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播报 发表于 2018-8-24 11:41:17

临床试验弥合城乡癌症患者之间的生存率差异;吴一龙教授解读临床试验设计新动向

一、临床试验能延长患者寿命吗——标准疗法的重要性


临床试验的原始目的和意义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了——临床试验主要是为了验证新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医疗战场上新弹药的诞生做论证和准备。

今天小奇给大家说一个临床试验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小贡献。

一直以来,城乡居民的医疗差异及其是否影响健康状况和治疗转归,都是医学界关心的话题。那么,以癌症为例,城乡居民人群的总体生存率到底有没有差异呢?

就国外的数据来看,是有的。

2017年美国的一份调查报告称,在全美,2011年到2015年,乡村的癌症患者死亡率平均为1.804‰,而城镇居民的同期死亡率则为1.578‰。

研究者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在现实世界,与城镇居民相比,乡村居民对医疗和技术的可及性都相对较差,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地域本身的差异因素。

然而今年8月发表在JAMA Network Open的一份研究却发现,在临床试验中,乡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生存率几乎没有任何差异。在17个队列分析中,仅1类雌激素和孕酮受体阴性的乳腺癌患者有差异,其余16个癌种的两个地区患者均没有死亡率差异。

这项结果是研究者们对比了50个州从1986年到2012年,44个癌症临床研究的结果。梳理分析了其中36995名受试者的转归,最终得出的结论。

研究者由此认为,标准化的治疗策略,以及其可及性的推广,对弥合城乡癌症患者之间的生存率显著差异是非常重要的。而实施这种标准化治疗策略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临床试验。

小奇认为,弥合城乡医疗差距,进而改善城乡居民的医疗状况,当然不能只靠临床试验。但是至少这一次,临床试验在给予患者选择的同时,又无心插柳式地为我们寻找公众医疗难题出路之时给出了一点科学的提示。

二、CTONG2018丨吴一龙教授解读“临床试验设计新动向”

中国胸部肿瘤协作组(CTONG)主席吴一龙教授在2018 CTONG会议上作重要报告《临床试验设计新动向》。

报告中指出,在精准医学时代,药物研发现状与过去已大不相同,药物临床试验需要更精准,没有Biomarker引导的临床研究,其失败的概率比较高。以生物标志物精准地选择患者,样本量相对小但筛选样本大,这类试验的研究药物可能有效率更高,而毒性较低。

如何让我们开展的临床试验具有独特性,与全球同类试验有所不同,吴一龙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在经典中推陈出新的策略:

▶ 基于科学合理性的小修小补。一个典型案例是在中国经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包括鳞状和非鳞NSCLC)患者中开展的CheckMate-078研究,与分别在鳞癌和非鳞癌中开展的两项全球性研究CheckMate-017/-057的结果一致,但体现了一些本研究的特点,譬如明确了突变患者不宜免疫治疗,中国的鳞癌效果好于欧美人群。

▶ 对传统理念合理突破。传统的辅助治疗试验设计是“+法”或“0 or 1法”,RADIANT等EGFR-TKI辅助靶向治疗研究的设计是“+法”,将可手术患者在辅助化疗后随机分配接受EGFR-TKI或安慰剂治疗,实际上是将TKI作为维持治疗。中国学者开展的ADJUVANT研究采用“0 or 1法”,头对头对比了TKI和化疗用于辅助治疗的疗效,获得了第一项阳性结果。

▶ 无缝试验:为提升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各大药企纷纷放弃了传统的三阶段药物开发流程,转而选择在临床试验中采取无缝(seamless)设计的方法,评价药物在各癌种的活性和适当的剂量。在东亚ROS1阳性NSCLC患者中开展的OO-1201单臂试验,不仅使CFDA批准了克唑替尼的新适应症,而且完成了伴随诊断的研究。

▶ 篮子试验和伞状试验是临床研究设计新理念的代表,这种思路也在多种药物的临床试验中得到展现,并得到较好的结果。

▶ 真实世界研究(RealWorld Study, RWS)。通过开展RWS研究,能够将真实世界的海量医疗数据形成真实世界证据(RWE),而高质量的RWE可以成为最佳临床证据。

越来越多的新型临床试验不断涌现,比如生物标志物引导的临床试验、无缝临床试验等,只有我们很好地掌握临床试验设计新动向,才能扮演好临床试验设计者和执行者的角色。


本文来源: 临床研究促进公益基金、 ioncology

相关阅读:

先别吵了,看完这篇文章再决定要不要入组临床试验

临床试验推荐:

PD-1联合化疗一线治疗非鳞非小细胞肺癌的试验组招募

这次有鳞!PD-1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肺鳞癌的试验组招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临床试验弥合城乡癌症患者之间的生存率差异;吴一龙教授解读临床试验设计新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