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奇迹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查看: 2937|回复: 2

分子靶向药物——血管生成抑制剂 肺癌治疗中的亮点 之二(廖美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4 12:28: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接连读到廖美琳、陆舜、罗荣城等教授关于靶向药物在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治疗方面的论著,因为他们是《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实践指南2006(中国版)》的编委,所以他们的观点是很权威的,所以整理了一下发出来,希望能与大家共同探讨,以期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链,把我们之前零星了解到的资料串起来。
作者:廖美琳  转载自
http://www.gaca.org.cn/ShowArticle.asp?ArticleID=533
今年ASCO会议有一个最大的趋势,即肿瘤分子生物学大面积渗入临床,包括分子病理学、分子分期和分子生物学治疗,这意味着肿瘤医学将进入一个新的里程碑时代。其中,尤其以分子靶向药物的临床研究繁花似锦,眩人眼目,引起与会者极大的兴趣。而在各种分子靶向药物中,最吸引眼球的是血管生成抑制剂,居然受到华尔街投资者的关注。本次大会安排的“meet the professor”专题会议特别研讨了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血管生成抑制剂及其他靶向药物的应用进展。
  在血管生成抑制剂中,较为引人注目的是贝伐单抗(bevacizumab,B)在NSCLC中联合化疗的研究结果。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E4599试验为Ⅱ/Ⅲ期随机临床研究,研究对象为有胸腔积液的ⅢB期和Ⅳ期非鳞型初治NSCLC患者,一组接受常用的化疗方案紫杉醇+卡铂(PC组,444例),另一组为同样方案联合贝伐单抗(PCB组,434例),观察贝伐单抗联合化疗对NSCLC患者的生存期、有效率(RR)和耐受性的影响。用药方案为紫杉醇200 mg/m2 + 卡铂AUC 6,于第1天,每3周1次;贝伐单抗的剂量为15 mg/kg于第1天,每3周1次CB方案在持续6个周期后续用贝伐单抗直到病变进展或不可耐受毒性出现。同时研究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CAM)、E-选择素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要求血液、肾、肝功能正常,无脑转移。中期分析结果显示,14%的患者为ⅢB期NSCLC,两组的疗效和毒性见表1。
  研究显示,贝伐单抗加入PC方案可提高非磷型ⅢB期和Ⅳ期NSCLC患者的临床生存率,毒性可以耐受。因此,PCB被ECOG认为可作为新的治疗标准。但需注意的是,贝伐单抗有导致出血及血栓形成的毒性,本研究中与治疗相关的11例死亡患者中,5例死于出血,均在PCB组,值得警惕。特别要注意的是,选用患者指征应为非鳞型NSCLC。以往有报告,使用贝伐单抗引起出血多见于鳞型和中央型NSCLC。此外,本研究中PC的有效率低于通常所知,仅为10%,迄今为止,中位生存期还未达到本研究预期要求的改善30%。
  血管生成抑制剂可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评价较高。此外会议上还提到,血管生成抑制剂可作为肿瘤联合治疗药物,今后也有可能单用。
有爱,就有奇迹!
发表于 2007-8-4 18: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上海

以马又给我们带来前沿的研究结果。

有时候我们更多的从家里的病人身体出发,视野局限,看问题不够客观,所幸还有以马、之之、阿蟒这些好朋友们仍然在我们身边,指导着我们的前进方向,并且更加客观和全面。谢谢你们!

我最近也在考虑靶向的多靶点问题。从各个资料中显示,靶点的增加与生存期是成正比的。我们已知的靶点包括血管因子,线粒体(DCA)、表皮生长因子(易瑞莎、特罗凯)等。在分析易瑞莎耐药后的治疗方案中,更多提到的是抑止血管因子的靶向药物,包括:反应停,阿瓦斯汀,ZD6474,恩度效果和副作用,把用药危险降低,应该是我们今后努力的一个方向。

有爱,就有奇迹!
发表于 2007-8-4 20: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北京
是不是易耐药后,可用贝?或是先用贝?
有爱,就有奇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关于我们|隐私服务条款|小黑屋|手机版|91奇迹 ( 京ICP备2020048145号-6 )

GMT+8, 2024-12-25 22:00 , Processed in 0.05790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