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奇迹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590|回复: 1

转载一文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20 09:5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广东
2016-12-17 凤凰财经
来源:拾遗(shiyi201633)获授权转载

中国各大城市在陆续发布幸福指数。
但这些发布很健忘——忽略了“死亡质量”也是幸福指数的核心指标。
经济学人智库对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调查后,发布了《2015年度死亡质量指数》报告:英国位居全球第一,中国大陆排名第71。
“科技发展到今天,医生面对最大的问题不是病人如何活下去,而是如何死掉。”
不得“好死”——这可能是现在最被我们忽略的幸福难题。



1

1999年,巴金先生病重入院。
一番抢救后,终于保住生命。
但鼻子里从此插上了胃管。
“进食通过胃管,一天分6次打入胃里。”
胃管至少两个月就得换一次,
“长长的管子从鼻子里直通到胃,
每次换管子时他都被呛得满脸通红。”
长期插管,嘴合不拢,巴金下巴脱了臼。
“只好把气管切开,用呼吸机维持呼吸。”
巴金想放弃这种生不如死的治疗,
可是他没有了选择的权利,
因为家属和领导都不同意。
“每一个爱他的人都希望他活下去。”
哪怕是昏迷着,哪怕是靠呼吸机,
但只要机器上显示还有心跳就好。
就这样,巴金在病床上煎熬了整整六年。
他说:“长寿是对我的折磨。”


2

“不要再开刀了,开一个,死一个。”
原上海瑞金医院院长、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朱正纲,
2015年起,开始四处去“拦刀”。
他在不同学术场合央求医生们说,
“不要轻易给晚期胃癌患者开刀。”
现在中晚期胃癌患者一到医院,
首选就是开刀,然后再进行化疗放疗。
“就是先把大山(肿瘤主体)搬掉,
再用化疗放疗把周围小土块清理掉。”
这种治疗观念已深植于全国大小医院,
“其实开刀不但没用,还会起反作用。
晚期肿瘤扩散广,转移灶往往开不干净,
结果在手术打击之下,
肿瘤自带的免疫系统受到刺激,
导致它们启动更强烈的反扑,
所以晚期胃癌患者在术后几乎都活不过一年。”
而现在欧美发达国家很多都采用“转化治疗”,
“对晚期肿瘤患者一般不采取切除手术,
而是尽量把病灶控制好,让其缩小或慢扩散。
因为动手术不但会让患者死得更快,
而且其余下日子都将在病床上度过,
几乎没有任何生活质量可言。”
所以,朱正纲现在更愿称自己是“肿瘤医生”,
外科医生关注的是这次开刀漂不漂亮,
肿瘤医生则关注患者到底活得好不好,
“这有本质的区别。”


3

美国是癌症治疗水平最高的国家,
当美国医生自己面对癌症侵袭时,
他们又是如何面对和选择的呢?
2011年,美国南加州大学副教授穆尤睿,
发表了一篇轰动美国的文章——《医生选择如何离开人间?和我们普通人不一样,但那才是我们应该选择的方式》。
“几年前,我的导师查理,
经手术探查证实患了胰腺癌。
负责给他做手术的医生是美国顶级专家,
但查理却丝毫不为之所动。
他第二天就出院了,再没迈进医院一步。
他用最少的药物和治疗来控制病情,
然后将精力放在了享受最后的时光上,
余下的日子过得非常快乐。”
穆尤睿发现,其实不只是查理,
很多美国医生遭遇绝症后都作出了这样的选择,
“医生们不遗余力地挽救病人的生命,
可是当医生自己身患绝症时,
他们选择的不是最昂贵的药和最先进的手术,
而是选择了最少的治疗。”
他们在人生最后关头,集体选择了生活品质!


“在奄奄一息的病人身上,
被东开一刀,西开一刀,
身上插满各种各样的管子后,
被挂在维持生命的机器上……
这是连惩罚恐怖分子时都不会采取的手段。
我已经记不清有多少医生同事跟我说过:
如果有一天我也变成这样,请你杀了我。”
一个人失去意识后被送进急诊室,
通常情况下家属会变得无所适从。
当医生询问“是否采取抢救措施”时,
家属们往往会立马说:“是。”
于是患者的噩梦开始了。
为了避免这种噩梦的发生,
很多美国医生重病后会在脖上挂一个“不要抢救”的小牌,
以提示自己在奄奄一息时不要被抢救,
有的医生甚至把这句话纹在了身上。
“这样‘被活着’,除了痛苦,毫无意义。”


4

罗点点发起成立“临终不插管”俱乐部时,
完全没想到它会变成自己后半生的事业。
罗点点是开国大将罗瑞卿的女儿,
有一次,她和一群医生朋友聚会时,
谈起人生最后的路,大家一致认为:
“要死得漂亮点儿,不那么难堪;
不希望在ICU,赤条条的,插满管子,
像台吞币机器一样,每天吞下几千元,
最后‘工业化’地死去。”
十几个老人便发起成立了“临终不插管”俱乐部。
随后不久,罗点点在网上看到一份名为“五个愿望”的英文文件。
“我要或不要什么医疗服务。”
“我希望使用或不使用支持生命医疗系统。”
“我希望别人怎么对待我。”
“我想让我的家人朋友知道什么。”
“我希望让谁帮助我。”
这是一份叫作“生前预嘱”的美国法律文件,
它允许人们在健康清醒时刻通过简单问答,
自主决定自己临终时的所有事务,
诸如要不要心脏复苏、要不要插气管等等。
罗点点开始意识到:“把死亡的权利还给本人,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


于是她携手陈毅元帅的儿子陈小鲁,
创办了中国首个提倡“尊严死”的公益网站——选择与尊严。
“所谓尊严死,就是指在治疗无望的情况下,
放弃人工维持生命的手段,
让患者自然有尊严地离开人世,
最大限度地减轻病人的痛苦。”
陈小鲁一直后悔没有帮父亲有尊严地离开。
陈老帅病重到最后,已基本没有知觉。
气管切开没法说话,全身插满了管子,
就是靠呼吸机、打强心针来维持生命。
“父亲心跳停止时,电击让他从床上弹起来,非常痛苦。”
陈小鲁问:“能不能不抢救了?”
医生说:“你说了算吗?你们敢吗?”
当时,陈小鲁沉默了,他不敢作这个决定。
“这成了我一辈子最后悔的事情。”

开国上将张爱萍的夫人李又兰,
了解罗点点和陈小鲁倡导的“尊严死”后,
欣然填写了生前预嘱,申明放弃临终抢救:
“今后如当我病情危及生命时,
千万不要用生命支持疗法抢救,
如插各种管子及心肺功能启动等,
必要时可给予安眠、止痛,
让我安详、自然、无痛苦走完人生的旅程。”
2012年,李又兰病重入院,
家属和医生谨遵其生前预嘱,
没有进行过度地创伤性抢救,
李又兰昏迷半日后飘然仙逝,
身体完好而又神色安宁,家人伤痛之余也颇感欣慰。
“李又兰阿姨是被生前预嘱帮到的第一人。”罗点点很感动。


5

经济学人发布的《2015年度死亡质量指数》:
英国位居全球第一,中国大陆排名第71。
何谓死亡质量?就是指病患的最后生活质量。
英国为什么会这么高呢?
当面对不可逆转、药石无效的绝症时,
英国医生一般建议和采取的是缓和治疗。
何谓缓和治疗?
“就是当一个人身患绝症,
任何治疗都无法阻止这一过程时,
便采取缓和疗法来减缓病痛症状,
提升病人的心理和精神状态,
让生命的最后一程走得完满有尊严。”
缓和医疗有三条核心原则:
1、承认死亡是一种正常过程;
2、既不加速也不延后死亡;
3、提供解除临终痛苦和不适的办法。
英国建立了不少缓和医疗机构或病房,
当患者所罹患的疾病已经无法治愈时,
缓和医疗的人性化照顾被视为理所当然的基本人权。
这时,医生除了“提供解除临终痛苦和不适症状的办法”外,
还会向患者家属提出多项建议和要求:
1、要多抽时间陪病人度过最后时刻。
2、要让病人说出希望在什么地方离世。
3、听病人谈人生,记录他们的音容笑貌。
4、协助病人弥补人生的种种遗憾。
5、帮他们回顾人生,肯定他们过去的成就。
…………
肝癌晚期老太太维多利亚问:“我可以去旅游吗?”
医生亨利回答:“当然可以啊!”
于是维多利亚便去了向往已久的地方。


6

中国的死亡质量为什么这么低呢?
一是治疗不足。
“生病了缺钱就医,只有苦苦等死。”
二是过度治疗。
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仍在接受创伤性治疗。
尤其是后者,最让人遭罪。
北京军区总医院原肿瘤科主任刘端祺,
从医40年至少经手了2000例死亡病例。
“钱不要紧,你一定要把人救回来。”
“哪怕有1%的希望,您也要用100%的努力。”
每天,他都会遭遇这样的请求。
他点着头,但心里却在感叹:
“这样的抢救其实有什么意义呢!”
在那些癌症病人的最后时刻,
刘端祺经常听到各种抱怨:
“我只有初中文化,现在才琢磨过来,
原来这说明书上的有效率不是治愈率。
为治病卖了房,现在还是住原来的房子,
可房主不是我了,每月都给人家交房租……”


还有病人说:“就像电视剧,
每一集演完,都告诉我们,
不要走开,下一集更精彩。
但直到最后一集我们才知道,
尽管主角很想活,但还是死了。”
病人不但受尽了罪,还花了很多冤枉钱。
数据显示,中国人一生75%的医疗费用,花在了最后的无效治疗上。
有时,刘端祺会直接对癌症晚期病人说:
“买张船票去全球旅行吧。”
结果病人家属投诉他。
没多久,病人卖了房来住院了。
又没多久,病床换上新床单,人离世了。
整个医院,刘端祺最不愿去的就是ICU,
尽管那里陈设着最先进的设备。
“在那里,我分不清‘那是人,还是实验动物’。”
花那么多钱、受那么多罪,
难道就是为了插满管子死在ICU病房吗?


7

穆尤睿做梦都没想到,
自己的文章会在美国造成如此大的影响。
这篇文章让许多美国人开始反思:
“我该选择怎样的死亡方式?”
美国人约翰逊看完这篇文章后,
立即给守在岳母病床前的太太打电话:
“现在才知道,对于临终者,
最大的人道是避免不适当的过度治疗。
不要再抢救了,让老人家安静离开吧!”
太太最终同意了这个建议。
第二天,老人安详地离开了人间。
这件事,也让约翰逊自己深受启发:
“我先把自己对待死亡的态度写下来。
将来若是神智清楚,就算这是座右铭;
如果神智不清了,就把这个算作遗嘱。”


于是,约翰逊写下了三条“生前预嘱”:
1、如果遇上绝症,生活品质远远高于延长生命。我更愿意用有限的日子,多陪陪亲人,多回忆往事,把想做但一直没做的事尽量做一些。
2、遇到天灾人祸,而医生回天乏术时,不要再进行无谓的抢救。
3、没有生病时,珍惜健康,珍惜亲情,多陪陪父母、妻子和孩子。
随后,约翰逊拨通电话,向穆尤睿征求意见。
穆尤睿回答:“这是最好的死亡处方。”
当我们无可避免地走向死亡时,
是像约翰逊一样追求死亡质量,
还是用机器来维持毫无质量的植物状态?
英国人大多选择了前者,
中国人大多选择了后者。


8

这是上海“丽莎大夫”讲述的一件普通事,
之所以说普通,
是因为这样的事每天都在各大医院发生——
一个80岁老人,因为脑出血入院。
家属说:“不论如何,一定要让他活着!”
4个钟头的全力抢救后,他活了下来。
不过气管被切开,喉部被打了个洞,
那里有一根粗长的管子连向呼吸机。
偶尔,他清醒过来,痛苦地睁开眼。
这时候,他的家属就会格外激动,
拉着我的手说:“谢谢你们拯救了他。”
家人轮流昼夜陪护他,
目不转睛地盯着监护仪上的数字,
每看到一点变化,就会立即跑来找我。
后来,他肿了起来,头部像是吹大的气球,
更糟糕的是,他的气道出血不止,
这使他需要更加频繁地清理气道。
每次抽吸时,护士用一根长管伸进他的鼻腔。
只见血块和血性分泌物被吸出来。
这个过程很痛苦,只见他皱着眉,
拼命地想躲开伸进去的管子。
每当这时,他孙女总低着头,不敢去看。
可每天反复地清理,却还能抽吸出很多。
我问家属:“拖下去还是放弃?”
而他们,仍表示要坚持到底。
孙女说:“他死了,我就没有爷爷了。”


治疗越来越无奈,他清醒的时间更短了。
而仅剩的清醒时间,也被抽吸、扎针无情地占据。
他的死期将至,我心里如白纸黑字般明晰。
便对他孙女说:“你在床头放点薰衣草吧。”
她连声说:“好。我们不懂,听你的。”
第二天查房,只觉芳香扑鼻。
他的枕边,躺着一大束薰衣草。
他静静地躺着,神情柔和了许多。
十天后,他死了。
他死的时候,肤色变成了半透明,
针眼、插管遍布全身。
面部水肿,已经不见原来模样。
我问自己:如果他能表达,他愿意要这十天吗?
这十天里,他没有享受任何生命的权力,生命的意义何在?
让一个人这样多活十天,
就证明我们很爱很爱他吗?
我们的爱,就这样肤浅吗?


9

2005年,80出头的学者齐邦媛,
离开老屋住进了“养生村”,
在那里完成了记述家族历史的《巨流河》。
《巨流河》出版后好评如潮,获得多个奖项。
但时光无法阻止老去的齐邦媛,
她感觉“疲惫已淹至胸口”。
一天,作家简媜去看望齐邦媛。
两个人的对话,渐渐谈到死亡。
“我希望我死去时,是个读书人的样子。”
最后一刻仍然书卷在手,
最后一刻仍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优雅,
最后一刻眉宇间仍然保持一片清朗洁净,
以“读书人的样子”死去,
这是齐邦媛对自己的期许。
你呢?
如果你是绝症患者,
当死亡不可避免地来临时,
你期待以什么样的方式告别人世?
如果你是绝症患者家属,
你期待家人以什么样的方式告别人世?


不久前,浙江大学医学院博士陈作兵,
得知父亲身患恶性肿瘤晚期后,
没有选择让父亲在医院进行放疗化疗,
而是决定让父亲安享最后的人生——
和亲友告别,回到出生、长大的地方,
和做豆腐的、种地的乡亲聊天。
他度过了最后一个幸福的春节,
吃了最后一次团圆饭,7菜1汤。
他给孩子们包的红包从50元变成了200元,
还拍了一张又一张笑得像老菊花的全家福。 
…………
最后,父亲带着安详的微笑走了。
父亲走了,陈作兵手机却被打爆了,
“很多人指责和谩骂我不孝。”
面对谩骂、质疑,陈作兵说:
“如果时光重来,我还会这么做。”
尼采说:“不尊重死亡的人,不懂得敬畏生命。”
我们,至今还没学会如何“谢幕”!

来源:拾遗(shiyi201633)获授权转载

新媒体运营编辑 王程海伦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ID:finance_ifeng)
联系邮箱:finance_ifeng@163.com
喜欢此文,欢迎转发和赏赞支持财经君!
阅读 100000+6234 投诉
精选留言
写留言

1326
夕颜

真实的活着,真实的死去,顺其自然,不要强求最好。
3天前
1059
Echo

把死亡的权利还给人本身,从这点来看,人类终究还是在进步。
3天前
909
王春涛

赞同该做法,临终有尊严的离去,虽然亲人的离去我们也会很痛苦……
3天前
685
揭素忠

不管王权富贵,还是一介布衣,死亡是最伟大的平等!
3天前
547
酥锅

多年的环境、食品污染成果开始批量展现了,面对有限的医疗资源问题,理性文章开始完成舆论导向使命了。祝福你作者,你可一定要身体力行啊
3天前
460
喜鹊

尊重大自然规律是人性最好选择
2天前
380
吴皓

一种是有尊严优雅地老去,一种是生不如死的残喘,我宁愿选择前者
2天前
374
γ-β=α

可能和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有关系吧,好死不如赖活着
3天前
283
我来了

理智的选择与冷漠不孝不是一回事。
2天前
259
人在旅途

死时无痛苦就好
2天前
257
雪儿

有钱人的癌症患者把重生希望放在了手术刀上,当做再生父母
3天前
200
艾银乐

這真正是一篇振聋发聩的好文章。人本就最应该顺应自然,活得精彩,走得安祥。活得有价值,走得有尊严。至于涉及到至极之理,人是死不了的。遗弃的只是躯壳,又叫臭皮囊。而那个灭不了的灵,性是必然会有一个去处的:最简单的表达如基督教,是去天堂呢?还是下地狱。而在這个最壮重严肃的向题上,唯有佛陀的表述是最究竟,最准确的了。那便是有六道轮回和极乐世界。真的好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明暸此中奥妙,一息尚存,能够称念南無阿弥陀佛,方能感召大慈大悲伟大的佛陀亲自来接引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昨天
199
亞瑩

真好,选择自在的离开,因为有原始点医学,可以让自己明白身体出现不适应该如何处理,有传统文化知道病是怎么来的,又有佛法的修学,有智慧的生活,相信一定会轻安离开
2天前
179
平安董艾锋15838790223

哭着来到人间,应该要笑着离开。
昨天
178
自由飞翔

我奶奶,我外婆活了80+岁都自然死亡,死时一点痛苦都没有,我觉得这种死亡也是一种幸福
昨天
132
Zhou

中国关键在于医生啊!得知绝症知道,担心的是医生告诉你还有百分之五十或者百分之四十可能痊愈,而实际他是知道可能不大的。。。。后续不用我说了,这只是针对片面,不排除真有的可能!
昨天
130
杰少

比起在生命最后的时刻,用金钱购买痛苦,不断的给家庭增加负担,我更愿意安静的离开。
昨天
128
Alice du

看哭了,得体的离开而不要被世俗道德绑架,是一个很难做出的决定
昨天
116
有梦就去追

也要看啥病的,妈妈前几年得了子宫癌,小医院的医生说治不好,让买点好吃的陪陪她,我们去了郑州大医院做了手术,结果妈妈现在很健康,感谢那次我们做出的理智决策!让我们还能叫着妈妈,想她了,还可以吃她老人家做的包子!
昨天
114
范燕君

我妈病重时最后一口气央求我,不要再挽留救她,我束手无策,但尊重妈妈
昨天
104
泰山果

我赞同,有尊言的死去。
昨天
101
狂飚

这文章很有道理,希望国人看后能逐步转变观念
昨天
100
莫妍

有时候,我们要求无论如何都要抢救病危的亲人,只是为了我们自己心里坦然。
昨天
95
Adc云端一只猫

一旦无法回避,不如安然离去。
昨天
91
竹叶青青

看了此文,受到启发,人们在去留的问题上,要有新关念,人活的有质量,去也要有尊严,平静的去,没有痛苦,没有折磨,顺其自然,现在家里人的认为抢救就是尽孝,其实不然,与其抢救留不下的生命,钱花完了,人也留不下,家里人举债累累,或是让活着的人没钱生活,这样有意义吗?人要哭着来,笑着走这才是人道!
昨天
83
清·晨

作者您好,谢谢您让我接触到了新的观念。但是家属们之所以会选择尽力抢救,不正是因为抱着能好转的希望吗?如果能好转 甚至可以离开医院就有更多时间做有意义的事了啊。没有人能确信“这次抢救”就是“临终抢救”吧。所以是否接受所谓的“临终治疗”与“死亡质量”的好坏没有必然联系吧?
昨天
81
狡猾的飞天德

其实,在中国最大的问题是没钱治病……
昨天
73
梓潼.淼

尊重生命   尊重死亡
昨天
63
得道天助 心静神安

是啊,临终关怀很重要。中国没有立法允许“安乐死”,但器官已衰竭,抢救有何用? 死亡升天堂,应尊重!
昨天
60
淡泊恬静

我们,要学会如何“谢幕”!优雅的活着,有尊严的离去。
昨天
58
碧颜

患者有权选择死完的权力
昨天
58
柚子

有尊严地老去,我们可以这样选择。但面对我们的家人、亲人时,我们希望他她健康长寿!
2天前
57
沙蝎罗

现在说的大义凛然,其实到了关键那一步,都想活下来
昨天
55
闲云野鹤

生老病死,自然规律!
昨天
55
云13609173453

这篇文章说的太好了
昨天
50
善解人意

看病人的病情决定,顺其自然最好。
昨天
49
浅沫笑

想到八年前外公突然中风,陷入了昏迷,请了村里的医生到家里看,医生说,可以送医,抢求回来也是偏瘫,要24小时照料。也可以不送医,但也许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当时妈妈她们问了外公怎么办,外公摇摇头又点点头,意思是不要送医就在家里。那二十多天一家大小轮流陪着外公,跟他说话。完全可以看出外公虽说不了话但很开心,走的时候也很安祥。后来我还问我妈后悔没送医吗?妈妈说,这是外公自己选的,也是她希望的。
昨天
48
宁波考拉

选择有质量的最后时光,该吃吃该喝喝,所谓的死亡只是意识流的载体挂了,意识流是不会消亡的,
昨天
46
玫琳凯小丽老师

也许所有人看完之后都会选择有尊严的有质量的去享受死亡时光,但,都是我以为!子女及亲人的坚决治疗,是我不能没有爸爸,作者也是我以为这样的死法病人会很舒服,但是尊重病患的意愿才是尊重他,我表哥治疗了三年的胃癌,在最后一刻他还是想活着,想通过治疗获得希望,可以活下去
昨天
44
JPG

很多病人,身边人不理解,得了癌症你不给他(她)花钱动手术化疗,你将会成为他(她)们心里啥样的人!
昨天
43
小吾慧心

好好的谢幕,是对自己和大家的尊重。
昨天
42
谦受益

这是一篇中国人对死亡认识最全面的文章,值得每一位中国人都看看。
昨天
41
星星知我心

我的人生愿望是生活有质量,死亡有尊严
昨天
39
谷保东

面对死亡我无能为力,但我有选择死亡的能力,写好申请写好遗言幸福的死去。
昨天
37
宽默

人的生命是恒定的,顺其自然为好!
昨天
37
孤烟

这是我读过的最有意义的文章之一。
昨天
37
子诺

如何面对生死,对于现代社会的人来说仍然是个课题。 有些思想根深蒂固~很难改变! 开心的活着,不要辜负生命!据说,到最后,人们都会遗憾活着的时候未曾做过什么;而无暇后悔曾经做过什么。 国人在有些地方用力过猛,而在一些地方又本末倒置! 总之,希望我们的民族能够在思想上有所进步,希望人们不要跟自己较劲,轻松的过日子。
昨天
36
娟子

是的,选择有尊严的死去!我也留下遗嘱!
昨天
36
蓓蕾

生不由己,所以大都哭着来。死得作主,必要安详尊严去!
昨天
35
叶子

人固有一死。生命要的是质量,而不仅仅是时间。活着要有尊严,临终更要有尊严。
昨天
34
天籁之音

这篇文章确实很好,受益非浅,不管是官与民,贫与富不论你拥有多少东西,还是一无所有,死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一切顺其自然,对于临终者,最大的人道是避免不适当的过度治疗。减轻痛苦把死亡的权力交给本人吧!
昨天
33
三宝妈

人生难免一死,不论生死,我们都要有尊严,有尊严的活,有尊严的死。
昨天
32
初雪

趁没生病,赶紧出去玩。
昨天
32
南芳

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大爱无疆。
昨天
31
黄日平

有说古话说,人在生重大病的时候,有钱的拿钱抵命,没钱的拿命抵,看来现实还选择后者!
昨天
31
郝晨凯

人生无非生老病死,一趟开向死亡的列车,终点站的风景为何不能美丽些
昨天
31
木美

多有赞同 今天是母亲的一周年祭日 在心底里那份哀念无以言表 不管我们是何种身份都应该被尊重 有尊严的死去
昨天
30
何萧苒

与其痛苦的活着,不如优雅的逝去
昨天
29
松哥

好文章,希望多发表这种文章,特别是农村患者,往往是人财二空,给家属造成债台高筑。没有质量的生活真的没意义。
昨天
29
梁小锋

对生命的尊重,意义大于无脑的挽救
昨天
27


当人生谢幕那一刻。应该选择安静离开   可根据病人的意愿实施安乐
昨天
27
耿华东

我们国家和西方国家在医疗生死方面的认知程度还是:有很大差距。生的权力没有,应该把《最后》死的权力还给本人!!!
昨天
26
月亮

活着也是为了给家人留有念想,有些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例子,也许更痛苦的是他们父母
昨天
25
阿兴

我赞同你的观点,说出心理话……
昨天
25
云中马钟娅婷

我们敬畏生命!也希望,也需要安详地有尊严地离开这个世界!
昨天
24
榔人

这样好,赞成!可医院不就垮了,医生不就失业了吗?
昨天
24
虫儿飞

我觉得心愿已了,不在有遗憾留在世界,离去也是种解脱!
昨天
22
熙臻

生与死,爱与恨,老师与终结从来都是矛盾而统一相对共同存在的,可无知无识的生看起来很容易,不得不面对的死却难以面对
昨天
20
郭德隆

非常赞同该文。前不久我一个从小一起长大的老同学病故就是非常痛苦地死去,我将告诉家人如果有那么的一天请给我尊严孝顺就是不给我增添折磨和痛苦。在此向编者敬禮致謝了!
昨天
20
舍得

好文章,希望更多的人看到,并改变一下传统思维。
昨天
19
兵爽

好文章,转发到我所有群里,给朋友们看看
昨天
18
东方绝偌

当我们哭着来到这个世界 享受了那么多的美好 笑着离开本应该理所当然 可有几人能做到 支持!
昨天
有爱,就有奇迹!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0 11:3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
宋女士 发表于 2016-12-20 11:03
是什么,亲情,难以割舍!但是我还是希望有尊严的离去,我赞同也支持无痛苦的老去。

我也会选择有尊严的离开!
有爱,就有奇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隐私服务条款|小黑屋|手机版|91奇迹 ( 京ICP备2020048145号-6 )

GMT+8, 2024-12-25 00:40 , Processed in 0.05473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