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何裕民讲的关于靶向药治疗
本帖最后由 dongyanhua0430 于 2013-3-1 14:09 编辑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700&do=blog&id=663699
靶向药的问世已经十多年了,现在临床也已广泛运用。靶向药的面世及运用,开始曾经给人们以极大的希望与信心,包括我本人也曾经欢欣鼓舞,相信攻克癌症的春天到了!然后,很快带来了诸多的困惑与忧虑。
一个忧虑是:靶向药之昂贵。例如,美国克林顿时期的财政部副部长夏皮罗就认为:靶向药导致了美国医疗癌症费用的直线上升,他指出:原来治疗肠癌,一个病人一般费用是五六百美金;现在靶向药物则需要30万美金,但是平均生存机制只是延长了三个月。
费用倒不是问题的最重要方面。也许,人们对靶向药太充满期望了!而且,理论假设它能从基因层面阻断癌症的发生,不少靶向药的确短期临床效果也相当不错,因此给人无限的期望。然而,十多年过去了,一方面,随着新的靶向药层出不穷的推出;另一方面,老的靶向药人们较多使用后,出了客观的评估:大多数靶向药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神奇和理想。人们的一片热情开始有所冷却,更加趋于理性。
现在,经验丰富的肿瘤科临床医生在下列问题上逐渐获得了共识——靶向药往往有以下这些特点:
第一、它针对性很强,只针对癌症当中的某一种类型,其他不一定有效;
第二、昂贵,常常是天价;往往工薪阶层需要卖了房子才能吃得起;
第三、副作用不见得小,像索坦、索拉菲尼副作用都很大。
第四、更要命的是,所有的靶向药都会耐药。几乎所有的靶向药物,如果针对性很强,短期疗效的确相当不错。很像孩子玩的“肥皂泡”,开始常吹得非常漂亮。但无一例外,长则几年,短则几个月,“肥皂泡”就破灭了,破灭后后果更严重。
我有一个病人,女性,患的是肺腺癌,她是12年前的肺癌(01年初),先用中医药加化疗,从03年开始起一直用中药控制为主,04年起用过靶向药,从易瑞沙,到特罗凯,断断续续都用过,还算控制的不错。前段时间检查,肺内出了一点小问题,又用了一种新的靶向药,一用没关系,短期内效果不错,但很快就失效;它只有三四个月的时效。失效的同时还带来了连锁的巨大反应,肝内出现了肿块,骨头出现了转移灶,又一次受到惊吓。目前,我们一方面加强中药治疗的同时,另一方面建议让她恢复用90年代中期的化疗药,总算病情得到了某种控制。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给了我们提示:靶向药并不象人们想像的那么神奇与神妙。
不久前,我在北京和一些资深肿瘤专家私下沟通时,大家都得出了一个共识:其实,严格意义上,靶向药目前还称不上是一种成熟的治疗方案;只是一种短期内的应急手段,可以应应急,帮助解决一些急迫问题;但只是短期内帮助搪塞一下,抵挡一下;不像放疗和化疗,尽管癌症的控制比例不高,但多多少少还是能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帮助控制癌症。例如,WHO总结的癌症治疗疗效:化疗可以达到控制5%;放疗可以帮助控制18%;手术可以达到22%。至少还是有可以完全控制的一定比率。所以,人们对靶向药的认识现在也开始改变了,不再迷信了。当然,也有学者强调可以多种靶向药联合运用。效果、毒副作用、代价及其长期疗效究竟怎么样,还有待事实评说!
从我个人经验来看:对于靶向药的运用,形成了几个原则:
第一、该用的时候还是要用,比如说疗效不太好,一下控制不住,短期内还是要用;
第二、不要对它期望值太高,就是说千万不要忘了加强中药控制及其他方法的配合;
第三、一旦使用,我们临床经验,一般都是从半量使用起,逐步加加减减。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靶向药能用的是个常量,到一定量一定会出现耐药。因此,足量的用,一方面毒副作用大;另方面,耐药会更快出现。所以,半量用起,“摸着石子过河”,也许更有智慧些。临床上,我们常常一点点加量,大多数人只要半量就够了,少数人加到三分之二量也就足以控制了。我治疗好几例晚期肝癌患者,弥漫性的,实在不行,就用半量。现在,有一位也算是领导,用索拉非尼只是两天用两粒;隔天用一次,两粒;控制得非常好;还在领导岗位上,上半天班。指标、体征、感觉、影像学检查,一切都很好!
特别对肾癌,我们用得得心应手,我们有好几例患者靶向药失效后,就仅仅依靠中医药维持,控制得相当不错,已经三五年了。大多数肾癌患者,即使用着靶向药,也只是一天两粒或者两天三粒,长期观察下来,效果相当不错。因此,对于靶向药需要有个客观的评价。
前段时间网上报道:赫塞丁出事了。其实,早在七八年前我在深圳门诊中,就大量接触了使用这个药物的患者,知道它在深圳的效果并不理想。现在知道厂商扩大了适应症,加上它本身药效也不像人们想像的那样美妙,我们充分肯定它短期效果的同时,还不能把所有的宝都押在靶向药上。
总之,关于靶向药,第一时间轻易别用;到该用的时候,才用;开始用时,可以从半量用起;该用的时候,别忘了把中医药等保护措施跟上去,这也许是用靶向药的不二法门。它也体现了中国式的充满实用理性的智慧:“摸着石子过河”!
非专业人士,不知道该如何评价,因为不断有新生力量进入这个论坛,转来方便大家,全面了解,做出合理判断,我们是开始就按剂量服用的。 顶一下,靶向药我认为会是个大趋势,有一天会完全代替化疗,当然现在还是化疗的天下,因为靶向药还不够强大,不够完整。但靶向药的优点还是很清晰的。在论坛里泡了半了多了,看到生存时间就一些的,基本上都是靠易瑞沙,特罗凯 几年的,看到靠化疗几年的还真是少之又少。 何教授的博客文章里有很多例子,经他控制的很好,助手们的回复也很及时,问过几个去过的病友没他说的那么好…… haiweiyang 发表于 2013-3-2 11: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何教授的博客文章里有很多例子,经他控制的很好,助手们的回复也很及时,问过几个去过的病友没他说的那么好 ...
这个当然了,如果把不好的都说了,还会有人去他那里吗? 又是一种借靶向药宣传自己中药的方式,望病友们慎重,尤其是在吃靶向药的战友。 医生当然只讲治好的成功病例,我们要了解全面情况。病友的交流非常有必要。 养生堂何裕民 骗子还是神医?
何裕民何允人也?
何裕民,男,出生于1953年,浙江义乌人,早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后留在上海中医学院基础系任教。何裕民一直从事的是中医基础理论学习和教学,此人善于标新立异,在中医基础理论方面有一定的认识,不过中医历来强调的是临床实践,而何裕民却恰恰是用嘴多于用手,批判别人是他的爱好和专长,对脚踏实地搞中医临床实践及创新他没有兴趣也没有能力。
因此何裕民在上海中医药大学乃至全国的中医界不为人齿,尤其是老一辈德高望重的中医大家大多对何裕民不屑一顾。其中包括何裕民的恩师裘沛然教授。裘沛然教授是新中国建国后中医基础理论的学科奠基人之一,裘沛然先生不知何故,或许是不屑于何裕民的哗众取宠,所以对何裕民印象不佳。也因如上原因,何裕民名为中医,却迄今为止未能进入中国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肿瘤学会等中医界高层专家学术团体,连地方的比如上海中医药学会、上海中医肿瘤学会等等机构也未能进入。
在中医界不得人心,何裕民转而另寻它途,投靠了时至今日尚无建树的主流医学之外的边缘学派——心身医学学派和医学哲学学派。因为何裕民擅长忽悠、诡辩,所以何裕民在这两个团体当中倒是如鱼得水,整日对中医、西医指手画脚。在八十年代末期倒是颇引人注目。进入九十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整个社会开始变得浮躁,全民价值观开始一边倒的倾向金钱,何裕民也不例外,以其敏锐的眼光看到了可以通过中医聚敛钱财的机会。
何裕民的发家致富之路
当时正值潘自航先生搞了一个用于癌症患者保健的叫“自航灵丹”的灵芝产品,何裕民灵机一动,也想搞一个同类的灵芝产品。正好一个来自台湾的许文雅先生要在上海投资,正在选择项目,通过熟人何裕民结识了许文雅先生,经过一番忽悠,许文雅先生开始了与何裕民的合作。在上海注册了名为“大汉”的公司,用灵芝孢子粉、灵芝菌丝体和灵芝子实体等三种灵芝原料开发了名为“大汉灵芝”的保健品。当时中国人对于灵芝还很神秘,真认为是白娘子为许仙盗来能够死而复生的仙草,而很多中国人在当时乃至今日仍然认为癌症是不治之症,但又怕死不想死,所以抱着抓救命稻草的愿望纷纷购买。大汉灵芝境况最好的时候年销售在上海地区就超过了人民币一亿元以上。看着销售额节节攀升,何裕民开始心理不平衡了,认为自己占的股份太少,分赃太少,就开始动小脑筋了。最后与许文雅先生闹得不可开交,最终对簿公堂,不欢而散。值得一提的是据说何裕民在与许文雅先生博弈的时候,利用大汉的资金和资源偷偷申报了一个跟大汉灵芝成分几乎一模一样的灵芝产品“埃克信”,许文雅先生知晓此事以后还就此事专门和何裕民打了一场官司。
何裕民被许文雅先生赶出大汉公司以后,就用这个批准功能为“辅助抑制肿瘤”的埃克信与其他人成立了一家新的名为上海民生中医大药业有限公司的公司。此公司虽然名为药业公司,实际上并未取得药品生产和经营资格,批准的经营范围是食品、保健品等类别。新的公司实力不够,市场做得不好,入不敷出,其他股东看形势不妙均萌生退意。何裕民顺水推舟,又拉了两个投资的股东进来。其中一个曾是声名赫赫的**灵芝宝的总经理倪**(化名)。**灵芝宝的总经理果然非同凡响,以其令人刮目相看的超强策划能力,首先与何裕民一起策划了“零毒化疗”的概念,把“埃克信+中草药”包装美化成与化疗等同治疗作用,还没有任何毒副作用的的“化疗”,然后又对何裕民本人进行了大量的包装、美化和宣传,将之前在上海默默无闻、完全对肿瘤一知半解,为人所不齿的何裕民包装为上海乃至全国著名的肿瘤专家,短短几个月时间就让“埃克信”销量节节攀升。此时何裕民看到前景诱人,又开始动起了脑筋。他联合另外一个股东武**通过高超的政治斗争将倪**赶出了公司。
在倪**被赶出公司之后,武**进一步对何裕民本人及其“零毒化疗”进行了深入的包装。值得交待的是:武**曾是国内某知名媒体的记者,还曾供职于卫生部,有着大量的媒体资源和卫生资源,因此,在短短的一年多的时间里,何裕民及其所谓的“零毒化疗”不断的出现在各大媒体上,其中包括“新华网”、“人民日报”、“保健时报”、“新民晚报”、“新闻晨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上海广播电台”、“上海电视台”等等媒体。这些宣传不但在短短时间给埃克信带来销售的迅速增长,还让何裕民本人获益巨大,知名度获得了空前的提高。
可惜的是,武**最终同样逃不过“狡兔死、走狗烹”的命运,在原**灵芝宝总裁倪**被赶出公司不到两年时间,紧接着何裕民求爹爹告奶奶央求并欺骗一个比较耿直豪迈的叫浦**的人帮他的忙,把另一个股东武**赶走,包括在何裕民最困难时候忠心耿耿帮助他的曾经的同学鲍**,也一并被赶走。
武**被何裕民赶走不到一年,帮助何裕民赶走武**的浦**也被何裕民用更加恶俗的政治手段逼走,此时何裕民已经完全取得了公司的控制权,再无人可以瓜分公司利润了。只不过,何裕民搞政治斗争、骗人虽是一把好手,但对于经营管理实在是不太在行。而且以往所用的“医托”手段已经不太能够适应市场,所以在这些人都被赶走之后,公司效益开始严重下滑。尤其何裕民当时启用了一个女人来帮他打理公司日常事务。但问题是这个女人当时的水准做企业、搞销售是真不行,因此眼看着公司效益下滑,何裕民开始着急起来。又从当时他公司的外地市场调了一个经理回上海帮其经营管理。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当时很年轻的经理是个傻帽,只知道埋头拉车干活,不知道人心险恶,被人玩弄于鼓掌之间尚不自知。
这小子在帮助何裕民理顺了公司的经营架构、尤其是稳定了公司的立身之本上海市场部的同时,为进一步提升和美化何裕民的专家形象,帮助何裕民策划了所谓肿瘤治疗“道、学、术”三字战略。所谓的“道”即是肿瘤治疗要王道,讲和谐,用比较温和的方式调理身体,对抗肿瘤;“学”是需要以何裕民为中心,为他建构一套肿瘤治疗理论(《现代中医肿瘤学》《癌症只是一种慢性病》《博导谈肿瘤》等几本书均是此战略的产物);“术”即是治疗肿瘤的具体的医疗手段、医疗模式,不过这一点实在有点困难,因为理论可以去整合国内外其他真正专业的专家的观点和理论,拿过来归纳一下编辑成册就可以变成何裕民的“何氏理论”,但是涉及到用什么来治疗肿瘤,怎么才能治好,这可是真刀真枪的事,得要真才实料才行,而何裕民除了有个埃克信、加上跟在别人屁股后面开发了几个什么孢子粉、孢子油、灵芝片之类的灵芝产品之外,就只能开开只要是个中医就能做得到的中草药调理方,而偏偏何裕民的中草药跟其他中医的中草药又没有什么区别,除了他因为是搞心身医学的,善于揣测病人心理,善于忽悠病人之外,医术并不高超,并未见得疗效能比人家好,所以搞过去搞过来也还只是一个“埃克信+中草药内服外敷”,没什么突破。
这个小傻冒寄希望于和国内真正专业的药物研发机构合作,准备一方面将埃克信作为新药进行正正规规的实验研究,另一方面让何裕民再投入资金不断开发新药物,能够真正的在肿瘤新药方面闯出一条路子。
可惜的是,埃克信这玩意实在没什么搞头,合作的药物研发单位(重庆市中药研究院,主要研究人姓秦)做了近一年的实验,不断的修正配方,结果却仍然是不行,压根没有什么杀灭肿瘤细胞的作用,离“零毒化疗”这个天方夜谭的神话实在太远,最后埃克信新药申报工作也只能不了了之。
这小子在上海呆了两年时间,同样遭遇了与前几任总裁一样的政治斗争,终于在公司大局已定之后,觉得憋屈,自动离开了上海。
何裕民的所谓“零毒化疗”
何裕民一直鼓吹的所谓“零毒化疗”蒙骗了不少癌症患者,骗取了大量钱财,这其中甚至包括同样身为医生的原中国国家卫生部主管的副部级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的院长强瑞春先生。年过七十的强瑞春先生身患胰腺癌,当时正在医院做治疗,被何裕民手下的医托忽悠之后开始找何裕民看病,吃中药加上埃克信,强瑞春先生一开始感觉部分症状还是有改善,精力和睡眠好了一些,所以开始对何裕民充满了信任。当时正值何裕民在主持编写一本名为《现代中医肿瘤学》强瑞春还帮何裕民在书中做了序。不过好景不长,没多久强瑞春的肿块开始长大,何裕民的“零毒化疗”怎么也化不了了,在何裕民的这本书出来没多久时间,强瑞春先生与世长辞。
页:
[1]
2