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奇迹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917|回复: 0

论同病不同亚型的群体差异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28 18: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北京
在被问到怎么看待一件事情时,人们往往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认知给出观点,比如肺癌家人微信群的交流情况是怎样的?从大的分类来说,如果你对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有一些了解的话,肯定会觉得前者的交流会轻松些,因为治疗方案多些;后者的交流会相对沉重些,十多年了,主流治疗方案还是只有放化疗。嗯,我之前也是这么认为的。

但就像新兴的行为经济学所描述的:“我们对事物的判断和决策,并不像我们所认为的那么准确。完全理性的经济人不可能存在,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经济行为必然会受到各种‘非理性’的影响。”我们做出的如上判断也是这样的,在通过自然观察法(咳咳~假装很专业)实际观察到的交流现状后,发现肺癌群体的交流并不是“非小轻松、小细胞沉重”,反而可以说是恰恰相反的。

这个问题其实我一直没有想通,更不知道从哪些维度切入,做出总结性的陈述,所以想把问题描述如下,听听各位家人的观点:

小细胞肺癌的群和版块相较非小是很活跃的,而且根据群聊来看的话,小细胞群氛围更好,开玩笑说段子互黑的场景会多些。社交角度,小细胞群体更容易从线上发展到线下,形成强关系的熟人交往(我参加的为数不多的线下聚会也都是小细胞的)。

那为什么治疗方案更少、生存期更短的小细胞反而能聊起来,氛围更轻松呢?

————

就此问题我也请教过几位熟识的家人。
————

@庞总 认为:非小如果能吃靶向药就不用一直关注了,等耐药了再做有针对性的讨论交流,相对而言小细胞就悲剧了。而且如果奇迹网把群定位成家属该做的事项范围及知识普及,那就应该第一普及流程,第二普及沟通方式,第三辅助营养,第四心理疏导,第五了解姑息。这个度不好把握,很容易就变成了治疗方案讨论+要挟主治群。我觉得现在的医疗属性的平台,大多都是教育家属做和主治重叠的工作,其实不该这样。

另外,光靠家属分享,就有个问题,治疗的时候写的参考价值不大,病情差了或者家人离开再写,很多人都偏激了。只有那些能长期生存的,写的东西比较理性。

@Jinjin :小细胞治疗的大部分工作都交给医生了,聊的多是副作用的应对措施,治疗过程比较紧凑,基本上要天天见了。。

@姗姗:因为小细胞治疗方案少,病人家属经常陷入焦虑的状态,需要聊些别的转移注意力,释放压力。

@ZXJ:我感觉现在的人太浮躁了,耐不下心来看帖子,学不下去,总想着有人直接告诉你该怎么做。


你怎么看呢?期待各位家人都能说下你们的真实心理过程,我想要尝试着结合大家的指点,去做一些简单的总结。



有爱,就有奇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隐私服务条款|小黑屋|手机版|91奇迹 ( 京ICP备2020048145号-6 )

GMT+8, 2024-12-23 23:30 , Processed in 0.04751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