的理论,丝毫不能让死亡变得温暖可爱一些,丝毫不能让我的恐惧和愤怒减轻一些。即使是基督徒,一样会殷殷向主祷告可以活着,并且,更好地活着。死亡,从来也没有以温情的面孔出现过。有人说,在圣经里,也从来没提到过死亡是一件愉快的事。<br/> 很多人都说过:我不怕死,但我怕很痛苦地死。<br/> 这大概也是癌症比心脏病显得更可怕,让更多人闻之色变的一个原因吧。<br/> 是的,每个人都会死。但,假如你还年轻,假如死亡的过程会剥夺人的尊严,而且,折磨的过程是漫长而充满绝望的……该怎么面对死亡?<br/> 第一次得癌的病人,在治疗结束后,有相当长的时间,会因为身体的一些微妙的疼痛而恐惧万分。死亡的利剑,时刻悬在头顶,随时都会掉下来。癌症病人都是孤独的。因为在健康人心里,死亡仿佛永远不会发生,这样的生活才显得充满意义和轻松快乐。而癌症病人,则是一群向死而生的人。死就在生中,生也被攥在死亡手里。<br/> 对于复发的癌症病人,生,就变得更不容易。尤其是,当一些真真切切的身体的痛苦铺天盖地袭来时。<br/> 我是不甘心的。<br/> 是的,我不愿意被死亡吓坏。我讨厌死亡对人的胁迫。而我面临的一个最大挑战就是:必须接受死亡。<br/> 死,本来是迟早的事。也许对我来说,这个时间有点早了。就像妈妈哭着说的:你还小啊!要是你已经五六十岁了,也算。可你才三十多岁,为什么要让你死?<br/> 上帝创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而这个时间,并不因为长短而成为唯一的评价标准。<br/> <u>只要活着,就好好对待每一天,假如我们曾经感恩地活着,假如我们在其中领略了充足的爱与被爱,死亡即使降临,我们也并不应该以为自己被亏待太多。</u><br/> 前段时间,看一部电视剧。里面一个男人的父亲突然去世了。全家人痛哭失声,无以自拔,那个男人跪在母亲的膝下哭得晕死过去。是的,假如这个活着的世界是我们唯一的世界,假如死亡是一切的结束,假如所有的人生意义都被死亡剥夺……那么,死,是多么可怖的一件事啊!有多少眼泪为它抛洒,都不能抚慰活人的创痛和将逝者的绝望。<br/> 唯物主义者在死亡面前,是不能够被抚慰的。只能在彻骨的虚无面前毫无办法地忍受。<br/> 但我,相信这个世界不是唯一的。在本质上,死亡绝不是整个意义的消亡。生命,那么美好的生命,不会让死亡剥夺了所有的生机。<br/> <u>假如,我们内心有某种软弱的东西,有种无法面对的深渊,那里,就一定有上帝的手在托着我们。我们就是这样在内心认识和感受到祂的。我们就是在我们被安慰之处感受到祂的。</u><br/> 也有人说过:<u>人们活得好像永远不会死,却死得像未曾活过一样。</u><br/> 我想,真正能从死亡的阴影下解脱,是一定要相信一切都是有意义的。不要以为唯物主义是一种清醒和理性。在我看来,正如林语堂所说,那反而是一种缺乏灵性的表现。一个渺小的个人,面对无比空虚的巨大深渊,还要清醒地告诉自己:就这样吧,接受吧。那是多么可怜可叹的一种“坚强”呢。<br/> 承认自己需要安慰,是更大的一种勇气。在此生心存彼岸的盼望,可以让生变得更温暖,让死变得更从容。<br/> <u>一旦接受了死亡,在死亡阴影下的生活也许也会变得容易一些。</u><br/> 我想,对于一个人类目前治疗手段上已经捉襟见肘的癌症病人,可以用更多的方式让他余下的日子过得舒服一些。假如我的时间真的进入了倒计时,我会希望我能在止痛剂的帮助下自然地离开,而不是被绑在呼吸机上拼命地留下一个痛苦而没有灵魂的躯体。在最后的日子,我希望看到亲人和朋友们的笑脸。而且我在内心相信,我们将来会在天堂再次相遇。</font></strong></p><p><strong><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 <u>死亡是一次长长的离别。虽然我们还会和所爱的人们在天堂再聚。但,毕竟有那么多的日子,我们再也无法想见。在彼此想念的日子,我们再也无法传递思念和倾诉衷肠。我们从亲人们的生活中缺失了。<br/></u> 没有一种离别是幸福的。所以,我们依然在死亡来临时感到撕心裂肺的痛。我们不愿意分离,不愿意与亲爱的人们分开,哪怕是暂时的。</font></strong><strong><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曾经写过《纳尼亚传奇》的路易师,痛失爱妻后,他不仅怀疑神是“耍猴戏的”。面对亲爱的妻子去往的那个若有还无的永世,他重新成为一个无助的、卑微的扣门者。直到有一天,他感受到她来自另一个世界的注视——“并未传达任何的信息,只让我感受到她的知心和关注,无忧无喜……”<br/> 我依然不知道他是如何被安慰的。但我知道,即使分别,爱,依然还在那里。<br/> 死亡,这个世代都让人类无法释怀的问题,我也不可能欣然对待。但是,我想,假如卑微的我,依然能够荣耀上帝,能做的也许就是——坦然无惧地面对死亡。让我身边的亲人和朋友了解,死亡,并不能剥夺什么,也不能分离什么,死亡,是我先一步走到更深的喜乐和平静里去。且在那里,心怀关切和爱,注视着他们。<br/> 在这样的态度下,假如我依然尚有一些时间,把自己未曾完成的心愿补补功课。余下的日子,就当上帝赐给我的额外的礼物。也许有更多惊喜和奇迹也不一定。<br/> 笑着对死亡说:看你那小样儿!来吧,谁怕谁。然后才能对生命说:来吧,让我们拥抱。呵呵。</font></strong></p><p><strong><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 向死而生。向死则生。<br/> 当然,内心唯一害怕的,依然是癌症在最后时光纠缠不休的身体的痛苦。所以,请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临终关怀,请人们越来越善用止痛的技术。甚至……安乐死。让人们有尊严地面对死亡,才能在灵魂上获得安宁啊。”</font></strong></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2-17 14:56:13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