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治疗前临床分期至关重要。准确的临床分期不仅有助于医生为肺癌病人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使那些已有远处转移的、不应该做手术的肺癌病人避免承受开胸手术之苦,使那些原本并没有转移的肺癌病人得到及时科学的外科手术治疗;准确的分期还可以更好地帮助医生判断疾病预后,指导术后的辅助治疗。
临床上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病例,病人胸部CT发现肺部孤立性结节阴影,经气管镜活检明确是肺癌,有些胸外科医生马上就给病人“成功”实施了肺切除手术。
自认为预后良好的病人很短时间后就发现肺外有多发转移,如颅脑、肝脏、骨骼等部位。事实上这些病人在手术前就已经出现了肺外转移,假如手术前作了腹部超声、颅脑核磁共振、全身骨扫描等检查及早发现肺外转移,就可避免开胸手术而选择其他的治疗手段。
我们知道对早期肺癌(ⅠA、ⅠB、ⅡA、ⅡB期)应首选外科手术治疗,对于晚期肺癌(Ⅳ期)则以放化疗为主,不宜进行手术。中晚期肺癌(ⅢA、ⅢB期)则要视病人具体情况而定,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中有一部分可以先做化疗然后再做手术,但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不适合外科手术。这种判断肺癌是早期、中晚期或晚期的检查办法,也就是了解肿瘤大小、侵及的范围、有无侵及周围组织器官、有无肺外远处转移,这就是我们常讲的肺癌分期。
肺癌最常用的分期方法有以下几种:首先是对肺癌原发灶和常见的肺外转移部位进行检查,如胸部螺旋CT、纤维支气管镜、头颅核磁共振、腹部超声波和全身骨扫描检查,这些检查已经列入肺癌治疗前分期必须完成的检查项目,并已列入医保报销范围之内。特别是在医生认为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病人尤为重要。
其次,高质量的64排螺旋CT对于了解判断肺部阴影的性质、有无外侵、有无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转移很有帮助,经过图像处理后的胸部CT对于帮助外科医生制定手术方案作用很大;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活体组织检查和经支气管穿刺活检(TBNA)可以了解中心型肺癌的病变范围、病理类型和隆突下淋巴结有无转移;经胸肺穿刺活检术可有助于明确周围型肺癌的病理类型或不明原因肺部阴影的病变性质,对于高龄和低肺功能不能接受外科手术的肺部阴影病人取得病理组织学诊断尤为重要。脑转移是肺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头颅核磁共振检查可以排除或确定有无脑转移。腹部超声或CT检查可以
了解腹腔有无肝脏、肾上腺转移,而全身骨扫描检查则可以进一步确定有无骨转移,骨骼也是肺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
近年来,一些新的肺癌分期手段也开始应用于临床。如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检查、电视胸腔镜、电视纵隔镜和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EUS-FNA)的临床应用,使肺癌治疗前的临床分期更加趋于准确。PET检查在肺部阴影的定性诊断和判断肺门纵隔淋巴结有无转移方面,较胸部CT有明显的优势,特别是在排除肺外远处微小转移方面有独特优势。微创的电视胸腔镜、电视纵隔镜纵隔淋巴结活检和超微创的超声内镜引导下纵隔淋巴结细针穿刺活检,因为可以得到细胞病理学诊断,特别是电视纵隔镜对于判断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已作为肺癌临床分期的“金标准”而在许多肺癌中心推广使用。
我们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一旦病人确诊为肺癌时,先不要急于找人手术治疗或马上就开始化放疗,一定要完成上述这些必须的分期检查,再根据分期结果选择治疗手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先分期后治疗”。同时我们也提醒,外科医生不要一看到肺部阴影就给病人开刀手术,必须要给病人做分期检查,特别是要完成颅脑核磁和全身骨扫描检查,待确实明确没有肺外转移时再决定外科手术。手术时一定要常规清扫肺门和纵隔淋巴结送检病理科。准确的病理分期对指导术后治疗和判断病人预后更为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