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奇迹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1958|回复: 11

盖个希望楼-及时贴上最新的抗癌消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5 10: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黑龙江哈尔滨
本帖最后由 adminqiji 于 2014-1-10 14:04 编辑

每天上网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关于癌症的新闻。有没有最新的有效的药生产出来;有没有攻克癌症的新发现;有没有治愈癌症的发明!

每多一天就多一点治愈癌症的希望!
有爱,就有奇迹!
 楼主| 发表于 2014-1-5 10: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黑龙江哈尔滨
Nat Biotechnol:科学家可用干细胞制造大量免疫细胞
作者:张笑 来源:中国科学报 2014-1-1 21:24:39

近日在线出版的《自然—生物技术》报道了一种利用干细胞制造出大量可杀死小鼠体内肿瘤细胞的人免疫细胞的技术。该技术或能让癌症免疫疗法这种通过激活免疫系统来消灭肿瘤的治疗方法更容易获得实施。

大多数癌症免疫疗法需要从病人血液中分离出T细胞这种免疫细胞。但是,能够杀死特定肿瘤细胞而不伤害正常细胞的T细胞的数量非常少,于是问题就变成:如何大批量生产出这种细胞。先前研究显示,要么对T细胞进行改造,来表达肿瘤特异性受体,要么利用重编程技术生长出大量T细胞。

现在,Michel Sadelain等人将上述方法结合起来,生长出大量的肿瘤识别T细胞,并证明了其对小鼠体内肿瘤的控制作用。研究人员首先将健康人血液中的T细胞分离出少量,将其重编程为干细胞并改造让其表达肿瘤特异性受体。经过严格改造,这些干细胞重新获得了原始T细胞的性质,数量也有很大增加,最后研究人员将改造后的细胞注入患肿瘤小鼠体内。他们发现该实验室培养的T细胞抑制住了小鼠肿瘤的生长,效果与从同一人源血液中分离并经过改造来表达肿瘤特异性受体的天然T细胞的作用相似。如果该技术能够转化应用于临床,将有更多的病人能够采用这种癌症免疫疗法。(生物谷Bioon.com)

有爱,就有奇迹!
 楼主| 发表于 2014-1-5 10:25: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黑龙江哈尔滨
中药材内发现镇痛成分 或研制无成瘾性止痛药

据新华社电 中国和美国研究人员3日说,他们从传统中药材延胡索(又名元胡)中找到并确认一个新的镇痛活性成分,以此为基础或许可研制出副作用小、无成瘾性的止痛药。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与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研究人员合作,新发现了延胡索中的镇痛活性成分去氢紫堇球碱(DHCB)。动物实验显示,它对慢性疼痛可能有很好疗效,并且没有耐药性。而吗啡等阿片类镇痛药,虽然开始药效很强但很快就会产生耐受,需要加大剂量才能达到相同治疗效果。

  中方研究负责人、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梁鑫淼研究员介绍,疼痛治疗中,成瘾性和耐药性等副作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吗啡等止痛药的临床使用。DHCB的镇痛方式与阿片类镇痛药物有很大不同,它不是通过刺激阿片受体来起作用,而是通过对多巴胺D2受体的拮抗起作用,因而为镇痛治疗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原标题:中美研究新发现中药含镇痛成分)

有爱,就有奇迹!
 楼主| 发表于 2014-1-7 20:4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黑龙江哈尔滨
康奈尔大学研究人员研究出能够防止癌细胞扩散纳米材料

2014年1月7日讯 /生物谷BIOON/ --康奈尔大学研究人员最近研发出一种纳米材料可能能够摧毁血液中肿瘤细胞并防止癌细胞扩散。癌症后期会造成癌细胞的转移,使得肿瘤病灶遍布全身,最终造成患者死亡。负责这项研究的Prof Michael King表示由90%的癌症患者最终是死于癌症扩散。而此项研究的结果则是相当令人振奋的,如果能够最终实现,将对癌症治疗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不过目前这一研究还处于早期阶段,需要进行更深入一步的研究。

研究人员将一种名为Trail的蛋白附着在纳米颗粒上,这种纳米颗粒一旦进入血液将定位在白细胞上,白细胞即可据此定位在血液中扩散的癌细胞,试验结果显示,结果显着,血液中肿瘤细胞水平降低显着。目前研究人员希望今后这种疗法与化疗、放疗等疗法结合起来。(生物谷Bioon.com)

有爱,就有奇迹!
发表于 2014-1-8 09:4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德国
癌症还是很难攻克的,一些最新消息感觉都不怎么靠谱。
有爱,就有奇迹!
 楼主| 发表于 2014-1-10 14:0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黑龙江哈尔滨
美国生物医学工程专家宣称,他们研发革命性的技术能够在癌细胞传播到其它器官之前在血流中将其发现并杀死。

能够杀死癌细胞的蛋白质粘附到白细胞上从而在血流中监控并摧毁癌细胞。

研究人员称该技术能够组织癌症的转移。

外科手术和放疗能够有效的治疗原发肿瘤,但要检测并组织癌细胞的转移非常困难。然而,美国纽约科内尔大学的研究人员相信他们能够解决这一难题。

生物医学工程学教授迈克金说:“癌细胞最终都会进入循环系统。大约90%的癌症死亡都与肿瘤转移相关,不过现在我们发现可以利用杀手白细胞来从血流中消除癌症细胞。在被白细胞捕获后,癌细胞几乎不可能逃离。”

金教授在实验室试验中将两种蛋白质先后注入血液样本和小鼠体内。

一种粘附蛋白质是E-选择蛋白,另一种是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诱导凋亡配体蛋白(TRAIL)。

TRAIL蛋白会联合E-选择蛋白一起粘附到在血液中大量存在的白细胞。

当癌细胞与TRAIL接触时,癌细胞就会启动凋亡将自身杀死。研究人员称,在湍急的血流中癌细胞与TRAIL接触是注定的,不可避免。该研究结果已经发表在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杂志上。

金教授还表示,这个原理让人吃惊并且始料未及,因为对血流中白细胞的再利用比直接靶向杀死带有脂质体和可溶蛋白的癌细胞更有效。

科学家发现,在生理盐水中用这些蛋白质治疗癌细胞时,杀死癌细胞的成功率是60%。在正常的实验室条件下,生理盐水缺少作为粘附蛋白和杀手蛋白质载体的条件。然而一旦这些蛋白质进入模拟人体环境的流动血液中,杀死癌细胞的成功率接近100%。(生物谷Bioon.com)

有爱,就有奇迹!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 10:4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黑龙江哈尔滨
温度会改变鼠癌细胞生长和扩散

据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近日发表的一篇论文,美国罗斯威尔·帕克癌症研究所的科学家通过小鼠实验发现,温度会改变小鼠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对其肿瘤产生影响。依照该结论,目前大多数动物研究机构的实验鼠的生活温度,可能限制了科学家对癌症免疫反应的充分了解,同时,此发现也被认为可能改变癌症的治疗方式。

我们已知低温会使血管收缩以维系热量,持续的低温更将使身体细胞无法正常工作。而对健康小鼠来说,其较偏好30摄氏度到31摄氏度的环境温度,但大多数研究机构将实验室小鼠的生活温度控制在20摄氏度到26摄氏度之间,其部分原因是为了减少清洁笼子的要求,同时还能使科研人员更为舒适。尽管偏低于最优的温度会导致轻微的冷压力,但实验室小鼠通常都可以维持正常的体温。

但现在,科学家试图确定这种温度不一致究竟是否可能影响疾病病程的发现。罗斯威尔·帕克癌症研究所是一所世界最古老的综合性癌症研究中心,该所研究人员伊丽莎白·雷帕斯基及其同事对生活在22至23摄氏度以及30至31摄氏度的几个常见癌症小鼠模型进行比较,内容包括其肿瘤形成、生长率和转移等。经分析发现,虽然这两组小鼠都维持了正常体温,但生活在30摄氏度的小鼠,其四种不同类型的移植肿瘤要比生活在22摄氏度的小鼠肿瘤生长更为缓慢;同样的,癌细胞在偏低温的环境中生长更快、更富侵略性;而致癌物引发的肿瘤和一个移植的乳腺肿瘤向肺转移,在偏高温度生活的小鼠身上体现出了更好的控制。

对乳腺癌、肉瘤及血管肉瘤的小规模试验表明,在增加温度后几小时的过程中,放射治疗的应答率也提高了。研究人员认为,偏低温环境产生的冷压力可能转移了用于产热的能量,抑制了免疫反应。该研究结果如适用于人类,则有可能改变癌症治疗方法,热治疗癌症的好处可能长期被忽视。更多的结论仍需要大规模实验予以肯定。

此次新发现同时表明,多数研究机构及实验室的通常做法,很可能已影响到实验室小鼠对癌症免疫疗法的响应,扭曲了相关研究结果。 (生物谷Bioon.com)

有爱,就有奇迹!
 楼主| 发表于 2014-2-8 18:3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黑龙江哈尔滨
癌症免疫疗法的新目标:T细胞上的抑制性受体

作者:Nature中文网 来源:Nature中文网 2014-2-7 15:36:16

免疫疗法是癌症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而且最新研究表明,以T细胞上的抑制性受体为目标进行治疗,在临床上对晚期癌症患者会有好处。这一领域的一个主要问题是,难以找到潜在治疗目标。

在这项研究中,Kai Wucherpfennig及同事证明,在活体中寻找治疗目标是可行的:利用“短发卡RNA”(shRNA)筛选来识别在长有肿瘤的小鼠体内改变能渗透进肿瘤的CD8 T细胞之作用的基因。他们识别出调控性磷酸脂酶Ppp2r2d是这样一个目标,并且发现T细胞中Ppp2r2d的抑制使它们能在肿瘤内积累,同时显著延迟肿瘤生长。(生物谷Bioon.com)
有爱,就有奇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隐私服务条款|小黑屋|手机版|91奇迹 ( 京ICP备2020048145号-6 )

GMT+8, 2024-6-14 06:03 , Processed in 0.06795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