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gesong 发表于 2014-6-25 16:42:29

全面的癌症肿瘤科普贴,眉毛胡子一把抓~~每日更新~~饮食、护理、心理

  《消化道肿瘤饮食治疗原则》

  消化道肿瘤包括食管癌、胃癌和结直肠癌等,流行病学调查证实饮食营养因素对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均有很大的影响。

  一、饮食营养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对消化道肿瘤应采取预防为主的方针,供给平衡饮食,多吃有防癌作用的保健食品,一切食品应保证新鲜,不宜吃坚硬、辛辣、含有亚硝胺多的蔬菜、咸鱼、熏肉等食物,不吃霉变、过热及过粗糙的食物,进食时应细嚼慢咽,并注意饮水卫生。补充足够的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1。、维生素C,以及锌、硒等微量元素,饮食中要含有一定量的食物纤维。对消化道癌症病人,在术前饮食治疗的要求是作好术前准备,若食管癌、胃癌患者出现吞咽困难,或食管内有异物感,或有进食后胃疼痛、饱胀等症状,此时宜选用匀浆饮食,以补充足够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或高蛋白流质饮食,以预防消瘦、贫血、低血浆蛋白症等发生。结(直)肠癌有便血时应注意给予少渣高蛋白质半流质饮食,每天宜按0.17~0.21MJ(40~50kcal)/kg供给,蛋白质为1.5~2.0g/kg,以增加营养,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对明显消瘦、贫血患者宜按标准体重供给适当的营养,对吞咽困难、进食不足者,应辅以静脉营养或要素饮食。

  二、术后饮食治疗要求
  通常是在术后4d内全部用静脉营养作支持治疗,或用空肠造瘘置管滴注营养液,以后逐渐经口进食半量清流质,后再全量清流质。若无合并吻合口瘘发生,可结合患者全身情况,一般14d左右可给少渣半量半流质饮食,以后逐渐增加饮食的质和量。亦有主张手术后立即用空肠造瘘置管滴入营养液,待肠功能恢复后即可滴入5%葡萄糖液,或5%葡萄糖盐水作试餐,若无腹泻等反应,开始增滴米汤,以后可滴要素饮食、匀浆饮食等。每天总热能,包括静脉和空肠造瘘在内,至少保持10.46~12.55MJ(2500—3000kcal),蛋白质要求超过lOOg/d,并逐渐增加造瘘管滴入营养的量,减少静脉营养。经检查证实瘘口完全闭合后,可经口进食极细软、无渣的半流质饮食或流质饮食,少量多餐。

  三、放疗和化疗饮食治疗
  放射治疗是区域性治疗,是通过数十次的分次照射来治疗疾病的,通常反应不大,病人都能耐受。放射治疗会消耗一些体力及热能,因此在放射治疗中应注意营养的补充,保证足够的蛋白质及热能即可。除照射腹部时可能有食欲不振,甚至还会有恶心、呕吐外,其他部位无明显的食欲不振,在饮食方面不必过多限制,可采用少量多餐,供给营养丰富的食物(表25—1)。放射治疗可引起食管粘膜充血水肿、吞咽困难,应根据患者吞咽情况,配以清淡、少油厚流质饮食,如牛奶冲鸡蛋、藕粉冲鸡蛋、面糊冲鸡蛋、碎烂面条等,或用匀浆饮食。总之,使食物经加工烹调变为极细软、易吞咽,并易消化吸收,应注意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补充。患者如使用化疗时上消化道症状往往较化疗之前明显加重,常出现厌油、恶心、呕吐、食欲降低、进食量减少等。故宜在进行化疗之前先调整好饮食营养到较好的状态,为了增加机体抵抗力,可适当补充要素饮食。还应给予清淡少油厚流质、半流质,或匀浆饮食以维持营养,使病人能耐受化疗。放射损伤对营养代谢的影响涉及热能、碳水化物、脂类、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影响的程度与放射损伤轻重有关。

  ------------------ 稿源:抗癌卫士app ------------------

mugesong 发表于 2014-6-25 16:43:02

  《肿瘤患者的饮食宜忌》

  恶性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它不但在局部浸润性生长,破坏正常组织器官,而且在生长过程中可消耗机体大量的营养物质,加上癌组织产生的有毒物质影响机体活力,结果给患者带来了一系列的营养障碍和代谢的紊乱,造成营养不良,使病人机体抵抗力逐渐降低,加重感染或导致重要脏器功能的衰竭而死亡。所以研究改善肿瘤患者的营养和了解肿瘤患者的饮食起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关于发病后应注意饮食及营养的这个问题,祖国医学历来比较重视,我国古代医学家很早就把食物营养学和临床治疗学结合起来,发展成为食物治疗学及食用药物学。早在《内经》中就提到:“毒物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说明当药物治疗使病邪已去大半时,就应以谷果、肉、菜等食品来调养。唐代孙思邈指出:“食疗不愈,然后命药。”指出食疗在治疗中的重要性。又如张鸡峰说:“惟内观自养,薄滋味,忌香燥,戒郁怒,可获全安。”王肯堂说:“必须外避六淫,内节七情,饮食自养。”就是说一个人患病后,除应用药物治疗外,必须很好地注意饮食和调养,尤其对痈疽疮毒等患者更应重视。

  那么肿瘤患者究竟怎样进行饮食调养呢?怎样正确的补充营养物质呢?癌症病人要不要忌口以及忌食的利弊如何等等,在这个问题上,往往有些患者的家属迫切地希望得到一个比较满意的解答。但在这个问题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主张和看法。一种是片面地追求营养,认为任何食物统统不要忌,凡是含有营养的食物都可以吃,忌食就会影响营养,造成营养不良而减弱身体的抗病能力;另一种则过分强调忌口,认为凡是“发物"及荤菜甚至连某些蔬菜都不能吃,否则就会使肿瘤容易发展和恶化,笼统地不加分析,什么东西都加以禁忌。这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都不符合客观实际。

  我们认为饮食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一定的关系,这是客观事实,在癌症的治疗中,除应用药物治疗之外,重视饮食宜忌,采用适当的饮食调治,可有效的减轻病情,缓解症状,增强体质,防止及延缓恶液质的发生,延长生存期,甚至可促进肿瘤的治愈。我们认为,给癌症病人全面增加营养素,注意多吃一些有益于机体营养方面的食物,尤其是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对增加机体抗病能力,防止恶液质的发生,以补偿癌组织对机体的消耗是非常需要的。因为肿瘤病人大多数营养消耗比较大,食欲欠佳,体质比较虚弱,甚至有严重的贫血等,因此,在饮食方面应当很好地选择一些营养丰富而具有香气,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如肉类、鱼虾类、蛋类、奶制品和新鲜蔬菜,水果以及香菇、蘑菇、木耳等蕈类食物,增进食欲,补养气血,调整各脏腑功能。但在具体给癌症患者的饮食时,还应根据癌症所发生的部位、性质、病人的体质,饮食习惯等具体情况而灵活掌握运用。

  肺癌病人常有咳嗽,气急,痰中带血等症状,此时应予以营养丰富的饮食之外,可选用一些杏仁、海蜇、荸荠、百合、塘藕、莲子、梨子、白木耳等止咳化痰,养阴润肺的食物和食品,以及牛奶、豆浆、鸭子、瘦肉:动物肝脏、新鲜蔬菜,水果等等,而忌滋腻助湿生痰的荤腥油腻等食品,以及伤阴动血的烟、酒、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食道癌病人常有进行性吞咽困难,进食梗阻现象,所以在早期及时地给病人增加营养,设法从饮食中补充蛋白质、维生素、糖、脂肪等是非常重要的。一般说,食道癌病人除忌食、辛、辣和粗糙食物外,还应避免进食冰冻过冷的食物,宜多吃刀豆、乌梅、莴苣、鸡蛋、肉类、鱼、虾、奶制品、以及果汁等等。

  胃癌病人一般早期就有消化不良症状,所以在饮食上尽量少吃粗纤维食物,而应以软食、易消化食品为主,避免辛、辣、烟酒和过热、过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引起血管扩张出血和肠胃痉挛,宜多吃米仁,藕粉、猴头菇、百合、豆芽、芝麻、果汁、猪肝、瘦肉、牛奶、豆浆等等。

  肠癌病人往往有大便改变的症状,如大便泻下脓血者,可多食无花果、黑木耳、白扁豆、荠菜、苹果等,如大便不通,则应给予纤维素丰富的食品,如土豆、红薯、嫩叶青菜、香蕉、梨子、蜂蜜、萝卜以及肉类、蛋类、奶制品等等;而忌食辣椒、胡椒、咖啡、烟酒、高脂肪和粗纤维食物。

  肝癌、胰腺癌病人,一般以低脂肪,易消化的食品为主,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鸡蛋、牛奶,以及含有大量维生素K的动物肝脏、菠菜、大蒜、绿豆等等。当患者有腹胀腹水时,宜多食米仁、赤豆、绿豆、冬瓜、西瓜等淡渗利湿之品,而切忌暴饮暴食。

  此外,甲状腺瘤、颈淋巴肿瘤、颅脑肿瘤等患者在饮食方面除应注意增加多种营养素外,还可多食芦笋、大蒜等具有软坚散结作用的食物。

  在放射治疗期间或放疗后,出现放射线反应的津液亏耗,口干舌燥,舌红少苔的症状,当尽量增加一些滋阴生津的甘凉之品,如藕汁、荸荠、梨汁、枇杷、绿豆、西瓜等,而忌香燥辛辣的茴香、桂枝、辣椒、葱蒜等食物。

  在化学药物治疗期间或化疗后出现白细胞下降的不良反应,宜补充含有丰富蛋白质食物如瘦肉、鱼类、动物肝脏、大枣、黑豆等等。对化疗反应而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便溏、泄泻等症,又当增加补脾健胃的食物如米仁、白扁豆、萝卜、山楂、大枣等。

  手术后病人,气血亏虚,可酌情多吃一些补养气血的山药、大枣、桂园、核桃、芝麻、莲子、瘦肉,河鱼、鸡蛋以及奶制品等。如脾胃运化功能尚可,胃纳较好的患者,还可选择一些既是食物蔬菜,又具有抗肿瘤作用的食品和食物。如荠菜、慈菇、菱角、无花果、生米仁,荸荠、海带、海藻等,把食物营养和食物治疗结合起来。

  另外除上述不同病症的饮食宜忌之外,还要重视食物的性质。因食物有寒、热、温、凉及酸、甘、苦、辛、咸等性与味的区别,因此合理的饮食,还需要根据病人病情的寒、热、虚、实及脾胃的消化功能来加以选择。如癌症病人表现为热盛津亏,就不宜吃红参、鹿茸、桂园、羊肉、狗肉等温热性质的补阳之品,以助火邪,影响病情,而应选用一些有清热解毒作用的马齿苋、荠菜、蓟草等食物和食品,以有利于患者的机体;如癌症病人表现为形寒、肢冷、阳气不足,气血虚弱,除应用药物治疗外,还需辅以营养支持给以桂圆、红枣、红参、猪肉、黑鱼等富有营养的食物和食品,以增强体质;如癌症病人表现为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应避免生冷瓜果而选用一些陈皮、佛手、山药、胡椒、蔻仁等甘温芳香的食物和食品,醒脾开胃,增进食欲;如病人表现为脾胃运化失司,腹胀、便溏等可给予白扁豆、蔻仁、莱菔子、茴香、山楂、六曲等芳香化浊,理气消胀之品,以减症状,提高食欲。

  总之给癌症病人全面增加补充大量的营养,多食一些新鲜蔬菜、水果、鱼类,而少食一些油腻食物,重视和保护肿瘤患者的脾胃功能这一“后天之本”,对抑制肿瘤的发展,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

  对于劳动人民中间比较熟悉的某些食物,特别是所谓“发物”在某种情况下,确实会影响疗效。例如有一肺癌患者经治疗服药后很长一段时间病情比较稳定,而由于患者在饮食方面不注意,吃了几次带刺激性的辣椒和烟酒之后,咳嗽、胸痛、发烧等症状又重新发作,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一例食道贲门癌患者,经用中药治疗五个多月,症状一直比较稳定,吞咽困难和饮食梗阻等感觉基本消失,x线摄片原病灶部位肿块也有所缩小和改善,后来由于吃了几次高梁酒和猪头肉之后,进食复又感到梗阻和困难,并日趋严重。当然,这里也有可能是偶然的巧合,但从上面两个病例中,可以看出肿瘤患者在发病阶段忌食一些刺激性食物还是非常必要的,忌食对疾病的预后和好坏在某种程度上确有一定的关系。当然也有些患者并没有注意“忌口",也没有出现复发和转移的现象,其中道理何在,有待进一步研究。我们认为一般情况下,对烟、酒和猪头肉及过度辛辣刺激性食物还是不宜多吃,甚至应当忌食。对一些含有维生素一类蔬菜和水果以及蛋白质一类的猪肉、河鱼等等食物,可以不必拘泥,以保持患者一定的营养,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

  所以对癌症病人的饮食营养及忌口问题,应该因病而异,因人而异,辨证地、灵活地掌握,不能笼统规定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而要根据患者脾胃功能以及病情的寒热虚实而定。我们认为肿瘤病人的食谱不宜太窄,忌口也不必过严,应给以必要的食物营养补养与治疗相结合。如营养缺乏和不适当的将某些营养物质过多的摄入,都会造成不良影响,而合理的适当的营养对癌症病人可更好地接受抗肿瘤的治疗,调动和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延长生命以及促使病人的康复,是有其一定的积极意义。

  ------------------ 稿源:抗癌卫士app ------------------

mugesong 发表于 2014-6-25 16:43:33

 《四肢恶性肿瘤保肢术后的运动功能康复》

  四肢手术后进行早期的运动训练,可以明显加速肢体功能的康复。随着四肢恶性肿瘤生存期的延长、保肢手术的广泛开展,这部分病人术后的肢体功能康复,对于提高其生存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四肢恶性肿瘤保肢手术后的运动功能康复有其特殊性。由于手术切除的组织多,常须行骨胳、肌肉、皮肤甚至血管、神经组织的重建。因此,对手术后肢体的早期运动训练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探讨:如开始运动的时间,运动的强度,加量的速度等。我科自2000年5月——2005年5月,对行肢体肿瘤保肢术后的54例病人,进行了功能康复训练,取得一定经验,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54例,男34例,女20例。年龄12岁—75岁,平均43岁。上肢13例,下肢41例。骨肿瘤21例,软组织肿瘤33例。

  2、保肢重建方式:骨胳重建21例:其中人工假体置换3例,瘤骨灭活再植12例,骨水泥异体骨充填6例;肌动力重建16例:其中协同肌局部转位9例,拮抗肌局部转位4例,关节对侧肌肉转位3例;皮肤软组织缺损重建17例:其中游离植皮2例,血管蒂岛状组织瓣12例,游离皮瓣3例。

  3、康复训练方法:骨胳重建者:⑴关节活动的时间:重建坚固者,于术后即开始行相关肌肉的等长收缩,12天拆线后进行关节的被动曲伸运动,活动的范围在病人不感到疼痛以内。术后3周开始主动的关节运动。以后在不影响骨骼稳定性的前提下,主、被动活动关节,逐渐加大活动范围。对于关节部骨胳多处重建、及或韧带结构重建者,于术后4周时开始行关节的被动运动。

  ⑵肢体开始负重或行走的时间:人工假体或骨水泥充填者,3周后即可负重行走。灭活瘤骨或异体骨重建者于3周后扶拐不负重行走,半年后部分负重行走。完全负重行走要看到有坚固的骨痂形成以后,通常在半年到两年之间。 肌动力重建者:术后固定肢体于转位肌肉松弛位3—4周,然后开始对转位肌肉相关关节的被动运动,让患者感受到对转位肌肉的牵拉。再1—2周后主动收缩转位肌肉,使患者感受该肌肉新的功能,反复训练强化,建立反射。同时逐渐加大肌力训练。 皮肤软组织重建者:对于关节活动时不影响组织瓣血供与张力者,于术后1周时开始关节功能训练。对于影响组织瓣血供与张力者,于术后2周时开始训练。

  结 果

  术后3月复查,检查关节活动度,于对侧相应关节活动度比较。

  重建方式

  骨胳坚固重建组

  骨胳非坚固重建组

  肌动力重建组

  皮肤软组织重建组

  最大关节活动度(与对侧比较%)

  50%-60%

  20%-50%

  50%-100%

  100%

  讨 论

  随着四肢骨与软组织肿瘤新辅助化疗的应用,五年生存率以达到60%-80%之间。因此,病人对生存质量的要求相应提高,保肢治疗已成为趋势。近年来,骨科生物材料的研究长足进步,骨科手术技术不断提高,使得保肢手术可以广泛的开展。与其他四肢手术一样,重建后的肢体关节活动度,对肢体功能的发挥至关重要。但是,重建后的肢体的结构不同于正常的肢体,对于肢体的运动功能康复有着特殊的要求。通过对本组病人肢体运动功能康复的初步观察,有一些初步的体会。

  (1)骨胳重建后的康复训练:骨肿瘤保肢手术骨完整性的重建,不同于一般骨折后的骨完整性的重建。骨肿瘤手术后骨骼的重建,或为假体,或为异体骨,或为灭活的瘤骨,更有复合各种材料的重建。因此,重建后骨胳的强度及稳定性较差,如果按一般骨折内固定后的时间与强度进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无疑是不适当的。应按以下原则进行康复训练: ①术后即可进行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有利于消除肿胀与清除淤血,防止肌肉间的粘连。②带动关节活动及负重的肌肉等张收缩应根据具体手术情况,由手术医生与康复训练人员共同商定。内固定坚强可靠者,如假体置换或大块异体骨植骨,可行早期非负重训练,与一般骨折者相同。如果骨重建不牢固,则因延迟到术后4周开始关节功能训练。③关于重建后的负重训练。异体骨与自体骨重建者,由于骨愈合缓慢,一般要在1—2年的时间才能愈合坚固,骨负重训练最好从术后6月开始,待X线片观察到有明显的骨愈合后开始完全负重。这样才能防止植骨块的吸收与塌陷,防止内固定材料的断裂。

  (2)肌动力重建后的康复训练:四肢恶性肿瘤,特别是软组织肉瘤,由于要求广泛的切除,甚至是肌肉间室的切除,才能达到减少局部复发率的目的。因此,肿瘤切除以后,都需要进行肌动力缺失的重建。常用肌肉转位的方法重建动力,代偿手术切除肌肉的功能。转位的肌肉要与相应的组织结构固定,以执行新的功能。转位的肌肉要适应新的活动目的与方式,进行康复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开始运动的时间,应延迟到手术后3—4周开始,以防止肌肉固定附着部的开裂,致使手术失败。训练要制定出训练方案。首先要被动运动肌力重建的关节,使其恢复正常的活动度。其次,训练病人主动收缩被转位的肌肉,感受新的关节活动功能,建立条件反射,以及训练其与其他肌肉的配合,以使该肌肉更好的行使新的功能。最后训练肌肉的收缩强度,达到代偿切除肌群功能的目的。经验证明,这一康复训练对于手术后肢体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不训练者转位的肌肉只是起到了覆盖创面的作用。

  (3)皮肤组织瓣覆盖肢体组织缺损病人的康复:对于无运动张力部位者,术后1周时开始关节肌肉训练。对于关节周围者、活动时有张力者,应在术后2周时逐渐加大活动强度,以防止组织瓣缺血坏死或切口裂开。

  总之,四肢恶性肿瘤保肢手术以后的肢体功能康复,有着其特殊性。本文只做了一点粗浅的经验总结。对其康复的开始时间、强度、方式、结果的评定等诸多方面有待进一步研究。

  ------------------ 稿源:抗癌卫士app ------------------

mugesong 发表于 2014-6-25 16:43:56

  《骨肿瘤科手术后功能锻炼》

  (1) 鼓励病人进行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直、静脉血栓。

  (2) 术后1-3天,主要锻炼患肢肌肉的舒缩运动,禁止影响骨骼肌肉稳定性的活动。

  (3) 术后4-10天,引流管拔除后,可做肢体远端的关节锻炼,如踝关节、膝关节。

  (4) 术后3周,可进行手术部位远近侧关节的活动,动作要轻,不可做负重活动。

  (5) 术后4-6周,进行全身的肌肉及重点关节活动,逐渐加大活动量及范围,必要时可利用辅助器械或在他人帮助下下地活动。

  ------------------ 稿源:抗癌卫士app ------------------

mugesong 发表于 2014-6-25 16:44:13

  《乳腺癌术后放疗病人功能锻炼指导》

  正确评估:全面了解患者手术后锻炼过程,了解患者目前的患侧肢体的功能锻炼的状况。

  1、部分手术后患者,或因术后功能锻炼执行力不够,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可以根据情况对照手术后锻炼的相应步骤,给详细指导。具体方法如下:

  1) 锻炼时间:越早越好。手术后第一日起,每日进行,每日3-5次,每次5-10分钟以感觉不累为好。

  2) 第1-2天做伸指、握拳、曲腕动作。观察肢体有无舯块、疼痛、麻木等。

  3) 第3-4天除了上面的锻炼以外,做曲肘运动。如果患侧肢体无力,可用对侧手掌托住患侧手腕,抬起前臂,反复进行。

  4) 第5-7天从肘部开始逐步发展到肩部,即用患侧手摸对侧肩及同侧耳廓,鼓励病人自己刷牙,梳头,洗脸等。

  5) 第8天做肩部活动,如耸肩动作等。

  6) 第9-12天可以锻炼抬高患侧上肢,一开始用对侧手掌托住患侧肘部,慢慢抬高,直至肩平。然后做手指爬墙运动。即:双腿稍分直立于墙前,患肢肘部弯曲,手掌与肩同高,贴在墙上,手指弯曲沿墙壁渐渐向上爬行,直至手臂完全伸直为止,然后手臂在向下移动至原位。

  7) 第12天以后,可以进行患侧上肢的全范围关节运动。练习将患侧手掌置于枕后,开始低头位.慢抬高头部,逐渐抬头挺胸位。然后联系以下动作:a.划围运动:取一根绳子,一端系门柄或者其他物体上,另一端握于患侧手中,棉队物体一画圈方式转动做圆周运动,有小到大,有慢到快。滑轮运动:在高于头部的横竿上搭一跟绳子,双手各持一端,首先用健侧手将绳子往下拉,使患侧肘部手臂抬高,直至到达稍感不适,然后抬高健侧手臂,使患侧手臂自然下降。如此反复,以做滑轮运动。

  2、锻炼的注意事项:坚持锻炼,要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如果术后没有完全按规范来锻炼的,可以对应以上步骤,按下一步跟上。锻炼时,要注意防止照射皮肤的拉伤,撕裂,注意根据情况调整力度和进度。

  3、其他注意事项:不可在患侧手臂进行静脉输液和穿刺;避免患侧肢体搬动、提拉过重物体;不宜在患侧测量血压,避免皮肤受损,防止肿胀。

  ------------------ 稿源:抗癌卫士app ------------------

mugesong 发表于 2014-6-25 16:44:25

  《解开“癌症疼痛”的心结》

  全国每年癌症新发病人数约有180万,其中62%伴有疼痛。癌症疼痛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它还是一个社会问题。

  一、癌症疼痛并非“终末期”来临

  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以为只要癌症病人用上了止痛药物,尤其是用上了可待因、吗啡等强效镇痛药,就说明已进入癌症的“终末期”,这完全是一种误解。由于受到这种误解的影响,有些癌症病人惧怕所谓的“终末期”来临,便强忍疼痛,拒绝使用止痛药;有些病人因疼痛难忍,开始使用止痛药,但以为“终末期”来临,从而丧失了继续治疗和生存的信心。

  二、癌症各期均可出现疼痛

  疼痛是癌症病人的一个常见症状,疼痛的严重程度及是否使用强效镇痛药,与临床期别没有太大的关系。癌症疼痛是癌症发病过程中的普通现象,可以发生在任何期别。尽管晚期癌症病人出现疼痛的比例相对较高,但早期癌症病人也可以出现癌症疼痛,甚至可能出现剧烈的疼痛。癌症病人是否出现疼痛与病变侵犯的部位有关。例如,一位癌症病人因肿瘤生长于神经丰富的组织上,尽管属于早期,却可能出现剧烈的疼痛;另一位真正属于终末期的癌症病人,因病变未累及神经丰富的组织,可能没有疼痛症状。

  各个临床期别的癌症病人都可能出现疼痛,而疼痛对他们造成的危害是相似的。癌症疼痛不仅使病人感到难受,而且还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影响。例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失眠、焦虑、恐惧、抑郁、不愿与人交往;各种生理功能减退,活动能力下降;对生活和治疗失去信心等。疼痛对身体、生理和心理方面造成的损害,不仅明显影响到病人的生活质量,而且还会影响到治疗的实施和效果。部分病人因疼痛未得到满意控制而失去耐心,甚至会放弃根治癌症的机会。

  三、积极治疗是关键

  对于各期癌症病人的疼痛都应该积极治疗,止痛治疗除减轻病人的痛苦,还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有助于抗癌治疗的顺利完成。抗癌治疗本身能控制疼痛,但止痛显效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在根治性抗癌治疗显效前,也有必要积极进行止痛治疗,以便抗癌治疗能顺利完成。此外,对于已失去根治性抗癌治疗机会的病人来说,止痛可能是部分病人惟一可接受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因为止痛治疗可能使肿瘤病人在无痛状态下长期带癌生存,争取治疗时间和机会。

  ------------------ 稿源:抗癌卫士app ------------------

mugesong 发表于 2014-6-25 16:44:36

  《重视姑息处理 关注癌症止痛》

  一般认为,近代姑息处理(palliative care)始自法国1842年建立的第一个慈善性hospice,即类似重症关怀或临终关怀姑息处理机构。

  现代对姑息处理的解释则在实践中不断演进:20年前D.Doyle提出姑息处理应“解除患者生命最后岁月(几个月到几年)可能存在的身体、情绪、社会和心灵的痛苦”;1990年WHO将其定义为:对不能治愈的患者进行积极全面的照顾,控制疼痛和其它症状,重视解决患者的心理、社会和心灵方面的问题,目的是使患者及其家属获得尽可能好的生活质量。同时,针对当时广泛讨论的“安乐死”和“临终关怀”的问题,WHO进一步解释说:姑息处理把死亡看作人生的自然过程,既不推迟也不宜人为促进这一过程。应控制疼痛和因此引起的其它症状,加强心理和心灵方面的照顾,使患者在临终前一直能得到医学支持。同时,还应对患者家属提供与亲人死别后居丧期的医学照护。当前,经常需要得到姑息处理的多为艾滋病和肿瘤患者。

  近20年来,对肿瘤的治疗,特别是占患者80%左右的中晚期肿瘤的治疗正处于一个既不能彻底治愈又能不断取得明显疗效的“胶着”状态,大多患者“带瘤生存”,姑息处理的需求十分迫切。肿瘤患者的迅速增加使各国政府和患者家庭都承受着巨大压力。

  不少医务人员从实践中体会到,针对不同患者、不同病期进行在循证医学基础上的规范的个体化治疗,使用尽可能少的花费取得肿瘤治疗的尽可能明显的效果,同时保证患者尽可能好的生活质量才是肿瘤科医生应当追求的境界。那种不分青红皂白,患者找到谁,谁就发挥自己“技术特点”,或“放”或“化”或“切”的做法已被真正的肿瘤专家所摒弃,而适宜的姑息处理已成为所有肿瘤医生的共同职责,并成为肿瘤综合治疗(synthetic therapy)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我国,肿瘤患者的姑息处理至少应有如下特点:

  其一,姑息处理的重要性和普遍性被医患双方广泛接受,既不是被动等待肿瘤生长的“姑息养奸”,也不是消极等待死亡的“临终关怀”的代名词。逐渐成为肿瘤治疗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和肿瘤综合处理独立学科。尽管我国起步较某些西方国家晚,但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员参与其中,成立了肿瘤姑息与康复学会,出版了有关刊物,在全国的各种肿瘤专业会议上,也开始出现了肿瘤姑息处理的声音,特别是一批中青年学者开始投入到这一工作中,增加了专业的活力。

  其二,姑息处理的内涵有明显扩大,逐渐形成各方共同参与、职责明晰、密切合作、贯彻癌症诊治始终的专业支持系统。

  姑息处理的时间开始前移,即从患者肿瘤确诊便开始心理、护理、营养、社会等多方面的支持,伴随患者的整个病程,并一直延续到患者死亡后家属的居丧期;涉及的学科多且细,除内外妇儿传统科室外,还应有心理、精神、护理、康复、营养、药学乃至宗教等方面的支持;参加的人员广,不仅是医生、护士,还包括家属、社区、心理咨询人员如宗教工作者;接受姑息处理的服务对象也不再单指患者一人,还包括其相关亲友家属。

  其三,在姑息处理的过程中始终贯彻对生活质量(QOL,quality of life)的重视,提倡优生优逝。正确认识死亡,将死亡看作生命过程的一部分,而不片面强调患者生存期的延长。对中晚期癌症患者过度治疗,单靠药物和医疗器械人为延长弥留期,企图推迟死亡的做法都是不明智的。

  其四,中西医结合在姑息处理中大有作为。多年来,一直把追求所谓“可测量病灶”作为治疗肿瘤判断疗效的唯一标志,忽视了生活质量的变化。大量的实践证明,只靠“可测量病灶”判断疗效不利于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而近年来一些化疗药(如吉西他滨)也开始摒弃单靠测量病灶变化来肯定其疗效的标准,发现化疗对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有明显作用。在这方面,中西医殊途同归,共同以患者症状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作为判断疗效的标准,形成了某种共识。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中医药用于治疗肿瘤时,在破坏癌细胞DNA合成,诱导癌细胞凋亡、调整肿瘤细胞信号传导、逆转多药耐药、抑制癌组织血管生长等方面,可发挥多点靶向“却邪”作用;同时又可扶正培本,调节患者脏腑生理平衡,增加患者自身免疫力,减轻放、化疗的毒副反应,增加患者对抗癌治疗的顺应性。适当采用中药,尤其是在姑息处理时适当辨证施治的患者生活质量较高,有的生存期还可能有一定程度的延长。

  在WHO关于姑息处理的定义和解释中,特别把“控制疼痛”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很难想象,一个酷痛的患者怎能耐心的接受营养师的指导,平静地进行康复训练,正常地与人交往……。所以成功止痛是姑息处理的基础和前提,在整个姑息处理的过程中举足轻重。我们反对滥用药物,反对过度治疗,但是,对所有肿瘤患者的止痛治疗必须始终坚持,用药品种要正确,给药途径要简单,药物剂量要足够,直至患者生命的结束,不得中断。

  当前,有的医院管理者面对癌症止痛治疗的必要性和政策法规不甚了解。如擅自收回执业医生的处方权,为“保险”,规定开麻药“院长、主任一支笔”,在潜意识中“辑毒”和“止痛”错位,因噎费食,忽略了医务工作者的首要职责;对国家规定的癌症患者可凭一张处方领取阿片类止痛药控缓制剂15天用量“不放心”,制定“土政策”,给患者及家属按正常途径获取止痛药品设置了很多障碍。临床医生同样对癌症止痛重视不足,没有掌握用药技巧,选择品种不正确,用药量不足,用药结构不合理,“度冷丁情结”很深,对在癌症患者中本来极少出现的麻醉药物心理依赖(成瘾)顾虑极大,因而对癌症患者的止痛要求冷漠,少作为或无作为。

  在我国,癌症患者忍受着疼痛的煎熬,得不到应有的止痛治疗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在大型医院的住院患者也得不到充分止痛,,患者及家属对此十分不满。我们相信,随着新的医疗模式在我国的推广,癌症患者的姑息处理,特别是止痛处理,必将得到广大医务人员特别是肿瘤工作者的重视,让每个癌症患者在疾病中晚期都能得到医疗照护和社会关怀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 稿源:抗癌卫士app ------------------

mugesong 发表于 2014-6-25 16:44:51

  《护理癌症病人掌握“五原则” 可有效控制癌痛》

  “癌痛不可治疗”这是认识上的误区。在我国,目前每天有超过100万的癌症患者正在遭受疼痛的折磨,患者会出现什么样的疼痛?癌痛对患者本人或家人的生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专家的解答将帮助大家了解有关癌痛的基本常识。
  指导专家:湖南省肿瘤医院麻醉科王明德 主任医师,杨金凤 主任医师

  癌痛有时可导致患者自杀

  什么是疼痛?专家介绍,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伴有实质上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疼痛是一种主观感受。对于癌症患者,疼痛对患者本人及家属是一种折磨。慢性剧烈癌痛,如果得不到缓解和控制,会发展成为顽固性癌痛,成为一种疾病,甚至是导致患者自杀的原因之一。

  杨金凤主任说,对于一个带癌生存的患者,生命是十分宝贵的,当疼痛成为每天生活的一部分,生活质量就会大大降低。癌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包括:

  睡眠扰乱;工作能力影响;精疲力竭;伤心、抑郁、担忧;食欲下降;简单的乐趣如感受家庭生活等受到影响或完全丧失;旅行或外出度假变得很不舒服或不可能实现;不愿运动和锻炼;与世隔绝的感觉增加;使照顾你的家人和朋友变得疲惫不堪。

  可见,癌痛不仅伤害了患者自己,也伤害了那些照顾你的人,癌痛还会消减你战胜病魔的信心,对食欲的影响会使你的营养状况下降而很难恢复能量,产生焦虑、恐惧,当这些感觉周而复始出现时,你会日渐消瘦,免疫力降低,重新接受必要的抗癌治疗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小。

  温馨提示

  患上癌痛并不可怕,癌痛程度重,不等于癌症就到了晚期,但需要长期用止痛药物来控制疼痛,绝大部分患者,可通过合适的止痛药物和剂量缓解癌痛。癌痛需要规范化治疗,目的是早期、持续、有效地消除癌痛;限制药物的不良反应;把癌痛带来的心理负担降到最低;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癌痛治疗不充分医患都相关

  王明德主任分析认为,癌痛治疗不充分的原因,病人一方有“四不愿意”:病人不愿意诉说癌痛,造成医务人员对癌痛估计的不足;不愿意早期接受癌痛治疗,担心医生将治疗重点放在止痛上,而忽略癌症本身的治疗;不愿意接受规范化治疗,认为癌症本身就有疼痛,癌痛是不可避免的;不愿意接受创伤性介入治疗,怀疑药物的止痛效果,认为服了药可能还是痛,不如不吃药。

  医务人员也有“四不愿意”:医生不愿意开足够的止痛药,害怕病人成瘾,担心病人对止痛药产生耐药性,以后疼痛加重时无药可治;护师、家属不愿意给病人足够的药,担心药物出现不良反应;药房不愿意给足病人止痛药,担心药物因管理不善流入社会,带来危害;以上原因,导致病人不愿意服用足够的止痛药。

  那么如何科学治疗癌痛?我们应以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五原则”为标准:按阶梯给药,即按癌痛的轻、中、重度给药;口服给药,是首选的给药途径,简单、经济、易于接受,更易于调整剂量和更有自主性;按时给药,不是按需给药,无论给药当时病人是否发作疼痛;个体化给药,对麻醉药品的敏感度,个体间差异很大,凡能使疼痛得到缓解,且副反应最低的剂量是最佳剂量;注意具体细节,密切观察病人反应,目的是获得最佳疗效,副作用却最小。

  温馨提示

  一定要相信患者的主诉,对疼痛的评估这是非常重要的,即疼痛应该是患者所说的那样“有多痛就有多痛”,而不是医生所认为应该是这样。注意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分析患者的有关心理社会因素,这有助于发现那些需要特殊精神心理支持的病人,以便做出相应的支持治疗方案。

  贫困晚期癌患者可以“宁养”

  专家认为,癌症目前已被认为是一种家庭疾病,一旦有家庭成员被诊断为癌症,会对家庭每个人产生影响,甚至包括与患者相关的其他人。资料显示,给予癌症患者护理的家庭成员中,70%是配偶、约20%是患者的子女(包括子女的配偶)、约10%是朋友或其他人员。

  很多人目前仍认为,癌症是“不治之症”,只能等死,因此出现消极心理,不配合治疗。因此,护理人员及家属要注意多与患者沟通,仔细掌握其心理变化。要多鼓励病人,可拿一些疗效较好的病例来讲给患者听,唤起病人的希望和战胜癌症的信念。再以病人微小的病情改善事实,来帮助病人排除不良的心理情绪。

  照顾癌痛病人,家人还需正确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关心、安慰、帮助病人了解癌痛产生的原因,使其积极配合、接受治疗;选择合适的止痛药物及用药方法;还可采用分散其注意力止痛、皮肤按摩止痛等方法。总之,家人不要给病人增加痛苦,或让他们在痛苦中挣扎,要在实践中探索,不断求教医生、护士,努力缓解病人的疼痛。

  ------------------ 稿源:抗癌卫士app ------------------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全面的癌症肿瘤科普贴,眉毛胡子一把抓~~每日更新~~饮食、护理、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