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免疫治疗
B:说说PD-1药物联用的问题。这几年大家尝试了非常多的免疫联用,但实话实说,绝大多数都失败了,您觉得问题出在哪里?
C: 原因很多,但最基本的原因,还是缺乏很好的基础科研。
“联用”这个概念一开始就被滥用了。我今年初的时候,组织了一个专门讨论肿瘤免疫联用的国际会议(Keystone Symposium)。在会场上,我的开场白就是:“我不喜欢免疫联用(I am not a fan of combination)。”大家都呆住了,问那你为什么搞这个会?我就跟大家讲,虽然大家都在讲免疫药物联用,但我认为科研水平还远远不够,这个会议的目的就是请大家来讨论科学问题的。
在我看来,两药联用必须有一个很好的生物学理由,如果两药联用的效果,不能够超过每个单药轮流使用的效果,也就是说1+1不能大于2的话,为什么联用? 1+1=2的情况下意义已经不大,因为大可以两个药先后使用,不必联用。现在更糟糕的是,有些药联用后效果没有协同,副作用反而是1+1大于2,这样还有什么意义呢?
现在还有一个更坏的趋势是把抗PD-1/PD-L1药物和另外一个无效的药联用。这个根本逻辑上就是有问题的。由于其中一个药单独使用无效,如果联用失败,你根本无法判断是药物本身问题还是联用机理问题,盲目性非常大。我觉得,联用之前,每个药物本身都至少得有些效果,否则联用没有意义。但很遗憾,现在有大量这种“抗PD-1/PD-L1药+无效药”的联合研究。
药物联用必须是有标准的,现在很多联用并没有相关研究作为基础,有些公司仅仅因为手头正好有某个药,就开始拿来和抗PD-1/PD-L1做联用,期待出现奇迹。这种研究我叫它“有啥用啥型研究”,而不是“啥好用啥型研究”。这种做法是在浪费资源,也耽误了病人的治疗,是非常不好的趋势。
我两个月前去FDA审批肿瘤药物的中心做讲座, 他们说现在已经收到2500个左右联用药物的申请!问我该怎么办?我当时就开玩笑地讲:我有办法!只要你确定告诉我想批多少,我就告诉你应该用什么相应的标准去筛选。标准越严格,符合要求的试验就越少。真正把我的标准一条条加上去,最后你的工作量肯定变小。
B:免疫治疗的有效率还不够高,大家都在寻找好的生物标记物(biomarker),包括您参与发现的B7-H1(PD-L1)。那生物标记物目前对临床的意义到底如何?我看君实药物上市也并没有用生物标记物。
C: 很好的问题,我们发明PD-L1组化染色,并不是作为生物标记物,而是为了研究它在肿瘤中的免疫机理。由于PD-L1在肿瘤不同部位表达差异很大,因此作为标记物是有挑战的。我们当年研究可以使用很大块的组织切片,所以可以得到好的结果,但在临床应用时往往只能靠穿刺,组织很小,所以准确性有所下降。
尽管如此,很多药厂还是作为生物标记物去开发了,有些肿瘤上效果还可以,但不够完美。PD-L1等方法作为临床生物标记物,很多基础研究还是不到位的,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药厂没有在这方面下功夫。希望有实力的药厂和研究机构可以投入更多精力开发新的更好的生物标记物,更好地筛选能从治疗中获益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