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4-11-24 22:4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辽宁锦州
你给的肿瘤数据不全,无法断定是不是进展,也有可能是稳定,因为ct每次的分层位置也是不一样的。
如果进展就得换药了,所谓的二线治疗。
结节不做病理也确定不了是不是转移,也有可能化疗前就有,或者就是炎性反应。
小细胞本来就容易脑转,可以选择预防性照射或者等有病灶后再处理,预防性照射也要看病人的耐受情况。
2014第一版NCCN小细胞肺癌治疗指南解读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是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约占肺癌的20%。其发病原因与吸烟密切相关,主要特征表现为恶性程度高,瘤体倍增时间短,转移早而广泛,初始治疗对化疗、放疗均较敏感,缓解率高,但治疗后极易发生继发性耐药,容易复发[1,2]。迄今为止对小细胞肺癌尚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案,给众多学者针对具体临床诊治带来诸多困惑。虽然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对小细胞肺癌作出了相对详细的治疗指南,但通过循证医学的调查,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此NCCN 在原有的2013 第二版指南的基础上,重新做了修订和调整,定为2014 第一版小细胞肺癌治疗指南(以下简称“2014 版指南”),本文就此新修订的内容作一解读。
1 在分期辅助检查一栏中,2014 版指南将“PET/CT 或骨扫描显示有异常同位素浓聚但无法确定是否有潜在骨转移时,可考虑做MRI 检查”,修改为“如果PET/CT 不能确定是否有骨转移存在,可考虑做骨扫描或MRI 检查”
自从PET/CT 问世以来,由于其检查方法的简便和全面得到了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和认可,其主要优势就是筛查有无转移灶的存在和确定原发灶的位置,因此在高危人群常规体检和患者术前检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NCCN 也将其作为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国内外大量文献报道PET/CT 对肺癌骨转移诊断的灵敏度和骨扫描(BS)、CT 相似,但其准确率和漏诊率要高于骨扫描或MRI[3]。但是随着临床资料的积累发现,PET/CT 对于某些非肿瘤性特异病灶或者特殊类型的恶性肿瘤仍然存在盲区或难以鉴别诊断,而通过骨扫描或MRI 却能得到补充诊断。因此,在2014 版指南中重新肯定了骨扫描和MRI 的作用,在PET/CT 无法确诊的时候建议做骨扫描或MRI 检查,这一点和2013 版指南在概念上有了较大的修订。
2 在复发或原发性进展期疾病、PS 评分为0 ~ 2分的患者后续治疗中,删除了“临床试验”
在2013 版指南对于进展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如果PS 评分为0 ~ 2 分者,可以采用单药维持化疗、临床试验性治疗或局部放射治疗以缓解症状。经过多中心的研究和观察,使用托泊替康(topotecan)维持治疗可以有效地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因此托泊替康被作为Ⅰ类推荐药物[4],至少维持2 个疗程,将患者的疾病控制在最佳状态,直至病情进展或出现难以耐受的不良反应。另外可以通过放疗来控制患者的局部症状。对于进展期疾病的后续治疗
2014 版指南将“临床试验”性治疗作了删除,以统一到托泊替康维持化疗和局部放射治疗的总体框架之下。
3 2013 版指南在外科手术原则中第四点的原文为:“对于完全或部分缓解的患者,预防性脑放射可以改善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因此,对于手术完全切除并接受辅助化疗的患者,Ⅰ类推荐给予预防性全脑照射”。2014 版指南将“Ⅰ类推荐”作了删除
小细胞肺癌的手术治疗效果很差,手术并不作为主要治疗手段,NCCN 对小细胞肺癌的手术范围也仅限于临床分期Ⅰ期(T1 ~ 2,N0)患者,而且术前必须有胸部CT、上腹部CT、脑扫描和PET/CT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检查。如果分期超过T1 ~ 2,N0,此类患者是不能从外科手术中获益的。在2013 版指南中,高度强调了手术后患者的全脑预防性放射治疗,但是“对于手术完全切除并接受辅助化疗的患者”,这种治疗可能会给患者带来其他的伤害或成为一种过度治疗,主要表现在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和神经不良反应[5,6]。因此在2014 版指南中全脑预防性放射治疗仍然作为一种推荐的治疗手段,但已经不再作为Ⅰ类推荐使用了。
4 在支持性治疗原则一节中将“戒烟辅导和干预”具体修改为“戒烟劝告、辅导和药物治疗”,并且提出了“5A”模式
很多研究表明小细胞肺癌和吸烟有密切关联,当Brinkman 指数> 20 支/20 年时,肺癌的发生率明显上升[7]。在2013 版指南中对吸烟患者只建议戒除,并未具体阐述所采取的策略。2014 版指南则细化为戒烟劝告、措施辅导,甚至于可以用药物协助戒烟。并且提出了“5A”模式:即询问(Ask)、劝告(Advise)、评估(Assess)、协助(Assist)、戒烟安排(Arrange),具体到每一项可实际操作的行为,以此来完善戒烟的具体内容,达到戒烟的效果。
和国内不同的是,在很多发达国家,当患者罹患肺癌后,很多非医疗性措施十分完善,从2014版指南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非医疗性措施可以有专人负责、实施,并细化到每一个环节,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小细胞肺癌和吸烟的紧密关系。
5 在化疗原则一节中,将“化疗作为主要治疗方法”改为“化疗作为主要治疗或辅助治疗方法”,但是化疗方案及疗程未作任何修改
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涵盖了化疗、放疗和手术,其中化疗是最为主要的方法[1]。不同分期的患者可以采用不同方案或剂量的化疗,但是NCCN 的首选建议乃是顺铂(cisplatin)加托泊替康(topotecan),也可以使用卡铂(carboplatin)加托泊替康。如果放化疗联合进行其方案为前者。小细胞肺癌的手术指征很小,仅限于Ⅰ期患者,而大部分患者在初诊时就已经失去了手术的机会,部分患者在手术前没有取得小细胞肺癌的证据,术后病理才得以明确诊
断,这部分患者的辅助治疗仍然以化疗为主。同样,部分接受放疗的患者在疗程完全结束以后维持治疗仍然采用化疗。复发后的后续治疗也以化疗为主,可选
择的药物范围包括:紫杉醇、多烯紫杉醇、依立替康、替莫唑胺、吉西他滨、异环磷酰胺、长春瑞滨、环磷酰胺、阿霉素和长春新碱等,根据复发的时间和PS评分选择不同的药物。因此,这次修改更加确立了化疗在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地位。
6 放射治疗原则一节中,将原有“同中心多野放射治疗时必须大于4 个照射野”删除了“必须大于4 个照射野”
放射治疗必须基于“最大限度地控制肿瘤,最小限度地治疗后不良反应”原则,因此在这一章节中提出现代放疗技术的要点在于恰当地模拟定位、精确地靶区勾划、适形放疗和确保治疗计划的准确完成,至少应该在三维CT 定位下行适形放射治疗。在照射方案中要求每天进行不同角度的同中心多野照射,以确保靶区最大剂量化,周围组织最小损伤。在2013 版指南中强调了至少4 个野的同中心照射,但是在临床实施过程中主要是根据瘤体的大小、靶区所需要的剂量来调整放射野的数量,过多的放射野可能会造成不恰当的放射计量累积,也可能会导致周围脏器的损伤,因此在2014 版指南中删除了“必须大于4 个照射野”字样。
7 在放射治疗原则“预防性头颅放射”一节中新增了“在初始治疗不良反应缓解后方可施行预防性头颅放射,对于PS 评分差或神经认知功能受损的患者不建议预防性头颅放射。”同时建议对于脑转移患者的全脑放射剂量为30 Gy
预防性头颅放射可以减少脑转移的概率,并提高总生存期[8],2013 版指南作为Ⅰ类推荐应用。但是这种放射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伤害。一项大型的随机研究(PCI 99-01)表明,当照射剂量达到36 Gy 时,和接受25 Gy 剂量相比较,患者死亡率和慢性神经毒损害明显升高。患者高龄和接受大剂量的照射是导致其慢性神经毒损害的最重要因素[9,10],RTOG0212 试验表明预防性头颅放射12 个月以后年龄大于60 岁的患者中83% 的患者出现慢性神经毒损害,而年龄小于60 岁患者中仅有56% 出现慢性神经毒损害。对于接受同步化疗和大剂量(>30 Gy)放疗的患者应该尽量避免预防性头颅放射。正是因为放、化疗可能造成不良反应的积累,因此只有在首次治疗的不良反应缓解以后方可施行预防性头颅放射,并且对于PS 评分差或神经认知功能受损的患者不建议预防性头颅放射。对于脑转移患者更倾向于做全脑放射,而不是做单纯的立体定向放射,因为这部分患者很容易发展为颅内的多发性转移。同样基于放射可能会造成的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放射剂量应该控制在30 Gy 以内。
8 在小细胞肺癌分期章节中,小细胞肺癌依旧分为2 期,即局限期和广泛期,但是在其定义方面纳入了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第7 版TNM 分期内容
8.1 局限期
2013 版指南定义为:病变局限于单侧胸腔并可纳入1 个放射野进行治疗。(Tany,Nany,M0 ;除外T3 ~ 4 期因肺内多发结节而无法纳入1 个放射野)。2014 版指南修订为:AJCC(第7 版)Ⅰ~Ⅲ期(Tany,Nany,M0)病灶可以有效地在1 个放
射野中得到治疗,除外T3 ~ 4 由于肺内多发结节;或瘤体/ 结节体积过大而不能够纳入到1 个放射野计划中完成。
8.2 广泛期
2013 版指南定义为:病变超出单侧胸腔,可以合并有恶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或血行
转移(Tany,Nany,M1a/b;T3 ~ 4 期肺内多发结节)。2014 版指南修订为:AJCC(第7 版)Ⅳ期(Tany,Nany,M1a/b)或T3 ~ 4 肺内多发结节;或瘤体/ 结节体积过大而不能够纳入到1 个放射野计划中完成。20 世纪50 年代美国退伍军人肺癌协会(VALSG)首次提出小细胞肺癌的简易分期法,即局限期和广泛期。局限期定义为:肿瘤位于一侧胸腔,即便发生局部转移或同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只要这些病灶和原发病灶能够在1 个放射野里进行有效治疗,也属于局限期。直到1989 年国际肺癌研究会(JASLC)提出了改进分期法,建议局限期应包括局限于一侧胸腔病灶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肺门、同侧或对侧纵隔淋巴结转移;同侧或对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以及同侧胸腔积液都属于局限期。直至TNM 分期法被引入才使小细胞肺癌的分期更加完善。比较2013 和2014 两版指南,二者虽然在表述上有一定差异,但从TNM 分期上并没有很大修改,只是把TNM 分期的概念直接加入分期定义里,并且增加了对瘤体体积的描述。
总之,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指南在循证医学的指导下,不断完善和更新,也更加符合临床治疗的需要。相信在今后的实践中,这种修订还会继续进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