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奇迹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2505|回复: 8

跨越死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4 22: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在大家四处寻医问药之际,是否可以停一会脚步,听听我们内心世界的呼声,那就是,我们的病人 包括我们自己,离死亡有多远?我们是从哪里来,要去哪里?活着是为了什么,怎样活着才叫值得,对于我们的病人,在有限的已知的时间里的生命中.我们是否还有更好的选择度过,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死亡!是否我们代病人做了太多的选择,尽管自以为都是为了病人好,可是,是否这样就是尊重生命,如果再来一次,如果这样的疾病发生在自己身上,是否还会重复一样的道路?
       我想发一系列这样的追问,大家共勉
有爱,就有奇迹!
发表于 2009-1-5 12: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潍坊
这真的是个很深的也值得探讨的问题,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一个人的生老病死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情,是一家人的事情,所以我们总是用“替你着想”之类的理由来干涉个人的选择,如何才是更尊重生命?我想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结论是不同的。我想如果我患了危及生命的疾病希望家人告诉我真相,这样我好利用有限的时间安排一下自己的生活,不知其他的人怎么想?
  欢迎大家来探讨这个话题,特别是希望看到病人的心里话。

[ 本帖最后由 阿孟的妈妈 于 2009-1-5 22:18 编辑 ]
有爱,就有奇迹!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 13:4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但我们怎样为那最后的一天作准备呢

你必须为最后的一天作准备
我们怎样为那最后的一天作准备呢?在我们尚未起步走最后的旅程之前,我们所要离开的地上之家,是凌乱不堪,抑或已安排妥当了呢?
你当留遗命与你的家,因为你必死,不能活了
一位年轻牧师说,他每年有一次要问他的妻子:“如果我去世......你会怎样?”他并非叫她排演悲痛的反应,而是温习一遍她应打电话给谁,重要的文件存放在那里,他们的财产应如何处置。这种温习并不好受,但夫妇二人都同意这种预演,使他们心安理得,在他们尚未把“家事安排妥当”之前,他们并没有这种坦诚的交谈。他们在三十多岁就准备好很多人在七十多岁才预备的事。如果未雨绸缪,不少未亡人的心灵痛楚就可以避免或减轻了。
准备的第一步是要接纳我们都会死亡这个事实。除非我们愿意公开地讲论这件事,否则就永不会有力量来推动余下的步骤。
据说,有人发觉圣•法兰西斯(St.Francis)在他的花园里工作,就问他:“如果你知道你在十分钟内会死亡,你要做些什么呢?”圣•法兰西斯回答说:“我会尽力去完成这一畦花草的工作。”
我们之中大部分人没有准备好,我们可能需要十天,而不是十分钟作好准备的工作
“坦然无惧地面对死亡”。
计划你自己的丧礼  
你曾计划过你自己的婚礼吗?你有没有预先计划怎样安排一些特别的庆祝,例如结婚周年纪念或生日会呢?既然如此,为什么对事先计划你的丧礼会觉得奇怪呢?
若你问:我为什么要安排自己的丧礼呢?当然不是因为表示你关心其中的细节,乃因为你并不能参加自己的丧礼。但你的配偶、你的子女、你的朋友、你的同僚,可能全都参加。你的未亡人想要知道你的愿望:你想埋葬在何处呢?你有没有留下火葬或墓地的地点指示呢?你想唱哪几首圣诗呢?你是否要对你的亲朋戚友说些安慰的话呢?你愿意人瞻仰你的遗容吗?
很多时候,生存者因死者没有计划好,而为这一类的决定大伤脑筋。如果计划周详,预先安排妥当,就容易办事了。
据报导,罗斯福总统(president 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把丧礼的细节写在纸上。他用铅笔写了一份四页纸有关他丧礼的指示,给他的长子雅各。文中说:“如果我在就任期间去世,我希望在白宫的东厢有最简单的仪式。不要安排大典,不要仪仗车队,也不要有灵柩车,棺木要用最简单的深色木材制造,尸身不要涂敷香料,也不要密封。坟墓不要用砖头、水泥或石块围住。” [注四]
这些指示当然是很清楚明了。但有一个难题,罗斯福的家族中,事前没有一个人知道这遗嘱的所在。在他被埋葬之后几天,才在总统的私人保险箱中被发现。
我们为我们的丧礼安排妥当是明智之举。但如果没有人知道遗嘱放在何处,我们小心周详的计划,不外是空中楼阁而已。
计划你自己的丧礼,是你交给遗属的一份礼物。没有人比你更能留下最好的个人见证。其他人可能称赞你的德行,遮掩你的弱点;但如果你信神及爱人,只有你能告诉别人,你对主的爱,你对家人的谢意,和你对天堂的向往。
丧礼是为活人而设
每一种文化都有为个人情绪危机而设的礼仪。人生的每一重大改变,从出生到长成、婚姻和死亡,都藉礼仪得到尊重。丧礼应该满足遗属之社交、情绪,和灵性的需要。
一位报纸的专栏作家说:“丧礼是为活人,而不是死人而设。我从来没有参加过一个我认为能安慰遗属,或真正帮助他们渡过哀悼时期的良好丧礼。”[注五]
相反,我参加并主持过很多丧礼。我觉得丧礼或追思礼拜,往往成为一些参加之人的转折点。很多时侯,藉去世者的生与死的见证,或家人所说的话,那些不知生存意义为何的人,得以回转,愿把他们的生命转向慈爱的神。
对信靠基督耶稣的信徒来说,基督徒的丧礼,再次肯定了对永生和复活的有福盼望。耶稣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那听我话又信差我来者的,就有永生,不至于定罪,是已经出死入生了。”(约翰福音五:24)
当马大需要得到因她兄弟拉撒路之死亡的安慰时,耶稣对她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约翰福音十一:25)
在丧礼中,哀悼之人能被吸引,更靠近主,经历他的安慰,如同马大和各时代的信徒一样。那位说他从未参加过任何足以安慰遗属的丧礼的作家,同时承认他不相信来生;对他的灵魂会迁移到另一世界,也表示怀疑。这种怀疑,只会消除丧礼的意义,且令哀悼的丧家落在绝望之中。
丧礼应该为亲友和教会大家庭,提供—个支持丧失亲人者和向他们表示关心与同情的机会尽管朋友对死者不认识,但也能藉此向遗属表达对他们的爱心和关怀。在这种聚会中,我们尊敬那死者,也在丧礼的前后和进行中,提供对哀悼之人的服务。
你需要立一份遗嘱吗?
对死亡的最好准备,并非一张有关丧礼程序的指示,也不是一张最合宜的遗嘱,而是与那位赐予永恒生命的基督同行的经验,并且“盼望那无谎言的神,在万古之先所应许的永生。”(提多书一:2)    .
当我们对得永生有更深刻的了解时,永生的盼望对我们会愈来愈宝贵。如果我们每天的生活,只留意与我们有关之地上的事,则永恒的远景可能被视作重压——甚至是恐惧。
在永恒中等侯我们的是什么呢?我们是朝向一段神秘莫测的旅程,还是正朝向那向往已久而荣耀的属灵旅程进发呢?
我们都向永恒之旅迈进,而选择那一种形式的行程,将会决定我们的命运。
有爱,就有奇迹!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 14: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当我死时要往何处去?

我们的文化向来导引我们接纳死亡是在地上生命的结束……我们受时间束缚,要在我们有生之年,朝厘定的目标,力求有建树、有成就;期待天堂,便被视为奇怪的想法。
一队超过七千具栩栩如生、如真人般大小的泥塑秦兵马俑,在中国大陆古墓中被发掘出来。考古学家最近发现了这些庞大的赤褐色塑像,被认为是本世纪最蔚为奇观的伟大发现。那队御林军以备战的英姿,来保护中国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的坟墓。他们的武器包括战车、木头和铜造的兵器。马的甲胄用金和银造成,被放在靠近墙墓的深坑中。在这个奇异的发现中,我们看见死亡被描绘成一个战场。皇帝要在来生也受到保护。
历代以来,人们都在沉思人的最后终站。有些人接受了他们祖先的传统观念,有些人在互相矛盾的观点中无所适从。佛教和india教徒,相信他们会不断地轮回投胎;从一种存在,转变到另一种存在。这种连续不断的生命是无始无终的。他们轮回,从一个身形,转到另一种活物的身形。
道家以冷漠的态度来对待死亡,认为湮灭是无为的境界。回教徒相信七重天,是一个肉体畅快、灵性蒙祝福之地。美国的印第安文化谈到“快乐的狩猎之地”。大部分信奉犹太教的人所相信的天堂,是在地上作善事得到报酬的地方。
基督徒因耶稣基督藉祂的死和复活所成就的救恩,对天堂有坚强的盼望。“愿颂赞归于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神。祂曾照自己的大怜悯,藉耶稣基督从死里复活,重生了我们,叫我们有活泼的盼望;可以得着不能朽坏,不能玷污,不能衰残,为你们存留在天上的基业。”(彼得前书一3~4)
同时,也有很多关于天堂的事,我们未能确知。“我们如今彷佛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到那时,就要面对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时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样。”(哥林多前书十三12)
一位不知名的使人描述天堂:
当圣天使来迎接我们,
我们加入他们的行列。
在那荣耀的灵界地方,
我们认识迎见我们的朋友吗?
我们要见到像从前那样
凝视我们的眼睛吗?
我们会感觉到像过去似的,
拥抱我们的手臂吗?
在那里,我们会彼此认识吗?
你有何权力进入天堂?
每一个生存的人都需要回答这个问题。一位亲人刚去世的妇人告诉我,她觉得非常迫切地要向别人分享基督,以致当一个工匠来她冢修理电炉时,她也不肯放过。工匠背墙站立,那女人问:“如果电炉在你面前爆炸,你死了,你是否确实地知道,你会在哪里渡你的永恒呢?”那修理工人因过分害怕,竟忘了收取工钱。
为什么有些人相信他们已有一张付了款的天堂门券呢?答案虽然各有不同,但大部分可以归纳成三种基本的态度。第一,“请看我在地上所做的事情。我的记录证明,与别人比较一下,我是很不错的。我会上天堂,因为我遇过好的生活。”
此人将大祸临头了。圣经税:“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罗马书三23)所以,如果以零分最差,十分最好来计分,就算我们得到十分的满分也不能上天堂。没有一个人能够一生过“良好的生活。”圣经说:“因为凡遵守全律法的,只在一条上跌倒,他就是犯了众条。”(雅各布书二10)
第二,“我真的不知道。我不大关心这事。有时我会想到这问题,但有很多其他事情,似乎比天堂来得重要。”
正如母亲常对小孩子说的:“找借口于事无补。”圣经说:“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藉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罗马书一20)
只有一个答案会给人进入天堂的确实特权和喜乐:第三,“因为我已相信了耶稣基督,且接受祂作我的救主。祂现在仍坐在神的右边为我代求。”没有人能否定基督徒进入天堂的权利。
在一五六三年写成的《海德堡教义问答》(Heidelberg Catechism),曾被不同背景之基督徒使用。它是我岳父所喜爱的。在他书房的墙上,他把《海德堡教义问答》的第一个问题和答案用相架悬挂起来。那就是:“问题一:在生时和死时,你唯一的安慰是什么?”“答:在生时和死时,我整个人的身体和灵魂并不属于我自己,而是属于我信实的救主耶稣基督。祂用祂自己的宝血,已付清我所有罪的代价,已完全把我从魔鬼的权势下释放出来。祂对我保护得如此周到,以致如果没有我我们在天上之父亲的允许,一根头发也不能掉下。的确,每一件事一定符合祂拯救我的目的。所以,藉着祂的圣灵,祂给我们得到永恒生命的确据。让我从现在起全心全意地为祂而活。”
“谁能控告神所拣选的人呢?有神称他们为义了。谁能定他们的罪呢?有基督耶稣已经死了,而且从死里复活,现今在神的右边,也替我们祈求。”(罗马书八33~34)
这是一个多么振奋人心的思想啊!耶稣是我们的中保,我们的律师。祂在父神面前属我们代求,告诉神那些要求进入天堂者得蒙准许,唯独根据神的恩典,而不是任何在地上的好行为或伟大的贡献。
很多人被撒旦欺骗,以为神是一位报复心重的审判官,把一切得罪祂的人全打入地狱。他们看不到一线生机。不错,神憎恨罪恶,但祂爱罪人。既然我们全是罪人,我们得蒙准许进入天堂的唯一权利,是根据神为我们的罪所设立的挽回祭:祂的儿子耶稣基督。“神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祂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翰福音三16)
我们决心去地狱吗?
民间传说和小说里常对地狱胡说八道,以致很多人否认事实上有这样的一处地方。有些人认为它不过是神话,这是可以谅解的。我们的心思反抗丑恶和受苦,但地狱的观念并不是基督教所独有的。
在基督之前好几百年,巴此伦人就相信有个“一去不复返之地”。希伯来人所写“下到阴间或朽坏之地”。希腊人称为“未见之地”。传统佛教承认十八重“地狱”。按照india教最古老的《吠陀经》所论,地狱是为虚伪男人和无信仰女人预备的深渊。回教徒相信七重地狱。[注一]
耶稣特别指出不信的人,不能逃脱地狱的刑罚。(马太福音廿三33)祂对祂的门徒说:“那杀身体以后,不能再作什么的,不要怕他们。我要指示你们当怕的是谁。当怕那杀了以后,又有权柄丢在地狱里的。”(路加福音十二4~5)
可能圣经中对地狱最生动的描述,是耶稣说的财主和拉撒路的比喻。在生前,财主拒绝帮助一名叫做拉撒路的乞丐。他吃财主枱上掉下的食物碎渣。当那乞丐死后,被带到亚伯拉罕的怀里,也就是我们称为天堂的地方;那财主死后被送到地狱受尽煎熬。耶稣并非暗示有钱的人都要下地狱,祂也没有说穷人可担保上天堂。但是故事刻画了不信的人远离神所要受的痛苦。
按照该比喻所说,财主抬头望见亚伯拉罕,而拉撒路则在他的身旁。他用烧焦破裂的嘴唇说话,恳求亚伯拉罕叫拉撒路用指头醮点水,带到他那里凉一凉他的舌头。他呼喊说:“因为我在这火焰里,极其痛苦。”
但亚伯拉罕说,在那两个世界之间,有一道大深渊相隔,且它是“固定”或永久的。没有一个人能从一边走到另一边。换句话说,那些在地狱的人活在地上时,曾有选择的自由。由于他们选择了为自己而活,而不是为神而活的道路,他们要承担他们抉择的恶果。再没有第二次机会了。
天堂能等待吗?
我们看到越来越多文章讨论老年人、死亡、艾滋病、死亡权利、和招魂术等的经历,但很少人在杂志或书本上,读到有关天堂之事。当我们浏览二十世纪前的艺术品、或看到满布尘埃的文集或诗集,我们会发觉古人对天堂有较大的兴趣。我们今天发生了什么事呢?为什么在近代思潮和讲道中,缺乏对天堂的兴趣呢? 如果我们开始思想对天堂不感兴趣的原因,我们会得到好几个结论。首先,对美国和大部分西方国家来说,我们生活在富裕的社会中。我们大部分人在痛苦时,有止痛丸来止痛。我们有充足的食物和美丽的环境。圣经对天堂美景的应许,对我们似乎不够吸引力。我们已被世俗的事务忙到分身不暇,故对永恒没有多大注意。
另外有一个心理上的问题。我们从电视中看到多年前已死亡的人,仍能活生生地出现在眼前。知名人物如:加利谷巴(Gary Cooper)、玛利莲梦露(Marilyn Monroe)、约翰甘乃迪(John F Kennedy)、或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都像仍生存那样,发表演说或在银幕上出现。人们想他们仍存在,这大大改变了年轻人对死亡的想法。这可能是年轻人自杀率急剧上升的一个原因。
我们的文化向来导引我们接纳死亡是在地上生命的结束。伊利莎伯罗丝(Elisabeth Kübler Ross)提出死亡过程的五个阶段,表明“接纳”的阶段是最健康的,对天堂的希望极少在治疗进行中被提及。腓利杨西说:“我在医院中观察到垂死的病人努力要达到一个接纳死亡的平静阶段。希奇的是没有人在这群人中讲到天堂。一般人认为讲论天堂,似乎有点尴尬,或是懦夫的行径。一个人之湮灭,被看作是勇敢;但有福的永恒,被看作是懦弱。多么令人震惊的价值观啊!”[注四]
由于我们的经历都是地上的,因此我们中间有些人对天堂的观念会含糊不清。我们怎能理解无限呢?要想象一个永不结束的存在,实在需要绞尽脑汁。教育和传播媒介,拦阻人相信任何不可以用试管证明的事。现在藉探索外层空间,人类对宇宙的知识急剧增加。对有限的受造物来说,永恒是一个绝对的神秘,而且永远是一个大的奥秘;甚至使徒保罗也不对此寻根究底。他说:“如经上所记,神为爱牠的人所预备的,是眼睛未曾看见、耳朵未曾听见、人心也未曾想到的。”(哥林多前书二9)
我们受时间束缚,要在我们有生之年,朝厘定的目标,力求有建树、有成就;期待天堂,便被视为奇怪的想法。现代人的心思,对天堂似乎提不起兴趣。我们在永恒里作些什么呢?一个人一生劳苦只期望安享晚年;不过等到责任卸下,又没有值得挑战之事去作,却令人烦闷不安。
我们生活在一个活动才算有价值、有用的世代。“你好吗?”“忙,忙,忙!”当生活的轮子慢下来时,生命的音乐会随着减弱吗?
我们每天的生活,距离永恒都只是一口气。相信耶稣基督的人,有天堂的应许。如果我们相信这事实,向往天堂是永不会沉闷的,它比人间提供的任何欢乐,都更令人兴奋雀跃。
天堂的应许
在地上我们常想到我们自己;但在天堂,情况会不同。我们会经历到教义问答中的真理:“人的主要目的是要荣耀神,并永远以祂为乐。在天堂,神是一切事物的中心,祂的荣耀会压倒一切。”
你有没有见过一对恋人沉默地交谈呢?你自己有否沉浸在爱中呢?沐浴于爱河中的人,在对方面前得到绝对的快乐,并希望相聚的时间能永远继续下去。如果那段时间能够“停止”,不觉得时间的消逝,对他们来说,那就是天堂了。你曾否说过:“我恨不得这时光能‘绵绵无尽’呢?”
我猜想这种感受,可以稍为显示天堂的境况:时间停止不动,永远享受慈爱的神,沐浴在神的爱中。那时,我们永远不会从这“登山变像”的经历中走下山来。
圣经向我们保证,天堂是一处确实存在的地方。耶稣说:“在我父的家里,有许多住处。若是没有,我就早己告诉你们了。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就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我在哪里,叫你们也在哪里。”(约翰福音十四2~3)
今天,世界各地到处都有无家可归的人。最近寒风侵袭,街头露宿之人祸不单行,也有些人冻死。我们这些有舒适居所的人,可能想要帮忙那些较为不幸的人。但在我们内心的深处,我们会如此想:“我很高兴我今天有床睡,有温暖的房子和可口的食物。”如果我们从未经历过无家可归之苦,是很难明白其中滋味的。
从某些角度看来,基督徒在地上是无家可归的。我们真正的家正等待着我们,那是由主耶稣为我们预备的。“我们原知道,我们这地上的帐棚若拆毁了,必得神所造,不是人手所造,在天上永存的房屋。我们在这帐棚里叹息,深想得那从天上来的房屋,好像穿上衣服。”(哥林多后书五l-2)如果我们看到祂在地上创造的美丽事物,我们能够明了祂在天堂为我们所安排,是一个怎样的天家吗?
当人们凝视大峡谷(Grand Canyon)时,一瞬间,被它的美景慑住。地球上的每一大洲,每一个国家,都有宏伟的美景。我们把令人神住之地,以“人间天堂”一词来描述。
多年前,有一位才华出众的魔术家,名叫安德高(Andre Kole),曾代表基督教青年组织周游世界各地。他写文章叙述他太太艾琪娜(Alicana)的死亡。她患有一个无可救治的脑瘤。两年之久,她忍受了极大的苦楚。她逐渐不能使用她的手臂和双腿,不能移动她的头或身体,后来更完全眼瞎。日复一日她不能做任何事,只是无助地躺在床上。高先生写道:“当内子仍可以说话时,她常分享一首这样结束的诗:‘如果地上祇有欢乐,我们不会期望天堂。’”[注五]
天堂是一处地方,是最伟大的建筑师设计的。神应许我们在那里,要得到我们荣耀的基业。
我不知道在天堂我到底可以得到什么基业,但我知道它一定是好得无比的。当我们去一个人的家探访,羡慕他美丽的银具、地毯、或油画时,我们可能会问:“这是你的家传之宝吗?”主人可能会说,那是属于他母亲的,对他而言是无价之宝。内子露芙有一个美丽的箱子,其上镶嵌了极罕见的木块,这是她祖父多年前制造的。人们啧啧称羡问她从何处得来,她说:“是我继承的。”  
银具会失去光泽,地毯会被玷污或破损,衣箱可以在数分钟内被烧毁。圣经说,我们“可以得着不能朽坏,不能玷污,不能衰残,为你们存留在天上的基业。”(彼得前书一4)  
我们在地上承受的,可能是一个极大的祝福,也可能是一个可怕的咒诅。很多富人遗留太多金钱给挥霍无度的后代,却毁坏了他们的一生。但作为万王之王的子女,我们的基业是不会毁坏的,也不会宠坏我们。这是一个多么奇妙的应许啊!  
天堂是我们神之城。祂创造天堂,祂且拥有天堂。“所以今日你要知道,也要记在心上,天上地下,惟有耶和华祂是神。除祂以外,再无别神。”(申命记四39)  
当地上的每一件事都似乎不如意,当我们痛苦地大叫:“神啊,你在那里?”时,我们有神安定在天,而且祂掌管着一切的应许。世界看似无人掌管,但如果真是这样,神自己就是说谎者了。  
神从天上说话
什么是天堂?天堂是神创造,且是祂拥有的家,是祂宝座的所在,也是祂的总部。从那里祂发命令、作指引和说预言。耶稣坐在祂父的右边。  
我不敢确定神今天仍像昔日祂在西乃山时那样,大声对摩西说话——祂显然从来没有这样对我说过话。电影和舞台有时把神描绘成一个幕后的声音,用打雷的沉重低音说话,警告故事中的人物,或指示他们的行动。这可以造成一个有趣的剧中人物,但在神学上可能是错误的。此外,神永不会作出违背祂本性的指示。当圣经说祂会指引我们的道路时,我们可以确信无论路径如何荆棘满途,祂仍在掌管,祂不会告诉我们从悬崖上跳下去。  
神怎样从天上说话呢?首先,祂藉圣经这本写下的言语来说话。这就是我为什么用“圣经说”这词句的原因了。在布道大会或讲道时,我没有权利说什么,除非该话是根据神的话语。“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提摩太后书三16)举例来说,旧约圣经的作者们,清楚地表明神对他们说话,也藉他们向别人说话。超过三千次他们说:“主耶和华如此说”或类似的说法。对我来说,这已足够证明它们是神的话语了。
在天堂,我们得不到二手数据。在地上,我们聆听牧师、教师、哲学家、父母亲和作家的话语。有时,我们不知道应相信谁。(当然,这二手数据是重要的,因为神赋予人智能让人使用,也给人教导和证道的恩赐,让他们帮助我们。)
有些人用他们的才智来荣耀神,另一些人是为了自己的利益。然而在天堂,因为我们与所有知识的源头接触,我们的才智会变得完全。如果有《天堂日报》,我们能确信我们读到的全是真实的消息。  
在天堂,不会有恐惧。我们不需要安装门锁、护窗铁条、或防盗系统;每一件产生恐惧的事都会除去。我们在黄金的街道行走时,不用担心转弯处有潜伏的危险。今天恐惧笼罩整个世界,我们不能在任何角落逃避危险;甚至如果我们相信我们无所畏惧,我们的人性也创造出一些令人恐惧的事来。  
在天堂,是没有黑夜的。在地上,我们把黑夜、黑暗与无知,放在同等地位上。我们说:“我暗晦无知。”光是明白的象征;当一个问题得到澄清后,我们会点头说:“现在我始见光明。”“耶和华是我们的亮光,是我的拯救,我还怕谁呢?”(诗篇廿七1)  
尽管黑夜有它本身的美;然而,黑暗把太阳令人愉快的美丽遮盖了。在天堂因有神的光照耀,是一个没有黑暗的世界。太阳、月亮、和星星(以及地上的电灯)与神的真光比起来都黯然失色。  
最后,在天堂再没有痛苦,也没有死亡。“我听见有大声音从宝座出来说:‘看哪!神的帐幕在人间,祂要与人同住,他们要作祂的子民。神要亲自与他们同在,作他们的神。神要擦去他们一切的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因为以前的事都过去了。’坐宝座的说:‘看哪!我将一切都更新了;’又说:‘你要写上,因这些话是可信的,是真实的。’”(启示录廿一3-5)
对天堂的思乡病  
当招聘人员接见未来雇员时,常会告诉他们公司的情况。他们都拿出最好的作招牌。他们可能请新雇员吃名贵的大餐,席间把他们的公司说得天花乱坠,吹嘘得如此引人入胜,以致应征者不能不跃跃欲试。然而,当正式就任后,才发觉事实并不如以前所描绘的那样理想。  
天堂是否提供这么多福利,致使受聘者急不及待呢?曼斯哈纳(Vance Havner)是当代发言最有引用价值的传道家之一。他说:“我对天堂发生了思乡病。由于对死后美景的向往,使我活得这么长久。”[注七]
天堂是一个奇妙的地方,给信徒的幸福是这个世界所找不到的。
在那边
这不是死亡——而是荣耀!
这不是黑暗——而是光明!
这不是绊跌,摸索,
甚至不是信心——而是眼见!
这不是悲伤——而是得以使
我最后的一滴眼泪被抹干;
这是日出——我永生的早晨!
这甚至不是祷告——
而是面对面的交谈;
聆听和眼见
祂奇妙的恩典。
这是恳求承担我
痛苦的力量之终结;
连痛苦的黑暗回忆
也不复存在。
我知道在被提前
怎样承担地上的生活,
那时我会面对面
见那寻找我,拯救我的那位,
又用祂恩典保守我的主!
有爱,就有奇迹!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 14: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在我死亡之前

在我死亡之前
“当我们要建造一所房屋,必须先立下根基。然后选择材料建造墙壁、地板、和屋顶。信徒的根基是耶稣基督。现在我们要在这根基上被建造,建造的工程一定要经得起最终的考验……”
“因为我们众人,必要在基督台前显露出来,叫各人按着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恶受报。” (哥林多后书五:10)
在基督徒去见主的最后几天,撒但会企图盗走他的平安。因疾病或痛苦引起的软弱或心思的混乱,会使甚至最伟大的圣人,也有怀疑的时刻。
在美国,有一位最伟大的神学家和圣经学者,在他死前,他常常打电话给我,要得到他永远得救的确据。起初我不明白,为何这位合神心意的人和圣经研究者,会对他的价值发生怀疑。然而,我发觉这个问题并非绝无仅有。亲人应该预备提供帮助和盼望,但不要引起他的内疚。
在我们这一代的妇女中,很少有人像彭柯丽(Corricten Boom)那样,对世人有深远的影响力。她在自传中这样写道:“痛苦是基督徒见证的试金石。”迈伦德牧师(Pastor Chuck Mylander)在她第一次引起瘫痪的中风后,时常去探望她,只有一次他见到她为自己的需要而难过。在中风的病人中,怀疑神的同在,那是司空见惯的现象。罗斯韦(Pam Rosewell)解释了彭柯丽不能完全表达的感受,当他问彭柯丽是否如此时,眼泪从她皱纹满布的面颊流  下。
“迈伦德牧师取出圣经读马太福音第廿八章。在那里耶稣说:‘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未了。’他提醒彭柯丽这个应许,是给那些献身自己来完成大使命的人,她就是这样一位忠心传福音的人。这时,她容光焕发,满怀信心地说:‘常常、常常、常常。’”【注一】
当最后的时刻来临,神的能力必战胜一切,信徒必享受祂慈爱膀臂的安慰。
平安出路的记号
赫伯特洛耶(Herbert Lockyer)讲及他找到一本古书,名叫《死亡艺术之书》。那位不知名的作者在书中讨论了信徒面对的五个重要试探。这里把它们用现代的语文写出来,因这些是很值得我们省察的。
第一,必须保持信心。在临近生命终结时,疑惑油然而生。不管基督徒在信心的旅途中走了多久,似乎都会有疑惑;就像彭柯丽那样,有时产生了疑问。我们像小孩子一样,须得常常提醒我们是神所爱的。
第二、必须避免自暴自弃。魔鬼的另一个诡计,是把过去的罪恶带来,在基督徒的心思中巡游。我们已得赦免,无须把过去的罪孽,拉出来重新审判。“众先知也为祂作见证说,凡信祂的人,必因祂的名得蒙赦罪。”(使徒行传十:43)
第三、必须避免烦躁。当我们因年纪老迈、疾病、或意外而要等待时,我们应该忍耐,等侯最后的终结。鲍勃皮尔斯博士(Dr. Bob Pierce)是“世界宣明会”和“撒玛利亚人的钱囊”(World Vision and Samaritan's Purse)这两个机构的创办人。其中的工作,现已由我的儿子富兰克林(Franklin)继续下去。他因患血癌,来到生命的最后几个小时。在他的最后一封信中,他写道:“现在我完全住在‘神的房间’里,人类已知的技术不能延长我的寿命。我是在那人和科学不能到达之处,荣耀地生活和工作,这是神迹开始之处。如果最伟大的人类技术和聪明才智能够做到,就不需要神,也就不是神迹了。神迹在超出人类才智和可能成就之处开始,这是神的房间!”
鲍博土忍耐,但存着盼望,一直到他离开世界。
第四,切不要自命不凡。当撒但不能动摇信徒的信心,也不能使他自暴自弃或烦躁时,它可能用属灵的骄傲来试探他。它可能使他夸口说:“看看我成就了多少大事,对主的事奉多么了不起!”圣经教导我们,我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是神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以弗所书二:8-9)
第五,不受短暂的事物支配。我比其他人更能明白这点。我们全都被我们的财物占有和被世俗的责任缠身,以致我们的心思放在暂时而没有永恒价值之事情上,没有把我们自己向神完全委身。【注二】
我们可能没有遇到这一类的试探,但如果我们遇到时,我们必须记得圣经说:“你们所遇见的试探,无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实的,必不叫你们受试探过于所能受的。在受试探的时候,总要给你们开一条出路,叫你们能忍受得住。”(哥林多前书十:13)
圣人的遗言
一首古老的圣诗说:
教导我为主而活,使我对坟墓
像对睡床那样不害怕;
教导我为主而死,使我在审判之日,
会荣耀地复活。
很多时候信徒的临终遗言,被家人或传记作家记录下来。尤其当人类资源枯干时,这些信仰和信靠就表达了神的大能。
在十六世纪,苏格兰的基督徒受到血腥的镇压;他们为信仰而牺牲。成百上千的牧师和平民,为基督的缘故而受苦。不少人被处绞刑或被残酷地杀害。有些信徒受烈火焚烧的煎熬或被斩首。这些英雄殉道者的临终遗言,证明基督对祂门徒所应许的真实。祂警告他们说:“你们要小心,我派你们去,就好像把羊送进狼群一般……你们要为了我的缘故,被人带到官长和君王面前,向他们和外邦人作证。”(马太福音十:16-18,当代圣经)
在他们痛苦的最后时刻,那些为祂名的缘故受苦和死亡的人,说出合宜的话,且有勇气面对死亡。
汉密尔顿(Patrick Hamilton)是一位年轻的苏格兰人,他被判处死刑时只有二十四岁。当他将被绑上木架,木柴被点燃时,他把外衣脱下交给他的仆人说:“这件衣服在火中对我毫无帮助,但对你却有点用处。”其中一位行刑的人揶揄他,要他否认神,但他回答说:“邪恶的人,你知道我没有犯罪,我不过是为神的真理受苦而已。”
当火被点燃后,这位年轻的殉道者大叫:“主啊,黑暗笼罩大地还有多久呢?你容忍人类的残暴要到几时呢?”火焰快要吞灭他时,他像圣经中的司提反那样祷告说:“主耶稣啊,接收我的灵魂!”【注三】
卡纪尔(Donald Cargill)是苏格兰大逼害历史中的一颗明星。他被政府判决是“一名最具煽动力的布道家,是—个恶毒和盲信的阴谋分子”。他被判处上断头台。他在刑具前,说出了一番感人肺腑的话,尽管传说当时鼓声齐鸣,以便掩盖他的声音:
现在是接近我获得冠冕之时了。我肯定会得到冠冕,因为我称谢神,也渴望你们全都称谢那位带我来到这里,让我战胜魔鬼、人、和罪恶的主……他们再也不能伤害我了。我宽恕所有人向我所作的错事,也祷告求神宽恕任何人向祂作的错事。我祈求受苦之人不犯罪,和帮助他们知道他们的职责……再见了,读圣经和传道、祷告和相信。再见了,流荡、责骂和受苦。迎接说不出来的喜乐和丰盛的荣耀。[注四]
当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临死时,他重复三次说:“我把我的灵魂交在称的手里!真理之神啊,你已救赎了我。”
约翰弥雨顿(John Milton)的临别赠言是:“死亡是开启永恒之宫的伟大钥匙。”
卢华莱土(Lew Wallace),这位《宾虚》(Ben Hur)一书的作者,从他的嘴唇中说出一句主祷文来:“愿你的旨意成全。”
莎士比亚在他最终的遗言和见证中说:“我把我的灵魂交在神的手中,祂是我的创造主,是赐我盼望,我确实相信之神。藉我救主耶稣基督的功劳,使我得到永远之生命。我的肉身要归于尘土,因我本由尘土所造。”
米开兰基罗(Michelangelo)对围绕他病床的人说:“藉生命记念耶稣的受苦。”[注五]
我不知道我们是否会因基督而受苦。但今日世界各地都有人,因他们对基督的信仰而忍受残酷的迫害。我们必须为他们和我们自己代祷,求神在我们垂死时,赐下恩典给我们,忍耐直至最后,满有把握地等侯即将到来之神的荣耀。
我们都要交账
在我们死前有两个基本的问题,一定要得到解决。第一:“我已准备好吗?”你是否已承认你的罪过,恳求耶稣基督进入你的心中,掌管你的生命呢?全世界无数的基督徒已得到确据。“你若口里认耶稣为主,心里信神叫祂从死里复活,就必得救。”(罗马书十:9)
但基督徒的生命并不在此结束!下一个基本的问题是:“以后我要怎样生活呢?”就是说在你死亡之前,你要怎样服事神和人呢?你是否把你的生命,投资在那些有永恒价值的事情上呢?“所以无论是住在身内,离开身外,我们立了志向,要得主的喜悦。因为我们众人,必要在基督台前显露出来,叫各人按着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恶受报。”(哥林多后书五:9一10)
圣经说,有一天我们全都要向耶稣交账(彼得前书四:5)。我们要站立在基督的审判台前(罗马书十四:10)。到那日,我们在地上的工作要成为过去。我们向邻居讲论基督的爱,和为宣道作的奉献,帮助传福音工作的机会都要成为过去,不再有机会把我们地上的财物与饥饿的人分享了。如果我们在地上把神赐的恩典抓紧不放,那时已后悔莫及了。
最终的考验
当我们要建造一所房屋,必须先立下根基。然后选择材料建造墙壁、地板、和屋顶。有些建筑物建成,早巳准备作“人为的商品废弃”(planned obsolescence)。从远处看,可能很壮观,很新颖,但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信徒的根基是耶稣基督。现在我们要在这根基上被建造,建造的工程一定要经得起最终的试验。最大的考验是在基督的审判台前。那时,我们要得到我们的赏赐。
保罗用以下的一番话来解释建造的过程。
“因为那已经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稣基督,此外没有人能立别的根基。若有人用金、银、宝石、草木、禾秸,在这根基上建造,各人的工程必然显露,因为那日子要将他表明出来。有火发现,这火要试验各人的工程怎样。人在那根基上所建造的工程,若存得住,他就要得赏赐;人的工程若被烧了,他就要受亏损,自己却要得救。虽然得救,乃像从火里经过的一样。”(哥林多前书三:ll-15)
我们会依照我们工作的内在动机和工作的性质受审判。如果我们的工作是为了自私的动机和个人的利益,尽管在我们的亲戚朋友看来是超卓有成效,但神知道我们的内心。
我们也会按照我们的才干受审判。有些基督徒较其他人在体力上、经济上、或才智上更能干。一位靠微薄养老金过活,但忠心地教导她小孙儿读金句的祖母,在受审判时,不会将她的一点点宣道奉献,来与住大房子,有两份收入的成功商人夫妇的奉献相提并论。一对退休夫妇每星期计算奉献,从来没有把奉献数目透露出来;跟一位志在扬名的百万富翁,要求把他的大名刻在彩色玻璃窗上,以便每一个人都知道这是他所奉献的东西,二者不会受到同  一方式的试验。
一些很严重的试验会留给牧师和教师,要试睑他们如何传讲神的话语。如果因错误的教导,在生活或教义方面导人入歧途,将不会得到奖赏。
基督审判台的希腊文是别玛(bema),这也就是在奥林匹克运动场中的裁判席。这别玛就是审判官坐的席位,不是要惩罚比赛的人,而是要颁发奖品给优胜者。基督徒站立在基督别玛前的用意,是为了要按照他们的工作而得到奖赏。
当基督再来时,每一位基督徒都会站立在别玛前,不是观众,而是被裁判的人。圣经没有说这审判会在什么地方。成亿的信徒站在那里,按逻辑是难以想像的。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就是我们全都要报到。
在基督的审判台要举行毕业典礼。那时,每一位信徒都会因他的工作得到奖赏。新约称这些奖赏为“冠冕”。
无疑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某些人得到冠晃,某些人却得不到。最卑微的仆人,可能比留下大笔遗产给教会和名字刻在大门口铜板上的大慈善家,得到更多的宝石。
我们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却很难得偿所愿。但我们晓得,耶稣知道我们的心思和真正意向,问及我们在暗中所做的事。“所以我亲爱的弟兄们,你们务要坚固不可摇动,常常竭力多作主工,因为知道你们的劳苦,在主里面不是徒然的。”(哥林多前书十五:58)
我到天堂后的五分钟
内子剪存三十年前刊登在《慕迪月刊》里的一篇文章。当她把这篇文章交给我时,我正撰写这本书。我惊讶于神刚好在正确的时刻把资料带给我们。
在本书的开始,我引用我岳父的评论:“只有那些准备好面对死亡的人,才是真正预备好去面对人生。”我要知道怎样生活,从而使我可以学会怎样去面对死亡。事实上,最终的考验可能就在明天。
五分钟之后……
可能是瞬息间,也可能是在等待了数月之后;但不久,我将会站立在我主面前。然后就在一刹那,所有的事物都会以崭新的姿态出现。
突然间,我认为重要的事——明天的工作,筹划教会的聚餐,欲求取悦我周围之人的成功或失败——已完全无关重要了。那些我极少关注的事——对隔壁邻居讲论基督,为在远方的圣工恒切祷告(那祷告是多么短啊!),承认和放弃隐而未现之罪——会显得清晰和持久。
在我到达天堂之后五分钟,我会被我所知道,却从未明了的真理所震撼。那时,我会知道在神眼中首要的事,就是我在基督里。当我与祂保持密切的关系时,我会作取悦祂的事。
我会知道重要的不仅是计算我奉献的数目,而是视乎我怎样奉献——和我留下多少给自己。
在天堂,我会全心全意地希望我能收回白白荒废之时间的千分之一。我希望能够收回那些本可以用来荣耀我主,却没有这样做的无数次的交谈。
在我到达天堂之后五分钟,我相信我会全心希望我曾更忠心地研读神的话语,和藉祷告等候祂——以致我仍在地上时,可以合乎祂心意地认识祂。
我会思潮起伏,默想让我进入天堂之神的恩典。我想到何以我在地上毫无目的地生活,我会盼望能弥补——如果一个人可在天堂盼望弥补的话——但已经是太迟了。
天堂是真实的,地狱也是真实的。一个人与永恒不外是一口气之差。不久我们会来到我们宣称所事奉之神的面前。为什么我们生活得好像救恩是梦幻一一好像我们不知道救恩的样子呢?
“若有人知道行善却不去行,这就是他的罪了。”
可能仍有短短的时间,在我们面前有新的一年,愿神帮助我们在将来后悔莫及之情景的光照下,去过现今的生活![注六]
想望归家
我不怕死,因为我知道天堂的喜乐正等待著我。我最大的愿望是,一边过今天的生活,一边预期灿烂的明天,且准备好受欢迎地归回神永恒的天家。你愿否与我一同走这条蒙福的道路?
有爱,就有奇迹!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 14: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广东广州

活着的我当怎样活

只有那些准备好面对死亡的人,才是真正预备好去面对人生
我不怕死,因为我知道天堂的喜乐正等待著我。我最大的愿望是,一边过今天的生活,一边预期灿烂的明天,且准备好受欢迎地归回神永恒的天家。你愿否与我一同走这条蒙福的道路?
有爱,就有奇迹!
发表于 2009-1-23 14: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山东潍坊
哦,原来是传道者.
有爱,就有奇迹!
发表于 2009-1-23 16: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四川南充

回复楼上

"......我想如果我患了危及生命的疾病希望家人告诉我真相,这样我好利用有限的时间安排一下自己的生活,不知其他的人怎么想?"

       同意你的观点,我现正是这样在作!
       我很愚蠢,当我第一次进行胸片和CT检查时,那个私立二甲医院放射科的"老土检官",居然当着我的面,把CT片往灯箱上一插,便叫我出去等着,喊家属进去......他只当我是瞎子一般.实际上他并不比我聪明.甚至于比我还要愚蠢得多!不然他为啥会提出在我胸颈上埋管注药的治疗方法呢?真乃世界之最......
有爱,就有奇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隐私服务条款|小黑屋|手机版|91奇迹 ( 京ICP备2020048145号-6 )

GMT+8, 2024-11-23 09:29 , Processed in 0.05492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