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奇迹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2064|回复: 13

学中医,记录点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22 22:3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陕西西安
本帖最后由 太白红杉 于 2015-4-22 22:43 编辑

<<孙桂芝辩证十五种恶性肿瘤临床实录>>之肺癌

辩证分型选方
1,热毒伤阴
热毒内盛,灼伤阴液。
干咳少痰,痰少而黏,不易咳出,或痰中带血。
心烦不眠,低热盗汗,口干便燥,咽干声哑,舌红太薄黄。脉细数。
治予滋阴清热、解毒抗癌。
方用清燥救肺汤或百合固金汤,合千金苇茎汤化裁。
2,气虚痰阻
脾肺气虚,痰湿内阻。
痰重痰多。胸闷纳呆,神疲乏力,腹胀便溏,四肢沉重。舌胖淡苔白腻。脉滑或滑数。
治予益气化痰、解毒抗癌。
方用参苓白术散或黄芪健中汤化裁。
3,气阴两虚
肺气亏虚,阴液不足。
神疲乏力,活动气短,动则汗出,咳痰黏少,口干咽燥。
排便无力,溏秘不调。舌淡胖而干,或舌嫩红而润,苔薄黄或剥脱。脉沉细涩。
治予补肺益气,润肺养阴。
方用黄芪健中汤、百合固金汤或清燥救肺汤化裁。
4,肺肾双亏
肺病及肾,肺肾两亏。
咳嗽气短,动则喘促。胸闷腹胀,面色苍白,腰膝酸软,身倦乏力。
咳痰无力,肢凉畏寒。自汗,便溏,舌淡胖,苔白或白腻,脉沉细无力。
治予补肺益肾、解毒抗癌。
方用麦味地黄丸或参芪地黄汤化裁。
有爱,就有奇迹!
 楼主| 发表于 2015-4-22 22:4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陕西西安
<<孙桂芝辩证十五种恶性肿瘤临床实录>>之肺癌

常用方剂解析
孙师临床治疗肺癌,根据中晚期肺癌常见临床证候,常选用千金苇茎汤、清燥救肺汤和百合固金汤。
三方效用各不相同,故可根据肺癌病证之特点不同而分别辩证施用,随证加减。

1,千金苇茎汤
源于唐孙思邈 “备急千金要方·卷17”。
由苇茎、薏苡仁、桃仁、冬瓜子四味药组成。具有清肺化痰、逐瘀排脓之功效。后世医家常用此方治疗“肺痈”。
由于鳞癌、小细胞癌均易出现组织坏死、脱落,抑或表面附着污秽苔,形似“疮疡”;而各病理类型的肿块均质地较为脆硬或糟腐,触碰易出血。
从中医角度来看,都属于热度炽盛、腐血败肉所致。因热毒内盛,持续凝练津液而成肿块,故其不断增大;同时由于热腐肉败、肉质脆腐,故肿块易溃烂而出血或触碰出血。此外,《难经·五十六难》中曾明确记载,“肺之积,名曰息贲。。。久不已,令人洒淅寒热,喘咳,发肺壅”,故肺内肿块增大至一定程度时可阻塞气道,合并阻塞性肺炎、肺不张,或经放疗后出现放射性肺炎,故以千金苇茎汤治之,甚为合拍。由于肺内肿块本身脆腐易出血,故常弃用桃仁,以防动血。
千金苇茎汤中苇茎、薏苡仁、冬瓜子三药均属气轻味薄之品,“气”轻清则易升,故归肺经而发挥效用;“味”轻清则爽口而不厌恶人之感受,病人易于接受,且不会伤及脾胃。就组方原理来说,苇茎甘寒轻清上浮,善清肺热,《本经逢源》称其“专于利窍,善治肺痈、吐脓血臭痰”,为治疗肺痈之常用品
;而瓜瓣可清热化痰、利湿排脓,气清则升,可助肺气清宣,又味淡而可下渗除湿,故能清上彻下、肃痰降浊,与苇茎配合可清宣肺壅、涤痰排脓;薏苡仁甘淡而微寒,上清肺热而搜络剔脓,下渗肠胃而除湿,并可扶助脾胃之健运。经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薏苡仁油(康莱特注射液)”尚可用于原发非小细胞癌的治疗,故属祛邪而不伤正之佳品。
目前已有试验研究表明,不同浓度的千金苇茎汤水提取物可显著提高人肺小细胞癌H446细胞的凋亡率,提升PCNA(增殖细胞核抗原)、caspase-3 RNA水平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并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提示其可有效促进H446细胞凋亡,抑制其转移。在临床应用研究中亦证实,千金苇茎汤对放射性肺炎确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千金苇茎汤的基础上伍以金荞麦,助千金苇茎汤化痈排脓,并可辅助脾胃、除湿气。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化痰、通络排脓之效。金荞麦性凉而味辛、微苦涩,有清热解毒、祛瘀排脓、健脾利湿之功效。曾有报道,金荞麦干燥根提取的单宁类化合物“威麦宁”可通过降低小鼠lewis肺癌细胞CyclinD1的表达,将肿瘤细胞阻滞与G0/G1期,使其不进入S期进行DNA复制,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而金荞麦的抗瘤成分Fr4在400mg/kg剂量时可下调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而抑制小鼠lewis肺癌浸润侵袭。因此,千金苇茎汤配伍金荞麦不仅可清热化痰、通络排脓,并具有明确的抗肺癌作用。

2,清燥救肺汤
清燥救肺汤源自清代喻嘉言的《医门法律·伤燥门》,由石膏、桑叶、阿胶、麦门冬、胡麻仁、人参、枇杷叶、杏仁、甘草等药物组成。具有清肺润燥之作用。方中人参、麦门冬、甘草是《金匮要略》中“麦门冬汤”的主药,功能生津润肺、补脾益肺、培土生金,主治肺津亏虚、气阴不足而内燥的“肺痿”之证,再加石膏清泄肺火,桑叶宣肺润燥,杏仁、枇杷叶肃肺降气、止咳化痰,阿胶养阴补肺,全方具有滋补润燥、益气养阴、清热祛邪之作用,属扶正祛邪之品。
由于肺癌常见气阴两亏之证,且病因多源自燥热之邪,而肺为娇脏,不耐寒热,故燥热伤肺,不仅损及津液,亦致肺气亏虚,进而肺失宣肃,津液失布,肺失濡润滋养,出现口鼻、咽腔干燥,干咳无痰,或痰少难咳,易于咳血等症。加之鳞癌、小细胞癌常用放射疗法,易于损耗津液,故多用清燥救肺汤随证治之。
临床研究表明,清燥救肺汤防止放射性肺炎确有良效。而方中一些药物,如阿胶,有研究报道表明其可抑制肺癌PG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并诱导其凋亡,人参皂苷元20(S)-原人参二醇对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和荷瘤裸小鼠肿瘤的生长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这些研究表明运用清燥救肺汤防治肺癌不仅有中医理论基础,尚有现代药理学基础,故而临床应用疗效显著。

3,百合固金汤
百合固金汤源自明代周之干的《慎斋遗书·卷7》。
由百合、熟地黄、麦冬、芍药、当归、贝母、生甘草、玄参、桔梗组成。方中百合、生地、熟地黄滋阴补肺益肾、凉血止血,共为君药;麦冬、川贝养阴润肺、化痰止咳,同为臣药;玄参养阴凉血、清肺降火,当归、白芍养血益阴,桔梗祛痰止咳,均为佐药;甘草居中调和,是为使药。诸药合用,具有养阴清热、凉血止血、润肺止咳之功效,可用于肺肾阴亏,虚火上炎,咳血者并效。
于病理形态上讲,肺腺癌肿物多呈息肉样或桑葚,瘤体血运供应丰富,表面多呈绛红色,含有较多毛细血管网,活检或刷检时易出血,早期易出现血道转移。从中医的角度去理解,属阴虚血热症。因其“血热”,故瘤色红绛,而血液运行疾急,肿瘤细胞易脱落而随血流窜而转移,故适宜以百合固金汤类方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养阴涵养。
由于肺鳞癌和小细胞的“热毒炽盛”证亦可随病情进展,出现伤阴而转化为阴虚血热证,故百合固金汤亦可用于鳞癌与小细胞癌阴虚血热的治疗。
研究表明,百合固金汤配合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癌对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毒副反应作用明显,是中西医结合配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积极Ⅲ有效的方法;百合固金汤联合放射治疗亦能提高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率,明显降低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肺炎的发病率。

4,黄芪加苏木配伍
除上述方剂之外,还常用黄芪、苏木配伍治疗肺癌。
因为肺癌晚期患者不仅有热毒伤阴,尚有肺气亏虚之证,多见气因两亏。故根据“培土生金”理论,可选黄芪作为补肺益气、培土生金、益卫固表之要药,可增强患者体力,提高免疫力,防止外邪侵袭。
苏木则具有活血化瘀、消肿定痛之作用。《日华子本草》认为苏木可“排脓止痛,消痈肿”,《绀珠经》中说:“其用有二:破疮疡死血,非此无功;除产后败血,有此立验。”可见,苏木实为治疗“疮疡死血”之要药。黄芪与苏木配伍,可起到益气活血、拖毒消痈、破疮疡死血之功效,治疗肺癌晚期气虚血瘀、血腐肉败、死肉不去而新肉难生者,正可谓切当。
研究表明,黄芪配苏木可调节lewis肺癌小鼠脾脏调节性T细胞(Treg)及相关调控分子的表达,改善其体内存在的免疫耐受状态,并且在淋巴组织和肿瘤微环境中都表现出相同调节作用;还可提高荷瘤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11c、CD80、CD86的表达,提高机体免疫力,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因此,黄芪、苏木配伍,可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力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从而抑制其复发、转移。
有爱,就有奇迹!
 楼主| 发表于 2015-4-22 22:4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陕西西安
<<孙桂芝辩证十五种恶性肿瘤临床实录>>之肺癌

小细胞癌防复发转移
小细胞肺癌是分化差的癌,病理类型包括燕麦细胞型、中间细胞型和复合燕麦细胞型,恶性程度较高,生物学行为恶劣,预后凶险。如不治疗,病人可在自诊断日起的2-4个月内死亡。支气管镜下常表现为支气管黏膜凹凸不平,表面污浊,组织脆,触之易出血,故亦属热毒壅盛、腐血败肉、迫血妄行之列。但是,放射线对小细胞癌有较强的杀伤作用,化疗也有高反应性,故小细胞癌在身体允许的条件下积极进行放化疗以控制病情,同时予以中草药缓解放化疗期间出现的恶心呕吐、纳差等消化道症状,以及对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等毒副反应加以适当调理,理气和胃、健脾益肾、益气养血、填精生髓,增强抵抗力和耐受力;于放化疗完成后,则应继续予以益气养阴、扶正祛邪,防止其复发、转移。
根据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统计数字表明,该院253例完成综合治疗的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局限期中位生存期为27个月,广泛期中位生存期为15个月;局限期1年、3年、5年生存率为88.3%、40.2%、31.2%,广泛期1年、3年、5年生存率为62.9%、22%、8.8%。因此,尽管小细胞肺癌对放化疗较为敏感,西医近期疗效较好,但不能由此而忽视后期的中药调理,中药调理对小细胞肺癌的复发、转移可起到“固本防变”之作用,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有爱,就有奇迹!
 楼主| 发表于 2015-4-22 22:45: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陕西西安
<<孙桂芝辩证十五种恶性肿瘤临床实录>>之肺癌

例4:右肺小细胞癌放化疗后

1)2010年1月25日,初诊
患者李某,男,63岁,北京人。右肺上叶占位发现2个月,穿刺病理示:小细胞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心包积液。化疗1周期(VP-16 + DDP)后。拟行第2周期化疗。舌红,苔薄黄,脉沉细。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处方如下:
橘皮9g     竹茹9g     清半夏9g   枇杷叶15g
浮萍12g    灵芝15g    补骨脂9g   生黄芪30g
紫草根10g  太子参15g  炒白术15g  茯苓15g
代赭石15g  鸡内金30g  生麦芽30g  透骨草15g
芦根30g    冬瓜仁10g  生苡仁15g  炒杜仲10g
百合30g    浙贝母10g  僵蚕9g     鼠妇10g
14付,水煎服,两天1剂。一付药煎汁400-500ml,每次服用100-125ml,每日早晚各服用1次。
参莲胶囊0.5g*300粒,每次口服3粒,每日3次,餐中服。
按:患者拟行第2周期化疗,故针对进一步的化疗用药,主要是防止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同时需要予以化疗增敏,防止耐药。方中橘皮竹茹汤加浮萍、补骨脂、黄芪、紫草根等以和胃止呕、放化疗增效减毒;加四君子和金麦代赭汤健脾益胃、消食化积、提升食欲;用千金苇茎汤加百合以益肺解毒;鼠妇、僵蚕通络散结;浙贝母化痰软坚;炒杜仲、透骨草益肾壮骨,防止骨转移。如服药无明显不适,可继续抄方服用2-3个月再来复诊。

2)2010年3月31日,二诊
右肺小细胞癌发现4个月;纵隔淋巴结转移。化疗3周期(VP-16 + DDP)后。现放疗中。病情好转,乏力,咳白痰,纳眠可,二便调,舌红,苔薄黄,脉细数。
处方如下:
生石膏30g   桑叶10g     枇杷叶15g   杏仁9g
太子参15g   芦根30g     生苡仁15g   鼠妇10g
生黄芪30g   何首乌15g  鸡血藤30g   阿胶珠20g
当归10g      浮萍12g     苏木6g         鳖甲10g
炮山甲6g     百合30g     金荞麦15g   三七5g
地龙6g        蛇舌草30g  炙甘草9g
14付,煎服法同前。成药继服。
按:放疗中,射线热毒灼伤阴液,故选用清燥救肺汤加百合、浮萍、苏木清肺养阴、减毒增效;千金苇茎汤加金荞麦解毒抗癌。

3)2010年7月26日,三诊
右肺小细胞癌发现8个月;纵隔淋巴结转移。化疗5周期(VP-16 + DDP)后,放疗28次已结束,正准备第6次化疗,方案同前。时有咳嗽,咽干咽痛,少痰,纳可,二便调,眠可,舌红,苔薄黄,脉沉细。
处方如下:
生黄芪30g   远志10g   太子参15g   炒白术15g
茯苓15g     当归10g   龙眼肉10g   何首乌15g
桑螵蛸10g   鸡血藤30g 阿胶珠20g   补骨脂9g
炮山甲6g    鳖甲10g   桔梗9g      枇杷叶15g
木蝴蝶5g    双花15g   蛇舌草30g   炙甘草9g
14付,煎服法同前。成药继续。
按:化疗最后一次,仍予益气养血、补骨生髓,防止化疗骨髓损伤,归脾汤加何首乌、桑螵蛸、鸡血藤、阿胶珠、补骨脂等治之,同时可以起到补骨壮骨、防止骨转移的作用。

4)2010年10月27日,四诊
右肺小细胞癌发现11个月;纵隔淋巴结转移。化疗6周期(VP-16 + DDP)后,放疗28次后。近期低热,体温37.5度左右,周身瘙痒,气短,时有咳嗽,纳可,眠可,二便调,舌红,苔黄,脉弦细。
处方如下:
   桑叶10g      枇杷叶15g     麦冬10g      沙参15g
生石膏30g     蛇舌草30g     百合30g      生地10g
  元参10g      川贝母9g       桔梗9g        芦根30g
鱼腥草15g     百部10g        双花15g      生苡仁15g
僵蚕9g          鼠妇10g        九香虫6g     炮山甲6g
鳖甲10g        浮萍12g        白鲜皮15g   地肤子10g
14付,煎服法同前。成药继续。
按:放化疗毕,出现地热,考虑为放射性肺炎所致;周身瘙痒,以“肺主皮毛”,肺热外蒸肌肤所致。故予清燥救肺汤加千金苇茎汤及鱼腥草、双花、浮萍、白鲜皮、地肤子等清热解毒、润肺救燥、祛风止痒。

5)2011年1月24日,五诊
右肺小细胞癌发现1年零2个月;纵隔淋巴结转移。化疗6周期(VP-16 + DDP)后,放疗28次后。近期复查肺CT同前。现咳嗽,白痰,无咳血,纳可,大便调,小便频,眠可,舌淡红,苔薄黄,脉沉细。
处方如下:
   百合10g      生地10g        元参10g       川贝母9g
浙贝母10g     桔梗9g          麦冬10g        芦根30g
     杏仁9g     生苡仁15g     冬瓜仁10g    生黄芪30g
紫草根10g     僵蚕9g          鼠妇10g        炮山甲6g
鹿角霜30g     灵芝15g        桃仁5g         蛇舌草30g
半枝莲30g     生甘草9g      地龙6g          浮萍12g
14付,煎服法同前。成药继续。
按:放化疗毕,放射性肺炎及皮疹好转,改以百合固金汤合千金苇茎汤加生黄芪、紫草根等益肺解毒,鼠妇、僵蚕、地龙通络搜毒;炮山甲软坚散结;小便频,为肾气不足,失于提摄,予鹿角霜、灵芝益肾缩尿;蛇舌草、半枝莲、浮萍解毒抗癌;生甘草调和诸药。

6)2011年4月25日,六诊
右肺小细胞癌发现1年零5个月;纵隔淋巴结转移。放化疗后。复查肿瘤标志物正常。咽痒,咳黄痰,舌暗红,苔黄腻,脉沉细。
处方如下:
   芦根30g     杏仁9g         生苡仁15g     冬瓜仁10g
白蔻仁10g     鱼腥草15g   败酱草10g     百部10g
悬覆花10g     海浮石10g   桔梗10g         冬花10g
浙贝母10g     僵蚕9g         鼠妇10g        九香虫6g
炮山甲6g      蛇舌草30g    半枝15g         陈皮10g
太子参15g    茯苓15g        生白术30g
14付,煎服法同前。成药继续。
按:咽痒、咳黄痰,舌苔黄腻,为痰湿蕴结之象,故以白蔻仁、生薏苡仁、杏仁等三仁汤意芳香化湿,加千金苇茎汤解毒抗癌,加鱼腥草、败酱草消痈排脓,桔梗、百部、冬花、旋覆花、海浮石、浙贝母等止渴化痰;“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故以四君子加陈皮助脾化湿,杜绝生痰之源。

7)2011年10月24日,七诊
右肺小细胞癌发现1年零11个月;纵隔淋巴结转移。放化疗后。颈胸腹CT示:右肺内不规则条索影,右侧胸腔积液;全身骨显像未见异常;肿瘤标志物未见异常。脑MRI:未见明显转移征象。现咳嗽,痰多,色白,易咳出,胸闷,气短,舌淡红,苔黄,脉沉细。
处方如下:
桑叶10g        枇杷叶10g       麦冬10g         沙参10g
生石膏30g     百合30g          生地10g         蛇舌草30g
瓜蒌皮15g     清半夏9g         薤白10g         椒目6g
僵蚕10g        鼠妇10g           九香虫6g       炮山甲6g
浮萍10g        猪苓30g           川贝母10g     浙贝母10g
半边莲15g    半枝莲15g        生黄芪30g     苏木6g
14付,煎服法同前。成药继续。
按:患者右肺小细胞放化疗后,右肺内条索影可能系放射性肺炎所致;同时伴有胸腔积液,故出现胸闷、气短。治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椒目、猪苓、浮萍宽胸通阳利水;予清燥救肺汤合百合固金汤清燥救肺、益肺解毒。

8)2012年3月5日,八诊
右肺小细胞癌发现2年零4个月;纵隔淋巴结转移。放化疗后。胸腹CT示:右肺下叶小结节;右肺内中带不规则影;右肺门见多发小淋巴结;肝右叶囊肿。肿瘤标志物:Cyfra21-1为5.93ng/ml,其他正常范围。现咳嗽,痰白,量少,易咳出,气短,无明显胸闷,项背紧,舌淡红,苔稍腻,脉沉细。
处方如下:
芦根30g      生苡仁15g      冬瓜仁15g        金荞麦15g
百合30g      生熟地10g      麦冬10g            知母10g
沙参10g      川贝母10g      浙贝母10g        生蒲黄10g
露蜂房5g     炮山甲6g        鳖甲10g           鼠妇5g
九虫香6g     僵蚕10g         葛根10g            防风10g
生黄芪30g   苏木6g           蛇舌草30g        半枝莲15g
14付,煎服法同前。成药继服。
按:肺内小结节,Cyfra21-1升高,不排除肺内转移可能,故以千金苇茎汤加金荞麦解毒抗癌,加百合固金汤、黄芪、苏木等益肺固本;川贝母、浙贝母、炮山甲、鳖甲软坚散结;鼠妇、九香虫、僵蚕通络搜毒;葛根、防风疏风通络;生蒲黄、露蜂房、蛇舌草、半枝莲解毒抗癌。

9)2012年6月4日,九诊
右肺小细胞癌发现2年零7个月;纵隔淋巴结转移,未手术。放化疗后。2012年5月4日查肿瘤标志物未见异常。胸部CT示:右肺下叶小结节,约1.0*1.3cm。现咳白黏痰,时有胸闷,纳欠佳,眠可,二便调,舌胖大,苔黄腻,脉沉细。
处方如下:
桑叶10g         枇杷叶10g      麦冬10g       沙参10g
生石膏30g     芦根30g         冬瓜仁15g    浙贝母10g
川贝母10g     浮萍6g           金荞麦15g    百合30g
生熟地10g     生蒲黄10g      露蜂房5g      炮山甲6g
鳖甲10g        鼠妇5g            僵蚕10g       九香虫6g
代赭石15g     生麦芽30g      鸡内金30g    蛇舌草30g
14付,煎服法同前。 康力欣胶囊0.5g*180粒,每次口服2粒,每日3次。餐中服。
按:继以千金苇茎汤合清燥救肺汤以加强解毒抗癌;以百合固金汤益肺固本;其他诸药用法大致同前。

10)2012年8月16日,十诊
右肺小细胞癌发现2年零9个月;纵隔淋巴结转移,未手术。放化疗后。2012年8月9日查肿瘤标志物Cyfra21-1为5.13ng/ml,余项未见异常。胸部CT示:右肺下叶小结节,约1.0*1.3cm;右肺门、纵隔、腹腔及腹膜后见多个小淋巴结;右肺门影重;腰椎骨质增生。现咳白黏痰量多,双下肢无力,纳眠可,二便调,舌胖大,苔白,脉沉细。
处方如下:
芦根30g          生苡仁15g      冬瓜仁15g        旋覆花10g
海浮石10g      百合30g          生熟地10g        沙参10g
麦冬10g          桑叶10g         枇杷叶10g         透骨草15g
鱼腥草20g      鼠妇5g            九香虫6g          僵蚕10g
炮山甲6g        鳖甲10g          生黄芪30g        何首乌15g
杜仲10g         川断10g          骨碎补10g         蛇舌草30g
14付,煎服法同前。 成药继服。
按:小细胞肺癌由于对放化疗较为敏感,故西医治疗效果较好;但放化疗后易出现的放射性肺炎须引起重视,且小细胞癌特点是易复发、转移。目前患者右肺门影重,考虑与放射性肺炎有关,肺内小结节并无明显变化,故再以千金苇茎汤加鱼腥草清热解毒,消痈排痰[;加旋覆花、海浮石利肺化痰;百合固金汤益肺固本;鼠妇、九香虫、僵蚕通络搜毒;炮山甲、鳖甲软坚散结;生黄芪、何首乌、透骨草、杜仲、川段、骨碎补等补脾益肾
、强腰壮骨;蛇舌草解毒抗癌。
患者目前仍续服汤药,随访中。
有爱,就有奇迹!
 楼主| 发表于 2015-4-22 22:4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陕西西安
<<孙桂芝辩证十五种恶性肿瘤临床实录>>之肺癌

例4:右肺小细胞癌放化疗后

1)2010年1月25日,初诊
患者李某,男,63岁,北京人。右肺上叶占位发现2个月,穿刺病理示:小细胞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心包积液。化疗1周期(VP-16 + DDP)后。拟行第2周期化疗。舌红,苔薄黄,脉沉细。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处方如下:
橘皮9g     竹茹9g     清半夏9g   枇杷叶15g
浮萍12g    灵芝15g    补骨脂9g   生黄芪30g
紫草根10g  太子参15g  炒白术15g  茯苓15g
代赭石15g  鸡内金30g  生麦芽30g  透骨草15g
芦根30g    冬瓜仁10g  生苡仁15g  炒杜仲10g
百合30g    浙贝母10g  僵蚕9g     鼠妇10g
14付,水煎服,两天1剂。一付药煎汁400-500ml,每次服用100-125ml,每日早晚各服用1次。
参莲胶囊0.5g*300粒,每次口服3粒,每日3次,餐中服。
按:患者拟行第2周期化疗,故针对进一步的化疗用药,主要是防止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同时需要予以化疗增敏,防止耐药。方中橘皮竹茹汤加浮萍、补骨脂、黄芪、紫草根等以和胃止呕、放化疗增效减毒;加四君子和金麦代赭汤健脾益胃、消食化积、提升食欲;用千金苇茎汤加百合以益肺解毒;鼠妇、僵蚕通络散结;浙贝母化痰软坚;炒杜仲、透骨草益肾壮骨,防止骨转移。如服药无明显不适,可继续抄方服用2-3个月再来复诊。

2)2010年3月31日,二诊
右肺小细胞癌发现4个月;纵隔淋巴结转移。化疗3周期(VP-16 + DDP)后。现放疗中。病情好转,乏力,咳白痰,纳眠可,二便调,舌红,苔薄黄,脉细数。
处方如下:
生石膏30g   桑叶10g     枇杷叶15g   杏仁9g
太子参15g   芦根30g     生苡仁15g   鼠妇10g
生黄芪30g   何首乌15g  鸡血藤30g   阿胶珠20g
当归10g      浮萍12g     苏木6g         鳖甲10g
炮山甲6g     百合30g     金荞麦15g   三七5g
地龙6g        蛇舌草30g  炙甘草9g
14付,煎服法同前。成药继服。
按:放疗中,射线热毒灼伤阴液,故选用清燥救肺汤加百合、浮萍、苏木清肺养阴、减毒增效;千金苇茎汤加金荞麦解毒抗癌。

3)2010年7月26日,三诊
右肺小细胞癌发现8个月;纵隔淋巴结转移。化疗5周期(VP-16 + DDP)后,放疗28次已结束,正准备第6次化疗,方案同前。时有咳嗽,咽干咽痛,少痰,纳可,二便调,眠可,舌红,苔薄黄,脉沉细。
处方如下:
生黄芪30g   远志10g   太子参15g   炒白术15g
茯苓15g     当归10g   龙眼肉10g   何首乌15g
桑螵蛸10g   鸡血藤30g 阿胶珠20g   补骨脂9g
炮山甲6g    鳖甲10g   桔梗9g      枇杷叶15g
木蝴蝶5g    双花15g   蛇舌草30g   炙甘草9g
14付,煎服法同前。成药继续。
按:化疗最后一次,仍予益气养血、补骨生髓,防止化疗骨髓损伤,归脾汤加何首乌、桑螵蛸、鸡血藤、阿胶珠、补骨脂等治之,同时可以起到补骨壮骨、防止骨转移的作用。

4)2010年10月27日,四诊
右肺小细胞癌发现11个月;纵隔淋巴结转移。化疗6周期(VP-16 + DDP)后,放疗28次后。近期低热,体温37.5度左右,周身瘙痒,气短,时有咳嗽,纳可,眠可,二便调,舌红,苔黄,脉弦细。
处方如下:
   桑叶10g      枇杷叶15g     麦冬10g      沙参15g
生石膏30g     蛇舌草30g     百合30g      生地10g
  元参10g      川贝母9g       桔梗9g        芦根30g
鱼腥草15g     百部10g        双花15g      生苡仁15g
僵蚕9g          鼠妇10g        九香虫6g     炮山甲6g
鳖甲10g        浮萍12g        白鲜皮15g   地肤子10g
14付,煎服法同前。成药继续。
按:放化疗毕,出现地热,考虑为放射性肺炎所致;周身瘙痒,以“肺主皮毛”,肺热外蒸肌肤所致。故予清燥救肺汤加千金苇茎汤及鱼腥草、双花、浮萍、白鲜皮、地肤子等清热解毒、润肺救燥、祛风止痒。

5)2011年1月24日,五诊
右肺小细胞癌发现1年零2个月;纵隔淋巴结转移。化疗6周期(VP-16 + DDP)后,放疗28次后。近期复查肺CT同前。现咳嗽,白痰,无咳血,纳可,大便调,小便频,眠可,舌淡红,苔薄黄,脉沉细。
处方如下:
   百合10g      生地10g        元参10g       川贝母9g
浙贝母10g     桔梗9g          麦冬10g        芦根30g
     杏仁9g     生苡仁15g     冬瓜仁10g    生黄芪30g
紫草根10g     僵蚕9g          鼠妇10g        炮山甲6g
鹿角霜30g     灵芝15g        桃仁5g         蛇舌草30g
半枝莲30g     生甘草9g      地龙6g          浮萍12g
14付,煎服法同前。成药继续。
按:放化疗毕,放射性肺炎及皮疹好转,改以百合固金汤合千金苇茎汤加生黄芪、紫草根等益肺解毒,鼠妇、僵蚕、地龙通络搜毒;炮山甲软坚散结;小便频,为肾气不足,失于提摄,予鹿角霜、灵芝益肾缩尿;蛇舌草、半枝莲、浮萍解毒抗癌;生甘草调和诸药。

6)2011年4月25日,六诊
右肺小细胞癌发现1年零5个月;纵隔淋巴结转移。放化疗后。复查肿瘤标志物正常。咽痒,咳黄痰,舌暗红,苔黄腻,脉沉细。
处方如下:
   芦根30g     杏仁9g         生苡仁15g     冬瓜仁10g
白蔻仁10g     鱼腥草15g   败酱草10g     百部10g
悬覆花10g     海浮石10g   桔梗10g         冬花10g
浙贝母10g     僵蚕9g         鼠妇10g        九香虫6g
炮山甲6g      蛇舌草30g    半枝15g         陈皮10g
太子参15g    茯苓15g        生白术30g
14付,煎服法同前。成药继续。
按:咽痒、咳黄痰,舌苔黄腻,为痰湿蕴结之象,故以白蔻仁、生薏苡仁、杏仁等三仁汤意芳香化湿,加千金苇茎汤解毒抗癌,加鱼腥草、败酱草消痈排脓,桔梗、百部、冬花、旋覆花、海浮石、浙贝母等止渴化痰;“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故以四君子加陈皮助脾化湿,杜绝生痰之源。

7)2011年10月24日,七诊
右肺小细胞癌发现1年零11个月;纵隔淋巴结转移。放化疗后。颈胸腹CT示:右肺内不规则条索影,右侧胸腔积液;全身骨显像未见异常;肿瘤标志物未见异常。脑MRI:未见明显转移征象。现咳嗽,痰多,色白,易咳出,胸闷,气短,舌淡红,苔黄,脉沉细。
处方如下:
桑叶10g        枇杷叶10g       麦冬10g         沙参10g
生石膏30g     百合30g          生地10g         蛇舌草30g
瓜蒌皮15g     清半夏9g         薤白10g         椒目6g
僵蚕10g        鼠妇10g           九香虫6g       炮山甲6g
浮萍10g        猪苓30g           川贝母10g     浙贝母10g
半边莲15g    半枝莲15g        生黄芪30g     苏木6g
14付,煎服法同前。成药继续。
按:患者右肺小细胞放化疗后,右肺内条索影可能系放射性肺炎所致;同时伴有胸腔积液,故出现胸闷、气短。治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椒目、猪苓、浮萍宽胸通阳利水;予清燥救肺汤合百合固金汤清燥救肺、益肺解毒。

8)2012年3月5日,八诊
右肺小细胞癌发现2年零4个月;纵隔淋巴结转移。放化疗后。胸腹CT示:右肺下叶小结节;右肺内中带不规则影;右肺门见多发小淋巴结;肝右叶囊肿。肿瘤标志物:Cyfra21-1为5.93ng/ml,其他正常范围。现咳嗽,痰白,量少,易咳出,气短,无明显胸闷,项背紧,舌淡红,苔稍腻,脉沉细。
处方如下:
芦根30g      生苡仁15g      冬瓜仁15g        金荞麦15g
百合30g      生熟地10g      麦冬10g            知母10g
沙参10g      川贝母10g      浙贝母10g        生蒲黄10g
露蜂房5g     炮山甲6g        鳖甲10g           鼠妇5g
九虫香6g     僵蚕10g         葛根10g            防风10g
生黄芪30g   苏木6g           蛇舌草30g        半枝莲15g
14付,煎服法同前。成药继服。
按:肺内小结节,Cyfra21-1升高,不排除肺内转移可能,故以千金苇茎汤加金荞麦解毒抗癌,加百合固金汤、黄芪、苏木等益肺固本;川贝母、浙贝母、炮山甲、鳖甲软坚散结;鼠妇、九香虫、僵蚕通络搜毒;葛根、防风疏风通络;生蒲黄、露蜂房、蛇舌草、半枝莲解毒抗癌。

9)2012年6月4日,九诊
右肺小细胞癌发现2年零7个月;纵隔淋巴结转移,未手术。放化疗后。2012年5月4日查肿瘤标志物未见异常。胸部CT示:右肺下叶小结节,约1.0*1.3cm。现咳白黏痰,时有胸闷,纳欠佳,眠可,二便调,舌胖大,苔黄腻,脉沉细。
处方如下:
桑叶10g         枇杷叶10g      麦冬10g       沙参10g
生石膏30g     芦根30g         冬瓜仁15g    浙贝母10g
川贝母10g     浮萍6g           金荞麦15g    百合30g
生熟地10g     生蒲黄10g      露蜂房5g      炮山甲6g
鳖甲10g        鼠妇5g            僵蚕10g       九香虫6g
代赭石15g     生麦芽30g      鸡内金30g    蛇舌草30g
14付,煎服法同前。 康力欣胶囊0.5g*180粒,每次口服2粒,每日3次。餐中服。
按:继以千金苇茎汤合清燥救肺汤以加强解毒抗癌;以百合固金汤益肺固本;其他诸药用法大致同前。

10)2012年8月16日,十诊
右肺小细胞癌发现2年零9个月;纵隔淋巴结转移,未手术。放化疗后。2012年8月9日查肿瘤标志物Cyfra21-1为5.13ng/ml,余项未见异常。胸部CT示:右肺下叶小结节,约1.0*1.3cm;右肺门、纵隔、腹腔及腹膜后见多个小淋巴结;右肺门影重;腰椎骨质增生。现咳白黏痰量多,双下肢无力,纳眠可,二便调,舌胖大,苔白,脉沉细。
处方如下:
芦根30g          生苡仁15g      冬瓜仁15g        旋覆花10g
海浮石10g      百合30g          生熟地10g        沙参10g
麦冬10g          桑叶10g         枇杷叶10g         透骨草15g
鱼腥草20g      鼠妇5g            九香虫6g          僵蚕10g
炮山甲6g        鳖甲10g          生黄芪30g        何首乌15g
杜仲10g         川断10g          骨碎补10g         蛇舌草30g
14付,煎服法同前。 成药继服。
按:小细胞肺癌由于对放化疗较为敏感,故西医治疗效果较好;但放化疗后易出现的放射性肺炎须引起重视,且小细胞癌特点是易复发、转移。目前患者右肺门影重,考虑与放射性肺炎有关,肺内小结节并无明显变化,故再以千金苇茎汤加鱼腥草清热解毒,消痈排痰[;加旋覆花、海浮石利肺化痰;百合固金汤益肺固本;鼠妇、九香虫、僵蚕通络搜毒;炮山甲、鳖甲软坚散结;生黄芪、何首乌、透骨草、杜仲、川段、骨碎补等补脾益肾
、强腰壮骨;蛇舌草解毒抗癌。
患者目前仍续服汤药,随访中。
有爱,就有奇迹!
 楼主| 发表于 2015-4-22 22:4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陕西西安
<<孙桂芝辩证十五种恶性肿瘤临床实录>>之肺癌

常用中成药

1)参莲胶囊
由苦参、半枝莲、山豆根、防己、三棱、莪术、丹参、补骨脂、苦杏仁、乌梅、白扁豆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抗癌、软坚散结等作用。
成药包装0.5g*60粒/盒。
全剂量用法为:每次6粒,1日3次。
孙师用法:每次口服3-4粒,1日3次,餐中服。

2)消癌平片
为乌骨藤提取物,主要用于治疗食道癌、胃癌和肺癌,对大肠癌、宫颈癌、白血病等多种恶性肿瘤有一定疗效,并可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
成药包装0.3g * 12片/板 * 3板/盒。
全剂量用法为:每次8-10片,1日3次。
孙师用法:每次口服3片,1日3次,餐中服。

3)康力欣胶囊
该制剂是在对藏医古方“辛根吉加拉”(包括藏诃子、藏木香等八味天然药物)进行现代科学研究基础之上,提取其抗癌活性成分而制成的中成药剂,由阿魏、九香虫、大黄、姜黄、诃子、木香、丁香、冬虫夏草等组成,具有扶正祛邪、软坚散结等作用,对消化道恶性肿瘤如食道癌、胃癌、胰腺癌、胆囊癌、大肠癌及乳腺癌、肺癌等有确切疗效。
成药包装0.5g * 12粒 * 3板/盒,或0.5g * 12粒 * 3板/盒。
全剂量用法为:每次2-3粒,1日3次。
孙师用法:每次口服2粒,1日3次,餐中服。
有爱,就有奇迹!
 楼主| 发表于 2015-4-22 23: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陕西西安
<<名老中医话癌症>>之肺癌

王羲明临证心法

王氏诊治肺癌,认为大多数患者在临床表现有咳嗽、痰带血丝、发热、口干、气短,神疲乏力等症候。
按中医学辩证来说,肺癌患者的病机属于正气虚弱、阴液亏损,并由此可以产生不同阶段的标证,如热盛、痰凝、气滞、血瘀等症候。
因此,王氏根据多年来的经验,用扶正养阴肺积汤治疗支气管肺癌获得较好疗效。

药用组方及加减如下:
    漏芦30g   土茯苓30g   鱼腥草30g   升麻30g
生黄芪15g    潞党参15g   
生地黄12g    熟地黄12g   天门冬12g   麦门冬12g   元参12g

口渴甚着,加:
天花粉30g    石斛(先煎)12g    知母12g    制何首乌12g

脾虚甚者,加:
云茯苓15g    薏苡仁15g    山药12g    制黄精12g

咳嗽痰盛者,加:
佛耳草30g    蒸百部15g   马兜铃12g    射干12g

热盛痰血者,加:
芙蓉叶30g    野荞麦根30g    七叶一枝花30g    花蕊石(先煎)30g

气滞血瘀者,加:
延胡索30g    两面针30g    露蜂房30g    八月扎12g

以上治疗肺癌,能够补益机体的虚弱状态,调整机体的内在环境,改善患者的体质,提高机体抵御肿瘤的能力。
大多能改善支气管肺癌患者的临床症状,并能减轻痛苦而延长生存期。




有爱,就有奇迹!
发表于 2015-4-23 15:4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浙江杭州
虽然不明白,但是好厉害的样子 呵呵
有爱,就有奇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隐私服务条款|小黑屋|手机版|91奇迹 ( 京ICP备2020048145号-6 )

GMT+8, 2024-6-26 21:14 , Processed in 0.04674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