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你忽略的血象抑制问题
本帖最后由 过气的少爷 于 2021-12-7 09:13 编辑血象抑制
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血象抑制,血象抑制和骨髓抑制的关系。
其实很简单,血象抑制就是骨髓抑制,是指骨髓的造血功能受到了抑制。
骨髓主要存在于大型骨骼中央部分的空腔中,分为有造血能力的红骨髓和无造血能力的黄骨髓,而红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是唯一能产生全血细胞的场所,主要包括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也产生各类免疫细胞例如淋巴细胞等(咱们通常说的T淋巴细胞就于此息息相关)。属于未分化的活跃细胞
而放化疗除针对恶性肿瘤细胞外,还针对人体内所有的未完全分化的活跃细胞,(几乎所有的化疗药物都具有骨髓抑制功能。只是程度有差别。)这就使得放化疗会导致相应的造血未分化细胞的减少,从而产生骨髓抑制现象。
因为粒细胞包括白细胞生存周期最短一般是6-8个小时,所以旧的细胞死亡,新的未分化细胞不足无法正常分化为粒细胞所以一般是最先表现出来,其次是血小板它的平均周期是5到7天。其下降也一般是在这个时间段显示,而红细胞一般得生存周期是120他左右,在这个期间一般骨髓抑制会修复所以红细胞受影响较小。
因此一般在放化疗前后医院都要给患者检测血常规来判断是否存在骨髓抑制。一般的骨髓抑制等级见下表。
骨髓抑制因为看不到摸不着对患者和家属来说是一种隐性的危害,很多患者对此并不重视,认为没有什么大不了,但这么认为你就大错特错了,严重的血象抑制同样致命。
白细胞低易发生反复感染,高烧不退等问题引发各类并发症,血小板低会直接导致凝血功能异常,易导致粘膜出血如鼻出血,口腔粘膜出血。胃肠道粘膜出血等,严重的低血小板会导致大量出血危及生命。红细胞低就是咱们常说的贫血,轻度的可能导致头晕,疲乏,面色苍白,中度的贫血可能出现胸闷,心慌,气紧等问题。严重贫血可引起心脏病,严重的脑缺氧等问题。所以对于这类隐性的问题放化疗的患者也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如果发现存在骨髓抑制会采取相应的药物控制,对应的药物主要分为三大类
各种刺激因子如(升白、特比澳)、激素类药物(醋酸泼尼松)、中成药类(如,生血丸、升血小板胶囊)。
其中刺激因子主要作用是刺激剩余的未完全分化的细胞指向性的转化为白细胞、血小板等血细胞,这种方法虽然能快速提升血细胞但却无法激活骨髓快速补充未分化细胞,造成后续血细胞无法正常补充,这就是为什么升白打了,过两天白细胞就又会掉下来,但是刺激因子类药物对于严重的血象抑制问题能够起到快速缓解的作用。
激素类药物不言而喻就是能调节机体免疫使之达到平衡,但是危害却是相当大的,长期服用会导致人体免疫系统免疫能力降低,电解质紊乱,内分泌失调,肌无力等问题。
中药类药物是一种综合类血象条件药物,不同于刺激因子类药物,只是单纯刺激未完全分化细胞,能够从标和本上系统补充,不会产生升高后快速掉落的问题。但是对于严重的血象抑制短时间内无法快速恢复异常。
下面我来说一下药物的使用选择问题,
针对放化疗之前与之后的病友,建议适当的吃一些中药类药物以预防可能会出现的血象抑制问题,这个我推荐使用生血丸,这个目前是唯一一种升全血细胞的中成药且效果明显。
对于1级的血象抑制患者建议中成药联合食补例如五红汤、鲫鱼豆腐汤等。
对于2级的血象抑制患者建议有限度的使用刺激因子类药物联合中成药当然食补也跟上。
对于3级的血象抑制患者建议遵医嘱使用刺激因子类药物和血液制品并长期服用中成类药物以恢复血象抑制。
对于4级的血象抑制患者需要严格遵医嘱治疗,如征得医生许可可以使用中西医联合治疗血象抑制。
放化疗的患者不同程度的会出现血象抑制(一般常见为白细胞低在化疗给药后的三到五天之内出现,血小板低在化疗给药后的一周到十天之内出现,长期隐形的危害还有红细胞低)的情况,血象抑制的危害多数为隐形的难以发现,只能通过抽血常规明确,血象抑制易发生反复感染发烧、脏器出血、浅表出血、贫血、营养不良等问题,血象抑制还会影响放化疗的治疗进度。轻度的血象抑制一般短时间内能恢复而严重的血象抑制不仅较难恢复且危及生命。对于血象抑制既要治疗也要防护,食疗上优选五红汤、牛尾汤,中成药上首选生血丸(这个是目前升全血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粒细胞)最好的中成药了适用于二度以上的单独治疗血象抑制也可以和西药联合治疗重度血象抑制)所以放化疗患者在治疗前服用预防血象抑制,在治疗后出现及早服用恢复血象抑制以避免出现更严重的血象抑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