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检查才能算是正确的检查,对于肺癌治疗过程中的检查没有任何标准明确的定义所以在这里我也只能粗浅的谈一谈我的认识。大家都知道癌症患者病情进展的标志有三个肿瘤标志物、体感、影像学。其中影像学被定义为金标准。这样定义是有依据的,因为对于肿瘤标志物而言将近三分之二的患者是不敏感的所以不能拿来作为耐药依据,体感也是如此,有些患者尤其是周围型肺癌患者因为不涉及肺门等位置的压迫往往涨到很大才能出现体感不适的症状,但影像学不同于前两种,通过检查能直观的看到病灶变化从而确定病情变化情况所以被定义为金标准。但影像学也有它的局限性。下面我就谈一谈如何通过这三个标准判断病情变化。 判断肿瘤标志物是否敏感是要通过对比影像学来判断时机为治疗的耐药进展期,通过影像学和肿瘤标志物的检查同进退来判断肿标是否敏感,肿标敏感患者肿标表达一般早于影像学肿瘤进展。 其次是体感,一般肺癌常见为咳嗽、咳痰(粘液状白痰)、咳血、癌热,骨转移患者表现为疼痛加剧等问题,本身有加重或者本身没有发生了都可以从体感上判断肿瘤进展。但是要和某些情况区分例如肺癌在冬天易发的季节性咳嗽。 最后是影像学判断这个最直观,能从中判断出肿瘤大小的变化情况。个人觉得对于影像学检查要灵活使用,不要局限于必须几个月复查一次,而是在需要的时候就做,下面详细表述一下 对于化疗如果是标准的一线方案建议化疗两次复查一次影像学,如果是二线或者二线之后的方案为了明确药物效果可以考虑首次化疗后复查影像学,如果在化疗期间体感表现严重的情况下建议直接复查影像学可能是耐药引起的。 靶向治疗不论是一线用药或者耐药更换新的靶向药物,如果有体感减轻表现建议吃一个月复查,如果在这个期间内体感加重建议直接复查确定药物效果,如果没有体感改善或者本身患者没有体感建议吃一个月复查影像学确诊。对于靶向药而言一旦确定有效会有一个相对的稳定期(稳定期可以参照药物临床的PFS),这个时间内可以适当拉大影像学检查的时间,例如在靶向稳定期可以考虑拉大到一个季度甚至更长的时间复查一次影像学,但是其它监测的项目不受影像学检查的影响例如在服用卡博替尼期间定期监测D二聚体。稳定期之后靶向药出现耐药的几率增高在这个时期建议缩短影像学复查的时间,有体感表现的可以通过体感表现的情况调整复查时间,但也应至少每季度坐一次影像学复查。如果无体感患者建议在这个时期内至少两月复查一次影像学,如果在这个时期出现体感问题则直接去复查影像学确定肿瘤情况。对于某些特殊情况则特殊对待例如会产生间质性肺炎的药物和合并其它病症的情况如肺大泡,肺气肿,支气管扩张,肺栓塞等情况则再需要时不必遵循原则直接做。 最后说说放疗,放疗的影像学检查不同于其它治疗方式,放疗病灶的过程中可能会伴随着水肿加重、病灶膨大等所以不能在检测期间发现肿瘤水肿加重或者肿瘤继续膨胀就断言说放疗无效,对于精准放疗建议在放疗后一月内复查影像学,对比治疗前,对于普放因为放疗战线长建议在放疗接近尾声时复查一次影像学,放疗结束后一月复查影像学与放疗前做三次对比确定有效性,当然如果有体感患者放疗期间可以不检测通过体感判断有效性,等放疗一月后复查影像学对比放疗前的影像对比放疗有效性。 以上为个人浅见仅供参考,特殊情况还得特殊对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