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化验单?
手术、化疗、放疗前后均需进行各种常规检查。其中指标的异常会影响到这些治疗措施的进行。但很多病人与家属拿到化验单后不懂,感到很困惑、现就一些常规化验项目的临床意义作一简要说明,仅供参考:
一、血常规
1、 血红蛋白(HB)
(正常参考值)
男:120—160G/L (12.0—16.0g/dl);
女:110—150G/L (11.0—15.0g/dl);
(临床意义)
增高:有生理性或病理性
减少:可反映贫血的程度。病人的营养状况不佳、手术后失血过多、化疗后的骨髓抑制等均可出现。
2、 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参考值)
男:(4.0—5.5)X1012/L (400万—550万/mm3);
女:(3.5—5.0)X1012/L (350万—500万/mm3);
(临床意义)
诊断各种贫血及红细胞增多症。
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心病、肺气肿、高原缺氧。
减少:手术后失血过多、化放疗后引起的红细胞减少、其它情况引起的贫血、血液稀释等。
3.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参考值)
(4—10)X109 /L (4000—10000/mm3)
(临床意义)
增高:急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亚性肿瘤及白血病等。
4、 胞分类计数(DC)
A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N)
(临床意义)
增多:急长细菌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或血细胞破坏、急性失血、包性中毒、白血病及恶性肿瘤。
减少:放射线或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病毒性感染、伤寒、某些血液病、身身免疫性疾病、脾功能亢进等。
B中性杆状核粒细胞(N)
(正常参考值)
0.01—0.05(1%—5%)。
(临床意义)
用于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和判断感染轻重程度等。
C 嗜酸性粒细胞(E)
(正常参考值)
0.05—0.05 (0.5%—5%)。
(临床意义)
增高:常风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某些皮肤病及血液病等。
减少:见于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时、大手术病情严重及传染病、伤寒、副伤寒等病患者。
D 嗜碱性粒细胞 (B)
(正常参考值)
0—0.01(0—1%)
(临床意义)
增多:觉于慢性料细胞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某些转移癌。
减少:临床意义不大。
2、淋巴细胞(L)
(正常参考值)
0.25—0.35(25%—35%)。
(临床意义)
增多:某些病毒或细菌所致的传染病,觉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某些慢性感染,如结核病恢复期限及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淋巴肉瘤等。
减少:接触放射线及应用皮质激素之后。
3、单核细胞(M)
(正常参考值)
0.03—0.08%(3%—8%)
(临床意义)
增多:亚急性细菌性内膜炎、急性感染的恢复期、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减少:临床意义不大。
5、血小板计数 (PLT)
(正常参考值)
(100—300)X109 /L (100—300)X103/mm3
(临床意义)
增高:如物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脾切除术后可增高。
减少: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障、急性白血病、伤寒、脾功能亢进行体外循环时、化学药物中毒。某些化疗药物或放疗可引起血小板减少。
6、凝血时间(GT)
(正常参考值)
4—12分钟 (玻璃试管法)
(临床意义)
延长:见于血友病、严重的肝损害、阻塞性黄疸、新生儿出血等。
7、凝血酶原时间(PT)
(正常参考值)
12—15秒
(临床意义)
延长:见于先天性凝血酶原减少病。胃肠道紊乱致维生素K吸收减少、肝脏病、阻塞星黄疸等。
二、血糖(CLU) 3.9—5.6毫摩尔/升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糖尿病、垂体前叶及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或腺瘤、脑震荡、脑瘤、脑出血等。
降低:见于胰岛细胞瘤或腺瘤、口服降糖药物过量、呆小症、粘液性水肿、肝病、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等。
三、黄疸指数(II)
(正常参考值)
4至6单位
(临床意义)
增高到7—15单位为隐性黄疸,15单位以上临床上常可显示黄疸。
四、总胆固醇厚(TC)
(正常参考值)
2.83—6.00毫摩尔/升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动脉样硬化、粮尿病、肾病综合症、甲状腺功能减退、胆道阻塞、妊娠等。
降低: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长期营养不良、肝变硬等。
五、甘油三脂
(正常参考值)
0.23—1.24毫摩尔/升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急性胰腺炎、胆石症、胆囊炎、总胆管阻塞、肠梗塞、胰腺外伤、腹膜炎、流行性腮腺炎等。
六、淀粉西酶
(正常参考值)
索氏法:40—180单位;文氏法:8-64单位
(临床意义)
增高见于急性胰腺炎、胆石症、胆囊炎、总胆管阻塞、肠梗塞、胰腺外伤、腹膜炎、流行性腮腺炎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