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允许我保留自己的大坑,现在最新的情况和经验分享,然后我要抓紧补上延误的工作。
2008年8月19日
我爸爸做过2次纤支镜,一次是6月上旬在地方医院做的,没有发现癌细胞;还有一次是7月初在深圳做的,因为当时我父亲出血比较多,医生没有取到活检,刷片发现了癌细胞,没有分型。最后一次做了一个多小时,我爸爸走着进去,被轮椅推出来,出来后老泪纵横。我当时还对着他笑,当作没看到他的眼泪,可是我心里对自己说,我们以后再也不会做纤支镜,没有病理我也认了。
8月18日的问诊中,我最大的收获是两个专家均提出应该对发现癌细胞的玻片进行会诊。管教授说,深圳医院的陈教授就是原来中大过去的老教授,建议我请他再看一次;徐教授提出我借出玻片到中大来看看。两位专家听了我陈述过程,都认为如果病人实在痛苦,就不要再进行创伤性检查了。
8月19日,我上午在这里挖了堆大坑,处理了积压的工作,下午就去爸爸做放疗的医院了。
我直奔病理科,到了门口,告诉值班员,我要找陈教授,小姑娘告诉我在最里面的房间。我的心开始狂跳,我居然这么容易就找到了他?我原来还担心他正巧不上班,担心他不肯见,现在就这么容易见到了?
在这里我要说,继管教授之后,我幸运的第二次遇到了一位妙手仁心的好医生。
陈教授告诉我,我爸爸原来的报告就是他出的,从严格的意义上,只能给出发现癌细胞的报告,而不能给出分型结论。但重新看后,他可以告诉我,很大程度上是小细胞癌,之所以不能给出100%的结论是因为不是活检玻片,没有免疫组对照试验结果,所以,只能从细胞形态上判断,而这种判断是不充分的。没有发现腺腔,可以排除不是腺癌。
走出医院,我百味杂陈,发现了病理,对化疗无疑有帮助,我该高兴?而是这么一种恶性大的癌,或许我该哭泣?事实上,我面无表情的回到公司,很平静的处理了剩下的工作。
经验:
玻片的会诊真的很重要,技术含量高,主观因素大,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场景下,会给出不同程度的建议;
问题:
我今天拿到的结论准确率到底高不高,作为化疗的依据是否充分?会不会误导治疗的方向?当时教授的态度是蛮肯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