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奇迹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693|回复: 0

记91奇迹第一次线上茶话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20 00:58: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淮安
与会人员:Fiona、Artis、李姣姣、杨凯、亚菲、ghostlu卢航、快乐星球、xiaojiaozi、幸福滋味、端盘子的人儿、千言万语、潘少、雨泽

真的越来越觉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件很“奇妙”的事,这是昨晚下线后我的一个很“突然”的感受。为什么说很奇妙、很突然,额~我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但。。真的就是这么个感觉。非要解释下的话,可能就是除了和潘少见过面吃过饭,和亚菲开过黑吃过鸡,和幸福滋味线上看世界杯,和盘子兄多次电话交流过,与其他参会成员是素未谋面不曾相识,但却断断续续的“尬聊” 了快俩小时,我一直是个很自作多情的人,觉得这是大家给予我们的信任,愿意花时间在这并无甚干货的线上交流中去分享、倾听,总之,真的觉得很奇妙,退出会议室长舒一口气:第一次茶话会,有人参与并发言,并且,顺利结束了!

害~扯远了扯远了,本来想说写个会议记录的,但思来想去,却不知道该从何记起如何记录,加上本来想传递的氛围就是大家在线上彼此轻松的交流,于是:与其刻意拼凑,不如随性点,索性说些自己的感受吧~

1、茶话会超出预期

这个形式是我在和其他病种的社区的家人交流时一起摸索出来的,觉得还蛮不错,就想在咱们91奇迹也试试。本来和潘少、盘子兄还担心没人参与,先拟了几个讨论主题,然后纠结会议时长设置为1小时会不会太长了。但大家陆续进来后,并没有像我担心中的那么无序或者冷场,反而都很有序很正经,你一言我一语的聊了两个来小时。对于原本觉得会早早结束的我来说,确实是超出了预期,甚至点燃了我心中已经熄灭已久的那个小火苗。咋说呢,还是这个感受:




2、讨论的几个主题及家人们分享的信息

话题1:如何与医生有效沟通

发起者:Fiona

实际场景:Fiona的妈妈生病,她在异地工作,家里边只有她能够去跟医生沟通(爸爸和其他的亲戚都不大懂),比如去复查的时候,是Fiona的爸爸先到门诊见到医生,然后打语音电话由她跟医生聊。这当中她就经常会有一些无力感,因为毕竟没办法面对面,不管是跟医生,还是跟妈妈。例如体感的观察,基本上是靠她平时跟妈妈沟通来总结的,她觉得在这个传递的过程当中还是会有一部分信息没有那么准确,这个是一点。

第二个点,她觉得因为在异地去跟这个主治沟通的时候,想跟医生多聊一聊,但其实很多时候他是不愿意多聊的,医生可能觉得就一切正常就可以了,就没了,比如说有一些其他的部位像胆囊或者肾有一些小结石,这些结石有增长的迹象,其实很想跟他多去聊一聊这个事情,知道可以做点什么。医生在电话里面就可能说这没关系,然后就一句带过,这让Fiona觉得有一点焦虑,之所以提出这个话题,就想听一下大家的看法。

大家分享的信息:

@幸福滋味:我们当初刚确诊时我是拿着本子上网查了一些资料,跟当地医生问一些问题拿笔记上,然后跑北京咨询专家的同时录音,照着笔记上记的问题挨个问。然后拿着录音回家慢慢的听,慢慢的消化。不记也不行,医生两个专业术语就把我们说蒙了,然后就想问什么都不知道了。

@潘少:说实话我在身边有的时候也没法说,举个例子,我是上周六下午去找新换的主任沟通的用药方案,其实当时只是第一次见面,大概沟通了一下用药方案,他也认可,但是就是没具体沟通细节,我俩只是确定了是用白蛋白紫杉醇联合贝伐,但是没说剂量。就临走的时候我说了一下用小剂量其实就行,但是我也不好意思说多少。但是我爸去开药的时候就开多了,我们毕竟也都有工作,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去参与这个事情,心里面想想算了,所以有的时候确实都有这种无奈。

@Fiona:其实我们作为家属会去多做功课,我觉得是很重要的一个事,那怎么样在跟医生的交流过程当中,让TA知道其实我们是很认真或者说很用心的家属,但是又不至于说我们说出来的话感觉好像是在挑战TA的权威,或者说在质疑TA的方案,就是我经常不知道怎么去拿捏,又很害怕得罪TA。

@潘少:我这些年的处理经验是,找TA能认可的地方,比如地市级医院去省一级医院拿治疗方案,省一级医院又认可更上级的医院(比如北京、上海的大医院),这样拿回来的治疗方案他们都是会用的。还有就是医院内部的更权威科室的意见(比如我家在天坛做伽马刀时,伽马刀中心的医生认为我妈脑部有两处不是脑转,我们又去找神经内科的专家看,断定是转移灶后记住这位专家的名字再去跟伽马刀中心的医生沟通,他们也会认同)。医生多少都会有点自负,就是在我的一亩三分地里你不可以质疑我,但在更大的舞台上,更上级的专家给的意见TA一般不会反驳。这么多年跑医院问医生,我发现主任医师并不一定比副主任医师水平就高,副主任医师也并不一定就比主治医师水平高。所以不要过度的迷恋一个科室里面的主任,副主任,其实不一定,病友时间久一点儿,或者有点儿学习基础的,你起码会了解到这个大夫的水平如何。

@亚菲:Fiona说的情况我也遇到过,但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我可能从另一个角度:就是你选医生的时候,一定要选择一个你信任的医生。还有就是我最近看了一本书(《最好的告别》),里面说医生有三种类型,一种是家长型的,一种是资讯型的,还有一种是解释型的,这三种我都遇到过。然后我觉得我们现在这个主治特别好,就是他能跟你商量着来,我觉得选择这样一个医生就特别重要。

@Fiona:这一点我其实也有体会,就是一开始我们19年夏天时候确诊的,那个时候确实是这个心态,特别特别迷恋主任,一定要去各大医院看这种大专家,然后到现在我们就在厦门这样的二线城市治疗,一直跟着这个医生,当然只要病情稳定的话,心态就跟当时那个心态是完全不一样的。然后还有就是看大家说的,跟主任下面的那些比较年轻的医生多交流,我觉得这个可能也是我之后去努力的一个方向吧。

@亚菲:还有一个就是其实问诊时间真的挺重要的,因为我们家最开始的时候也是比较迷恋专家,特别知名的那种。但这样的话如果有什么突发情况了,就得到TA那儿去加号,加号等到最后TA的时间非常非常紧,就会非常快的跟你说,而且TA就是一个家长型的,不会跟你解释太多,也不容你质疑,就是把方案给你,你就得按照TA说的来。怎么说呢,我就觉得虽然TA很权威,但是在病情的了解和处置上真的时间不够,给你的时间特别短,就容易出现问题。或者说因为我当时可能也是特别紧张没有表达清楚,但是后来我去找的这个主任就会很耐心的听你表述完,然后再给你进行分析,我觉得也很重要。

还有一个想说,就是Fiona说的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我觉得你不用去问医生,比如说我们也有脂肪肝、肾囊肿,医生一带而过说明这不重要,不会影响什么。我觉得有时家属可能也得把心放大一点儿,不能每个细节都神经绷得不得了,那些可能真的不重要。是觉得这种普通门诊,TA肯定时间会特别短,这很正常,因为病人很多,如果说你遇到的问题就是普通复查没有什么问题,那就挂个普通门诊;如果说遇到进展了,那其实我觉得还是要挂特需,或者说是挂医生在外面出诊的号,那个问诊时间跟耐心程度跟这种普通门诊是完全不一样的。虽然收费稍微高一些,但要是遇到关键节点的话,还是值得的,平时倒没必要。

@潘少:我个人觉得医生会喜欢哪几种病人呢?第一种就是你确实了解的非常非常多,你能和他完全的契合到一起,就是TA说的话你能听懂,你说的话TA也能听懂,这种是最好的,也是最少的。第二种呢,就是你每次过来复查的时候,都有详细的记录,你能去跟医生去说,说完了以后医生能给你TA的建议。举个例子,我曾经见过一个病友,人家每次去的时候就会把那个自己家出现什么问题了、复查的结果这些都会记到一张纸上,而且他的字写的非常棒,给医生看的时候,医生就很乐意去看,看完了以后再跟他交流,因为你已经把重点给医生勾出来了。再有一种就是什么呢,可能对这个医生比较相信的,就是沟通完了以后医生给他建议以后他会采纳,医生最讨厌说完了以后也不听的,只是每次有问题了就过来问,问了也不按照医生的建议来走。

@ghostlu卢航:从病友本人的角度,我基本上跟医生沟通还比较顺畅,因为年轻,了解的信息虽然不是很多,但因为在北京,医疗资源丰富些,而且沟通病情时不需要中间人,沟通成本相对来说低一些。

话题2:就诊科室的选择很重要

发起者:Artis

实际场景:妈妈2018年确诊肺癌,当时托熟人去广州找熟人介绍医生,因为不知道能不能做手术,所以找的是胸外科。胸外科说不能做手术,要做一个基因检测,然后就取了血液样本做,没检测出来基因突变就上了化疗。因为一开始也不懂,后来通过病友交流群了解到血液检测可能没那么准,肿瘤组织做的比较准,去找医生沟通用组织再做一次检测后医生有点生气,说组织也有做过检测,但查完检测报告后才发现并没有用组织检测。后面重新用病理组织做,检测出ALK融合突变才有靶向药吃,所以我在想是不是跟科室也有点关系呢,就是如果没有手术机会的话是不是找肿瘤内科比较好。胸外科的话可能对于手术这一块比较熟,靶向药治疗的话相对肿瘤内科他们了解的没那么多。

大家分享的信息:

@潘少:我也赞成,因为我也遇到过,我家最早是在省肿瘤中医科确诊的,当时他们给做基因检测的时候,只做了EGFR和KRAS的,没有突变就开始上化疗。我也是通过后来学习才知道还可以做ALK等其他靶点,然后才要求医生给做,结果做出来是有ALK融合。吃靶向药的时候他还给我推荐吉非替尼,有的医生确实是不大了解。

@Artis:你的经历跟我家有点像,我们当时只做了EGFR,没有做其他靶点的。后面也是多亏了一些病友的帮忙,才最终有这个靶向药吃,不然一直做化疗的话不知道后面会怎么样。因为我后来一直都是找这个胸外科医生开靶向药吗,病情控制的也稳定,所以也没有考虑换医生。然后到去年七月份的时候因为有脑转,我也还是找这个医生问方案,他就直接给我说只能全脑放疗。但我有了解过二代ALK药阿来替尼入脑比较好,在病友建议下换了医生看,然后就找了两位内科医生咨询,两位给的建议都是用阿来,最后就选择了阿来替尼,所以我就觉得靶向治疗方面确实是内科可能比外科懂得比较多。

3、下期主题商拟

(1)免疫、靶向副作用应对

(2)对郭林气功的看法

(3)小细胞肺癌药物副作用应对(铂类)及心态调整(家属面对具体事宜,反而更焦虑)——考虑单独设立讨论专场

(4)放疗相关(脑部转移放疗方案,包括全脑放疗和精准放疗的种类,各省市有哪些医院可以开展精准放疗技术)

以上,如果有遗漏的,辛苦大家帮忙补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x
有爱,就有奇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隐私服务条款|小黑屋|手机版|91奇迹 ( 京ICP备2020048145号-6 )

GMT+8, 2024-4-28 14:17 , Processed in 0.05059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